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膠東風雲

本對德宣戰後,膠州灣並未亂作一團,反而開始了有分奪秒的安排。

德國人對於動員有自己的一套準備方式,早在81日,.|州灣總督府接到本國參戰的秘密電報後就立即向中國領土領水內的德艦發佈動員令,雷擊艦S90和其中兩艘炮艦匆匆忙忙趕到青島,其餘炮艦因距離比較遙遠,不是就地鑿沉就是“賣”給了中國政府,而上面的乘員、散居在中國各地的德國在鄉軍人僑民都設法經陸路趕到青島,編入了德國軍隊,加強了防禦力量。

雖然青島的陸上防禦稱得上比較完善——曾任遠東艦隊司令的提爾皮茨就誇口說日軍要至少付出5人的代價,但海軍力量實在寒得可憐,德國遠東艦隊的主力早已經不在港內,膠州灣最有力量的艦艇居然是奧匈帝國海軍的老式巡洋艦“伊麗莎白皇后”號和一些淺水炮艦。

歐戰爆發一星期後,雖然沒有收到本國政府的明確訓令,但膠州灣租借地總督邁耶?瓦爾代克海軍上校決定不再冒險派軍艦或商船突圍,也否決了一些少壯派軍官提出的奇襲英國租借地威海衛的計劃,認爲這對於青島的防守並無多大的裨益,而且更容易刺激敵對國家的野心。

隨着歐洲戰局的擴大和深入,青島的戰備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雷擊艦S90膠州灣入口處大模大樣地佈雷,這一過程直到822才被3後知後覺的英國驅逐艦發現並招來攻擊(此時英德已經宣戰。交戰是合法地),S90借熟悉環境的優勢躲入海圖上標註爲“淺水區”的海域,尾隨而至的英國驅逐艦“肯奈特”號隨即遭到海岸炮臺的攻擊,被迫返回,但其實佈雷行動已經接近了尾聲。

在接到參謀本部的總動員令後,國防軍演習部隊迅速行動了起來,將整個演戲陣地繼續往前推移。經過1個多月的實彈訓練,各單位不但演練了複雜條件下的協同作戰,更重要的是大大激發了士氣——特別是在日本有關山東問題地狂妄聲明發表後。在國防軍上下激起了無比的憤慨。

帝國大本營在西山下設立了聯合指揮所,由鐵良、王英楷、蔭昌等人提供一切中樞週轉,在德州方向,國防軍設立了前敵指揮部。王士珍親自擔任前敵總指揮,海軍薩鎮冰和禁衛軍良弼任副總指揮,哈漢章、程璧光和蔣方震三人則擔任參謀組成員,分別作爲陸、海、禁三軍的參議代表。

“請百里兄介紹一下青島方向的整體防禦佈局。”

“諸位請看。”蔣方震用教鞭點着牆壁上地大幅德制膠州灣地圖(非常令人汗顏。因爲租借緣故,只有德國人手中才有全面且標準的膠州灣詳圖),說道,“青島外圍防禦線沿租借地的邊界展開。內圈防禦線主要以青島近郊的雞貂山、俾斯麥山和毛奇山爲核心(後兩座山地名字都是德國人佔據青島後取名的),有8主要炮臺,5座對.=:對陸。共裝備5門280mm和3240mm要塞炮、5門210mm和9門150mm重型榴彈炮。6門105mm中型榴彈炮,此外還有若干門輕型榴較突出。這幾座炮臺外加8多面棱形~:50,地勢居高臨下、非常險要,算得上固若金湯。”

衆人頻頻點頭。

“根據德國方面提供的情報,除了防守要塞的兵力外,德國在青島還駐紮有海軍陸戰第31300人,包4步兵連、1個騎兵連,1個工兵連,1個炮兵連和2個機槍連;原本在京師使館區和天津德租外駐4步兵連、1個騎兵連和2炮兵分隊,這些部隊在德國參戰後亦全部撤退到了青島;另外,通過徵集退伍僑民和志願者,德國還額外募集了500人地後備兵力,雖然這些德國部隊都稱得上精銳,彈藥、補給都十分充足,但還是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人數不足,無法應對高強度的連續作戰,即便傷亡率可以控制,沒有梯隊輪換地話,人地疲勞卻無法減輕,戰鬥力亦難以持久。”

王士珍微笑說:“所以皇上纔要求我們迅速將部隊開進去,讓德國人幫着我們守衛青島。”

