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5章 謀大事者無名

又有兩個巡撫辭官!

士紳的力量是超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隨着朝廷開始強制性的收地,這種反彈逐步升級,終於到了朝廷統治階層。

孫傳庭看着包理遊,坐起來,倚靠着椅子,神色平靜,雙眸深邃,讓人看不出他的情緒。

這裡只有孫傳庭,沈珣,趙晗三個閣臣,包理遊說完,便安靜的退了出去。

從六月到現在,辭官的巡撫已經多達七個,不乏孫傳庭看重,提拔上來,被認爲是‘孫系大將’的地方封疆大吏。

而參政一級,更是多達六十多,每個省都有參政迫於各種壓力,不得不辭官歸隱。

參議就更多了,直接破百,甚至有的巡撫衙門就剩下一個巡撫,副手走的一乾二淨,巡撫衙門空空蕩蕩!

五品以上的官員,辭官總數超過五百!

再說到京城朝廷,六品以上的已經兩百多,吏部考功司直接沒人了!

更爲重要的是,在杭州土地清障中,居然有警備局的一隊現役士兵譁變!

儘管只是警備部的士兵,但這樣的驚變,還是讓整個朝野都爲之心驚!

已經到了這種程度,士兵開始譁變了嗎?其他地方,是否安穩?

這些壓力,逐漸都轉向朝廷,涌入內閣。

孫傳庭上位後,對朝局改動的地方非常多,多少人對他不滿,對他警惕,對他冷漠,又有多少人希望他下臺,只怕孫傳庭自己都不清楚。

現今辭官成朝,朝局動盪,一切的壓力,都在孫傳庭身上。

孫傳庭坐在那,面無表情,不知道爲什麼,他心裡忽然生出一種怪異感,彷彿偌大的世界,只有他一個人,空曠,冷漠,暗無邊際,心裡發冷。

不過他又猛的一振,清醒過來,目光一掃,看向趙晗,道:“傅閣老什麼時候回來?”

趙晗想了想,道:“南直隸現在鬧得也很兇,怕是一時半會兒脫不開身。”

孫傳庭之所以有現在的權勢,根本是來自於乾清宮的支持,現在皇帝在承德,帝黨兩位領袖都在南直隸,很多事情變得捉襟見肘。

孫傳庭鼻腔了‘嗯’了聲,沒有再問。

趙晗與沈珣對視一眼,沈珣斟酌着道:“首輔,無需顧慮那麼多,‘新政’是大勢所趨,眼下這個困難我們是早有預料的,我大明不缺做官的人,熬過兩年,必然是雲開月明,不能氣餒,更不能放棄。”

孫傳庭看着沈珣,微笑着點頭,道“我打算調方孔炤任吏部尚書,張秉文任工部尚書,李邦華任戶部尚書,你們怎麼看?”

沈珣早就知道孫傳庭對五部還有想法,聽着他這個安排,琢磨一陣,若有所思,道:“倒也合理,還需徵詢其他閣老的意見。”

這個其他,就是傅昌宗了。

戶部是傅昌宗的傳統地盤,傅昌宗不點頭,孫傳庭硬奪也不會成功。

傅昌宗可不是周應秋。

孫傳庭默默思索一陣,道:“皇上那邊我會去信。”

沈珣,趙晗兩人皆是點頭,孫傳庭到底是有能力的人,儘管很多立場不同,但不影響他們佩服這位新首輔。

過了一陣,趙晗道:“眼下的事情怎麼辦?其他的還好說,各省巡撫總得先補齊,否則羣龍無首,影響太大。”

孫傳庭道:“嗯,我心裡已經有些人選了,從五部調任三個侍郎,再升兩個參政,其他各級官員,吏部從後補中甄別。”

趙晗是前任吏部尚書,對吏部很熟徐,道:“可能有些補足,政院出來的,可以上一上了。”

政院第一屆距今也有十多年,上到省一級還是有些勉強,但景正以來對朝廷歷經多次清洗,早就出現了官吏斷層,現在只能用政院系來彌補。

孫傳庭斟酌片刻,道:“可以,不過還是要以歷練爲主,扛大樑還早了些。”

趙晗也清楚,道:“明天我在朝報發表署名文章,抨擊那些首輔將致仕,大明將崩潰等謬論,安撫人心,穩住混亂的局面。”

逼得各省巡撫辭官,警備部隊譁變,可以想見地方上是有多麼的混亂。

對於現在的情況來說,想要穩定人心,最好還是朱栩回京,他是定海神針,但他在六月就出京了。

孫傳庭知曉朱栩是有意迴避,儘管不知道朱栩在迴避什麼,卻也沒有請朱栩回京的意思。

民間喧沸,士林譁然,朝廷內部離心者衆,孫傳庭還是有能力控制局勢,不會真的崩潰。

就在這個時候,出去沒多久的包理游去而復返,着急又帶着喜色的道:“首輔,畢老大人入京了。”

孫傳庭聽得先是一怔,繼而大喜,道:“在哪裡?”

如果說朱栩是第一穩住朝局的人選,那麼畢自嚴就是當仁不讓的第二,沒有第三!

包理遊道:“畢閣老好像是剛剛入京,沒有地方住,被張尚書接到府上暫住,許巡撫已經過去了。”

張尚書,兵部尚書張國維,畢自嚴政治遺產的接收人。許巡撫,順天巡撫許傑,前任的內閣中書,畢自嚴心腹。

孫傳庭這個位置,自然知道畢自嚴在這個微妙時刻‘恰巧’入京的含義,這是乾清宮早有所料,預先準備好的後手!

