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前世番外(八)

沈廷瀾回府,可卻沒能在府里正經的待上兩天。

因爲距離春闈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先不說京城來了諸多州府的應考學子,其中很有些可結交之人。而這其中很多人,說不定之後就是他的同科,甚至是同年。如今早早結識,留下些人脈之後也好繼續相交。

再來就是沈廷瀾拜師在宴夫子門下,他的一應學問都由宴夫子親自教導。越是臨近春闈,沈廷瀾越是要抓緊時間努力。於是,他只在府裡留下兩天,便要搬到宴夫子哪裡去住了。

其實按理來說,沈廷鈞身爲沈廷瀾嫡親的兄長,又是名副其實的六元及第,由他在最後衝刺的這個階段來指點同胞弟弟,這未嘗不可。

但一來沈廷鈞身兼重任,乃是朝廷的大理寺卿。每天睜開眼就有數不清的卷宗等着他處理,他不定能抽出那個空來。

再來,也是因爲兄弟倆的治學理念其實並不同。很多沈廷鈞認可的先賢哲學,在宴夫子及其門人看來,其實卻是糟粕。

兩人學術理念不相容,這就導致,沈廷鈞也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譬如說此界監考官的脾性、喜好上做出指點。其他的,卻是幫不上什麼忙了。

再說回沈廷瀾準備去宴夫子那處,因爲知道兒子此番要忙碌的是正事,老夫人即便想多留兒子在家住兩天,這話也說不出來了。

畢竟和兒子的前程比起來,一時的團聚並沒有什麼大用。

再來,既然兒子已經到了京城,以後真想見了,只需派人傳個話,或是她親自往宴夫子家跑一趟就是。左右兩家雖然離的遠些,但總歸沒出京城,這總比之前想兒子卻見不到好上千萬倍。

老夫人做通了自己的思想工作,又來勸桑擰月。可出乎她預料的是,桑擰月表現的非常鎮定,絲毫沒有表現出留戀不捨來。

老夫人覺得這很奇怪,畢竟他們夫妻感情最要好,這闊別這麼長時間才團聚,不是該你儂我儂,你捨不得我,我也離不開你?怎麼看擰擰竟是一點都沒有捨不得?

桑擰月卻自有藉口來糊弄老夫人,就義正嚴詞道:“一時的兒女情長算不得什麼,與這些比起來,當然是夫君的前程最爲重要。”

老夫人很認可這話,但是這話從桑擰月嘴裡說出來,她怎麼聽怎麼覺得不對味兒。而且她自詡對桑擰月也算了解,她這個表情太從容了,這……不對勁。

老夫人心中總有種微妙的感覺,但她卻也沒多想,只以爲自己比不得年輕人了,越老越看不開了。

念及兒子的前程到底攸關重大,老夫人就也不說其他了,只讓人準備了一些吃用的東西,並一些青翠的菜蔬,準備稍後讓沈廷瀾帶去晏家。

這些菜蔬別看不起眼,在如今冰天雪地的時候,卻當真金貴。

這東西還是桑擰月的陪嫁莊子上出產的——她兄長桑拂月撿了大漏,在京城買了兩千畝地給妹妹當嫁妝,熟料有個小山頭上竟發現了溫泉。

溫泉不大,總共也不過能開闢出兩個浴池來。但溫泉周邊被蓋了莊子,又被謹慎的保護起來,種上了菜蔬。於是,就有了這在冬日裡,價格堪比黃金的好東西。

雖說如今開春了,各種野菜都長起來了,菜蔬好似不值錢了。但在應季的蔬菜沒下來之前,這東西始終都是金貴的,拿出去送禮絕對拿的出手。

老夫人和桑擰月商商量量,就把要送給宴夫子家的東西給定了下來。

其實年節時已經鄭重的送過一趟了,如今距離過年才一個月時間,很不必再大張旗鼓張羅這麼多。

只是,沈廷瀾到底在宴夫子門下治學,家裡人的態度慎重些,也好讓宴夫子對沈廷瀾多幾分照拂。

弄好這些東西,沈廷瀾也準備出門了。也就是這個時候,桑擰月陡然開口,“你昨天說,那位爲你診治的施姑娘如今也在宴府居住。你看我和娘可要準備些謝禮送她?”

