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彌勒佛:幸虧貧僧天生笑顏;真唯識

也是前人鋪路,佛門教法本就完善,再加上他取長補短,甚至不論佛宗,便是儒道兩教之精華,也全然沒有放過。

否則即便是法海再有天賦,也很難憑空創立“唯識宗”.

雖然眼下“唯識宗”還只是在法海心中的一個設想,尚且沒有真正在三界開宗立派,但這無疑也只是時間問題。

只要此番在靈山辯經論佛結束之後,法海便計劃回到長安,在慈恩寺立下唯識宗的道統傳承。

並且更要吸取教訓,不僅要探尋佛法之真正奧妙,更要立足於三界衆生。

否則,即便是佛法再精妙高深,若不能惠及民衆,也無異於是空中樓閣,缺了根基,自然無法長久。

這也爲什麼禪與淨二宗始終能夠香火興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爲對於三界衆生來說.學這兩個佛宗,似乎不太需要太高深的佛法,一個說頓悟一個只需要在心裡唸佛。

但真正精通佛法的人,自然知道事實並非如此膚淺,禪淨二宗之精華所在,又豈是表面看上去那般簡單?

至於爲什麼傳到人間就變成了這副模樣,那其中的原因還是頗爲複雜的。

或是因爲傳教者的別有用心;亦或是三界衆生天生的惰性;又或是爲了佛宗本身爲了香火,所做出的取捨.

但不論如何的,這個結構還是相對合理的,尋常百姓唸佛向善,而研究佛法這種事情,自然就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那麼高的慧根,能夠在研究佛法之上有所建樹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能夠弄懂佛經中的涵義,便已經非常難得了。

三藏的一句“萬法唯識”,也讓大雄寶殿中的衆僧明白了他的立場。

重法,且立於實踐。

三藏西行一路走來,本也是這樣做的,故而大家也都沒有什麼意外之處。

而這萬法唯識,本也是天竺瑜伽行派的教義,只是這一派的僧衆在靈山的地位並不算高畢竟他們的祖師是彌勒。

而靈山之主,是如來佛祖。

彌勒身爲西方教兩位聖人門下大弟子,其天賦自然不必多說,自當年老子化胡,在靈山立下大乘佛教之後準提聖人的化身優婆羅陀佛坐化圓寂,而彌勒本身也沒有閒着。

既然大乘教法取代小乘教法,已然不可避免.那麼如來與三位大士能夠推演大乘教法,自己這個佛門正宗又有何不可呢?

身爲未來佛的彌勒佛笑口常開,世人又常稱其大肚能容.但似乎,卻總會因此而忽略這位東來佛祖的才華天賦。

彌勒佛聽到這一句“萬法唯識”之後,心中也生出了幾分感嘆,甚至下意識看向了一旁的如來佛祖總覺着有幾分怪異之處。

當年那金蟬子在靈山雖然也叛逆了些.可比起如今的三藏來說,還是差了一籌。

如來佛祖感受到了彌勒佛的目光,扭頭看了過去,正見彌勒佛嘴角彎彎,眼睛眯成了一道縫一時間,竟也不知該如何言語。

阿彌陀佛。

彌勒佛心中唸了一聲佛號,也虧得自己天生一副笑容,要不然這會兒便是千言萬語,也說不清了。

哈哈哈哈——

如來佛祖的親傳二弟子,轉世之後竟然學起了自己的大乘佛法,今天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能讓人高興的麼?

彌勒佛雙手合十,向着佛祖微微頷首之後,將視線轉移到了三藏身上,心說:連黃眉兒都不曾認真體悟過自己的大乘佛法,卻沒想到被你所識。

這一刻,原本就對三藏並沒有什麼惡感的彌勒佛,愈發欣賞。甚至認爲如來佛祖讓三藏接掌靈山,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而且相對於機關算計的師父準提聖人,彌勒的性子顯然還是更傾向於老師接引聖人,頗有以不變應萬變之勢.當然了,在彌勒心中也是將大興西方當成是頭等大事。

身爲未來佛的他,自然要爲“未來”做打算。

而三藏若當真能夠接掌靈山,成爲新任佛祖.整個佛門的風氣,都會煥然一新。

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來佛祖與彌勒佛之間的微妙對視,觀音菩薩也是看到了的對此,她也稍稍有些意外,雖然三藏一路行跡都是如此,但此番在大雄寶殿中當着佛祖以及衆僧的面講出來,還是讓觀音菩薩忍不住在心裡嘆了一句:三藏赤誠,貧僧亦不如也!

