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不修王府

第144章 不修王府

其實這對於朱瞻埈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以做出的選擇,或者說對於他而言,這纔是更有利的選擇。

或許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王府是一位藩王權勢地位,以及威嚴的象徵,更是未來這一脈宗藩最大的依仗與根本。

畢竟一脈宗藩的俸祿都是發給藩王,然後再由藩王下發到各個宗室,而存放這些俸祿的倉庫就修建在王府之內。

除此之外,這一脈宗藩的祖宗牌位也都供奉在王府,逢年過節藩王還要主持宗藩祭祀,給祖宗牌位上香。

後世人或許對這個已經不那麼看重,除了清明之外也很少再有其他祭祖之類的活動了,但在這個時代四時八節祖宗香火可是一點也不能少的,少了那就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不孝。

哪怕是再窮的人,只要家裡還有祖宗牌位,那也是要插上三炷香的。

所以掌握着祭祀和供奉的藩王,確實對自己這一脈的宗藩有着極大的控制和影響力。

至於說宗藩屬官什麼的,這在朱元璋時期塞王制度還健全的時候,宗藩屬官也都是在王府辦公的,可以說整個明初的藩王王府,就是南京紫禁城的翻版,說是一個小朝廷也不爲過。

即便是到了明朝中後期,藩王被當豬養了,王府屬官什麼的只剩下一些敷衍了事的長史什麼的,王府也依舊還是王府。

但對於朱瞻埈來說,有錢修那麼大一座房子,不如好好把自己的封地建設一下。

明初的天津不是後世那個著名的直轄市,現在的天津也就是剛剛建城不久的一座小城,人口、經濟各方面都方興未艾,需要進行大力的建設。

尤其是按照朱瞻埈的規劃,他日後會把倭國的九州打下來,那麼大一個島和天津這麼一座城相比,肯定未來鄭王藩的重心會放在九州島上。

至於說再繼續開拓,那是打下了九州島之後的事情。

尤其是現在朱瞻埈正在準備徵倭,天津將會作爲他的大後方存在,如果不把這裡經營好,那就算他手上的軍隊再能打,徵倭這件事也是要出問題的。

畢竟就算青玉衛都是道兵,那也是要吃喝,以及消耗大量物資補給的。

要知道無論是在後世還是在這個時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後勤,後勤出了問題那軍隊再能打都沒用。

或者說後勤纔是軍隊能打的保障,不然的話就算是明軍,臨陣射三矢就已經對得起皇帝了。

所以與其花錢修王府,不如把這個錢用在城市擴建上。

按照朱瞻埈的規劃,天津城可不光是要變成北京城的門戶和南北交通的樞紐,更將成爲北方重要的港口、造船廠和工業基地,生產建造大型海船,開拓通往美洲的航線,連通朝鮮和倭國的藩王的。

或者更進一步的說,朱瞻埈要藉助自己的封地,打開大明的大航海時代。

大明可是比西方領先近一百年開始航海的,如果不是宣德時期停掉了下西洋,日不落帝國是誰可還真的是兩說。

而要實現這一切,一座良港、一個技術先進功能完備的造船廠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國家層面有開拓海洋的需求。 過去的大明不重視這些,但在朱瞻埈看來,隨着倭國被征服,大量開採的黃金和白銀會成爲吊在大明這頭驢前面的胡蘿蔔,讓它產生對海洋的嚮往。

華夏文明是個陸地文明,而現在朱瞻埈要做的就是往這個陸地文明當中植入海洋的基因。

這種事情可比自己修仙得道有意思的多。

或許是因爲回到了大明的緣故,亦或許是因爲真龍壽元萬載的關係,對於現在的朱瞻埈而言,成仙已經不是他最迫切的目標了。

事實上就算是在修仙界,他雖然一直在修仙,卻也從來不是把成仙這件事當成自己最大的目標。

正相反,修行路上的風景,纔是他更在意的事情。

如若不然,他也不會蒐羅各種功法技藝,學會諸如煉器、機關、傀儡、符咒、陣法等一系列和他的成仙之路關係不大的東西。

當然也正因爲分心到了這些方面,以至於朱瞻埈渡劫失敗,被天劫劈了回來。

不過也託他當年學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的福,像是馴獸、種植這方面的功法他也是會的。

畢竟那可是一個真正的修仙界,修仙文明發展了無數歲月,專門用來培養各種靈獸的馭獸門派,種植各種靈藥靈草、甚至是靈谷仙糧的農家門派可都是存在的。

所以此刻坐在書房裡的朱瞻埈,正在計劃着在打下九州島之後,該如何開發大明的北方地區。

其實要開發北方地區說難也難,說容易卻也容易。

說難,當然是指如今已經開始的小冰河時期,北方天氣寒冷雪線南下造成的北方環境惡劣,以及上千年來中原地區的開發造成黃河流域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問題不要說是在明朝了,就算是後世也是陸陸續續幾十年時間,花費了幾代人的心血纔將黃河流域那破碎的生態環境一點一點的恢復。

只是要說容易也確實容易,因爲開發北方的方法都是現成的,朱瞻埈只要把它們整理出來,然後去做就可以了。

比如清代開始的水稻北上和稻種雜交,後世展開的三北防護林、黃河流域植樹造林、水庫修建,以及明代本身的驢馬雜交培養騾子,從美洲引進番薯、玉米、土豆等適宜山地種植的作物進行推廣等等,這些都可以在這個時代,將大明的北方開發出來。

當然,或許不只是開發北方,還應該包括修復經歷了唐、宋兩代之後被消耗過度的中原地區,讓整個華夏大地恢復往昔的光彩,而不是像朱瞻埈所熟知的歷史那樣,在未來的幾百年裡北方的民生、文教和經濟都要遜色於南方。

要做到這些,如果只是以常規的手段來做的話,沒有幾十上百年的時間,幾代人的堅持是難以看到成效的。

但對於朱瞻埈來說,一點小小的修仙手段,可以讓這原本的幾十年上百年,縮短到十幾年,甚至幾年。

(本章完)

第168章 寧王借兵321.第318章 子嗣第140章 眼界不夠開闊第230章 比試354.第351章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56章 籌措資金第141章 再入詔獄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84章 倭人獻女第3章 洞天葫蘆第142章 “人我殺了”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141章 再入詔獄第214章 恢復第78章 城門口第154章 世子李褆367.第364章 錦繡前程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84章 毒過絕戶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200章 借據第312章 知無不言第214章 恢復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361.第358章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76章 親迎禮第196章 計劃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78章 城門口第29章 死馬肉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145章 出征第15章 袖裡乾坤第9章 天命變了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112章 藩王領軍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137章 聽濤水閣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第301章 繼續閉關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第11章 打賞的紅寶石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210章 慶功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135章 三路攻倭第83章 疲兵之策第199章 掏袖子第303章 真龍出關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第220章 蒙元的喇嘛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88章 定身術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閒話儲位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313章 佛道兩門第142章 “人我殺了”338.第335章 熱議第81章 魚和熊掌361.第358章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27章 倭國金山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第4章 胖老爹朱高熾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6章 皇帝封賞第107章 風雨欲來第262章第123章第283章 大地輪迴第54章 修運河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31章 東宮的老虎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95章 當他放屁第167章 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215章 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