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輔導助學

拓展輔導助學

周生賢:中國生態文明“攻堅點”

其一,積極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保新道路。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是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係的深刻揭示。環保新道路的基本要求是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努力方向是着力構建六大目標體系,即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其二,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推動建立符合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大力開展全民環境宣傳教育行動計劃,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積極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在全社會樹立牢固生態文明理念。

其三,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我國已經到了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要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佈局,以環境監管優化經濟結構,以環境成本優化增長方式,以環境標準優化產業升級,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通過發揮環境影響評價“控制閥”、節能減排“緊箍咒”、環境標準“催化劑”等作用,有力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尤其要從嚴控制“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決不放鬆環境保護要求。

其四,堅持環保爲民惠民利民。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採取綜合措施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強化細顆粒物(PM2.5)控制,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開展多污染物協同防治,深化機動車污染防治,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處置工作。

其五,大力推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環境管理的最終成效還是要體現在環境質量改善上。環境管理只有以環境質量爲目標導向,實施更加嚴格的環境質量標準,從控制局地污染向區域聯防聯控轉變,從單純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轉變,從單獨控制個別污染物向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轉變,全面提升環保工作的精細化、信息化和專業化水平,才能得到人民羣衆的理解和支持。

其六,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從恢復和維持生態系統整體性與可持續性的系統理念出發,逐步建成科學合理、順暢高效的生態環保綜合管理體制。研究建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化環評制度改革,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幹部政績考覈評價體系。制訂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和推進辦法。

(摘自《瞭望》2013年第18期)

李含琳: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個決策維度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其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漲。但是,就目前能夠看到的研究成果而言,多數觀點集中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政府投資、國家項目、社會理念和消費方式上。客觀地說,這些研究思路和觀點對於形成和我國可持續發展格局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很明顯,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性、實證性和操作性的成果還是比較少。

縱觀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歷史進程,就會發現,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生態環境如此先進高效,是需要滿足多種條件的:一是資本原始積累和工業化階段的長期考驗,生態文明是工業化進程的結果,不是起因;二是綜合經濟實力的大幅度提高和對生態投入的基礎保證,經濟實力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三是生態經濟化與經濟生態化的緊密結合,生態和發展都需要產業化;四是建立以循環經濟爲基礎的生產—生活低碳化雙重發展機制;五是低增長與高環境質量的相得益彰;六是生態空間與生產力佈局的雙向互補。這些

經驗和做法對於我國、特別是西部地區實踐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有着非常重要的啓示。

一是綜合經濟實力中的生態含量明顯提升。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綜合經濟實力提升結合起來,實際上是要強調二者發展的相互約束和相互促進的關係,這些關係包括:經濟發展對於各種要素的利用是高效的,經濟發展的資源、能源和生態成本比較低;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能夠降到最低,發展與環境的協調度比較高;治理環境污染物的成本比較低,消耗的經濟能量比較少;必須堅持經濟優先發展,這樣才能保證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越來越雄厚的投入保障;評價發展和政府業績的指標體系需要調整,增加生態和環境指標的內容,甚至可以使用綠色GDP的考覈體系。

二是加快振興生態經濟和生態產業。西方發達國家歷來在經濟發展中都比較重視生態保護問題,而不是自提出綠色GDP概念之後。現在有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了一些比較極端的戰略概念,比如“生態立市”、“生態強市”、“生態強州”、“生態大市”等。從一般理論上來追究,獨立的“生態”怎麼能夠“立市”和“強市”呢?生態必須與經濟、與產業、與技術、與產品、甚至與市場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立市和強市的目的。也就是說,生態必須產業化或者市場化,必須在生態產品、生態技術、生態產業甚至生態市場的基礎上才能夠由於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得到實體經濟的認可和投入,才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積極參與。

三是必須實施大規模易地扶貧開發項目。近年來我國的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貧困人口居住和生活在生態環境的敏感地域,如高山、河谷、地震帶、水源涵養區、森林涵養區、流域脆弱區等。因此,不僅造成生態問題,而且造成貧困問題。在國家的14個分類連片特困區中,大多數都存在空間移民的需要。又由於屬於這類情況的人口比較多,居住又比較集中在高海拔、高寒、陰溼、乾旱和半乾旱的地方,所以小規模實施易地搬遷不起多大作用,必須實施國家級的大型易地搬遷項目,包括生態移民、易地搬遷、災害移民等。有把易地搬遷作爲生態文明建設的直接內容之一,列爲國家重點項目支持範圍,同時注意移民過程中的生態保護。

四是生產和生活方式低碳化的多途徑實現方式。目前,低碳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全社會的認可,現在主要有兩個現實難題。一方面是實現方式的難度比較大。比如,農村低碳條件較好,城市低碳困難多;城市越大交通越要現代化,樓房越高耗能越多,私家車越多交通效率越低;學習和模仿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又帶來了許多不理想的生活結果。另一方面是政策之間有矛盾。比如,能源公司歡迎耗能大戶,而多數低碳方式又沒有對應補貼;農業工程用水實行國家財政補助,而節水技術和措施又沒有對應的補貼政策;城市用水和用電的階梯價格難以出臺等。所以,要促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必須首先在相關政策上實行改革和調整,將與低碳密切相關的經濟政策下決心進行調整,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低碳經濟政策體系。