大日如來更是笑道:“想不到的三藏所行之大乘,竟是得了東來真傳.”

一旁的孔雀大明王也難得附和了一句:“三藏本就是自東土大唐而來的。”

藥師佛看向大師兄彌勒佛的神情,也多有不同,那神情目光似乎在說:師兄,你究竟什麼時候下的手?竟無聲無息將三藏收歸門下.連吾也不知?

莫非之前那黃眉童子入劫與那潑猴去你彌勒淨土堵門,都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

其實別說藥師佛不知道,便是彌勒佛本人對此也毫不知情,完全是預料之外的事情。

只能說,三藏不愧是三藏,總能出人預料,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帶給人驚喜。

因爲一句“萬法唯識”,叫此刻大雄寶殿之中的氣氛稍顯凝結,除了少數幾位佛祖與大菩薩之外,其餘僧衆更是情不自禁的屏住了呼吸。

但法海本人,並沒有因此而有什麼動搖。

他並不在意自己學的“佛法”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只要這門“佛法”在本質上沒有墮入歧途,那麼對於法海來說,便是最佳的精神食糧。

何況即便是一些“邪魔外道”,在法海看來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再不濟,也能以辯證之心觀之。

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如此。

至於自己會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法海認爲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就連魔界大聖,都要驚駭自己的一身魔性.就算是學錯了,走歪了,又能歪到哪裡去呢?

原本只是小乘佛法之論,而後引出了三藏這一句“萬法唯識”。

此時唯獨彌勒佛最想知道後續,因此在接引佛祖回到座位上之後,他便笑呵呵走下了蓮臺,來到三藏面前,笑稱一句:“吾門下黃眉兒頑劣,路阻小西天.可是給你添了不少麻煩?”

法海稍沉吟幾個呼吸,緩緩開口道:“黃眉大王倒也不算什麼麻煩.只是小僧本以爲送黃眉入了輪迴,會引出佛祖出手,麻煩應當在佛祖這裡.只是沒想到,當日便是遣了悟空上門,佛祖也始終避而不見。”

大殿衆僧聽了三藏這般大膽言語,似乎早也習以爲常。

前才說學得彌勒佛祖的佛法,這後一腳便表明當年以黃眉童子當誘餌,要釣彌勒佛祖上鉤.

險些成爲“受害者”的靈吉菩薩見這等場面,心中歎服:不愧是你啊,唐三藏!

甚至因爲這一句話,他原本幾番受挫的心,一時都平復了許多。

法海本就不是圓滑之人,之所以有些時候看起來和善,那也只是在面對尋常衆生時把其鋒銳的棱角暫時收斂了起來。

而在這大雄寶殿之中,法海的本性也漸漸釋放了出來。

或許是金蟬子的“叛逆”在前,先入爲主之下即便是“三藏”有些桀驁不馴,也沒人會覺着奇怪。

反而還覺着“金蟬子”經過十世輪迴,這脾性大有剋制,如今只不過是說了幾句事情,放在以往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事兒來。

“黃眉私自下凡,已遭報應,這是他的劫數。”彌勒佛則對着三藏說道:“至於貧僧爲何要躲着你們師徒或許也正是怕麻煩,更怕成爲麻煩。”

彌勒佛也很坦蕩,就跟他坦胸露乳的扮相一樣。

“此前你與接引佛祖論過了小乘教法”彌勒看着三藏問了一句,“如今可願意同貧僧切磋一下大乘教法?”

“請——!”

切磋佛法,本就是三藏再上靈山之意圖,況且能夠跟彌勒佛祖切磋佛法,又何樂而不爲呢?

唯識宗,本也就是受到了彌勒佛祖之瑜伽宗的啓發。

相似,但絕不相同。

彌勒佛伸出手來,五指張開,在三藏面前比了一個五的手勢。

法海則是還了一個“三”的手勢。

八戒見此場景,自是一臉懵,便向身邊的悟淨請教道:“沙師弟,師父與彌勒佛祖在做什麼啊那兩個手勢是什麼意思?”

