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春闈案四

高坐在金鑾殿之上的長泰帝也很頭疼,原本是讓姜選和徐世進對質的,結果徐世進翻供,現在將大理寺也圈進來了!

到目前爲止,除了中書、門下兩省尚算平靜之外,有多少官員牽涉進來了?尚書省下有多少個部是和徐世進一事有關聯的?看這情況,似乎有席捲朝中上下的趨勢了!

長泰帝年已老,心不復當年的冷硬,也不復當年的無懼有勇,可以用血腥的手段來解決朝中紛爭的事情。現在他只是想着如何平衡朝中的勢力,想着如何將這件事情壓在最小的範圍之內。他怕越審查下去就越嚴重,最後只得匆匆結束了這次廷鞫,將徐世進、姜選等押回大理獄,容後再說。

沒想到卻沒有“容後”了!第二天,何克難面色墨黑地跪下請罪,道是徐世進在獄中暴斃,至於暴斃的原因,刑部檢屍官認爲是胸內淤血堆積,顯然是先前的傷勢迅猛爆發,他沒熬過去,才死了!

隨着徐世進的暴斃和刑部驗屍官的檢驗,先前徐世進所說的大理獄有獄卒刑求一事,就是真實的了。他一死,春闈泄題案就只剩下唐安淮了,那唐安淮兩次進出大理獄,無論何克難等官員如何審訊,他都是一致的說辭:冤枉!

冤枉!……何克難說着唐安淮的供詞,最後這兩個字在朝臣心裡震了一震。

而何克難是最爲驚恐而無辜的,他真的沒有想到徐世進竟然會在獄中暴斃,也沒有想到真的會有獄卒對徐世進刑求。現在,人已經死了,但是這個事情還沒有結束,皇上會怎麼想呢?不管怎麼想,他作爲大理寺的主官,監管不力這個罪名是脫不了的了……

聽着何克難的請罪,看着他驚恐的樣子,長泰帝忽而笑了。他覺得自己真是老了,怎麼就會如此迷惑了呢?怎麼就讓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以致難以收拾了呢?原本不過是京兆流言而已,拿到朝堂來說,纔會有這樣進退兩難的局面啊,既如此,那麼就讓給它止於流言吧!

長泰帝下旨。旨曰“姜選不避嫌疑,內闈不端,偏招物議;及華英卓言事不察實;徐世進、唐安淮等夤緣求進”,於是擾攘多時的春闈泄題案就這樣草草結案。

長泰帝的旨意已下,諸官自然沒有反對意見的,只是這個旨意實在讓人尋味,不少官員私底下都在揣測。這個旨意究竟是什麼意思。

姜選不避嫌疑偏招物議,不避嫌疑,說的是泄題,偏招物議,這就是說他泄題一事就是流言,那麼那麼他是泄題了還是沒有泄題呢?還有華英卓,只是事不察實,說他只是捕風捉影不細究真相,完全沒有朝堂勢力互相攻訐的事情;至於徐世進、唐安淮,夤緣求進。即是攀附權貴以求高升,那麼是怎麼個攀附法?是不是重金賄賂?有沒有買題?根本就不知道啊。

至於幾個皇子,哪有他們什麼事情?!不都是好好的在各皇子府呆着嘛,歷職的歷職,養身體的養身體,根本就不曾接觸過春闈啊。

所以這所謂的春闈案以“捕風捉影”開始,就以“莫名其妙”結束!也就是說,皇上根本就不對此事置一詞。朝臣認爲事情是怎麼樣,就怎麼樣,且隨各人想象去!

有回過神來的官員不禁暗暗佩服長泰帝這一和稀泥的手法做得漂亮!

韋景曜和申科眼神互相對望了一下,面色更沉靜了。本來所謂春闈泄題就是從流言開始。現在長泰帝的處置結果就是“莫須有”!長泰帝沒有明說春闈案有弊,也沒有明說姜選沒有泄題,而是各打五十大板,了結此事,不讓這個事情再佔據朝堂討論的重心。

果然,長泰帝接下來對各人的處置,還是讓朝臣回憶了一下長泰十六年的科場冤案。有不少官員感嘆:相比之下,皇上果然是仁慈了許多啊,終歸,除了徐世進,再沒有人在這次春闈中流血了。