五是形成高效率資源和能源節約機制。高效率低碳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的建設必須解決好四方面重大問題:一是在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上一定要牢固樹立低碳發展的理念,在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既要有經濟增長目標,也要有低碳發展目標;二是對於高耗能、高耗資源型工業或者產業的發展必須實行限制政策,可以限量規劃、建設和生產,也可以通過擴大進口來解決;三是對於符合低碳要求的項目、技術、產品、產業、甚至是經濟活動實行補貼政策,沒有政策優惠就沒有低碳動力;四是將低碳發展的所有項目都列入循環經濟的發展內容,在國家級和地方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示範區建設中一定要把低碳要求與循環發展統一起來進行,進行低碳和循環雙控制。

六是城市功能分工和空間佈局優化。客觀地說,對現代國家和現代城鄉關係而言,能否按照低碳的要求規劃與建設,重點明顯在城市而不是在農村。同時,對傳統的工業“三廢”問題的解決和資源化利用,也不能一味地要求企業或者公司單個去做,這樣成本太

高。所以,對於我國未來低碳發展在總體戰略和空間佈局上需要明確:首先是低碳發展既是國家戰略,也是企業戰略,但重點是國家;其次是中等以上城市在長期規劃中必須充分考慮低碳問題,引導和培育一批專門經營工業“三廢”的資源化企業,用公司做環境與企業之間的中介;再次是城市長期規劃必須選擇功能分工原理,分別規劃和建設消費區與作業區,在作業區中集中建設規模化的污染物處理機構;最後是污染物的處理和廢物再利用都要走聚集發展道路,都要走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甘肅日報》2013年7月29日)

江澤慧:生態文化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

生態文化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生態智慧,融合現代文明成果與時代精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文化載體。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文化必將成爲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生態文化是促進天人和諧的凝聚力。泱泱五千年,中華民族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生態文化,構築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生態文化通過人與自然交往過程中的生態意識、價值取向和社會適應,維護和增強自然生態系統的供給、調節、支持、文化四項服務功能,實現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可以說,中華民族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更加懂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樸素生態文化哲學智慧,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將伴隨和影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成爲凝聚人民追求夢想、鼓舞鬥志的力量源泉。

生態文化是推動綠色發展的源動力。綠色發展理念是對奢侈消費、資源低效高耗、污染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徹底否定,是科學發展的思想精髓,也是生態文化的時代內容與創新。綠色發展的思想淵源主要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是由於綠色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文化內涵,顯示了中國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形成節約資源、恢復生態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爲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生態文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向心力。生態良好、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狀態和高尚的心靈境界,是構成美麗中國的基本要素。人們都向往着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氣清地淨,老百姓渴望着能喝上乾淨水、呼吸清新空氣、吃上安全食品、住上敞亮房子、有個舒適的宜居環境。這是人民羣衆最基本的生活訴求,也是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森林文化、溼地文化、荒漠綠洲文化和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園林文化等生態文化載體建設和生態制度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出版科普讀物及影像製品,開展生態文化公益活動,爲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態產品和文化服務,提高弘揚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共建生態文明的公信度和參與度,增強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生態、治理環境的自我約束力和社會影響力。

生態文化是提升國家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驅動力。文化軟實力已日益成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但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卻不盡如人意。中國是文化資源大國,卻不是文化強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爲支撐,生態文化的興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必須繼承、發展和弘揚生態文化,以文化人,提升公民綜合素質,增強核心凝聚力、競爭力,充分發揮生態文化在提升國家軟實力中的作用,讓中華民族的生態文化走出國門,以其巨大的滲透力和感染力,屹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生態文化代表了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追求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也是生態文化的根本價值向度。深入生態文化研究、挖掘、修復,繼承、發展和創新建設,不斷增強生態文化與時俱進的適應性,將有利於增強我國文化發展活力,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摘自《人民日報》2013年1月11日)

(本章完)

重點難點精講精學主講專家授學第九講 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切實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_拓展輔導助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拓展輔導助學拓展輔導助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三講 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_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三講 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_拓展輔導助學第九講 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切實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_主講專家授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主講專家授學拓展輔導助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總書記破題引學拓展輔導助學拓展輔導助學主講專家授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重點難點精講精學拓展輔導助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拓展輔導助學總書記破題引學主講專家授學第九講 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切實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_總書記破題引學第十二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着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_主講專家授學拓展輔導助學拓展輔導助學主講專家授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主講專家授學第十二講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着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_總書記破題引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第十五講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_總書記破題引學拓展輔導助學主講專家授學總書記破題引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第十五講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_總書記破題引學拓展輔導助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主講專家授學拓展輔導助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總書記破題引學拓展輔導助學主講專家授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拓展輔導助學拓展輔導助學第十五講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_重點難點精講精學主講專家授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三講 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_總書記破題引學拓展輔導助學第三講 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_主講專家授學第十四講 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爲實現奮鬥目標營造良好社會環境_拓展輔導助學總書記破題引學拓展輔導助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拓展輔導助學拓展輔導助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三講 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基礎_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重點難點精講精學拓展輔導助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拓展輔導助學拓展輔導助學第十五講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_總書記破題引學拓展輔導助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第十五講 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_重點難點精講精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主講專家授學總書記破題引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主講專家授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重點難點精講精學主講專家授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拓展輔導助學拓展輔導助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主講專家授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第一講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_主講專家授學總書記破題引學總書記破題引學重點難點精講精學第九講 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切實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_主講專家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