“這裡面有三個變數:第一,德國駐軍是不是能夠真地如協定那樣宣誓效忠帝國,肯不肯將所有的防禦體系與工事都完整地移交給我國;第二,即便一切如願,發生重大變更後地德軍官兵戰鬥意志如何維繫是一個考驗;第三,如何能實現協同與聯合作戰?”蔣方震面有憂色地說,“這三個變數不能解決,要防守住青島困難很大。”

“能不能將德國人全部撤下來,換國防軍上前接管。”

“不能。”王士珍搖頭,“首先,青島的防禦工事如何佈置,防禦體系如何設計只有德國人最清楚,倉促間我們不可能掌握全貌;其次,大敵當前,我們即便能換防,也要提防日本方面隨即而來的進攻,如果讓鬼子乘虛而入就麻煩了;最後,這些炮臺的擺弄十分複雜,我們哪怕知道了可能也無法發揮出戰鬥力。”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何指揮作戰?從理論上說,德軍全部加入國防軍成爲禁衛軍外籍兵團應該接受我方指揮,從現實上說,德軍掌握整個防禦的精髓,我方應該配合,應由他們指揮我們配合兵力纔是。而且。”薩鎮冰頓了頓,“中德兩國語言不通,士兵接受的訓練迥異,協同指揮很困難。”

所以今天召集諸位開這麼一個會議,討論如何接管青王士珍說道。“皇上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青島一定要守住!”

“我有個建議。從禁衛軍抽調一個團3000人上去。”良弼解釋道,“禁衛軍因爲德國教官比例較高,無論官兵對於德國式指揮體系比較認可,會說德語的人也多,溝通相對容易。”

“那麼,派誰擔任指揮官呢?”

“我打算自己去。”良弼指了指自己,“我軍銜比所有德國軍官都高。容易取得他們地信任,而且我與衆多教官相對熟悉,指揮、協調比較方便。再說,按照冰計劃。禁衛軍是第二梯隊,有蔣方震和張紹曾兩將足夠指揮了。”

王士珍沉吟片刻,說道:“這亦不失爲一個策略,你打算帶哪個團去?”

“就帶孫傳芳他們團。這傢伙是拼命三郎,當年武昌平叛對堅守亦有心得。”

“我看可以。”薩鎮冰說,“參謀班子還是要帶一個,無線電也要帶好。到時候可與艦隊和前敵指揮部直接聯繫。”

其餘衆人思索一番之後,覺得如此安排也較爲妥當。

“皇上有過指示,要防備日本人正面攻擊不利而從側翼迂迴的套路。”王士珍仔細研究了一番。“按照我的觀點。這個可能性確實比較大。諸位有什麼高見。”

“我以爲日方如果要從側翼迂迴,可以有兩個選擇。”哈漢章用教鞭在地圖上點了兩下。“第一是青島西北的龍口地區,第二是青島南面的嶗山灣,又以北路較南路可能性爲大,因此,在防禦上要做好相應的準備。”

“我命令,一切按原計劃進行,除駐防青島所部,禁衛軍退居二線,迷惑日軍機關,其餘各部繼續向前推進,要求在5內抵達指定位置,同時展開針對性訓練和戰前動員。海軍方面要隨時監視日本海軍的動向,‘雷’計劃要在指定期限內完成,‘黑’計劃可以着手實施……”

“是

在帝國緊鑼密鼓籌劃膠州攻略時,日本方面也沒有閒着。針對帝國政府出乎意料的強硬態度,日本內閣進行了專題討論。在一番爭論之後,得出的一致性結論是認爲中國是色厲內荏,無非是強撐面子硬表態而已,估計會在最後關頭讓步,陸軍省地好戰分子甚至提出,如果中國不屈服,那就把整個山東都拿下來。雖然山本權兵衛首相沒有拒絕這種提議,但在隨後審定的作戰方案上,還是選定青島作爲主要作戰對象。

爲了繼續披上英日同盟反對德國的僞裝,日本海軍特意邀請駐紮於香港的英國老式戰列艦“凱旋”和威海衛地4英國舊驅逐艦加入日本艦隊。

幾乎在海軍編組完成的同時,日本用於陸地進攻的兵力也同時集結而成。擔任日軍進攻的先遣部隊爲加強後地陸軍第18師團,司令官則爲神尾光臣中將。第18團在加強前原本擁有第23和24兵旅團、1個炮兵和騎兵聯隊、若干工兵和後勤大隊,通過加強另外還附加了第29兵旅團,第6和第12團也各自派遣出了一個步兵聯隊,因此最後完成加強的先遣部隊總兵力達到近6萬人,英國方面同樣派出了第2南威和第36錫克團第2。同海軍兵力相類似,英國陸軍也在此役中扮演配角,不過其錫克團所部的戰鬥力非常強悍,算得上精兵強將。