根據長泰帝的旨意,姜選致仕,和他聯繫緊密的禮部官員隨後也遭到了處置,調離禮部或者貶職出京,還有他的外甥二皇子府的主簿魏輔通下職,二皇子一脈的勢力受到重創。

吏部郎中華英卓、戶部郎中張段調離京兆,貶職劍南道。說起來,這結果還是長泰帝手下留情了的,沒有將他們罷官,這兩個人也都很懂眼色,知道事情到此也就結束了,他們很快就捲了包袱前去劍南道。

從此再不理會京兆中事。

還有流言的主角徐世進、唐安淮兩人,也受到了處置。因徐世進暴已在獄中暴斃,就不追究夤緣求進事,只令徐家繳納五千兩罰金了事;唐安淮除了繳納罰金外,取消接下來兩屆春闈的資格,那麼唐安淮將近十年都不能參加春闈,也就是說,他這輩子與仕途無緣了。

其餘各官暫不追究,因爲廷鞫揭露的大理獄刑求一事,大理寺卿何克難被罰奉一年,其他的,就不再深究了。這個處理結果讓何克難喜出望外,連忙跪恩,感激不已。——有哪個三品官員是靠朝廷俸祿過日子了?真是說笑了!這個處罰,根本就對何克難沒有影響,皇上這是明顯對他開恩了啊!

處置了相關官員之後,爲了安撫貢院門外的舉子和百姓,也爲了徹底平息春闈泄題的流言。長泰帝下令:之前張貼的春榜作廢,重開恩科!

恩科重開的時間,就定在十天後,三月二十八再次舉辦春闈,這十日內所有舉子的住宿、飲食由戶部負責,令舉子專心待考。

重開的春闈,以尚書左右僕射蕭厚仁、葉正純爲主考,禮部尚書魏晉度、御史大夫龔如熙爲副主考,就連這次二十名同考官。也是重新任命,由長泰帝親自從各部調任,其中就有吏部司封郎中陳醉山和大理寺丞成方圓,本來沈則敬也位列其中的,因爲沈家有子弟參加春闈,爲避嫌疑,才免了去。

蕭厚仁和葉正純等人剛剛從姜選等人的事件回過神來,正要讚歎長泰帝這手稀泥和得好時。冷不丁聽到長泰帝這個任命,都愣了一下,才記得出列接受任命,心裡卻是叫苦不堪!

葉正純心裡已經開罵了,長泰帝他是不敢罵的,只好罵姜選等人了!若不是姜選他們出了事,這等苦差事也落不到我頭上啊。春闈什麼的關我個球事!葉正純再一次暗說他的口頭禪。

這的確是苦差事啊,本來應該三四個月準備的春闈,要在短短十天之內準備好,這不是明擺着讓尚書省和吏部的官員爲難嗎?

這麼短時間,試題怎麼出啊?這弘文館的校書郎不得把手都抄斷啊?貢院能不能安排妥當啊?工作勞累點時間緊湊點也不算什麼,萬一再次發生徐世進那樣的事情?皇上這次還會輕拿輕放嗎?所以說,這差事。除了苦累之外,還要擔極大的風險啊。

想到即將要做的事情,主考官、副主考官和禮部、御史臺一衆官員的臉色都不甚好看,看來這十天,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了,夸父追日也沒這麼辛苦過!

蕭厚仁等已經在想這次要出什麼題目好,保密工作還是做到十二分纔是,禮部官員如張澍等,也在慶幸貢院水缸裡的水還算滿,不用重新加註了。其中張澍還看着他的泰山大人葉正純。眼光止不住地擔憂:這下葉、張兩家都進入其中了,這一次的重開恩科,可千萬別發生什麼事情啊!

和禮部官員一樣有着難看臉色的還有戶部侍郎江成海,他算了一下賬本,額角忍不住抽了抽。近萬個舉子,十天的住宿伙食,這得費多少錢啊?他的小心肝都顫啊顫的,朝廷實在是囊中羞澀啊!

他不由得也開始怨恨起姜選等人來了。若不是重開春闈,這筆錢他根本就沒有必要支出啊!這對戶部來說,真是無妄之災!他想起源源不斷送往臺前治水的銀兩,想起安北都護府所需的銀兩。江成海想哭的心都有了,沒有錢,一切都難辦啊!

也不知道有多少官員怨恨了姜選等人,也不知是舉子還是誰人所爲,反正就在葉正純等人在緊張籌備春闈事宜的時候,聽說那姜家大門都被人扔了垃圾和臭雞蛋,整個姜家是一片狼藉和災難。估計在重開春闈放榜前,姜家人都不敢輕易出門了。

當舉子們聽到春榜作廢、重開恩科的消息,也不是人人都歡呼的,起碼之前春闈榜前十名舉子中就有不少不服氣的。考試講究的是臨場發揮,再考一次,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擠進前十名啊!