孫傳庭微笑,道:“嗯,你親自去,拿着我的拜帖,請畢閣老晚上來我家赴宴,就我們兩個人。”

包理遊連忙道:“是,下官這就去。”

沈珣與趙晗對視一眼,面帶笑意。

畢閣老的威望,底蘊比孫傳庭高深太多,由他來安撫紛亂的局勢是再好不過。

當晚,孫府。

孫傳庭與畢自嚴在涼亭裡對坐,桌上是幾盤尋常小菜,一壺酒,頭頂皓月當空,清風徐來。

孫傳庭看着滿頭白髮的畢自嚴,道:“幾年不見,大人也是老了。”

畢自嚴比孫傳庭大十多歲,算是一個長輩了。

畢自嚴朗聲一笑,道:“卸下泰山重擔,兒孫繞膝,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舒服的?我這白髮多是那些年積累而來,你可莫要走我的老路。”

要說壓力,畢自嚴當時面對的,比之孫傳庭只強不弱。

孫傳庭舉着酒杯,與畢自嚴碰了下,兩人飲了一杯,孫傳庭這才道:“大人打算怎麼做?”

兩人是前後任,對當前局勢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沒有必要繞圈子。

孫傳庭開門見山,畢自嚴道:“太后娘娘的壽誕就要到了,當年太后娘娘對我多有維護,理當入京,送上一份賀禮。其他的,就是走走看看,然後就回鄉去,我那重孫剛剛三歲,正是好玩的時候。”

孫傳庭思忖片刻,明悟,笑着道:“倒是讓大人費心了。”

畢自嚴微微搖頭,道:“爲什麼不願與方孔炤聯姻?”

孫傳庭與畢自嚴,甚至內閣閣臣都心知肚明,大明的下一任首輔,必然是方孔炤,因爲內閣以及五部的其他人要麼能力欠缺,要麼缺乏首輔魄力與氣度。

這件事,幾乎是一種共識。

孫傳庭倒是沒有想到畢自嚴也知道這件事,不甚在意的道:“方孔炤若是能承接我與老大人的衣鉢,最好是乾乾淨淨,沒有什麼牽扯,這樣才能輕輕鬆鬆的繼往開來。”

畢自嚴神情微凜,看着他嘆道:“還是皇上看人準,這一點,我不如你,還是有私心,留下了張國維,許傑,李幼唐等人。”

孫傳庭一笑,道:“水過無痕,雁過無聲,既已能做事,謀成事,再強求什麼名垂青史,千秋載功,豈不是落了下成?”

畢自嚴對於孫傳庭擁有這般的胸懷頗爲意外又有些震動,喝了口酒,慢慢的道:“事情越是到了最嚴重的時刻,往往預示着我們離成功就最近,只要咬牙撐過這段時間,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安慰孫傳庭,怕他放棄的人了。

孫傳庭微笑,道:“這些挫折我還能應對,關鍵是‘新政’不能停,要按照既定計劃走,不能慢,我還在思索對策。”

對朝野的衝擊是一方面,‘新政’的延誤是另一方面。

畢自嚴道:“不要一味的強徵,我們是爲了百姓,只要宣傳到了,百姓會動起來,他們會爲我們分擔士紳相當大一部人壓力,相輔相成……”

第1207章 隨手畫了幾條線第六百七十五章 巡撫與府尹第八百五十三章 畏罪第四十七章 表兄(求收藏~)第四百章 後金生亂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八章 反應(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氣第七百二十九章 多爾袞鬧彆扭第七百六十五章 歸心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三百四十七章 民亂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1497章 貸款陷阱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起風了第九百九十一章 傳旨第三百九十三章 抗爭第1449章 瘋狂擴張的開始第1145章 炮擊第1258章 大明禮儀第六百五十三章 海上戰略第八十五章 難民第三百六十七章 朱國弼第一百九十四章 凌厲手段(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信王的兩面三刀第七百八十三章 驚喜交加第兩百九十九章 信王憤懣第五百八十章 八面伏擊第八百三十三章 名節千古第八十一章 結果第六百四十三章 荒唐壽宴第三百二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九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兩百七十四章 有錢有糧的人第1471章 集權第1202章 世界規則的雛形第兩百七十四章 有錢有糧的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尼拉第1373章 進退之議第1387章 幕府使者的艱難處境第四百零二章 封疆大吏們反抗了第九百七十五章 無對錯第二十八章 反應(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普通的壽宴第一千零七十章 海貿利益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1173章 不可言說的安排第1181章 查大戶第四百八十三章 瀋陽第1431章 兩億五千萬白銀!第三百章 登基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漕運總督新人選第1182章 陷阱第四百三十六章 封王條款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四百五十五章 相親第1371章 大戰起第八百六十一章 曹文詔生怒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三百九十七章 東林屈服第六百一十三章 光明未來第1285章 一場好戲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擲第五百一十七章 朝鮮分治第九百八十五章 耳光響亮第一百八十九章 信王是好用的擋箭牌第七百九十九章 新舊官員交鋒第九百二十四章 盪漾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送盧象升第五百六十三章 海蘭珠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亂第1241章 畢自嚴前的吹大氣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煥抗命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七百六十章 討伐安南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1280章 做大做強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1341章 用刑第1211章 各懷鬼胎第1536章 開軍營放人第1500章 孫傳庭再次攏權的機會第九百一十七章 聖德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六百八十四章 極端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1135章 倭國事啓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九百二十一章 六部宣言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判決之日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