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五道聖旨

隨着德川家光,後水尾tiān huáng同歸於盡的消息傳出來,倭國上下一片慌亂,尤其是那些領兵的將領,更是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

左良玉,李定國再次發佈討伐繳文,勸說倭國各地投降。

伊達政宗,黑田忠之,樺山久守等人四處走動,威逼利誘,不知道多少人跟風而降。

被明朝俘虜的的鬆平信綱這個時候,也重回舊地,在他的勸說下,信農藩的三萬人投降,甲斐不降被攻破,慄本真珠不得以投降。

五日後,明朝大軍彙集,開進江戶!

多爾袞等立即鎮壓不降勢力,同時拉攏分化,安撫倭國上下。

大火之中,藤田並沒有死,他供出了明正tiān huáng的去處,因此明正tiān huáng迅速的被接引回江戶。

皇宮。

興子看着被清理過,依舊灰敗的皇宮,神態木訥,眼神茫然。

她只是十七歲的少女,這樣的突變,讓她難以承受。

鬆平信綱,伊達政宗等人跪坐在她身前,給她解釋一些事情。

鬆平信綱道:“陛下,明朝向我承諾,不會廢除tiān huáng,也不會危及我國國祚,陛下請安心。”

興子看了他一眼,心想:我應該感到高興嗎?這個時候,我該是什麼表情,要不要說些什麼?

伊達政宗看着興子的表情,沒有管她是否在聽,是否能承受,道:“陛下,請您安坐,其他的時候,有我們來處理,明軍向我承諾過,他們最多駐軍五萬,其他大軍會全數撤回,我國國祚依舊綿延,皇室不會斷絕。”

興子看着伊達政宗,眼睛眨了下,心想:都向你們承諾了,還跟我說什麼?

鬆平信綱似乎看出來,道:“陛下,我等先出去,如果有需要,隨時詔喻我們。”

興子這個時候也是混亂一片,不知道是什麼表情,只是目送二人離去。

二人忙着安撫江戶的權貴,又要與那些大名商討,確保他們不會生事,繼而要與明朝商討倭國的前途問題,可以說,是忙的一塌糊塗,半刻清閒都沒有。

多爾袞等人兵進江戶,雖然是滅亡了倭國,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沒有徵討,反抗勢力極多,還需要抽調人手進行討伐,還得等待朝廷的命令,因此一樣的忙碌。

多爾袞等人攻破江戶的消息,迅速傳遞到對馬島,楊嗣昌看的是大喜,一干文臣武將也是喜不自勝。

他們連忙將消息傳遞迴大陸,等待朝廷與朱栩的命令。

這個消息,第一個先是傳到了京城,大元帥府。

孫承宗與秦良玉等正在商討事情,看着軍情處譯出的情報,一向鎮定的神色也難掩驚喜。

匆匆散了會議,與秦良玉在班房道:“多爾袞這把刀,果然還是不錯的。”

秦良玉見多爾袞等攻破江戶,心頭也大定,笑着與孫承宗道:“倭國事了,咱們也可以全心完成‘軍改’了。”

孫承宗神態放鬆的坐在椅子上,笑容滿面的點點頭。

兩個人都是六七十的人,滿頭白髮,相對而坐,等消化了這個消息,秦良玉道:“元帥,何人鎮守倭國?”

這個是目前的新問題了,如果要鎮守倭國那麼一大塊地方,兵力是少不了,又是初定,投入的兵力,錢糧怕是不會少,這對他們的‘軍改’會有很大的影響。

孫承宗已經在想這個問題了,道:“這件事,還得看皇上的意思,咱們先不急,待會兒我們去一躺內閣,與那邊通個氣,看看他們是怎麼打算的。”

不止是兵力駐守,還有就是倭國該怎麼處置,畢竟,當年成祖皇帝吞併ān nán是一個失敗的列子,何況,這還是一個貧瘠的荒島,內閣應當會格外謹慎。

秦良玉會意,兩人又商討一番,起身去一路之隔的內閣。

內閣對這個消息,自然也是大鬆一口氣,不止是省了一大筆錢糧,還能收歸被分散的精力。

但是到底如何處置倭國,內閣雖然有些想法,卻也要考慮朱栩的真正心思。

於是,他們在一邊做着預案,一邊向景德鎮請示。

在景德鎮二十里外的一條官道上,德川明秀還不知道江戶已經被攻破,好不容易從京城混出來,千辛萬苦來到這裡,看着近在咫尺的景德鎮行轅,他擦了擦一臉灰塵的臉,向着那裡慢慢走去。

