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她的大道

大修士交手大多會事先佈下結界,以免傷及無辜或者被百姓看到異象,影響凡間秩序。

微涼的夜風掠過屋頂,從瓦片上傾斜而下,拂過李曄的衣袂髮腳,又從院門溜走。樹葉的枝梢沙沙作響,很遠的地方隱有打更聲傳來。除了刺史府,這座古老的城池今晚依舊行進在原本的軌道上。

這個夜晚並沒有死特別多的人,但血腥程度卻不遑多讓,只因死得人都夠分量,也死得夠殘忍。

院子裡多了許多寒意。

血腥味撲鼻而來,讓李曄也皺了皺眉。

他看了一眼倒在青石板地面上的李克用,忽然覺得意興闌珊,這便站起身,一卷衣袖騰空而起,離開了這處荒誕之地。

或許,李存孝註定要死在李克用手裡。

在沒有李曄橫空出世的時空裡,李存孝最後也因爲李克用的猜忌、衆將的妒忌,而被李克用下令斬首。事後李克用也後悔不已,但那又還有什麼用?良將死,長城崩,終李克用一生,也沒能夠一統北方,就更別說擊敗朱溫,入主中原了。

本有極大可能成就大業的晉王李克用,到死也只是晉王,只擁有三晉及周邊之地而已。

如今李克用、李存孝雙雙赴死,李曄北上的目的算是達到,旬日之後官軍就會趕到代、朔、蔚等州。相信到時候根本就不會有什麼戰事,哪怕李克用已經糾集了不少殘兵敗將。

歷經數月,河東平定,或者說,納入了李曄的統轄範圍,戰事不日即休,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治理州縣,與民休息的政事範疇了。

相比之於平盧五州,河東十一州無疑更加地廣人多,只要治理妥當,李曄能夠吸納的百姓氣運自然更廣,按理說突破仙人境不是問題。

然而道門仙廷統治九州,要在這裡飛昇成仙、位列仙班,必須得到仙廷認可,否則就只能終生停留在陽神真人境。也就是說氣海中的靈氣,打破天也只能到陽神真人境巔峰的狀態,更多的靈氣只會溢出來。

這是常識。

對李曄而言,一旦吸納的氣運飽和,再多的氣運也根本吸納不了,無法突破屏障進入地仙境。

如果修爲只在陽神真人境,仙廷若是派遣真正的大能下界,李曄就只能束手待斃。

但李曄並不覺得悲觀,這畢竟只是尋常情況。車到山前必有路,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快消化河東之地。

眉心的天機卷軸隱隱有所異動,李曄凝神感知了片刻,卻又沒有真的發現什麼。卷軸,或者說畫卷,仍舊是閉合的狀態,還沒有展開的意思。

得到河東之地後,李曄也接過了河東軍的責任。所謂代北邊地,即代州以北之地是爲邊境,跟草原接壤,目下以長城爲界。

一旦草原兵馬南侵,越過長城,西邊朔州,中間偏北的雲州,東邊的蔚州,就是邊防戰線,是大唐防禦草原兵馬的第一防線。

李曄現在有了邊防重任,而防禦的對方,隨着契丹攻佔韃靼部地盤,也由韃靼部變成了契丹。剛剛跟耶律阿保機見過一面,雖然對方看似很沒面子的遁走,但李曄心頭並不輕鬆。

他知道耶律阿保機擁有怎樣的潛能。

離開代州後,李曄徑直北上,到了長城邊關。

天光未醒,黑夜未央,斑駁的牆體飽經風霜,依舊盡職盡責的爲大唐守衛邊疆。李曄在古老的長城縱目北望。

貞觀年間,大唐文治武功盛於一時,太宗曾言,古人戍邊靠修建長城,而我大唐獨不修長城,只練精兵。長城並不能真正抵禦草原兵馬入侵,而大唐的精兵能。

河東軍三十萬,基本已經摺損,但這個所謂的折損,是對李克用而言。官軍俘虜不少,加上代、朔、雲、蔚等州的兵馬,加在一起數量會很多,李曄只需稍微招募青壯,就能在短時間內,再能湊齊一支十萬數量的精銳河東軍。

河東軍驍勇善戰,論精銳不是尋常藩鎮可比,這從昭義軍對待河東軍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他們將是李曄戍守邊關,以及南下問鼎中原的強力依仗。

李曄手撫冷硬的石牆,目光在星海下穿過暮色,遙遙看向北方。

他現在需要考慮兩個問題。

其一,平盧的民政之事大部分是崔克禮主持,提拔起來的官員,也大多是崔家俊彥。現在朱溫發兵平盧,崔克禮敵我不明,李曄帶來的那些崔家官員,現在還能不能用?