精通各宗佛法的悟淨當即笑着解釋道:“二師兄有所不知,師父適才所言‘萬法唯識’,正是佛門瑜伽宗的教義之一,而瑜伽宗的初祖,便是彌勒佛祖。”

“如今彌勒佛祖與師父要論大乘佛法,自也是先從瑜伽行派論起。”悟淨也把手來張開,伸出五根指頭來,“依小弟淺見,彌勒佛祖這個五,或許就是代表瑜伽行派另外的教義之一——五法。”

“這五法老豬我也知道。”八戒聽了沙師弟之言,也點着頭說道,“所謂五法,便是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之總集,一曰名、二曰相、三曰分別、四曰正智、五曰如如。”

說罷之後,八戒一挺胸膛,似乎在說老豬我也不是不學無術的,跟着師父一路西行,也學到了不少真材實料。

八戒也不等沙師弟繼續開口,便直接順着說道:“想必師父伸出的三根指頭,便是三自性了吧?”

“然也!”

五法三自性,正是瑜伽宗的另一重教義,此外還有,八識二無我併爲總綱,以轉識成智轉依爲宗旨。

就在彌勒佛祖與三藏各自再比劃了幾個手勢之後,便依憑此上,開始分別論述。

多是彌勒佛祖開口相問,三藏解釋。

靈山衆僧此前對“唯識論”這一套顯然並不算太過精通,絕大多數僧人,恐怕最多也就是僅限於瞭解,甚至還有些只是聽過名號,對於其內容從未有過關注。

當然了,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彌勒佛之所以詢問的詳細,正是要藉助這個機會,向靈山衆僧展示“瑜伽宗”的大乘佛法,而法海願意配合,也是向相要藉此良機,向靈山衆僧輸出“唯識宗”的內涵,爲自己日後開宗立派打鋪墊。

故而,法海在講述“瑜伽宗”的教義主張時,便穿插了唯識宗的“三性說”、“五重觀法”以及“因明學說”等,並且在講經結束之後,法海還藉此提出了“真唯識量”之論,邀靈山諸佛來辯。

到此。

還在琢磨“唯識論”的觀音菩薩忽驚覺,此纔是三藏真正意圖。

這唐三藏,當真是欲要在佛法,壓服靈山衆僧啊!

不多時——

原本關閉着的大雄寶殿之門,緩緩開啓。

守門的伽葉與阿儺連忙起身,正要入內時,卻見佛祖送出了一張法帖在他們面前,而後便聽到了佛祖之言:“三藏出論,邀靈山衆僧辯之,可破論者,即入大殿。”

而後,那法帖便化出千百分身,散落於靈山各處。

伽葉與阿儺共看一張,只見上面寫着:——

“宗:真故極成色,不離於眼識:

因: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

喻:猶如眼識。”

難。

一眼見難。

別說破論,即便是想要弄懂三藏法師此論中的內涵,便已然極爲不易。

此題,非精修佛法之高僧,不能並論。

伽葉與阿儺對視一眼,默契十足的他們卻並沒有從對方眼中看到爲難之意,反而是見到了許些竊喜.

出現這樣的情緒,倒也不是因爲其他,正是這“論題”送到他們面前之後,可以名正言順的不進去大雄寶殿了佛祖,不是我們師兄弟兩個不回去,實在是我們兩個佛法低微,不能破三藏法師之論題。

此論之成,還是立足於“唯識論”之上。

除“萬法唯識”之外,亦見五位百法,分爲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爲法等五位,其五者皆不離識,即唯識所現。