老夫人詫異問:“什麼施姑娘?我怎麼從未聽說過?”

桑擰月便如此這般給老夫人解釋一番,老夫人一聽這是兒子的救命恩人,且如今又在宴府給宴夫人治頭疾,當即便道:“是該準備些謝禮給那姑娘,她對三郎有大恩。”

桑擰月未來得及說話,沈廷瀾卻道:“很不必如此麻煩的娘。施姑娘性情爽朗,不拘小節,且我與施姑娘頗爲投契。我已多次謝過她,娘再慎重其事的送謝禮,倒顯得外道了。就由我代爲轉達娘和擰擰的謝意就是了,謝禮就當真不必準備了。”

老夫人聽話聽音,當即又覺得似有哪裡不對。

她忍不住看向旁邊的崔嬤嬤,是她出錯覺的了麼,怎麼感覺三郎與那施姑娘關係很親近似的?

崔嬤嬤眉頭也忍不住微蹙起來。

她自然相信她親眼看着長大的三郎沒有外心,也不是那些會胡來的。

可三郎這話當真聽得很不妥當。

他不僅多番誇獎那姑娘,還說與那姑娘投契……三夫人可還在跟前呢。你作爲一個已婚的男人,說跟未婚的小姑娘投契,你讓擰擰臉面上怎麼過得去?

崔嬤嬤擡眼看過去,就見桑擰月正垂首靜坐着。她手中攥着一方帕子,此時正有一眼每一眼的看那帕子上的繡花,似乎完全沒聽見沈廷瀾方纔的話。

但是,三夫人又不耳聾,三爺方纔那麼大聲音,她如何會聽不見?

怕是三夫人也委屈壞了,怕一擡頭就掉眼淚,這才裝傻想保全彼此的臉面?

崔嬤嬤心思電轉間,腦中就轉過了這許多事。

她給老夫人投去個眼神,老夫人順着她的視線看過去,就也看見了垂首靜坐的桑擰月。

老夫人頓時心疼壞了,她狠狠瞪了一眼自己的三兒子。然後很是強硬的說:“咱們侯府簪纓世家,最是講究規矩體統。你既然受了人家的恩惠,我們斷然沒有不報恩的道理。這樣,稍後我讓崔嬤嬤親自跟你走一趟,當面謝謝那位施姑娘。”

沈廷瀾覺得很不必如此大費周章,他都與母親說過了,施姑娘不拘小節,根本不在意這些東西。只是母親的眼神兇惡惡的,讓沈廷瀾想說的話,也不得不憋了回去。

他的直覺告訴他,此時還是順着母親好,不然母親真怒上來,沒他的好果子吃。

但是母親爲何突然變臉,沈廷瀾卻想不通。一時間他就非常苦惱,只能再次低聲嘗試說:“師傅已經給了足夠的診金,施姑娘也收了。此事到此爲止,就沒必要再特意去道謝了吧?”

老夫人再瞪:“宴夫子給的是他的,娘給的是娘給的。這豈能混爲一談?行了,這事兒你就別操心了,都交給崔嬤嬤去辦,你就一心忙你的科舉就是了。”沈廷瀾吶吶的“哦”了兩聲,然後仰天長嘆,很是無奈的說了一個字,“好。”

這廂說定此事,桑擰月和沈廷瀾便一道回了聽雨閣,去拿沈廷瀾的行李。

路上沈廷瀾還不住的唸叨:“也不知道娘到底怎麼了,我都和她說過了,施姑娘頗有些隱士高人的風采。她不拘小節,最是不喜那些阿堵物……算了,等稍後我親自和施姑娘解釋吧。”

