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好你個高士奇

宣武門外東廠衚衕,高府,一頂軟轎落在門前臺階下。

“老爺回來了!”

轎子還沒落地,門房便殷勤的奔了過來,小心的掀起轎門,躬身要扶老爺,不想卻被老爺給揮手退了下來。門房心思轉得快,知道老爺這是有心事,忙識趣的退到一邊,不敢擱老爺眼前。

高士奇此時滿腦門心事,從轎中出來後,望着面前這座皇上於前年三藩平定之時恩賜給自己的宅子,愁腸滿緒,既涕零感恩又是惶恐不安,竟一時失神站在那裡不知進府。轎伕和隨從們見狀,也都不敢言聲,一路上他們就察覺到老爺今天與平日不同,往常經過街面時總會掀起轎簾與他們說上幾句熱鬧事,今兒個卻是一路行來隻字不發,還不時的在轎內嘆着氣,再看老爺現在這幅模樣,顯然是有事,還不是一般的小事,不然依自家老爺秉性,斷不會失神到這般地步。轎伕和隨從們都是曉事的,當下一個個都站在那裡不敢亂動,也不敢提醒老爺到府了什麼的。

皇上啊,你到底還信不信奴才了呢?高士奇呼了一口氣,又想起今兒早朝發生的事。

今天早朝本是議的臺灣棄留的事,這事從八月鄭氏歸附以來就鬧到現在,朝廷一直沒個定信,皇上那邊也對此事猶豫不決,不知是要保臺還是要棄臺。此事的爭論也從原先福建的地方官員延伸到了朝堂之間,又蔓延到各地督撫,幾乎每天都有各地督撫關於臺灣棄留的摺子送到京師,街談巷議也是熱鬧非凡,端得是北京城的一大談資。然今兒皇上一上朝,便讓內監們將靖海候施琅的一道摺子給當朝唸了一遍,然後便不作表示,而是要臣子們廷議。

從皇上親政以來,大多都是聖斷親裁,很少有交由廷議的,而大凡交給廷議的一般都是大事,如撤藩、平臺,不過幾乎每次廷議的結果都是皇上願意看到的,所以內監一讀完施琅的摺子,殿中的臣子們便琢磨出皇上的真實用意了,看來皇上是看中了施琅這摺子,而且也定是有了主張,否則不會讓廷議。這所謂的廷議只是走個過場,畢竟臣子們紛爭太大,據說連帝師陳廷敬都參與了進來,所以皇上爲了平息棄臺派臣子的意見,就又將廷議這個看上去比較“公平得體”的法子給用了出來,以示“朕心之公”。

高士奇素以揣磨聖意精準自得,當然猜得出聖意如何,很自然的便支持起施琅來,侍郎蘇拜、左都御史趙翎、李蔚等人也都異口同聲的贊同“保臺”,索額圖和明珠這兩個對頭也難得的一致起來,紛紛就施琅摺子中所提到的六條呈述了自己的看法,最後廷議的結果是無一人再反對“保臺”,轉而要求皇上早下旨意以安臺灣軍民之心,並儘快如施琅所提那般在臺灣設府置縣,派得力幹員、精兵強將駐守,好斷了那荷蘭夷人狼子野心,保我大清萬里海疆不虞再有海靖之憂。

在臣子們的“強烈”要求下,康熙便順應臣子之心和民意,着吏部和兵部儘快拿出相應章程來,於近期內將臺灣事誼操辦解決。按理,臺灣的事情解決了,這早朝便就差不多要結束了,就是有些別的事,也不過是六部按規矩奏些部務什麼的,有地方受災的也拿出來議一議,安排地方賑災什麼的。但最近各地太平無事,風調雨順,百姓豐衣足食,並無災事可報,所以高士奇便以爲今兒早朝便到此結束了,準備等散朝之後去南書房覲見皇上,將探查到的寧古塔之事詳細稟於皇上,請皇上定奪,順便提一提永平知府和輔國將軍固泰的事。等這些事都解決之後,再去明相府中將遇到的索倫人米慶之事說與明相知曉,看能不能加以利用。事情想得好好的,怎料這些卻被一個人給打亂了,此人便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李光地。

李光地與高士奇都是南書房行走的學士,平時見面也都是相談甚歡,且二人都是漢官,同氣相連,彼此照應是應該的,就算再無交情,也萬無拆臺之理,所以照理說李光地斷不會有害自己的意圖,但讓高士奇想不到的是,李光地偏偏就彈劾了自己,並且是在朝會的時候光明正大彈劾自己!

