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

第342章 怎麼花錢

有錢,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自從人類讓錢這個概念誕生開始,便再也離不開它了。

無論是想做什麼事情,還是維持家庭或者國家的運轉,怎麼樣都是離不開錢的。

普通人有錢了可以吃頓好的、買一件漂亮衣服或者自己心儀的東西,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可以拿來投資獲得更多的錢……

而一個國家有錢了,就可以加強基礎建設、發展國計民生、增強軍事武備,讓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得到提升,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

這一點無論古今中外,都是放之皆準的道理。

對於大明所處的時代來說,朝廷有錢了,就能夠組織船隊七下西洋、五徵漠北,就能夠開疆拓土打下一個從古至今從未有過的龐大疆域,就能夠修一部包羅萬象的古今第一奇書,成就一代帝王的不朽偉業……

而朝廷沒錢,那就會連宗室俸祿、士兵餉銀都要拖欠,皇帝收個稅都會被朝野上下一同反對,想鎮壓邊患都要被朝臣們羞辱,最終屈辱的吊死在歪脖子樹上……

可以說,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有錢真的很重要。

所以當夏元吉說出朝廷每年能夠從海貿上獲得一千萬兩銀子的時候,確實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夏尚書,你說的可是真的?孤日前查閱宋代史書,裡面記載宋朝的時候市舶司一年也才獲利一百萬緡,怎麼到底你這就翻了十倍呢?難道你夏尚書真的是財神爺,有翻十倍之利的本事?”朱高熾對於夏元吉的話感到萬分的震驚,不由得開口質問。

面對朱高熾這幅不相信的樣子,夏元吉好整以暇的拱手說道:“太子殿下容稟,宋時市舶司一年獲利一百萬緡,那是市舶司收的稅,並不包括當時海貿的利潤收益。

我大明的政策和宋朝不同,雖然市舶司依舊只是收稅,但朝廷有船隊自營南洋貿易,這獲得的利潤自然也就很可觀了。

而且經商一道,本錢越厚賺到的利潤也就越多,像上次那樣朝廷一次獲利四百萬兩銀子的海貿,正是因爲朝廷能夠一下子拿出那麼多的錢去收購市場上的貨源,然後又有能力把所有的貨物運到南洋,以一個利潤豐厚的價格賣掉,才能夠獲利那麼多。

別看戶部當時只是拿出了二十萬兩銀子,事實上包括貨物運輸、倉儲,以及往返南洋的船隊本身,甚至是船隊抵達南洋之後依靠朝廷官方的名義順利將貨物高價賣出,這整個流程所包含的成本遠遠不是那二十萬兩銀子所能夠打住的。 шшш¤ ttka n¤ ¢ Ο

二十萬兩銀子只是貨物的價值,不是戶部在這場貿易當中投入的總成本。

也正因爲如此,能夠拿出二十萬兩銀子的商人當然有,甚至不需要幾家湊份子自己就能拿出二十萬兩銀子的大商人在大明也不是沒有,但能夠運作如此大一筆生意的卻一個都沒有。

也正因爲如此,他們沒有辦法像朝廷一樣,一次就賺到四百萬兩這麼多。

再加上朝廷之前一直在禁海,如今才嘗試着開放海禁,市舶司所能夠收上來的稅款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朝廷自己親自下場經營的話,這市舶司每年能夠收上來的稅款能有兩三百萬兩也就到頭了。”

聽到夏元吉這樣一番解釋,朱高熾和其他幾位尚書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不過他們並不關心夏元吉是怎麼賺到這麼多錢的,他們關注的是戶部有這麼多錢了,這錢該怎麼花。

“啓奏皇上,戶部今年財政既然如此充盈,朝廷應當重視教育,禮部申請撥銀二百萬兩,以在全國增建社學,讓更多的大明百姓能夠識文斷字,明白事理!”呂震率先開口,打算從戶部今天這充盈到不像話的預算裡咬下一塊肥肉來。

工部也緊隨其後,立刻開口表示要按照朱瞻埈的提議開啓重開隋運河的大工程,今年就打算在河務上投入四百萬兩銀子打個樣。

眼見禮部和工部都快咬下去一半了,剩下的吏部、刑部和兵部也都紛紛開口,表示自己今天有大計劃,需要朝廷撥一筆銀子。

幾乎是在眨眼之間,在夏元吉看來完全多的花不完的一千多萬兩銀子,就被其他五部給瓜分的乾乾淨淨,而且五部尚書還一副錢不夠的樣子在互相爭吵着,要從同僚那裡再多挖一點。

“夠了!吵吵嚷嚷的像什麼樣子!朕的幹清宮不是你們吵架的地方!”朱棣不滿的呵斥了一聲,讓這些尚書們都閉嘴之後,卻轉頭看向了水鏡中的朱瞻埈,向他問道:“瞻埈,這錢基本上都是按你的法子弄來的,你覺得這些錢該怎麼花?爺爺想聽聽你的意見。”