沈廷瀾絮絮叨叨,桑擰月只做沒聽見。

她看着遠處的湖水,湖面泛起陣陣微波。

早幾天這湖面還凍的冰層足有三尺厚,可也不過三兩天,冰層竟是融化成水。

如今上午日光正好,湖面上泛起陣陣金光。碧波盪漾開來,漾起一圈圈漣漪。明明如斯美景,柳樹也已經綻出嫩芽,鳥雀都開始嘰嘰喳喳鳴叫,可桑擰月就像是被人遺忘在冬日裡一般,周身冰雪般清寒。

夫妻二人進了聽雨閣,便去忙碌他們的事情了。

而那廂鶴延堂中,看着他們夫妻相攜而去,老夫人終於忍不住破口大罵了一句,“這個逆子!”

崔嬤嬤說了句公道話:“您先別動怒,三爺指定沒有外心。”

老夫人卻氣道:“他有沒有外心,我比他更清楚。”

要說三郎有納妾或是另娶的心麼,老夫人敢斬釘截鐵的說,那肯定是沒有。

畢竟三郎飽讀聖賢書,深知爲人君子什麼該說,什麼該做。而他早在與擰月成親前,就承諾她,一生一世一雙人。既已經許下諾言,老夫人相信三郎不會輕易毀諾。

但他言語間,又多有對那施姑娘的讚美和親近之詞。

這要是說,三郎內心深處沒點想法,那是斷然不可能的。

他指定是看上了那施姑娘某方面的品性或特質,亦或者是單純喜歡上對方的容貌……

不得不承認的是,他爲此狠狠心動,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肯定她。

興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就是一種心動。

也或許是他意識到了,但出於人的劣根性,讓他自動自覺的爲這種不能宣之於口的“好感”找好了藉口。所以,他將之歸咎於,他與施南星投契。

但是,掩護打的再好,也不能否定,他對施南星的動了心,對擰擰有了背叛之意。

老夫人氣的胸口疼,“這個逆子,他怎麼能這樣對擰擰!擰擰是他親自求娶進門的,嫁進我們侯府後,又對我這老婆子孝順有加。她給他生育了誠兒,又在他不在府上時,操勞起所有三房所有庶務,再沒讓他爲此憂心半分。這個逆子,他這麼做對得起擰擰麼?”

崔嬤嬤違心的替沈廷瀾說了一句話,“三爺指定不是有意的。”

“不是有意的?呵呵,若真不是有意的,就該趁早劃清界限,與那什麼施姑娘老死不相往來。他倒好,一門心思護着那姑娘不說,明知那姑娘就在宴府住着,也絲毫不提避嫌那回事兒。”

崔嬤嬤勉強道:“三爺這不是需要宴夫子輔導課業麼,與科舉比起來,其它都可以先放放,稍後再提。”

“我倒是能將這事兒放放,可擰擰哪裡,若是再這麼放着不管,怕是早晚要出事。”

提及桑擰月,崔嬤嬤不由又想起她垂首靜坐的那個畫面。說實話,崔嬤嬤也挺心疼的。

這姑娘雖說是高嫁,當初嫁進府裡時,她也不看好。但事實證明,書香門第出來的姑娘,她還真就是個好的。

她明事理、孝順婆母,與妯娌小姑爲善,對下人也從不苛待。

可以說,這府裡上上下下,就沒有人不喜歡三夫人的。

若說早先三夫人是身份低,不得不在這府裡伏低做小,那之後她找回親生的兄長,扭身一變成了正三品大員的嫡親妹妹,可誰也沒見她比之前驕縱了,更沒放肆逾矩過,倒是比之前更謹小慎微、低調謙和。

就問如此好的一個姑娘,誰會不喜歡?