行轅內,朱栩坐在搖椅上,正難得的享受的喝着茶,看着書。

身邊沒有一羣孩子吵鬧,他是真的輕鬆自在了。

還不足一刻鐘,曹化淳拿着一張紙,急匆匆跑過來,道:“皇上,對馬島急報,多爾袞攻破江戶,德川家光葬身火場。”

一臉愜意的朱栩猛的站起來,扔掉手裡的書,道:“給朕。”

曹化淳連忙遞過來,同時解釋道:“景德鎮應該比帥府那邊慢了一點,這個時候,想必帥府已經收到消息了。”

朱栩看着筆跡未乾的翻譯草書,連連點頭,轉身大步走進書房,道:“文房四寶!”

雖然他在景德鎮樂得清閒,不表示他就對政務,尤其是討倭之戰真的不放在心上。

多爾袞不止成功打入江戶,更是收攏了十多萬降兵,這對明朝統治倭國至關重要。

朱栩來到書房裡,捏着信,來回踱了幾步,道:“擬旨!”

曹化淳已經坐在一旁的桌前,拿着筆,看着朱栩。

朱栩擡頭看着窗外,沉聲道:“第一道,給楊嗣昌,命他制定好功勳名單,儘快上報。”

曹化淳快速寫完,拿起另一個奏本。

“第二道,給多爾袞,朕命他爲臨時倭國總裁,負責平定倭國一切禍亂,安撫倭國上下,等待朝廷的詳細策略。”

“第三道,給內閣,要求,內閣對倭國進行,政體,軍事,經濟,文化,財政等全方位的改造,不能留有餘毒,不能輕視倭國對我大明的重要!”

“第四道,給帥府,命帥府做好倭國的軍事安排計劃,多爾袞這把刀還不夠鋒利,倭國會幫助多爾袞成爲威力更強的刀!”

“第五道,命周應秋爲欽差,準備前往倭國宣旨。”

曹化淳飛快的寫好,擡頭看着朱栩,道:“皇上,對倭國的事情,怕是一時半會兒處理不好,內閣,帥府未必能清晰的把握皇上的心思,是否,提早回京?”

第九百七十章 出征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六百零四章 終於離京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決戰(一)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六百二十章 旨意入京第1315章 狂風起第1259章 文化統治第八百九十四章 罪行昭昭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復瀋陽第八章 尷尬第1186章 激烈變化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擲第七百零六章 禁令禍起第1362章 僵持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判決之日第七百三十七章 插滿大明旗幟第1420章 公主要殺人第一千零四十章 絕境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棒與甜棗第1264章 打出去的難堪第八百九十三章 審辯懟第一零四十七章 威懾第三百六十六章 誅殺晉商第九百一十三章 律法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給天下看第兩百七十七章 處置藩王例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政開始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王的兩面三刀第1224章 震盪不休第1401章 傳旨倭國第兩百二十四章 都是自家的生意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美妙的場景第1493章 新衙門帶來的壓力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三百五十三章 違反祖制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風暴前的震動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四百六十三章 部際聯席第三百三十章 不和(第二更,求票~)第五百三十章 收拾安南第四百七十九章 計劃發動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場酒的時間第一千一百章 左良玉的去處第1113章 伊達第兩百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通牒第1473章 人小鬼大第七百零七章 溫體仁的手段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孫承宗回京(求訂閱~~)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大勢已定第七百章 新得利益者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殺第1469章 夙興夜寐的朱栩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風暴前的震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上岸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一千零十六章 地方的軍改第二十七章 綁架(求收藏,求推薦~)第九百五十七章 禮成第七百九十七章 動作迅速第兩百六十五章 迫近的危險第一百八十章 晉商立商會第七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零三章 頂缸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1256章 新勢力第1386章 伊達政宗的投誠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七章 以退爲進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改(求月票~)第七百八十一章 刺客來襲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由檢扛不住了第兩百四十五章 今後都不用上朝了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臣們的私相授受第三十九章 怒動第五十章 遼事第九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威脅第六百五十四章 朝臣們的改變第六百四十九章 拿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降爵第一百一十八章 換人(求收藏~)第1125章 踏雪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建宗再下獄第四百六十章 幕後黑手第六百六十九章 封禁秦淮河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蹭飯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1245章 逼入牆角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喜了第兩百六十六章 巡視兗州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1425章 朱栩來破局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兩百八十五章 孫承宗入宮第三百零四章 圖窮匕首見第八十二章 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