聽到朱棣這麼說,無論是六部尚書還是朱高熾,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想要看看這位總有不凡表現的鄭王殿下又有什麼好主意。

面對朱棣甩過來的問題,朱瞻埈倒是不慌不忙,他想了想說道:“朝廷有錢是件好事,但這錢也不能隨便亂花,不能各部說自己明年要用錢,戶部就把錢撥過去,這不是一個好的制度。

我覺得朝廷可以借這次機會,對朝廷每年要花多少錢,這錢花到哪裡去,又是怎麼花掉的做一個整理。

就好像民間老百姓會把自己一個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列個清單賬目,然後看自己這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錢,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一樣,朝廷也該有個賬目,花錢也要更有計劃性。” “這個建議不錯,不過戶部一直都有賬本吧?”朱棣雖然表現得大多數時候都只關心打仗,但事實上朝廷的政務他作爲皇帝也是瞭若指掌的,只不過平時都扔給太子打理,他不需要操心也就表現得不關心而已。

對於朱棣的這個反問,朱瞻埈只是做出了一個無所謂的表情,看了一眼夏元吉之後才說道:“戶部的賬是花出去之後的記賬,各部雖然有花多少錢的預算,但這個預算做的很粗糙,都是大致上估算一個數額而已。

就好像剛纔禮部的呂尚書說要興辦社學讓朝廷撥兩百萬兩銀子,我敢說他這就是臨時起意,並沒有考慮過着一筆錢具體要怎麼花。”

朱瞻埈這番話說的呂震臉上一陣燥熱,可考慮到這是事關禮部明年能有多少錢到賬的大事,他還是厚起了臉皮裝作沒聽到。

倒是夏元吉插了一句嘴:“臣提醒殿下一句,其實我們戶部是有做預算的,各部把要花的錢報上來,戶部有專門的部門對各部申請進行覈算,列出明細的。

北宋時宋太祖爲了分散尚書省的財權設立三司,三司的長官三司使有個別稱就是計相,所負責的就有制定各種預算。

到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廢了丞相制,這部分財權就被劃歸到我戶部,所以戶部並不是只有花出去的賬,而且這個賬也是細緻到每一文錢怎麼花的,並不是殿下您說的只是做個粗糙的賬目糊弄一下的。”

說到這裡,夏元吉轉頭看了一眼其他五部的同僚,有些玩味的說道:“要是各部真的拿粗糙的賬目糊弄,那我老夏也是會把它打回去重做的。”

聽到夏元吉這麼說,朱瞻埈對此也不在意,只是繼續說道:“這算是孤不瞭解情況,誤會夏尚書了。不過這個預算制度確實應該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的立項、審覈和監督機制。

就好比呂尚書剛纔說的朝廷要撥錢興辦社學,那麼這件事要立項,那禮部就應該擬出一個單子,上面要寫清楚禮部計劃建立幾所社學,每一所社學預計花費多少錢來修建,這花出去的錢多少是建築材料的花費,多少是人工的開支,又有多少是維持社學運轉的開支等等……

這裡面不光是每一項要花費多少銀兩、動用多少役夫,還要標記出來需要協調哪些朝廷機構,整體工期多長,最後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和預期。

羅列清楚之後,再將其報到戶部進行審覈,戶部要根據禮部報上來的單子,把這些開支項目進行覈算,確認其中是否有不合理的開支,以及預期的成果和收益是否值得朝廷投入這麼多錢。

不能說我去蒙古人那裡搶只羊也要動用十萬大軍不是?社學興辦,這桌椅板凳你是用松木、榆木、櫸木還是樟木?

雖說社學不至於說用一些爛木頭什麼的,但也不能報個烏木、雞翅木甚至是花梨木的造價吧?

另外這用的材料、民夫是否是就近徵集、籌運?總不能在安徽修一座社學,還要從南京運材料過去不是?而安徽當地的磚塊木料是什麼價格,與南京的磚塊木料價格之間是否有差距?