可許是老天爺都看不過去這姑娘日子過的太順遂,冷不丁就給她頭上潑了一盆冷水……三爺這事兒,若她是當事人,這時候怕也堵心壞了。

崔嬤嬤想了想說:“爲今之計,還是得先安撫好三夫人。三爺科考在即,即便有再大的事兒,也不好讓他爲此分心。但是三夫人哪裡,若是任由三夫人將此事擱到心裡去,這夫妻倆中間有了嫌隙,之後即便和好,那中間也是留着縫的,再不能完美如初了。”

老夫人也明白這個道理,可讓她在明知道兒子有錯的前提下,不去責罵懲處自己的兒子,反倒要讓女方多加忍讓和體諒。這麼喪良心的事情,說實話,老夫人都擔心說出某些話以後,自己死後會下地獄、遭報應。

但爲了三郎這個家不散,有些事兒她明知不可爲,還得爲。

老夫人着實氣恨的厲害,她撈不着三郎,等晚上沈廷鈞下衙回府後,老夫人就抓着大兒子一頓吐槽。

她自然是不會怒罵大兒子的,畢竟大郎一張冷臉她也有些瘮得慌。

再來,冤有頭債有主,這事兒是三郎的錯,和大郎又無關。她無緣無故把大郎說一頓,那不是不講理麼。

老夫人就把三郎做的混賬事,仔仔細細和大郎說了說。末了仍舊氣不平,惡狠狠道:“讓我去給他善後,這也幸虧他是我兒子,不然我管他去死。可我也惱怒這小畜生是我兒子,他真是把我這張臉都丟盡了!”

87.第87章 大不了魚死網破第28章 焦灼 窘迫與難堪107.第107章 水匪249.第249章 if線(二十)第238章 if線(九)第223章 前世番外(七)139.第139章 “他鄉遇故知”第234章 if線(五)第58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68章 生產第217章 前世番外(一)第24章 往事120.第120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40章 磨刀霍霍第142章 尋來第162章 請旨第192章 192提親72.第72章 清楚麼第218章 前世番外(二)86.第86章 茶花第36章 投其所好第2章 武安侯府第195章 曬嫁妝第56章 不對勁第9章 熱鬧第54章 救人第186章 潑髒水第5章 眼明心亮71.第71章 中藥第43章 “爭搶”第191章 險些飄了110.第110章 雷霜寒70.第70章 沒緣分第16章 初遇69.第69章 不講道義第188章 分頭行動240.第240章 if線(十一)135.第135章 收債第56章 不對勁第185章 彆彆扭扭81.第81章 心累81.第81章 心累120.第120章 心動不如行動88.第88章 科舉落幕第172章 再緩緩117.第117章 確認248.第248章 if線(十九)253.第253章 if線(二十四)125.第125章 尋來96.第96章 送“人”243.第243章 if線(十四)第174章 我們和離第197章 成婚前一晚第43章 “爭搶”75.第75章 除夕夜第3章 人事第29章 姑太太第50章 主動出擊第206章 太天真77.第77章 有關避子湯第180章 重逢故人第46章 難眠第229章 前世番外(十三)第173章 鐵證如山124.第124章 想起第151章 151妥協第177章 177上京第158章 158夜話101.第101章 私塾事了117.第117章 確認75.第75章 除夕夜第214章 現世番外(二)第220章 前世番外(四)第182章 氣瘋第40章 磨刀霍霍第186章 潑髒水85.第85章 鋪子105.第105章 颱風113.第113章 眼熟第43章 “爭搶”129.第129章 晉州第171章 爲難91.第91章 強人所難第153章 吃醋第161章 周寶璐第4章 重病第26章 大雨第228章 前世番外(十二)249.第249章 if線(二十)78.第78章 糾纏不休第211章 大結局(五)第179章 喜愛第182章 氣瘋第145章 我娶她第143章 分宗89.第89章 清兒赴宴245.第245章 if線(十六)第12章 出門請安第52章 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