其二,攻佔河東後,北方其它藩鎮,是否要趁機收服。

若是不收服,河東周圍藩鎮環繞,中間還有一些頗爲強力的藩鎮,例如振武、幽州,並不能輕視。如果官軍回援平盧,一旦道門、儒家、兵家包括神教,有什麼居心叵測之舉,這些藩鎮就是他們攪動風雲的機會,搞不好還會合攻河東。

李曄很快梳理出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讓李振主持河東民政。對方麾下的心腹要員,都是安王府舊人,忠心不是問題。雖然面對河東十一州之地,人手顯得不夠,但以李振的才能,再合理利用河東本地官員,問題應該不大。

其次,平盧軍先回援平盧,畢竟那是李曄根基之地,平盧軍將士的家屬都在彼處,若是見死不救,軍心勢必不穩。同時,李曄也需要遏制朱溫。

......

在李曄處理河東收尾事宜,準備回師平盧的這段時間內,天下局勢風雲激變,仙域同樣也不平靜。

佛域,雷音寺論禪殿。

大殿雄偉巍峨,高大的地基將殿宇送入雲霄,殿前有千級石階,俯首觀之不見盡頭,視線極致之處,唯有金光盈天。

白衣白裙的飛鴻大士站在石階前,面色平和寧靜,若是眉間沒有那絲風塵僕僕的倦怠之色,那便與往常一般無二。

在她身側,站着一名身着紫金袈裟的大修士,面闊耳方,面容慈悲又不失威嚴,正是文殊。

文殊朝論禪殿望了一眼,目中不無感慨之色,他對飛鴻大士道:“聖佛親自出手,耗費了說不清的佛域資源,才讓你安然無恙從凡間歸來。此行你一無所得,十八羅漢更是折損大半,聖佛雖然沒有表現什麼,但心情肯定說不上好,你上去之後可要小心些。”

相比之於文殊的慈眉善目,和身上無形散發出來的威嚴之氣,飛鴻大士看起來就如綠葉一樣純淨。

她沒有說什麼。

文殊又道:“雖說世間事皆有定數,大道高深莫測,在他面前衆生平等,或許一切因果早已註定。但我輩修士,奪天地造化而成仙,若是凡事不能去爭一爭,不能爭到手裡來,又有何理由立於此地?”

見飛鴻大士目不斜視,神色如常沒有絲毫變化,都不知聽沒聽他說話,文殊不禁搖搖頭:“你去吧。無論聖佛說什麼,切記莫要反駁,真心認錯就是。”

飛鴻大士終於有了反應,她點了點頭,拾級而上。

論禪殿是佛域聖地,也是聖佛講法所在。

這條道飛鴻大士先前走過無數遍,但顯然沒有一次的心境和此時等同。作爲毛遂自薦,下界爲佛域謀大事的大修士,又貴爲佛域四大菩薩之一,事敗而歸,怎麼都該自責忐忑。

但飛鴻大士心間或許有諸多情緒,卻唯獨沒有這種念頭。

大殿足以容納萬人,此刻卻空曠無物,只在視野盡頭,有僧人坐於九尺佛臺上,身着金色袈裟。他雖然身高不過七尺,卻給人軀長萬丈之感,壓迫力十足。

那便是聖佛。

飛鴻大士在殿中行禮。

聖佛沒有馬上說話,他看了飛鴻大士一眼,那雙形狀並不如何奇特的眸子,卻有能夠勘破一切虛妄的能力。

等了許久,聖佛才徐徐開口,聲音不辨喜怒:“原本以爲,此行就算謀事不成,你也該有所得,心境修爲都該有所精進纔是。現在看來,你不僅誤了大事,自身也沾上了許多污穢,連佛心都受損了!”

秘境之行,飛鴻大士得益良多,悟道更深,實力精進,但這些到了聖佛眼裡,卻好似全都消失不見。他看見的,只是所謂的飛鴻大士佛心受損。

或許,對聖佛而言,這纔是最重要的。

飛鴻大士沒有說話,沒有反駁,只是靜靜站在那裡。

聖佛不悅,沉眉道:“你便沒什麼想說的?你若不想說,本座可以替你說。本座且問你,進入你心底,損了你的佛心的那個人,對你意味什麼?你若還不說,本座便幫你將他從你心中剔除,讓你永遠都不能再想起這個人!”