李光地彈劾高士奇的罪狀是結交近侍,這個近侍便是乾清宮的首領太監張朝光,證據便是高士奇送了一處宅子給張朝光,並且有人看見張朝光曾私下到下高府,兩人談過什麼外人並不知曉。

外臣結交近侍可是歷朝歷代最忌諱的大逆不道之事,試問你一個外臣結交近侍所欲何爲?而私下交談,卻又是雲裡霧裡的事了,想怎麼說都可以,所以高士奇聞言之下當場就懵了,竟然不知給自己辯駁,跟魂丟了似的怔在那裡半天沒動靜。高士奇不是不是想辯解,可是這事他根本沒法辯解,因爲他的確是結交了張朝光,但所圖的可不是什麼謀反,而是和所有當官的一樣,只不過是想在天子身邊有個能爲自己說得上話的人。

其實與內廷太監結交這種事,北京城裡不單他高士奇做過,朝中文武又有哪個沒有做過?說白了,只要不是真的想謀反,這種事情便算不得什麼大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但壞就壞在這種事情卻是天生就是見不得光的,一旦被揭出來,當事人就是有千張嘴也說不清。李光地便是吃準這點,這才捅了高士奇一刀的。

康熙也被李光地的這個揭發給驚呆了,難以相信的看着自己最寵信的臣子,臉上陰晴不定,最後一拍龍椅,怒道:“好你個高士奇!”然後便拂袖離殿而去,只剩下一殿目瞪口呆的臣子們。

直到羣臣散去,面無人色的高士奇才被明珠給搖醒拉着他出了乾清宮。雖然皇上沒有定自己的罪,但那句“好你個高士奇!”卻是把高士奇給嚇得七魂去了六魄,只覺得這天便要塌了。好在明珠及時規勸,承諾會替他向皇上進言,保他無事讓其不要再胡思亂想,高士奇這才跌跌撞撞的出了紫禁城,一路上猶如無魂的人兒似的回到了位於東廠衚衕的家。

足足在府外站了半柱香時間,高士奇才在一陣冷風的吹凜下心神不寧的進了府。

第二卷 三姓第八十九章 兔兒嶺之戰(五)第五十章 殺降第三十六章 羅剎人的小隊騎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定遠作戰(二十)第三十章 臺灣棄留第五十六章 焚書坑儒(上)第十六章 朝鮮公主(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兵進尼布楚(四)第三十五章 滅絕的理論支撐(外篇)第五十五章 多死一個,少分一份第九章 營盤(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尼布楚銀礦(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魏季第五十章 滿洲宗室第四十一章 清原保衛戰(十八)第四十章 尼布楚援軍的覆沒第一百一十四章 兵臨城下(四)第五十五章 真實的康熙第十一章 招爲己用第四十五章 彈劾明珠第二百五十七章 兒女情長第一百九十四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五)第三十七章 木蘭圍場(上)第三十三章 黃三第七十六章 陰魂不散的黃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遠作戰(二十一)一更第五十一章 遠東的號角第五十三章 巴海完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劉德的進言第二十四章 綠營把總第三十六章 出兵平亂第二章 披甲人爲奴第四十五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七十章 黃羊野人(上)第四十六章 奪取璦琿城(中)第二十四章 清原保衛戰(二)求票第十章 伙食(求收藏)第五十四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零二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三)第一百四十章 定遠作戰(十四)第七十一章 留辮不留頭第四十二章 巴海之死(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四)第十二章 狗肉(求紅票)第二十四章 清原保衛戰(二)求票第九十章 強徵擴軍(一)第六十章 滿洲人博物館(中)第九十五章 水晶之夜(八)第一百八十四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五)第二十二章 殺爾如殺雞!第一百五十九章 屠刀下的歸附第十九章 阿蘭泰(求收藏)第六十章 威逼利誘第三十九章 內務府第五十七章 千總第一百八十三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四)發稿費了,請假一天第八章 清算漢奸(一)第五十九章 明掘永陵(下)第四十四章 出堡第三十四章 好你個高士奇第一百五十七章 巴爾虎慘案第五十八章 人競相食 大勢已去(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下劫糧(十)第八十章 血色京城(一)第六十二章 康熙之死(上)第六十一章 最後的瘋狂(下)第八十三章 血色京城(四)第四章 察覺第三十六章 出兵平亂第二十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三十一章 兵進尼布楚(六)第六十六章 殺俘第三十六章 城下之盟(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定遠作戰(三)第二十二章 殺爾如殺雞!第一百二十二章 關寧軍團(四)第二十四章 馮小姐(求收藏)第十四章 酷刑(上)第十章 清算漢奸(三)第十三章 黨務禮(求收藏)第十六章 春耕生產第二百零二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三)第七十四章 林娜(求收藏)第一百九十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一)第二十七章 多謝英雄第六十九章 關寧軍舊制第二百三十三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十五章 書房第三十二章 好漢饒命!第四十二章 進攻雅克薩(二)第五十七章 焚書坑儒(中)第三十章 偷糧食的老瓜賊第十七章 剝皮(求收藏)第四十章 尼布楚援軍的覆沒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軍回返第三十五章 土地換出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直指其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臨城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