有不少江南舉子打起了之前會元樓盛懷的主意,想讓他出面反對這個事情。只要樓盛懷帶頭,那麼其他的江南舉子就好辦多了!之前,這些江南舉子一直都在觀望,並沒有加入到貢院聚集的舉子當中去,春榜作廢的消息他們自然是反對的,重開恩科他們也是反對的,再考一次,結果是什麼樣還不知道啊!

樓盛懷又不是傻子,衆怒難犯,皇上旨意都下來了,他們這些考生還折騰個什麼勁兒?!所以他一聽到重開恩科的消息,就匆匆退了客棧,躲到天寧寺去了,他可不想當炮灰,被人拿來做槍頭!

因此,這些江南舉子去到客棧撲了個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根本連他的面都沒見着,只得垂頭喪氣回去準備重新參加春闈。

沈則敬因爲葉正純任春闈主考官,反而更加擔心了。不用想也知道,這次春闈若是再出事,蕭厚仁、葉正純肯定是躲不過的了,又因爲沈餘宏、沈餘宣等人重新準備考試,所以沈家的氛圍也很緊張。

之前的春榜,沈餘宏是上榜的,不過因爲“臭號”的影響,名次並不好,是二百四十多名,心裡多少有不甘;沈餘宣和沈餘平就沒有上榜,古文瀾還好,名次在前二十名之內,但他自己也不是很滿意。

所以總的來說,這次重開春闈,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沈餘宏等四個人,反而是很高興的!沈餘宏暗自祈求這次可別那麼倒黴了,就讓他的號舍不要再靠近“臭號”了。

蚍蜉和如流處的消息都送上來了,雖然春闈泄題一事已經結束,但是沈家和朝廷官員一樣,不知道事情真相是什麼。沈寧雖然猜出了這是上官長治的手筆,但其中似乎還有三皇子的身影,就連慕妃似乎也牽扯進去——那幾個在貢院門前的癟三,如流處的人都摸清他們的底了,竟然都是卞家的人,卞家和二皇子府什麼時候有仇了?

還有徐世進那一身傷痕,何克難和大理寺的獄卒難道會蠢到對徐世進用刑嗎?想也不可能,原先她還以爲刑求之事必定是上官長治在大理獄卒那裡安插了人手,可是徐世進那一身傷痕留了破綻,使得姜選鹹魚翻生,這不像是上官長治會做的事情,是不是其中出了什麼差錯?

還有那顧氏,大理寺的官員怎麼就查出了她是揚州瘦馬呢?這顧氏還和二皇子側妃關係良好,這也太巧了,怎麼看,都像是有人安排好的一樣。只是那顧氏一死,線索就中斷了。

這麼多的疑點擺在沈寧面前,要想將事情的真相還原出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沈寧感到責任很重,好在她有的是時間,在沈餘宏等人緊張準備春闈的時候,她和秋梧、秋歌等人繼續分析春闈一事。

第28章 北疆之局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183章 原來是他!第313章 望君歸第130章 搶人之戰第351章 朝南第12章 花朝節準備第467章 趕緊走!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404章 運籌第215章 有奸第429章 死地第503章 帝后第464章 氣數盡第382章 立功第145章 要變天了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35章 開春吏事第519章 清醒第385章 離朝第296章 保住第351章 朝南第489章 弩威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74章 入坤寧宮第491章 克敵之火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486章 掌軍第244章 沈餘憲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322章 歸心第74章 入坤寧宮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358章 兵器司!第377章 君有疑第279章 謀兵第133章 匠人去向第546章 死脅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55章 水災第54章 水患始現第35章 開春吏事第511章 將亡第67章 朝暾宮之殤第19章 返回京兆第317章 覺醒第274章 登場第128章 家族的力量第389章 書房有計第530章 後宅之功第489章 弩威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221章 全義第368章 殘害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四百零六 中暗中交手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327章 變數第332章 小登科第359章 何策?第243章 千鈞之痛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326章 思考班底第342章 帝視朝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480章 兵臨城下第43章 攏軍心第278章 將軍府舊怨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390章 香餌死魚不?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287章 順遂第30章 臨近過年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268章 心思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156章 背家譜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308章 閒情第149章 封宮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223章 順勢而行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299章 密謀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515章 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