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毒過絕戶

第84章 毒過絕戶

“大差不差,每兩年一次藩王進京,與天家聯絡感情,同時也瞭解朝廷政策,彙報各藩治理情況,這樣一來各藩感念皇帝恩德,自然也就不造反了。”朱瞻埈話說的很好聽,但朱棣卻聽的後背都有點涼,尤其是他還說到:“爺爺您懷念當年在大本堂和衆兄弟一起讀書時的景象,於是恩加諸兄弟,重開大本堂讓他們派嫡長王世子入京和皇子皇孫一起讀書,從小培養感情,不至於因爲各藩年深日久不見皇帝而疏離了親情。”

“好小子!計毒莫過於絕戶,你這計策比絕戶計還毒!真是一肚子的壞水!也不知道是誰教的。”朱棣搖了搖頭,他做過藩王也做過皇帝,這計策到底有多毒辣他當然聽得出來。

各家藩王嫡長世子入京,這就是質子,和皇子皇孫一起讀書,這自幼培養起來的感情長大了當然深厚,這些藩王嫡長世子就更加不可能輕易的背叛朝廷。

而且這裡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嫡長,明朝一直以來都還是嫡長繼承製。

即便是藩王,沒有合理正當的理由也是不能廢除嫡長世子的繼承權另立其他兒子的。

若是有藩王這麼幹了,那朝廷就會介入干涉,輕則罰俸減封,重則……換一個聽超聽話的來當這個王爺也就是了。

至於那些藩王嫡長世子想要繼承王位,自然也少不了朝廷的支持和皇帝的加封,這樣一來朝廷就能夠更好的控制各個藩王。

而各個藩王也就只能盡心盡力的爲朝廷辦事,而不是整天想着“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彼可取而代之”之類的大不敬了。

要是還有藩王鐵了心的想要造反也沒問題,朱瞻埈所說的每兩年讓藩王進京一次這個事,足以讓每個藩王花掉大量的錢財,也能讓朝廷很好的瞭解各藩的情況。

真有異心的,皇帝只要下一道恩旨說捨不得某位藩王,讓他長期留京,然後把他在京城長大的嫡長世子放回去治理封地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既可以讓藩王守土開發邊疆地方,也可以讓朝廷加強對藩王封地的掌控,消除藩王造反的威脅。

“可是這樣一來,藩王財力消耗過大,他們手上的兵馬能抵禦來自邊疆的威脅嗎?”朱棣回想起自己當年在北平的時候,自己的燕王藩每次作戰的開銷,不免微微皺眉。

朱瞻埈對此也是早有準備,他向朱棣說道:“咱們可以把藩王分爲兩種,外藩和內藩,內藩就是大明內陸地區的藩王,他們進京一次的排場可以大一點,比如說帶一千個侍衛隨行之類的,必須要有多少規格。

至於外藩就是邊疆的藩王,考慮到當地窮苦,藩王戍守邊疆不易,就不需要帶那麼多人進京了,一次帶個三五百人就可以了。”

聽到朱瞻埈這麼說,朱棣很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就是政策的靈活性了,窮的藩王少帶點人,自然花的錢就少了,有錢的藩王多帶點人,花的錢就多了,這樣一來只要朝廷注意調控,藩王就只是被朝廷拴住的狗,只能老老實實的給朝廷看守着大明這份家業。

“行,這法子不錯,回頭你寫個條陳,把這事說清楚,拿到大朝會上議一下,沒什麼問題的話就這麼辦吧。”朱棣聽完了朱瞻埈的所有建議,覺得這確實是一個比削藩更好用的法子,於是便打算讓朱瞻埈上書提出這個方案。

然而朱瞻埈卻搖了搖頭說道:“爺爺,這事不該我來提,有人比我更合適。”

“誰?”朱棣看出了朱瞻埈不想背鍋,卻也不以爲忤,只是想知道朱瞻埈打算推誰出來抗這個鍋。 畢竟這政策說起來確實對朝廷很好,對於各家藩王來說能夠重新掌握軍隊做回實權藩王也是不少藩王所心心念唸的,但說到底朝廷真要這麼幹了,各家藩王罵娘都是輕的。

“寧王。”朱瞻埈給出了一個讓朱棣略有些挑眉的名字,並解釋道:“寧王一直以來都不安分,當年爺爺您靖難的時候拐了寧王藩的朵顏三衛,這事人家可一直記着呢!

