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朝堂解惑

第36章 朝堂解惑

父子倆討論到了深夜,朱高熾這才從朱瞻埈這裡瞭解到了他整個的想法與考量,並根據自己的施政經驗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最終形成了一份定稿。

第二天一早,僅僅只是小憩了片刻的朱高熾便拿着這份定稿上朝去了,連早飯都是太子妃張氏給他裝好在路上胡亂吃的。

這也使得當朱高熾出現在朝會上的時候,是一副面容憔悴的樣子。

朱棣看着朱高熾這副樣子,心裡猜想他應該是爲了之前自己交代的改革的事情殫精竭慮,不免心中生出幾分感動。

對於這個大兒子朱棣其實一直不算太喜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熾不類己,不像老二朱高煦那樣英武果烈,而且身材肥胖不善武事。

但朱棣同樣也對這個兒子穩坐太子的位置沒什麼意見,雖然經常會想着把位子傳給老二,但朱棣心裡也知道論處理政務的能力,老大甩老二八條街都不止。

打仗需要老二,但治國只能老大。

想到這裡,朱棣也忍不住開口道:“太子怎麼這麼一副姿容憔悴的樣子?朕不是免了你的監國差事,讓你在家好生修養嗎?”

“稟父皇,兒臣只是心憂國事,昨夜思慮變革鈔法一事直至深夜,所以纔沒什麼精神,讓父皇擔心了。”朱高熾朝朱棣拱了拱手,解釋完後便從懷裡將自己昨天連夜寫好的奏摺拿了出來:“這是兒臣昨夜想出來的惡變革鈔法的法子,還請父皇御覽。”

朱棣記得之前朱瞻埈說過要進行改革需要先從變革鈔法入手,所以他也知道太子和朝臣們商量出來的法子十之八九也還是從鈔法上入手,因此他並沒有驚訝於朱高熾會上奏這件事。

但朱高熾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一份可行的方案,這還是讓朱棣感到一陣驚訝。

令身邊太監將奏摺遞上來之後,朱棣展開看了起來,僅僅只是看了一部分就知道這是個好政策。

於是他將摺子遞給了身邊的太監,對他說道:“把太子的摺子念給大家聽聽,衆卿也提提意見議一下。”

見朱棣是這樣一副態度,朝堂上的衆位朝臣自然不敢有什麼反對意見。

現在還是永樂朝,還沒到嘉靖、萬曆那個時候文臣動不動就反駁皇帝騙庭杖來養望的時候,這些文臣還不敢在永樂大帝面前玩花活,都很認真的站着在聽。

畢竟這個時候的文臣多少還有節操,也還是願意爲國家做事心憂天下的。

朱高熾的摺子並不長,但所有他和朱瞻埈討論說道的內容都詳細的寫在了上面,因此當太監把摺子唸完的時候,朝臣也基本上都聽明白了太子爺的想法是什麼。

“夏元吉,你是戶部尚書,掌管一國財稅,太子提的這個建議是伱擅長的範圍,你來說說這個建議怎麼樣?”朱棣首先便點了朝堂上最精通這方面事務的夏元吉,想要聽聽他的想法。 作爲從建文朝起擔任戶部尚書,一直幹到了宣德超去世的常青樹,可以說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都非常倚重這位大管家,在財稅方面的事情都會充分尊重和聽從夏元吉的意見。

儘管很多時候夏元吉爲了控制財政支出表現的非常摳門,以至於被人叫做夏老摳,但這並不影響大明三代皇帝對他的器重。

而夏元吉自然也沒有愧對三代帝王對他的信任,在戶部尚書這個天下第一肥缺上幹了幾十年,爲大明打造出了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兩代幾十年的繁華。

面對朱棣的詢問,夏元吉在認真思考了一下之後開口說道:“稟皇上,太子爺的這份建議是極爲精妙的政策,通過開設新錢庫的方式來獲取百姓的信任,重新確立寶鈔的地位,遏制如今寶鈔不如紙的局面確實非常有效。

只是臣憂心一件事,朝廷每年收上來的賦稅約有七千五百萬石,若是都換成銀子也有兩千多萬兩,若是隻發行幾百萬兩新寶鈔,這如何能夠滿足朝廷和民間的需要呢?

