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第282章 鋒芒(二)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身白衣的美麗少女,站在朝堂衆臣間,以一己之力和王丞相等人對峙,不但未落下風,相反言辭犀利步步緊逼。詰問得王丞相三人啞口無言。

東平王淮陽王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唏噓感慨。

一衆藩王裡,最威風最凌厲霸氣的,當屬南陽王。這位南陽郡主,頗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架勢。他們的孫女或女兒也算千中無一的出色少女。可根本不能和眼前的姜韶華相比。

太子殿下被震住了。

幾位太子伴讀,也齊齊震驚難言。

範大將軍也不是好惹的,寸步不讓地頂了回去:“殿下,末將是武將,只管領兵打仗。軍費一事,輪不到末將來操心。如果戶部支應不起,殿下應該好好查一查戶部賬冊,看看大梁每年的稅賦都用到何處去了。”

這三年裡,她一直待在南陽郡,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她已經悄然蛻變,變成了令他陌生的模樣……

京城共有四支駐軍,神武營英衛營勇威營還有御林軍,每支軍隊都在五萬人左右。

紀尚書只一句話,就駁回了範大將軍和安國公:“神武營五萬士兵,需要的糧草輜重軍費太多了,戶部沒銀子。”

大梁能獨立領兵的武將有十幾個,有大將軍之稱的,只有三人。一個是邊軍的左大將軍,一個是御林軍的包大將軍,另外一個,就是統領神武營的範大將軍。

安國公此時才從震驚中回神,心情複雜地看了一眼南陽郡主,心裡迅速盤算了片刻,張口道:“大梁猛將如雲,不過,眼下平州亂象紛呈,領兵增援且能壓住英衛營的,非範大將軍莫屬。”

姜韶華根本沒看王瑾,也沒看鄭宸。

“既要以雷霆之勢平定平州之亂,就請殿下下旨,讓末將帶着神武營全部人馬前去。”

姜韶華略一點頭。

“衛將軍已經班師回朝,朝廷得立刻派武將前去,接手整頓英衛營。鄭尚書,你可有舉薦之人?”

左大將軍是王丞相的人,包大將軍和範大將軍卻只忠於天子。說起來,邊軍到底遠在邊關,京城駐軍大半都在天子掌控之下,這纔是皇室安穩的重要原因。

唯一出言反對的,是戶部紀尚書。

太子殿下略一點頭,看向王丞相:“王丞相以爲如何?”

鄭宸的目光緊緊盯着姜韶華。他記憶中的韶華表妹,聰慧過人,堅定果決。這些特質沒有變。眼前鋒芒畢露的南陽郡主,卻又如此陌生。

範大將軍以身高的絕對優勢,睥睨紀尚書:“那是你戶部的問題,我只管打仗。”

王瑾只覺得南陽郡主似在發光,將他的目光牢牢吸住,無法挪開。

紀尚書氣得不輕,張口怒叱:“賬冊都堆在本尚書的簽押房裡,範大將軍只管去查張目。北方旱災戰亂,去年稅賦只收了五成左右。我便是生十雙胳膊,也變不出軍費來。”

眼看着紀尚書範大將軍就快吵起來了,太子殿下十分頭痛,忙道:“範大將軍請先住口。”

安國公舉薦範大將軍這個人選,確實毫無私心。這也是一個衆人都挑不出問題的正確人選。

紀尚書只得拱手領命。

不過,範大將軍能做到這個位置,靠的絕不是範貴人。相反,當年太康帝選秀的時候,特意選了範氏女,進宮就封貴人寵愛有加,有大半都是看在範大將軍的顏面上。

安國公瞥一眼面色難看的王丞相,心裡十分暢快,張口道:“臣以爲,範大將軍說的頗有道理。既然要出兵,那就讓範大將軍帶足人馬。至於英衛營,要一併聽從範大將軍差遣號令。”

二皇子的生母範貴人,便是範大將軍的嫡親侄女。

又對紀尚書道:“孤知道國庫空虛,戶部籌措軍費十分不易。只是,眼下平州大亂,朝廷必須要出兵。這軍費,也一定得想法子擠出來。請紀尚書先去戶部,算一算賬目,看看到底還缺多少。到時候,孤再來想辦法。”

王丞相今日被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噴得顏面掃地,兼且英衛營大敗平州亂到這等地步,他這個丞相總要擔幾分責任。也難以和安國公在領兵平亂的人選上一爭高下了:“老臣以爲,鄭尚書提議十分穩妥。”