您派人給寧王暗中透個信,就說朝廷要重新分封藩王,只要寧王上摺子,他就可以重回大寧,甚至朝廷還可以把朵顏三衛還給他,以寧王的性格來說,他肯定會想要上這個摺子的。”

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當年的寧王藩就在燕王藩邊上。

燕王起兵靖難的時候手上兵馬不足,被李景隆圍困北平,徐皇后都親自披甲上陣守城了,朱棣則拐去了寧王藩把寧王綁了,還裹挾了寧王的三個王衛,也就是全都是精銳騎兵的朵顏三衛。

畢竟當時寧王的兵馬是諸藩第一,寧王藩加燕王藩兩藩合力,纔給了朱棣起兵靖難真正的本錢。

本來朱棣這事做的不地道,於是當時也就給寧王畫了個餅說打下了南京天下分寧王一半。

但是朱棣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搶來的皇位,又怎麼可能分寧王一半呢?於是也不許寧王回大寧,更收了他的朵顏三衛,將他徙封到了江西南昌。

朱權到了南昌之後,倒是一直在韜光養晦,拜了第四十三代張天師爲師,精修道家經典,很是做了一番作爲。

但寧王一直不忿朱棣對他的欺騙以及朱棣這一系的子孫對寧王一脈的輕視、貶損,以至於讓寧王一系的子孫都必須牢記這份仇恨。

在朱棣去世仁宗繼位之後,朱權曾經上書給朱高熾,說南昌並非他的封國,在朱瞻基繼位後又請求賜南昌附近田地予寧藩,及議論宗室不應確定品級,惹得朱瞻基極大的不快。

至於說到了後來明武宗時期的第五世第四代寧王朱宸濠奮四世之餘烈終於起兵造反,然後被王陽明一巴掌拍死的事就都是後來了。

可以說,如果有機會回大寧,又可以重新拿回朵顏三衛,寧王是肯定願意上這個摺子的,即便會因爲這個摺子得罪天下的其他藩王他也會在所不惜。

這個政策就是日本江戶時期德川幕府玩的參勤交代,相當狠毒的一個計策,德川幕府能安穩幾百年,這招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各藩的大名必須自費從領地去江戶,還要講究排場,一次來回的開銷相當大,直接榨乾了弱小藩國的經濟,以至於不得不請臨時工撐場面,即便是有錢的強藩,這麼搞一次也要花很多錢。

而且大名在江戶的吃喝用度也促進了江戶的商業發展,拿來套用一下解決藩王問題還是挺好用的

(本章完)

第289章 虛無僧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69章 人道封神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78章 城門口第110章 着爲永例第228章第148章 種水稻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98章 化龍丹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96章 準備“化龍”第217章 班師回朝第6章 皇帝封賞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第94章 朝堂隱憂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第186章 我回來324.第321章 招募第31章 東宮的老虎第182章 沒興趣第99章 真龍之軀第278章 返程之議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246章 時代變了第231章 互相算計第82章 黑土地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第239章 遷都之議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286章 藍琪兒尋夫第194章 鳳陽朱 小家氣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70章 龍女第55章 修建碼頭第256章 婚禮之議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237章 騎馬369.第366章 斬斷倭國龍脈第244章 全城大索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第151章 仁川登陸第287章 刺殺藍琪兒第60章 戶部衙門第254章 4k二合一第169章 檢地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166章 龍珠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234章 人選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263章第18章 秦淮聽曲325.第322章 王命337.第334章 自負盈虧第287章 刺殺藍琪兒第47章 分筋錯骨手376.第373章 家書抵萬金第6章 皇帝封賞第263章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231章 互相算計第81章 魚和熊掌324.第321章 招募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33章 考校胡善祥356.第353章 剝皮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99章 真龍之軀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126章 徵倭方略第247章 謠言第41章 絕天地通第157章 景福宮之變354.第351章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252章 曲阜縣令第276章 親迎禮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355.第352章 誅神第208章 兩軍衝陣第54章 修運河第117章 敕封鄭王344.第341章 財政支出第201章 新軍第231章 互相算計第279章 返程第143章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第140章 眼界不夠開闊第81章 魚和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