由於青島戰役的特殊性和力量對比地不平衡性,幾乎所有日本將領都將其看作爲一邊倒的戰爭,認爲毋須花費多少力氣就可以實現目標,因此有很多人爭奪這一指揮官的位置。神尾光臣雖然也是中將,但在日本陸軍中一直以謹慎而非勇猛著稱,這次選中他爲前線指揮官,無非是看中了他謹小慎微地特點。在軍部眼中,具有數量優勢地皇軍獲得勝利只是時間問題(曾有人公開揚言6小時拿下青島),因此並不需要像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將軍那樣地“肉彈派”將領,日軍所需要的是將青島戰役變成一次“宣傳樣板”式地作戰,需要的僅僅是最後勝利,並不看重時間問題,也不希望像奪取旅順203地那樣付出慘重的代價。

828,日本第二艦隊主力艦取直線航程抵達青島附近。巧合的是,兩天後颱風就襲擊了膠州灣海面,日軍“白妙”號驅逐艦被大風吹到膠州灣外靈山島近岸處擱淺,船員只能棄艦逃跑。4後,在風平浪靜之後,德軍“美洲虎”號炮艦在海岸炮臺的掩護下衝出港口將其擊沉。

隨着日軍艦隊的陸續匯聚,加藤定吉宣佈自830起封鎖膠州灣,東.船隻通過,並要求仍舊在此水域逗留的船隻在24小時內離開.=次日,日本佔領膠州灣外海中的一個小島並升起日本國旗,詭稱這是奪取德佔領土的開始,實際上島上連一個德軍都沒有,絕大多數都是中國民衆。帝國政府對此表示了強烈抗議,但無論英國還是日本都不予理睬,反而進行了變本加厲的調兵活動。

日置益甚至還跑到外務部,叫囂中國軍隊的存在妨害了英日對德國的進攻,威脅要用武力將“妨害”進攻的一切障礙予以掃除。或許,只有用武力才能讓他們清醒一點……

第37章 爭吵不休第17章 鞠躬盡瘁第1章 獨闢蹊徑第23章 商討對策第29章 深不可測第14章 百感交集第35章 額外插曲第1章 獨闢蹊徑第22章 別出心裁第91章 禍水旁引第42章 五體投地第1章 全面推進第12章 快速炮擊第28章 直言不諱第56章 中外同理第63章 釜底抽薪第58章 帝國憲法第90章 危在旦夕第98章 國內建設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9章 考題買賣第39章 曉之以理第37章 心心相印第95章 循序漸進第44章 顛撲不破第72章 校場展示第19章 考題買賣第70章 臺前幕後第77章 羣情洶洶第36章 多方觸談第23章 商討對策第17章 弦外之音第92章 善後處理第27章 外交折衝第82章 如履薄冰第55章 左右爲難第6章 驚心動魄第84章 利器準備第29章 音若沉雷第80章 深度介入第71章 利益交換第27章 外交折衝第13章 僞託神蹟第25章 煽風點火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3章 以退爲進第79章 面授機宜第23章 內外有別第62章 悲情訴說第40章 革故鼎新第96章 各有招法第79章 面授機宜第26章 徹底解決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9章 火從天降第94章 趁勢改革第78章 步步爲營第61章 明察暗訪第97章 圖窮匕見第59章 憲法草案第83章 箭在弦上第51章 積極穩妥第41章 廣而告之第36章 當頭一棒第44章 強行貸款第12章 千鈞一髮第64章 大驚失色第84章 利器準備第33章 各顯神通第57章 御案九件第28章 心亂如麻第24章 下定決心第92章 鬥爭哲學第10章 變亂紛呈第93章 步步緊逼第51章 釜底抽薪第37章 心心相印第42章 五體投地第28章 深謀遠慮第13章 轉危爲安第41章 章程既定第69章 蓋棺論定第99章 最終清算卷首語第3章 鐵廠之辯第4章 東亞角逐第5章 錯綜複雜第69章 蓋棺論定第78章 步步爲營第7章 真才實學第72章 惡有惡報第15章 兩相權衡第6章 暗潮將起第47章 華美篇章第84章 利器準備第80章 亡命天涯第8章 滿頭大汗第11章 憲政精髓第59章 憲法草案第70章 飯館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