飛鴻大士終於擡頭,看向聖佛。

她目光依舊沉靜,脣角卻盪漾開了一絲笑意,就像是想起了最美好的事。

她道:“聖佛若要問他對弟子意味什麼什麼,弟子可以說給聖佛聽:於弟子而言,他就像一個夢,揮之不去,觸不可及。”

她說這話的時候,嘴角笑意愈濃,但眸底卻有悲哀之色流淌。這讓她看起來備顯淒涼,像是荒野中對着不能回的家獨自抹淚的孩子。

仙凡有別,這固然是阻隔,但這對飛鴻大士而言根本不算什麼,唯獨佛域重壓,纔是她也無法逾越的天塹。所以那人哪怕時時浮上眉頭、沉入心頭,揮之不去,但也不過是像夢一樣,註定了觸不可及。

聖佛怒。

他自然明白飛鴻大士話裡的意思,所以他的怒意已經大到不想掩飾,厲聲呵斥:“你要爲了這一介凡人,捨棄我佛大業不成?世間皆苦,蒼生皆苦,那麼多苦難等着你去撫平,你竟然爲了一介凡人,而影響了佛心?你還是證得菩薩果位的飛鴻大士?!”

面對這樣大義凜然的呵斥,飛鴻大士只是一笑了之。

她不避聖佛憤怒的目光,平和道:“所謂佛域大業,不是去解蒼生疾苦,而是想讓佛法傳遍四方,將其發揚光大,以便收受更多的信徒,得到更多的香火錢財和信仰之力,以此擴充釋門的勢力而已。說到底,這也不過是爲了一門之利,跟道門仙廷並無差別。”

“住口!”聖佛大怒。

飛鴻大士卻沒有停下來。

不僅如此,她眼眸反而越來越亮,“真正能解蒼生疾苦的,只有人間帝王。古往今來,釋門僧人做了多少事,修了多少路補了多少橋?醫了多少病,救了多少人?難道釋門只負責勸人積德向善,而自己卻置身事外?即便釋門做了一些善事,又何曾比得上帝王一紙勸課農桑、廢除苛捐雜稅的詔令?明君心懷蒼生,仁德施政,纔是真能有利天下蒼生之事。而他們和他們的官吏,一生都在做這樣的事!”

聖佛冷冷道:“是誰跟你說了這些?”

飛鴻大士好像回憶起什麼,脣角的笑容猶如融化冰雪的春陽,“有一個人,貴爲皇朝親王,卻能甘心四十年耕作不輟。他不是爲了故意修心,以便在修爲上得到多大精進,他只是單純的在做這件事而已。”

“可以做到這些的人,纔是一個真正瞭解蒼生疾苦,並且願意爲之嘔心瀝血的人。弟子去看過平盧五州,那裡的百姓鮮少苦難,家家倉稟實知禮節,萬家燈火溫照世間,其樂融融。如果佛域釋門的宗旨,真是了結世界疾苦,哪又何必讓百姓去求虛無的來世?助這樣的人君臨天下,蒼生今生就有無數福祉。而且來世也是。”

聖佛已經平靜下來。

他當然要平靜下來,因爲他認識到自己遇到了挑戰,一個必須心靜才能戰勝的挑戰。

他冷冷問:“所以你不是佛心大損,而是佛心已經不在!你要以仙人之資,去投靠那個凡人,供他驅使?”

出乎聖佛預料,飛鴻大士並未點頭,而是雙手合十,虔誠無比道:“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飛鴻身爲釋門中人,若是捨棄千萬年堅守,執意去投他,不也是着了相?飛鴻所願,身在本門,傳道佈施,讓本門弟子,皆奉大道,誠心去解蒼生苦難。”

聖佛嗤笑,眼中充滿不屑:“你要坐本座的位子?”

飛鴻大士仍是虔誠:“若是心向大道,又何必在意自己的位置?在什麼樣的位置,都能心向大道。”

聖佛平靜的心再起波瀾,不僅如此,他五官都扭曲起來。

飛鴻大士這番話,可是把他罵得不輕:她不在乎所處的位置,他第一個考慮的問題,卻是對方要奪他的位置。

兩者境界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聖佛深吸一口氣,覺得已經不能繼續跟飛鴻大士討論下去,便厲聲道:“你此番下界一無所得,反而讓佛域損兵折將,罪孽深重無可辯駁。自今日起,罰你幽閉禁室,無令不得出門。室中所置,唯佛像一具,青燈一盞,佛經一卷。本座要你好生悔過,好生懺悔自己的罪過!”

