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兩京制

第240章 兩京制

有了朱瞻埈的保證,朱棣對於遷都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幾分底氣。

不過朱瞻埈並不打算讓朱棣就這麼直接遷都,而是另有想法。

“爺爺,遷都北平這卻是對國家是有好處,但您也得看到北平這地方並不能供養如今的大明帝都。”朱瞻埈向朱棣擺出了後世對大明遷都北京詬病最多的問題:“前元時期,元大都就需要從南方每年徵調大量的漕糧來滿足需要,我大明若是遷都過來,每年至少得從江南運送超過百萬石的糧食才能滿足北平一城的消耗,這對於朝廷的財政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糧食,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明朝時期處在小冰河時期的降溫階段,整個北方的糧食產量可以說是嚴重不足的,不然的話也不至於每年都需要從南方調運大量的糧食來滿足京城的消耗了。

而且這件事一直從朱棣遷都北京開始,綿延至了清末,持續了近六百年的時間。

期間不僅催生出了“百萬漕工衣食所繫”這個奇葩體系,也同樣滋養了沿着京杭大運河分佈的一系列城市。

但漕運對於大明的經濟來說,是不利的。

畢竟海運可比漕運要方便快捷的多,明清兩朝之所以不用海運,也僅僅只是利益所繫罷了。

“你之前不是說遼東之地是天下最富饒的膏腴之地嗎?朝廷如果把那裡開墾出來,用於種植糧食,能不能滿足京師的需求?”朱棣鐵了心要遷都,此時已經是直接將北平稱作京師了。

聽着朱棣的詢問,朱瞻埈倒是肯定的點了點頭:“如果開發遼東,以遼東之地的富饒,是能夠在糧食產量上滿足京師的需要的,不過這只是遷都北平所帶來的影響之一。

朝廷統治的重心北遷,南方多少都會政令不通達,比如交趾,距離南京已經是極遠,若是朝廷遷都北平,一道政令怕是一兩個月都不能傳達到交趾,這不利於國家掌控地方。

尤其是南方七省,一旦朝廷統治重心北遷,這地方上的問題就該多起來了。”

對於這個問題,朱棣也不由得面色凝重起來,所謂天高皇帝遠、皇權不下鄉,在封建時代朝廷的政令想要通達全國是一件非常難以想象的事情。

因爲很多時候,朝廷的政令最多能夠抵達縣一級,再往下的鄉、鎮和村落,就沒有朝廷設立的衙門口了,它們靠的更多的是地方鄉紳、村老,以及頗具大明特色的宗族來管理。

這一方面是交通不便,畢竟即便是到了後世的21世紀,這片大地上不通汽車、水電的地方也依舊存在,在這個封建王朝的時代,指望地方上能夠把朝廷的政令準確無誤的送達到地方並且切實有效的執行,着實有些對地方官員要求太高了。

畢竟官府的人力有限,識字的人就更少了,你很難指望他們能夠派人前往每一個鄉村,然後準確無誤的傳達朝廷的政令。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朝廷順利遷都?”朱棣也不說那麼多虛的,直接問朱瞻埈有沒有辦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

朱瞻埈本來還想和朱棣談更多的關於遷都的影響與弊病的問題,但聽到朱棣這麼說,他也只好作罷,打算之後和自家胖老爹來聊這些。 畢竟胖老爹朱高熾纔是大明副帝,朱棣?他只是徵北將軍而已。

不過朱棣的問題還是要回答的,朱瞻埈想了想之後說道:“其實朝廷可以實行兩京制,一南一北兩座京師,由南京治理江南七省,北京治理北方六省,這樣一來南北兩地都能得到有效的掌控,可以避免朝廷統治重心變遷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當然,這樣做無疑會導致南北分化,所以朝廷必須加強南北兩京之間的流通和交流,北京作爲帝國的正式國都,南京作爲陪都或者副都,兩京並行之餘,還是要以北京爲重。

不過南京也不能成爲擺設,朝廷要給南京的官員事做,不能讓他們成爲擺設,所以讓南京管理江南也就成了必然。

除此之外就是大運河和海運了,朝廷絕不能捨棄海運,這不僅關乎到朝廷對倭國的統治和對朝鮮的控制,更因爲海運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

如果朝廷只依賴大運河的運力,那麼隨着河道的逐漸淤塞,朝廷遲早有一天會面臨南北交通不暢的問題。

而海運就沒有這個煩惱了,不僅可以運輸更多的物資和糧食,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伱這兩條說的都很好!兩京並行,既照顧了那些不想遷來北京的人,也讓朝廷不至於失去對江南的控制,這卻是不錯。”朱棣稱讚了一句,對於朱瞻埈的這番建議還是很滿意的。

雖說以朱棣的見識也能判斷的出來,真要兩京並行,這當中肯定還是會有很多的問題,但總歸比他之前所設想的蠻橫的將京師直接搬到北平要好不少。

而且按照朱瞻埈所說的開發遼東之後,北方的經濟也能隨着京師的北遷而獲得發展,這對於整個大明帝國的繁榮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朱棣雖然已經對朱瞻埈提出的建議很滿意,但他還是想從朱瞻埈肚子裡再掏點貨出來。

於是他對着朱瞻埈問道:“還有沒有其他建議?光是這麼幾條,說服你爹都夠嗆吧?爺爺可是等着你說服你爹,給你加封吳王呢!光只有這麼一點建議,你還是去當鄭郡王吧!”

對於朱棣這副睜着眼說瞎話的態度,朱瞻埈略感無奈,但還是向他回答道:“回爺爺的話,建議孫兒當然有,但這件事影響頗大,孫兒不敢妄言。”

朱瞻埈確實有一個盤算已久的建議,但他也很清楚,這個建議一旦提出,對於大明來說是真的要舉國動搖的。

“說,讓朕聽聽看有什麼是你不敢說的。”朱棣頓時來了興致,他很想知道朱瞻埈都不敢說的建議到底是什麼。

朱瞻埈無法,只好對着朱棣解釋起來,而隨着他的解釋,朱棣的臉色也變了。

兩京制不是我瞎編的,明朝其實一直都是兩京,只不過原本明朝所採取的制度是把南京做爲了北京的備份,這些南京的官基本上都不幹活,成了流放和養老的地方。

(本章完)

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185章 加九錫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166章 龍珠第131章 控風之術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281章 重塑肉身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64章 副將第232章 藍琪兒第141章 再入詔獄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6章 皇帝封賞第218章 夜話商稅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第58章 官員的俸祿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198章 瓦剌南下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166章 龍珠第212章 策馬揚鞭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55章 修建碼頭355.第352章 誅神第283章 大地輪迴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271章 見公婆第26章 計將安出?363.第360章第210章 慶功第278章 返程之議第66章 玉藥和俗務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274章 準備大婚(4K)第158章 登陸濟州島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108章 尚服局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第125章 瓜分倭國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120章 考慮將來第65章 人道氣運第81章 魚和熊掌第314章 召見徐濱第82章 黑土地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請假條第74章 勳貴站隊382.第379章第84章 毒過絕戶第92章 親叔侄第273章 4K,二合一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23章 招降第169章 檢地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38章 丹藥出爐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142章 “人我殺了”第16章 太極拳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250章 笑看風雲第44章 女反賊孫若微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292章 巨蟒第145章 出征第201章 新軍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221章 都家班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第139章 徐濱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94章 朝堂隱憂第3章 洞天葫蘆第268章 交給太孫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201章 新軍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322.第319章 神靈屬官第27章 倭國金山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59章 父子不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