大雄寶殿之中,諸佛與菩薩們已經開始同三藏辯法。

其中先有清淨大海衆菩薩、藥王菩薩、寶勝菩薩、大威德菩薩等十數位菩薩出班,後有功德華佛、旃檀光佛、廣主嚴佛與須彌光佛等四佛應辯,但最後都敗下陣來,且甘拜下風。

第387章 神兵綻寶氣;黃獅夜探城第382章 玉帝老兒也有今天;朕心眼小第703章 都是人族的柱石;是有什麼不妥的地第684章 “區別”對待;施主爲何行如此大禮第159章 我朝從今往後,不拜仙佛了!第321章 國師王煉心,楊天佑贈書第527章 需要有人將他們從麻木之中驚醒;這第773章 好像引出來一個了不得的東西;師尊第68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你剛纔聽第783章 此寶與吾有緣;出家人早斷了紅塵因第177章 師父,咱們繞路吧第158章 大聖:師父,菩薩急了——第716章 少不了繼承人王們的一貫傳統;什麼第613章 當心玷污了佛堂;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77章 炎黃血脈;就沒有這樣欺負人的!第535章 你們稱這個大魔頭爲“三藏聖如來”第218章 二師兄,金兜山乃是妖山第388章 祖爺...您想吃唐僧肉麼?第340章 二哥,可知道哪兒有樂子看?第523章 禺狨王能怎麼辦呢?御弟可有延壽之第191章 勞煩大師兄下河除妖第286章 觀音菩薩舉薦,平天大聖叫陣第394章 事在人爲;似乎還有些公道第546章 還是生了一些波折;不可不知魔第683章 擺明了是要分一杯羹;他們的規矩才第599章 貞觀大帝回朝;大唐亂不了第7章 俺老孫威名不保第124章 可他也想要顯靈啊!第67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103章 這唐僧師徒人呢?怎還不來?第21章 既是袈裟,不看也罷第76章 你們這一走便是見死不救第125章 立國三十年能有什麼高僧?第212章 這哪裡是我的災禍凶煞?第216章 不甘的心與荒廢的洞府第295章 舍利難得,三界皆知第259章 與其執着於做取經人...倒不如做個傳第490章 知朕者,金星也;這位師妹,似在什第706章 妖族已經在被人族同化了;你們倒會第725章 不如一聲“皇叔爺爺”悅耳動聽;貧第68章 老豬也一樣第719章 該出手的時候當然不會心慈手軟;你第579章 如果你不信,自己可以試試;小僧這第102章 報應,全都是報應第775章 也就是外人不知內情;他想要洗白麼第46章 大聖:我爲師父操碎了心第365章 清混各一,涇渭分明;嚇死老豬我了第788章 玉帝元神沒有半點反抗,十分順從;第290章 你若成佛,佛也入魔第416章 管家連夜出城去了;大聖憋了一路第19章 佛祖一張嘴,菩薩跑斷腿第581章 大唐子民好啊;哎呀!頭沒了,頭沒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身份是自己給的第158章 大聖:師父,菩薩急了——第386章 三個逆子;收徒玉華州第178章 你讀書何用?第431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成唯識論第716章 少不了繼承人王們的一貫傳統;什麼第308章 聖僧豈非過於霸道第115章 大聖欲下九幽第482章 此事不是我等能擅自做主的;佛門也第624章 勾欄更有性價比;做完事的是佛,正第335章 麒麟鎮菩薩化身,盤絲嶺觸景生情第105章 師父,不對勁!第526章 這皇位愛給誰給誰;正陽真人第240章 恨不能將銀牙咬碎第134章 菩薩不妨也做個見證第189章 你這俗人早該離去第487章 爲了三界安定;別這纔是弟子佛劫的第471章 未必不能以小入大;三太子,你真是第706章 妖族已經在被人族同化了;你們倒會第315章 渡衆生,不如渡三界第378章 這妖精,竟然還懂兵法;別處的和尚第282章 蛟魔王請酒,李長庚招安第589章 人族之惰性,同樣不可小覷;霎時間第85章 小白龍:師父志在靈山!(爲首訂過5第775章 也就是外人不知內情;他想要洗白麼第614章 你應該感到慶幸;且在此稍等我片刻第618章 無獨有偶;這是宗門召集令!第414章 可這裡是我的家啊;哪有這樣的便宜第550章 俺老孫去去就來;你之師門,怎會如第597章 真武大帝:妖是蕩不盡的;李世民:第9章 你若因此錯傷了好人,又當如何?第471章 未必不能以小入大;三太子,你真是第236章 唐三藏,你竟敢還俗娶妻,違朕旨意第5章 師父,弟子要出來了第597章 真武大帝:妖是蕩不盡的;李世民:第106章 玉帝旨意,爾等還不上前聽宣?第783章 此寶與吾有緣;出家人早斷了紅塵因第205章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本將高繼能!第448章 三界衆生,即爲真經;貶去人間受苦第678章 家中不留房,回來了當客人麼?臣妾第583章 窮之一生,也很難見到;我已經很久第232章 貧僧唐三藏,參見女王陛下第779章 天賜良機;壞,這是衝我來的!第148章 悟空:這西天我們就不去了,不去了第406章 腳趾已經在抓地板了;公主走丟了第645章 棄之如敝履;“不如取而代之”第416章 管家連夜出城去了;大聖憋了一路第197章 菩薩覺着自己受到了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