商議完正事,範大將軍和安國公去兵部,紀尚書要去戶部衙門,軍需輜重涉及到工部,工部尚書也不得清閒。剩餘人等,便齊齊都回了靈堂。

太子殿下暗暗鬆口氣,看向範大將軍:“範大將軍,請你立刻點兵,帶着神威營兩萬人馬前去平州。”範大將軍今年五旬左右,膚色黝黑,身形筆直,目光中帶着武將獨有的銳利。聞言拱手道:“末將斗膽進言。英衛營在平州留了兩萬人馬,依然擋不住平州亂軍。末將再帶兩萬人前去,只怕人手不足。”

太子稍稍定了心神:“南陽郡主所言有理。平州亂軍已經出了平州,在附近的郡縣燒殺搶虐。朝廷必須儘快應對平亂。不然,北方諸州郡就會跟着生亂。”

“堂兄是不是嫌我今日太過咄咄逼人?”姜韶華主動張口。

範大將軍這席話,直指英衛營接連大敗士氣受損戰力低下。可謂半點不留情面。

難得兩黨沒有相爭吵鬧,意見一致。

很快,衆臣和藩王們離去,太子伴讀們也不甘不願地退下。偏殿裡,只生下面色複雜的太子殿下和姜韶華。

“韶華堂妹,你稍留一步。”

她擡頭看向太子:“平州戰事緊急,得儘早平亂。請殿下早做決斷!”

王丞相面色發黑,卻一言未發。

太子略一猶豫,低聲道:“敬獻糧種一事,確實委屈你了。皇祖母曾私下和我說過兩回,只是,父皇當時病重不起,朝堂大事都得依靠王丞相。所以,之得依着王丞相的意思,壓下了南陽郡的奏摺。”

“此事我心中都有數。等父皇下葬,我登基爲帝,朝堂安定了,便推廣南陽郡的新糧。”

……

77.第77章 父子204.第204章 育苗94.第94章 急症(一)214.第214章 雛鷹(二)88.第88章 點兵331.第331章 亂民(四)320.第320章 欽差(一)189.第189章 孝敬318.第318章 點評353.第353章 衣錦(二)64.第64章 安排第27章 “陪伴”326.第326章 示警183.第183章 決裂(二)90.第90章 “匪徒”123.第123章 母女第18章 天降(一)241.第241章 序幕(一)第25章 撕破334.第334章 歸來(一)359.第359章 送糧(一)157.第157章 宏願79.第79章 月下(一)285.第285章 棋子(二)289.第289章 震驚361.第361章 嫉火331.第331章 亂民(四)206.第206章 盧琮(二)46.第46章 無知165.第165章 做主(二)188.第188章 官司175.第175章 暖棚(二)103.第103章 禮物112.第112章 投誠105.第105章 釋然273.第273章 妥帖370.第370章 荒田(一)50.第50章 夜襲(二)63.第63章 覓死267.第267章 大敗(一)第6章 立威326.第326章 示警335.第335章 歸來(二)115.第115章 偏心98.第98章 撐腰(二)343.第343章 鷹衛(一)198.第198章 湯五333.第333章 妥協(二)304.第304章 饑民(二)170.第170章 歸來346.第346章 難纏299.第299章 名單293.第293章 依賴(二)316.第316章 蝗災(二)316.第316章 蝗災(二)第36章 開懷152.第152章 命案(三)75.第75章 回府266.第266章 欽差(二)第26章 難堪213.第213章 雛鷹(一)298.第298章 嫉妒127.第127章 父女(二)359.第359章 送糧(一)367.第367章 相伴(四)72.第72章 女匪(二)63.第63章 覓死240.第240章 豐收(二)225.第225章 乾旱(一)314.第314章 新帝(二)88.第88章 點兵157.第157章 宏願226.第226章 乾旱(二)311.第311章 小宴(二)322.第322章 欽差(三)98.第98章 撐腰(二)122.第122章 命案第45章 怒火101.第101章 威望(二)371.第371章 荒田(二)第30章 發作(二)113.第113章 玩伴(一)356.第356章 殺雞(一)324.第324章 冊封(二)215.第215章 兄妹133.第133章 斷案(二)288.第288章 誅心(三)220.第220章 內卷(二)328.第328章 亂民(一)143.第143章 敲打287.第287章 誅心(二)329.第329章 亂民(二)271.第271章 國喪(三)141.第141章 提攜(二)224.第224章 送馬295.第295章 爭端216.第216章 府學65.第65章 問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