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路攻倭

第135章 三路攻倭

製糖技術在我國由來已久,三國時期的交州就能出產一種叫做“蔗餳”的糖漿,並且乾製之後還能做成赤褐色的糖塊,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過雖然製糖技術歷史悠久,但在宋代以前,中國的製糖技術還與西域和天竺地區有一定的差距,魏文帝曹丕就曾經炫耀式的向吳國皇帝孫權贈送5餅“西國石蜜”,稱東吳的瓜果皆不能比擬。

唐代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曾派人專門去天竺地區學習製糖技術,高宗李治也曾讓王玄策從天竺帶回十位製糖工匠,以提升大唐的製糖水平。

至此,我國製糖技術這纔得到了充分發展,一直到宋朝時期,因爲海貿發達,糖也就成爲了宋朝大規模出口的大宗貨物之一。

蘇軾有詩云:“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黃庭堅也盛讚糖霜“勝於崔浩水晶鹽”,並以“我舌猶能及鼻尖”的俏皮詩句,極言糖霜的美味。

自此,“中國糖”開始在世界上逐漸行銷,打響了名聲。

到明代,製糖工匠發明出“黃泥水淋脫色法”,生產出潔白如雪、顆粒晶瑩的精製蔗糖,其中最爲雪白細膩的被稱爲“西洋糖”,意思是達到了可以用來出口到西洋的頂級品質。

因此對於明朝來說,製糖工藝是極爲純熟的,朱瞻埈一提這件事,鄭和就微微點頭說道:“若是小琉球國能夠出產蔗糖,於其國這倒不失爲一件好事。

我大明可以用糧食、布帛、絲綢等物與其交換,獲得大宗蔗糖貨物以後販往南洋等地,其利足以滿足我大明在此駐軍的用度了。”

朱棣對財政的事情從來不感興趣,但聽到鄭和這麼說了,知道這大抵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他也點頭應允道:“若是琉球其國能種植甘蔗生產蔗糖,我大明派人去教他們技術,倒也顯得是我上國仁德,到時候讓其國負擔一下我大明駐軍保護他們的開支,也算是他們對我大明的孝順了。”

顯然,朱棣一句話,便將大明派往琉球等地的駐軍開支甩給了小琉球國,算是大明教導他們種甘蔗的學費了。

對此朱瞻埈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對於琉球這樣的小國來說,如果花點錢就能得到大明在其國駐紮軍隊提供保護,這可是再划算不過的事情了。

換做周邊其他小國,怕是求都求不來這種好事。

在這個時代,大明是這個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第一強國,也就是曾經征服歐亞的蒙古人因爲祖上闊過,家裡還有點家底能夠和大明交手一下,周邊其他國家在大明眼裡只是隨時都能碾碎的危卵。

所以能夠得到大明的庇護,還是直接駐軍這種的,對於一些小國來說,那真的是求都求不來的。

至少對於琉球國而言,大明駐軍足以保證使其不再受到倭國的欺負。 要知道倭國欺負琉球可是從很早就開始了,一直到倭國的幕末時代,盤踞九州島的薩摩藩,就是靠着壓榨琉球國奄美大島的島民爲其生產蔗糖,才還清了薩摩藩幾代藩主欠下的一百萬兩的鉅債,隨後更是支撐起了薩摩藩的近代化改革,以此作爲推翻幕府的基礎。

而當時薩摩藩對琉球島民的壓榨可謂是做到了極致,將奄美大島上所有適合種植甘蔗的土地都種上了甘蔗,而島民則只能去吃有毒的蘇鐵果實充飢,可謂是殘酷至極。

所以朱瞻埈並不擔心琉球國能不能種甘蔗和生產蔗糖,更不擔心琉球國會不會接受這件事。

畢竟大明是講究禮儀和道德的,作爲天朝上國從來不會去壓榨藩屬小國。

與之相反,大明願意教給琉球國製造蔗糖的技術,這對於琉球國來說簡直像是天恩一樣。

三人議定此事,朱棣便對鄭和說道:“既然如此,三保你回頭辛苦一下,作爲使節出使琉球把種植甘蔗和生產蔗糖的技術都帶過去,然後看看琉球什麼地方適合駐軍,就在那邊設立一個衛所作爲駐軍吧。”

三言兩語之間,這件事便被徹底確定下來,朱棣甚至連召集朝臣商議的想法都沒有。

倒不是說朱棣獨斷專行,而是這種小事根本用不着拿到檯面上來商議,尤其是朱棣還是派鄭和去處理這件事。

唯一可能有點微詞的也就是禮部那邊了,畢竟對琉球國這麼厚賞,其他藩屬國很有可能有意見,他們禮部不好處理。

不過就算真是如此,朱棣也同樣不會在意,畢竟禮部的官不就是用來做這個的麼?

說罷了這件事,朱棣對着朱瞻埈繼續問道:“你的徵倭方略就是從琉球國借道北上,先拿下這個什麼九州島,然後以此爲跳板攻打其國麼?”

“不,我的計劃是兵分三路,我這一路確實是從小琉球借道北上,但不是去打九州島,而是這!”朱瞻埈說着,便將手指敲在了地圖上的一處位置:“石見銀山,倭國最大的銀礦,咱們第一步要先把這拿下來!咱們跨海而來,勞師遠征必不能持久,所以要追求速戰速決。

石見銀山是倭國重要的財源,直擊此處,倭國必興兵來救,若能一鼓作氣將其國軍隊殲滅,便能夠速戰速決,爲整場戰事節約不少時間。”

“方法是不錯,可我觀倭國其地,雖然你說它地貧民弊,但算算湊十萬兵馬應該還是沒問題的,伱的青玉衛雖然悍勇,但也只有一衛,就算加上天津三衛,以四衛兵馬戰一國,小子你是不是託大了?”朱棣看向朱瞻埈的眼神裡充滿了欣賞,顯然對朱瞻埈的戰略安排是滿意的,但打老了仗的朱棣也能夠一眼看出朱瞻埈這樣安排的不足來。

對此朱瞻埈只是笑道:“寧王和遼東三王四位叔祖,還有我三叔他們去各自的封地應該有一段時間了,想必他們的王衛已經重新召集起來了,那到時候我從琉球渡海北上,四位叔祖的兵馬從朝鮮與倭國之間的濟州、對馬、壹岐等島渡海而來,與我匯合之後以五藩之兵力對倭國,要是這都打輸了,那也沒臉面說自己是太祖皇帝的子孫後代了。”

(本章完)

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182章 沒興趣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閒話儲位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167章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第275章 大婚前夜第165章 猴子騎狗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71章 氣運之說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26章 計將安出?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169章 檢地第273章 4K,二合一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93章 上架感言第301章 繼續閉關383.第380章第52章 募兵第131章 控風之術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18章 秦淮聽曲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第214章 恢復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第241章360.第357章 金丹九轉第81章 魚和熊掌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3章 洞天葫蘆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36章 朝堂解惑第166章 龍珠第203章 出征第256章 婚禮之議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3章 洞天葫蘆第119章 龍女多情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240章 兩京制第212章 策馬揚鞭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354.第351章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162章 福岡城下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83章 還朝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256章 婚禮之議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17章 敕封鄭王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243章 刺殺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39章 徐濱第141章 再入詔獄第120章 考慮將來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242章第228章第44章 女反賊孫若微第190章 超發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81章 魚和熊掌第1章 歡迎收藏第78章 城門口第96章 準備“化龍”第153章 朝鮮的廷議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289章 虛無僧第277章 合巹 洞房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265章 選秀女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243章 刺殺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