畢竟太子爺也說了新錢庫裡有多少銀子才能印多少寶鈔,這法子確實沒錯,可咱大明着實缺銀子,不然也不會用寶鈔取代銀子了,要是寶鈔的數量太少的話,百姓的日用就不足了。”

作爲戶部尚書,夏元吉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發了多少寶鈔,而朝廷又有多少銀子,如果真的只印幾百萬兩寶鈔,那連滿足朝廷的運轉都不夠。

而對於這個問題,朱高熾昨天也問過了朱瞻埈,於是他信心滿滿的回答道:“關於這一點,孤考慮過了,首先朝廷收上來的賦稅本身是實物,這一部分其實是可以當成銀子來看待的。

過去朝廷其實也是如此,無論是官員的賦稅還是朝廷用度,很多時候都是直接撥給的糧食,而不是銀子或者寶鈔。

所以朝廷每年收上來的田稅和軍戶繳納的糧食,這一部分其實也可以算在兌換準備金的份額裡用來印發寶鈔,只要朝廷能夠承認寶鈔與糧食之間的兌換,朝廷就能發行幾千萬兩的寶鈔,而不是區區幾百萬兩。

而且不只是糧食,朝廷在鹽鐵、絲絹等各方面收上來的稅賦,都是可以折算成銀兩的,所以夏尚書的擔憂其實大可不必。”

“如果是這樣的話,臣倒是能夠理解,只是在新錢庫存入銀子的百姓或者商賈要取出來的到底是銀子,寶鈔要兌換的也是銀子,新錢庫裡如果只有幾百萬兩銀子,而朝廷又發行了幾千萬兩的寶鈔,這如何能夠保證不會有人把新錢庫裡的銀子都兌出來,導致寶鈔兌不出來銀子呢?”夏元吉不愧是理財高手,朱高熾回答了他一個問題之後,他的第二個問題又緊接而至。

不過這個問題朱高熾之前已經問過朱瞻埈,所以他並沒有慌張,而是認真的對夏元吉回答道:“關於這一點,孤也有考量,朝廷可以糧食、絲絹等物折算成銀兩數額,印製成對應的憑券,若是兌換銀兩不足的時候,便以絲絹、糧食或者鹽鐵的憑券衝抵,而這些憑券則可以從戶部兌換到等額的糧食、絲絹,乃至是鹽鐵的實物……”

關於這個方案,我問過幾個搞金融的同學,在能夠保證寶鈔可以兌換出銀子,以及建立一箇中央銀行的前提下,是可以穩定明初寶鈔幣值的,建立一個穩定的金融體系的。

當然,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限制超發,而這就需要一套健全有效的監督制度,不過這是後面的內容,就不劇透了。

以及我書裡的每一個政策都不是孤立的,會和後續的其他政策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慢慢看,別急着噴,好歹我也是學金融管理的,小說裡寫個拯救大明經濟的方案還是沒問題的

(本章完)

第60章 戶部衙門第273章 4K,二合一326.第323章 氣運制約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223章 招降第9章 天命變了第272章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後勤保障第103章 星槎拓海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101章 趙王買藥第278章 返程之議第241章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108章 尚服局第27章 倭國金山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70章 氣運羅盤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161章 對馬島第289章 虛無僧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134章 小琉球國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第44章 女反賊孫若微第100章 挑選法寶第289章 虛無僧第109章 大宴儀第8章 進獻朱果第132章 國運增長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46章 北鎮撫司第256章 婚禮之議第156章 李褆造反第179章 女倭王第30章 背後的靠山第238章 順天府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13章 不爭爲爭第54章 修運河第290章 神社第228章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50章 永樂大典第135章 三路攻倭第89章 青璃增陽丹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達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259章 仁孝文皇后第97章 真龍之血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39章 初試成藥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70章 氣運羅盤第300章 後續安排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146章 海上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90章 奴兒干都司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第149章 風調雨順第52章 募兵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120章 考慮將來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第3章 洞天葫蘆第214章 恢復第288章 鐵騎突圍378.第375章 大軍回京338.第335章 熱議346.第343章 忙不完的審計第276章 親迎禮第117章 敕封鄭王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38章 意外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第13章 不爭爲爭第307章 捲起來了第28章 不當皇帝的逍遙王爺第164章 倭人集結第200章 借據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117章 敕封鄭王第123章第65章 人道氣運第224章 靈丹與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