這些都是戶部在審覈的時候需要查清楚的,而對不合理、有問題的部分,戶部就要讓禮部解釋清楚和重新修改,直到沒有問題才能夠通過這項預算,報給皇上進行批覆。

而皇上批覆之後,預算當中申請的款項也不能一次就全部撥給禮部,而是根據禮部的申報先給一部分,根據禮部完成的進度再行撥付後面的款項。

並且錢撥給禮部之後,還要有人進行監督,以免禮部將錢挪作他用,必須專款專用。

當然,這也是爲了禮部好,萬一實際花出去的錢和預算之間出現了偏差,禮部也要及時上報,調整預算當中申報的部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者資金短缺。

同樣也是出於這樣的原因,禮部在做預算的時候也要給自己預留一點彈性空間,把市場上貨物價格的變動之類的因素考慮進去。”

朱瞻埈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大堆,雖然聽起來很複雜,也很像是現在朝廷實行的預算制度,但不得不說朱瞻埈提出的這一套辦法,要比原本的預算制度更完善一些。

六部尚書和朱高熾都不是尸位素餐之輩,因此在聽過之後,都很快對朱瞻埈提出的這個建議表示了贊同。

而且這也不算什麼大改,只是在原有政策上更完善而已,因此只要皇帝和六部這裡通過,就能夠直接推行下去了。

“既然如此,那關於這朝廷新增的收入該怎麼花,各部回去都擬一個預算報上來吧!禮部說要修社學,工部說要開運河,兵部說要更新武備,吏部說要補貼官員俸祿,就連刑部都說要增加開支!”朱棣在聽完了朱高熾和幾位尚書的討論之後,便最終做出了決定:“既然你們想要朝廷撥款,那就按瞻埈說的回去做預算交到戶部審覈,只要這錢戶部說確實該花那就花!但要是戶部說這錢不該花,那你們也別叫喚,更別來朕這裡求情告狀!”

似乎是兜裡有錢了,朱棣說話的口氣都有些不一樣,頗有一種地主老財突然發財了的闊氣。

“另外,既然朝廷有錢了,那關於修運河的事情,就按照瞻埈的建議來修吧!朕還記得皇考和大哥還在的時候,曾經考慮過遷都開封,只可惜當時大哥病逝,加上開封民生已不復宋時舊觀,這遷都之事也不了了之。”朱棣不知怎麼的,好像是又想起了洪武朝的舊事,開口回憶往昔之餘也不忘說道:“如今如果能夠讓開封恢復昔日舊觀,朕也算告慰皇考和大哥在天之靈了!所以工部好好做,朝廷不會短了你們工部的錢糧,工部也要讓朕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成效!”

“臣遵旨!”宋禮趕忙低下了自己的腦袋。

能不能在朱棣的有生之年把故隋運河重開,從而恢復開封等地的經濟民生宋禮不知道,但他知道現在他要是說個不字,這工部尚書就算他當到頭了。

所以宋禮也沒有遲疑,就趕忙接下了朱棣的旨意。

不過宋禮心裡也並非是全無把握,這項工程雖然浩大,成效有多少也不是很確定,但至少朝廷能夠有這麼大筆的預算,對於他所掌管的工部來說就是最大的好消息,他也有足夠的底氣去把運河修好。

(本章完)

第147章 天津衛第70章 氣運羅盤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24章 蠱惑四王第56章 籌措資金343.第340章 治理黃河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10章 着爲永例377.第374章 帶兵進京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111章 寧王請纓332.第329章 南洋戰略第234章 人選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第21章 朱棣的惱怒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28章第278章 返程之議第60章 戶部衙門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23章 招降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230章 比試第32章 想學武的朱瞻基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192章 龍女傳法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256章 婚禮之議第188章 張氏教子368.第365章 改天換地第120章 考慮將來第128章 踏海巡卒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達第129章 鄭和艦隊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243章 刺殺第142章 “人我殺了”334.第331章 海貿之利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215章 榷場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1章 歡迎收藏第114章 彈劾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20章 考慮將來第189章 分歧第279章 返程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166章 龍珠第115章 真龍現身第273章 4K,二合一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141章 再入詔獄第1章 歡迎收藏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94章 朝堂隱憂第12章 乾元壯髓膏第145章 出征379.第376章 煊赫之威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156章 李褆造反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266章 抄家第19章 殿興有福?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139章 徐濱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第61章 朝廷的信譽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302章 南洋方略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327.第324章 西南叛亂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20章 亡國之禍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第98章 化龍丹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178章 百萬兩白銀第304章 洞天之寶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第72章 羅盤造價第147章 天津衛第267章 收攏人心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184章 一百萬兩白銀第211章 封狼居胥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57章 十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