第22章 怒不可遏

太平需粉飾,國事正堪憂。

……

有關慈禧聚斂的財產,林廣宇穿越前在《清稗類鈔》中看到過一則相關記載,大意是說慈禧早在甲午戰爭前就有“私蓄”1500萬英鎊,這些財產在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兩宮“西狩”的時候被埋藏在了紫禁城裡的地下。1901年迴鑾之後,慈禧所藏的財寶好大一部分已經被聯軍挖掘後盜走,但剩餘部分仍大約值900多萬英鎊。但臨死時她的“私蓄”又猛增至2500餘萬英鎊,相當於英國維多利亞女皇6年多的俸祿,按照匯率換算大概有8000餘萬兩的銀子。

按《清稗類鈔》中的說法,慈禧該有私房錢8000餘萬兩;按宮裡宮外的傳言,慈禧該有3000餘萬的私房;按李蓮英的說法,慈禧至少有幾百萬的私房錢……這三個數字到底哪個是真的呢?林廣宇一時吃不準,便問王商:“太后到底哪裡來那麼多錢?如果有那麼多錢,當年蓋園子的時候還用得着挪用海軍的軍費麼?”

王商不明白林廣宇究竟想問什麼,但有一個答案他是清楚的,慈禧是決不肯拿自己的私房錢去修園子的,不管有沒有數目她都盯着國庫,但這話暫時不能對皇上說。於是便垂頭道:“奴才不太清楚,只曉得那些個王公大臣每來求見老佛爺一次就得要一大筆款子,連帶着李總管也有孝敬。”

“逢年過節孝敬老佛爺倒是應該的,可也集不了那麼多啊,朕看過孝敬的冊子,不過就幾百兩,至多2000兩而已!”

王商苦笑一聲:“皇上有所不知,這只是明面上的數字,連給李總管的門包錢都不夠,糊弄人還差不多。要說花錢多呀,還得數謀差事的花銷。”

“兩宮迴鑾之後不是已經下詔停止捐納了麼?”

“皇上,正因爲停了捐納才愈發要求着老佛爺呀……”王商眨巴着眼睛,“這錢要是少了,什麼肥缺都甭想撈到。”

一語驚醒夢中人,林廣宇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清末任何一個空缺官職都是賣錢的機會,既然明碼標價的捐納制度停止了,那麼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就可以暗地裡壟斷着賣,慈禧看來這一手玩得很熟絡。

“停了捐納是不假,可想謀個差事的人不會少哇,奴才倒還是聽到過一些風聲。”王商怕皇帝還不明白,補充道,“比如海關監督、稅官監督這樣的特大肥缺,沒有50萬兩銀子你甭想見到老佛爺,沒有300萬兩銀子甭想拿下來……像織造、鹽政這些差一等的肥缺,至少也得100萬銀子才能謀得差事……有時候盯着肥缺的人還不止一個,大家就得相互擡價碼,最後得缺的那個必定是出價最高的。”

“那萬一交了錢沒撈到官做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倒不會,除非你出的錢實在是太少了,一般出了價碼沒撈到想要的缺也不要緊,太后會看情況另外再安排一個稍微差點的差事,得讓人家高高興興地來,開開心心地回去。”王商笑道,“不過這裡面便有文章好做,太后是不會管這些閒散差事的,她最多說一聲‘小李子,你看這人怎麼打發呀?’,然後李總管就說一條意見,太后往往就準了……”

王商的話語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清廷中樞有關賣官鬻爵的套路——要想謀官,先得到李蓮英那掛號,告訴他想謀什麼差事,然後李蓮英就告訴對方一個價格。這價格雖然掌握在李蓮英手裡,但標準卻是慈禧親自定的。如果謀官人沒有在李蓮英處使足錢,他就會存心使壞,故意透露一個偏低的價碼,結果可想而知,交了錢還得不到想要的差事。這部分落選人的安排又掌握在李蓮英手裡,這時候他可不是根據謀官者前次交錢的多寡來決定差事的肥瘦,而是根據謀官人孝敬他李蓮英的多少來決定怎麼在慈禧那開口。慈禧看似隨意的一問,其實李蓮英早就已經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到最後宣佈差事的時候,慈禧頂多把人叫進來“慰勉”一番,銀錢她是不經手的,最多讓李蓮英代勞。如果差事太過熱門,油水太過豐厚,李蓮英還會動點歪腦筋,慈禧規定200萬就可以,他就報個250萬,然後再和慈禧說有人出220萬……到了“慰勉”的時候,慈禧和謀官人絕口不提銀子的事,所有差價銀子都讓李蓮英上下其手走了。

“照你這麼說,估8000萬兩銀子都不爲多?”

“這個奴才不敢置喙,不過既然外頭傳老佛爺有那麼多私房,想來總不是空穴來風。奴才琢磨着,這私房並不一定光指銀子,珠寶玉石、古董字畫可是值不少錢。”

林廣宇已經把臉沉下來了:“去,把內務府擬定的喪典陪葬名目冊拿來朕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上面清清楚楚地記着:

小殮時分(即將慈禧屍體移入梓官時):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覆一層珍珠,厚一尺。頭部上首爲翡翠荷葉,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這個林廣宇知道,孫殿英盜寶那會慈禧被挖出來時頭上最大的一顆珍珠大如雞蛋),價值約1000萬兩銀子。身旁置金、寶石、玉、翠雕佛爺二十七尊,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一種,另置寶石桃、李、杏、棗二百餘枚,身左置玉石蓮花,身右置玉雕珊瑚樹,價值約700多萬兩銀子。

