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出征

第203章 出征

“王爺,朝廷又有十萬石糧食通過海路運抵,所有糧食已經在清點之後入庫了,算上這一批糧食,糧倉裡就有大約八十萬石糧食,已經裝滿九成的糧倉了。”鄭王府的右長史向朱瞻埈稟報着。

隨着大明這架戰爭機器的開動,各種後勤物資現在正在源源不斷的運抵天津。

作爲鄭王府的右長史,章長史負責着將這些糧食和物資清點、整理入庫,以及後續運輸、分發的工作。

聽着章長史的彙報,朱瞻埈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向他問道:“八十萬石糧食嗎?差不多夠了,之後就要開始往前線運了。讓你們建立的中轉站點鋪設的怎麼樣了?”

章長史明白朱瞻埈的意思,於是趕忙從自己的袖口摸出一份摺子,呈給朱瞻埈之後才說道:“日前天津衛的兵馬已押送十萬石軍糧前往興和,按照王爺您的吩咐,以大軍每行進五天爲一個區間建立中轉站,儲藏夠大軍使用三日的糧草補給,從北平至興和這一路的中轉站都已經建設完畢,糧食和軍需也在陸續運達。”

“嗯,做的不錯,這一次皇上北伐,朝廷議定還是走上次北伐的舊路,畢竟這條路上次走過一次,地形、水源各方面的情況都清楚,便於大軍行軍。”朱瞻埈在出發之前參與了朱棣召開的軍事會議,因此對於此次北伐大軍的進軍路線還是清楚的:“按照目前朝廷討論的結果,大軍將從北平出發至興和,這一路上還算在我大明境內,所以沿途補給和物資輸送一定要做好。

之後大軍出塞,深入漠北之後,這糧草補給的運輸供應就全靠這條運輸線了,這事關乎到此次北伐成敗,孤把事情交給你,一定要辦好!”

“請王爺放心,但有閃失,下官提頭來見。”章長史也是知道輕重的,朱瞻埈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做,是對他的重視和器重,如果做好了那沒說的,等大軍凱旋的時候皇帝必然少不了他的封賞。

但是要做砸了,那也沒得說,抄家滅族唯死而已。

“事情就交給你了,孤不日就將率軍前往北平等候皇上駕臨,天津這邊大小事務也都要伱來負責,切莫疏忽大意!”朱瞻埈又再度叮囑了一番,這才離開官署,朝着軍營而去。

他的三衛兵馬中天津衛已經先行一步押送糧草去了興和,這地方靠近後世的張家口,不過還要再往北一點,所以在後世的名字叫張北,屬河北境內。

上次朱棣北伐基本上也是走的這條路,所以這一次大軍還是會沿着這條路出塞。

畢竟這還是在大明境內,大軍行軍並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和麻煩。

只要沿途做好軍糧和補給的供應,北伐的大軍就能順暢前行,不會遇到什麼阻礙。

但大軍一旦出了大明深入漠北,這沿途既沒有城市也沒有道路,想要保障大軍行軍不出問題,就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朱棣上次北伐帶的可是五十萬人,在漠北草原上根本找不到能夠一下子能滿足這麼多人駐紮的地方。

從飲水到生火做飯的燃料,五十萬大軍足以把漠北草原上的地皮都刮掉一層。

就算這次朱棣帶的人沒有那麼多,這沿途的飲水、軍糧補給、燃料供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對後勤的極大考驗。

這也是爲什麼上次朱棣北伐差點打空了國庫的原因,在封建社會想要保障這樣一支大軍的後勤,那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也確實需要消耗傾國之力。 以前光只是看史書不覺得,徵倭也有其他人在處理後勤上的事情,軍務也不需要他管,所以朱瞻埈並沒有感受到這個時代的後勤問題究竟有多麻煩。

但這次他主動承擔了大軍後勤的保障工作,這才清晰的認識到,在這個時代想要保障大軍北征漠北,從北平打到烏蘭巴托的後勤供應,究竟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所以在派出了天津中衛負責押送二十萬石軍糧先期前往興和,與他們一同前往的還有一萬民夫。

這些民夫除了沿途修建中轉站爲大軍儲備物資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整修道路,至少確保這些道路都能供大軍通行,不至於說有什麼地方橋斷了,又或者什麼地方路上有坑,大軍車馬過不去。

不僅如此,考慮到這次大軍出塞,主力都是裝備了火槍和火炮的新式軍隊,朱瞻埈還要建立一個儲存倉庫,將部分火藥原料和已經加工好的子彈、炮彈藥包等物資進行先期儲備。

這個儲存倉庫他打算修在張家口,這樣一來,像炮彈和子彈之類的物資就可以直接從張家口運至軍中,而不是從後方調運。

要知道朱棣的這次北伐可是打到了後世的烏蘭巴托,光只是從北平算,直線距離就已經比從南京到北平要遠了,更別說大軍出塞之後也不可能走直線。

可想而知要是沒有物資中轉站,所有東西都從南京那邊起運這光是一個運輸就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至於說從北方籌集糧食物資供應大軍也是不現實的,北方要是能夠有足夠的糧食,也不至於從元朝開始就要南糧北運,漕運搞了元明清三朝。

所以朱棣的北伐,還真就只能從南方將糧食集中到南京,然後從南京起運,運輸到北京、天津一線,然後再出長城,運抵塞外的大軍軍中。

如果按明軍最遠抵達了烏蘭巴托來計算,這一路上五千多里路,在這個時代只有人力和畜力運輸的情況下,是遙遠的難以想象的距離。

不過在做出了諸多佈置之後,朱瞻埈還是相信這次北伐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畢竟歷史上朱棣第二次北伐是取得了勝利的,朱瞻埈不覺得在有自己參與的情況下,明軍反而會輸。

所以在將各項事務都安排下去之後,他也率領着已經從倭國歸建並且做好了出征準備的青玉衛和九州衛的一衛新軍,從天津前往北京,等候皇帝大軍的到來。

南京到北京差不多是一千多公里,從北京到烏蘭巴托是一千三百多公里,這還是現代的數據。

放在古代的話,這一路上差不多應該要走五六千里路,十個人出發,走死三五個人都不稀奇。

(本章完)

335.第332章 種地?越種越窮第239章 遷都之議第155章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27章 倭國金山第169章 檢地第42章 教授武藝第227章 威壓草原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189章 分歧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232章 藍琪兒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148章 種水稻第69章 人道封神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262章第193章 岷王世子342.第339章 銀子和黃河第54章 修運河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12章 乾元壯髓膏358.第355章 “淨”天地338.第335章 熱議第42章 教授武藝第189章 分歧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223章 招降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355.第352章 誅神第96章 準備“化龍”356.第353章 剝皮第210章 慶功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138章 意外請假條375.第372章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98章 化龍丹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192章 龍女傳法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279章 返程319.第316章 偷師學藝第232章 藍琪兒第6章 皇帝封賞第217章 班師回朝第1章 歡迎收藏362.第359章第244章 全城大索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214章 恢復第186章 我回來第190章 超發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47章 謠言第202章 後勤保障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62章 夜談第159章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200章 借據第215章 榷場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270章 龍女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266章 抄家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84章 毒過絕戶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125章 瓜分倭國321.第318章 子嗣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78章 城門口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36章 朝堂解惑第217章 班師回朝第20章 亡國之禍第19章 殿興有福?第109章 大宴儀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223章 招降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29章 死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