飛鴻大士再度雙手合十。

她說出來的話,卻含義深遠,出乎聖佛預料:“若是此身用情已深,何懼古佛伴隨青燈?”

聖佛一怔。

隨後他冷笑不迭:“用情已深?你倒真是不懼大逆不道!那本座便告訴你,早晚本座會把那人的頭顱製成佛珠,將他的神魂煉成燈芯,讓他生生世世只能做佛域的物件!”

飛鴻大士面色未變,目光卻異常堅定。,她的神情仍是虔誠,那是她對自己選擇的大道的虔誠。

她一字字道:“若是真有那時,就請聖佛原諒弟子:這一世用情已深,不能古佛伴青燈!”

聖佛聞言怒不可遏。

兩句用情已深,含義截然相反。

前一句是說心念已有牽掛,所以無論身處何地,面對什麼境遇,因爲心心念念,都如那人在側。

後一句則是說,如果聖佛真殺了那人,她便要爲那人反出佛域,用一身修爲幫他報仇雪恨!

如此言語,聖佛怎能不怒?

聖佛大喝道:“滾!”

這一聲天雷滾滾,有着讓人神都顫抖畏懼的威能。

飛鴻大士轉身施然走出大殿,雲淡風輕。

聖佛望着飛鴻大士的背影,臉上濃厚的陰雲久久不能散開。

那可是佛域四大菩薩之一,只不過下界走了一趟,竟然就身心都繫於敵人了?

佛域可經不起這個損失。

想起爲了召回飛鴻大士付出的海量資源,聖佛就氣得一佛出竅二佛昇天。

“一介凡人,到底有什麼本事,能誅我四大菩薩的心?本座倒真是迫不及待,想要跟你會一會了。”聖佛如此想到。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麻煩,佛域還要對付西面來的安拉神,短時間內並不能抽開身。

飛鴻大士離開大殿,到了千級石階上,忽然停下腳步,縱目遠眺。

她臉上的輕鬆之色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濃淡難分的悵然。

望着遠天無物的盡頭,她用只能自己聽見的聲音,輕輕呢喃:“我固然孤陋寡聞,不知你心中有人。但你豈非同樣孤陋寡聞,也不知我心中有人?”

第一百零二章 退意第一百零七章 看上我了第九十九章 再相爭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一百零五章 傳說第四十四章 撥雲見日第六十章 騙鬼第六十二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輸的是安王第三十九章 花明(4)第九十三章 放與不放第一百二十九章 誤解第四十六章 仙庭,蒼生,大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七十五章 方向 挑戰 謀劃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七十二章 一刀一劍第五十二章 真人境楚南懷(第三更)第四十一章 護衛第九十二章 有志者 事竟成第一百五十八章 陛下巡營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馴服第一百四十章 不要忘記(二更)第二十四章 傾潮之威(第二更)第八十二章 親上前線第三十九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6)第二十八章 志得意滿第一百零九章 萬里河山有我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第十六章 野望與難題第九十五章 決戰(5)第三十四章 暗鬥第五十五章 (第四更)並肩第二十五章 御使天下第二十九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3)第三十六章 花明(1)第五十一章 收服第三十一章 對臺戲第一百章 滅國(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他們記起來第五十二章 真人境楚南懷(第三更)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六章 練氣第九十七章 平壤之戰(2)第一百一十一章 如何成爲一個賭徒第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九十一章 勝負已分(中)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二十七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1)第四十八章 魔頭之威(第三更)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九十九章 再相爭第十六章 太好吃了(第三更)第八章 這麼在乎嗎第一百一十七章 宮變(2)第二十章 攻城(3)【第三更】第五十五章 知之甚深第一百零五章 傳說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如何成爲一個賭徒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五十七章 是不是喜歡男人(三更)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一百章 變故第十章 沒準備好第三十一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4)第一百章 滅國(上)第五十九章 危機與勝利(8)第二十七章 掏心換心第一白零四章 名望第一百零五章 有本事來殺我啊(三更)第五章 安王好風流第二章 聖子與蜚妖第二十六章 老闆娘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止於此第八十三章 宴席(3)第八十二章 親上前線第八章 這麼在乎嗎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七十三章 對手(2)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讓他們記起來第九十三章 新艦 人選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三十七章 叉會兒小腰第十三章 逃竄(下)第五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三十八章 被扭轉的關係第七十六章 新皇登基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太原城(二更)第七十三章 新舊仙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宮變(2)第二十三章 家常菜的味道第十三章 逃竄(下)第五十二章 真人境楚南懷(第三更)第十七章 聯合第一百章 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