大殮時分(即將梓官放入棺槨時):置玉石駿馬八尊,玉石十八羅漢,玉石十二生肖……等林林總總共計七百多件,後倒入珍珠四升,寶石二千二百塊填棺,價值又得約1500萬兩銀子。

暫安時分(即將棺槨移到乾清宮時):另殮入棺中正珠、東珠、紅碧、綠玉、珊瑚壽字、珊瑚喜字、珊瑚雕螭虎、龍眼菩提等朝珠;綠玉兜兜練;正珠掛紐;金鑲正珠、金鑲各色真石珠、金鑲珠石、金鑲各色真石、白鑽石葫蘆;金鑲紅碧正珠、金鑲藤、鍍金點翠穿珠珊瑚龍頭、白玉鑲各色真石福壽、綠玉鐲;正珠、東珠、金鑲正珠龍頭等軟鐲;綠玉、茶晶、白玉皮、瑪瑙等煙壺;洋金鑲白鑽石、洋金鑲珠帶別針等小表;洋金鑲白鑽石寶桃式大蚌珠、白玉魚蚌珠、白玉羚羊等別子;白玉透雕活環葫蘆、綠玉透雕活環、珊瑚魚等佩;漢玉珞、漢玉仙人、漢玉洗器;白玉貓、黃玉杵、漢玉針、漢玉羚羊、雕綠玉扳指;藍寶石、紅碧、紫寶石、祖母綠、茄珠、大小正珠、綠玉、蚌珠、綠玉鑲紅碧亞等抱頭蓮;珊瑚綠玉金鑲紅白鑽石等蝙蝠;金鑲紅白鑽石蜻蜓;金鑲白鑽蜂;紅碧、綠玉穿珠ju花;金鑲各色珠石萬代福壽;金鑲鑽石等冠口;金翠珠玉等佛手簪;綠玉、珊瑚、紅藍寶石、紅白鑽石、祖母綠等鎦;黃寶石、鑽石、紅碧、白鑽石、大正珠等帽花……林林總總還得5000餘萬兩。

再往後就是到東陵奉安(即將靈樞正式放至東陵時),內務府又詳盡列了一份冊子,比前三次加起來的還多一倍有餘,再加上東陵修建過程中陸陸續續、分批已經放入的珠寶,總價值得約1.5餘億兩。

按照這麼粗粗一估算,後人考證出來東陵陪葬品價值超過1.25億英鎊的說法根本沒有誇大,那些躲過火燒圓明園和八國聯軍侵華劫難的、相對比較貴重的珠寶玉器大部分都落到了東陵,要不是慈禧文化不高,對善本、孤本、字畫、字帖等文化遺產看不上,估計朝廷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得一掃而光。

林廣宇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知道慈禧殉葬品豐厚,但沒料到居然厚到這個程度,真是令人難以想象。

“這是誰擬的條陳?其心可誅,可誅!”

“皇上,一部分是太后以前就規定下來的,另外的都是治喪大臣們商議後製定的。”

林廣宇怒不可遏,“國事艱難,民生凋敝,太后仁政愛民,已經事先擬定了規制,這幫奴才居然還想着突破,分明是讓太后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息。”

這真是閉着眼睛說瞎話,慈禧什麼時候仁政愛民過了?光她自己親手擬定要殉葬的物品就佔了將近一半,她要是有那個心思根本不會這麼做。但林廣宇沒有辦法,只能將錯就錯,拿出死人當擋箭牌,爭取將剩下的另一半保住……

第14章 百感交集第87章 神兵天將第54章 國會大廈第36章 多方觸談第79章 逃之夭夭第31章 暴起發難第65章 心有靈犀第68章 彌留之際第44章 顛撲不破第38章 刺客來臨第63章 釜底抽薪第84章 利器準備第55章 首日議程第21章 出動新銳第8章 海雷神威第20章 誘之以利第37章 心心相印第26章 冠冕堂皇第7章 身陷雷區第54章 國會大廈第16章 內緊外鬆第72章 惡有惡報第3章 慈禧歸西第14章 百感交集第33章 以退爲進第25章 煽風點火第21章 偉大母愛第35章 作繭自縛第32章 海闊天空第5章 錯綜複雜第13章 僞託神蹟第92章 善後處理第61章 明察暗訪第99章 最終清算第39章 生死一線第36章 當頭一棒第99章 最終清算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1章 果有天書第55章 首日議程第27章 暗度陳倉第18章 職官考試第28章 直言不諱第11章 憲政精髓第28章 深謀遠慮第19章 推心置腹第42章 五體投地第49章 同仇敵愾第6章 寧缺毋濫第34章 心有靈犀第5章 果斷決策第92章 鬥爭哲學第96章 皇位繼承第31章 半推半就第62章 悲情訴說第94章 趁勢改革第60章 五權制衡第48章 始於海關第38章 動之以情第2章 試點湖北第10章 縱橫捭闔第15章 兵事興革第9章 短兵相接第4章 陰謀詭計第56章 中外同理第79章 面授機宜第83章 箭在弦上第51章 積極穩妥第53章 帝國國會第96章 皇位繼承第74章 創新思路第55章 左右爲難第27章 瞞天過海第59章 錦囊妙計第20章 出人意料第23章 內外有別第13章 英魂不滅第41章 章程既定第22章 勢在必然第92章 善後處理第48章 沉着應戰第86章 猝然發動第31章 果有天書第59章 憲法草案第28章 體察聖意第3章 勾心鬥角第88章 各有所謀第21章 另闢蹊徑第53章 不可收拾第5章 錯綜複雜第99章 最終清算第63章 親王鬧事第42章 各種心思第48章 沉着應戰第75章 人心惶惶第26 將計就計第60章 五權制衡第44章 強行貸款第4章 暗度陳倉第5章 果斷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