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菩薩也在人間;這大殿之中怎不見一

“爲什麼?”

雖然兕子有此機緣,但對於李世民來說,反而不能安心。

天下就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兕子陽壽將盡,本該殞命之際,觀音菩薩從天而降,收兕子入南海佛宗,從此脫去凡身,褪去死籍.似乎輕而易舉便得到了凡人夢寐以求之長生。

憑什麼?

“因爲皇兄是大唐的天子,因爲兕子在慈恩寺中,因爲即便是菩薩,也想要在大唐立下道統。”法海看着李世民,說出了李世民心中所想。

李世民沉默不語,因爲三藏法師所言,正也是他心中所想。

菩薩救了兕子,那麼自己就欠下了菩薩一份兒因果即便菩薩並不會以此對自己爲要挾,可帝王之疑一旦生出,豈是那麼容易就能消除的?

“皇兄心向當年人王盛景,難道不知當年崑崙神將,都在人王麾下效力.人王者,非人族之王,實乃人間之王。”

“菩薩也在人間。”

砰砰!

李世民心臟驟停,而後便急速的跳動起來。

御弟之言,看似同自己心中擔憂並無關聯,實則是在提醒自己,要將眼光放得長遠若自己能夠重現上古人王之景象,那麼即便是諸天神佛來到人間,也得接受自己的約束與管轄。

自有自身之強大,纔是本源正途。

但.李世民很快就平復了下來,即便是他再自視甚高,此等統領神佛之事眼下還是不太敢想的。

“御弟,有些時候朕當真懷疑.你若不在佛門,而出身將門.那我大唐將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阿彌陀佛。”法海反而笑道:“皇兄莫非忘記了,臣弟之外祖,正是鄖國公。”

李世民稍一愣,這才恍然大悟:“說來你父親當年曾任文淵殿大學士,後來自你母親自盡之後,他便辭官回鄉朕,已經許久未曾見過了。”

法海想了想,“當年臣弟離開長安,前去靈山取經時,家父也來長安相送.而此番回來,卻也未曾前去拜見。”

“聽聞他在鄉間開辦書院,收授弟子,傳授學問.門下十分興旺。”李世民也輕嘆了一聲,道:“當年之事,說來唏噓,你父親他本是才高八斗,乃我朝狀元郎可竟被奸人所害.所幸御弟天命在身,未曾受了毒害,不然朕少一結義兄弟事小,這三界若是因此少了一尊聖佛,那纔是三界之大憾。”

“皇兄言重了,貧僧區區一凡僧罷了,如何當得皇兄這般謬讚。”

李世民知道三藏一向謙虛,便也不多做爭辯,只是向三藏法師請教道:“御弟以爲,對菩薩之事,朕當如何?”

“既是觀音菩薩.陛下大可不必如此擔心。”若是別的菩薩做此事,法海一定會認爲對方是別有用心,但觀音菩薩畢竟不同,“一切順其自然即可.不論如何,兕子是菩薩所救無誤。”

也就是觀音菩薩要將兕子收入南海佛宗,否則法海都有心硬留兕子幾日,等唯識宗開了山門,自己再渡兕子入佛籍。

李世民微微頷首,御弟之言不無道理,再加上還有御弟坐鎮長安便是讓菩薩在大唐立下道統傳承又如何?

更何況以菩薩在三界的名聲,想要在大唐傳道還真不是他想反對就能輕易阻止的。

至於兕子被收入佛門,就此出家只能說,能保住性命已經是萬幸,李世民也不做他求了。

人之陽壽又盡時.

腦子裡再次浮現出這個念頭的李世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的那些開國功臣們杜如晦、房玄齡、秦叔寶、魏徵等人,先後故去

每一次聽聞噩耗的時候,其實對於李世民來說,都是心力上的一次摧殘。

人遭天妒,故而壽數甚短。

也正是如此,自上古時期,一直到如今人族也總是不缺英才,可謂江山代才人出.這也是別所不能及的。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御弟,心中更是感嘆:朕之御弟,不就正是橫壓此時代之天驕麼?

如此想着,他的腰桿也愈發挺直了。

慈恩寺大殿之中。

菩薩與金光仙受到了法海所請,在此處相會。李世民與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在大殿之中。

大家對菩薩比較熟悉,但金光仙確實也是第一次見,經過三藏法師介紹,才知道這位看似不顯眼的道長,竟也是一位玄門大仙,自然又是一番見禮。

只是金光仙在見到菩薩的時候,還是多有些拘謹.至於晉陽公主入了菩薩門中這件事情,金光仙也無能爲力,從菩薩手底下強搶弟子的事情,別說他做不來縱然是敢出手,怕也不一定能搶得過。

別到時候徒弟沒搶到手,反而又把自己搭進去。

不過金光仙此行也並非是一無所獲.

或許是大哥李承干與妹妹兕子皆拜了名師,當魏王李泰從三藏法師口中得知了金光仙的身份時,便直接上前見禮,“小王見過仙長。”

金光仙微微一笑,“貧道有禮了。”

“不知小王可有仙緣?”

魏王李泰早年因爲李世民的寵愛,故而性格稍有些張揚跋扈.雖然此前奪嫡失敗,但也只是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他在大唐依舊是一等一天潢貴胄。

當不成皇帝就修仙這是他大哥選擇的道路,並且還順利的拜了李淳風道長爲師,適才聽父皇談論時,更是知道大哥已經得到了老君的認可,正式加入人教門牆。

不甘落後的李泰.這會兒聽聞金光仙乃是截教大仙,自然就動了心思。

此刻更是絲毫不掩藏自己的心思,直接向金光仙詢問。

似李泰的性子,看似驕橫.其實在金光仙看來,不過是小孩子心性,稀鬆平常而已。

真要論性情桀驁.即便是楊戩、哪吒與孫悟空三個,在他們截教弟子面前,也未必能排在前列。

“資質尚可。”金光仙稍微打量了李泰片刻,而後看向了李世民,笑道:“若是陛下準允,貧道可收魏王殿下爲徒,將來做個逍遙散仙未嘗不可。”

“只是個散仙?”李泰還不滿意了。

“哈哈哈——”金光仙大笑三聲,道:“你果真是貪心不足,散仙還不滿足?身爲天朝皇子,能修成散仙已經是難能可貴了.畢竟身懷帝氣者,成仙渡劫時的劫雷,威力會成倍增幅。這也是爲什麼自古以來,人王與天子皆不修行的原因之一而即便是皇族弟子,能渡劫成仙者,也是寥寥無幾。”

而其中最著名者,便是漢朝的淮南王劉安。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便是自這位王爺而來

李泰想了想,卻道:“旁人不行,孤難道也不行?我卻不信命若道長收我爲徒,將來說不定教出一個真人天君來,不也是流傳千古之美談?”

說完之後,李泰又看向了李世民,道一聲:“父皇,孩兒欲拜道長爲師,還請父皇成全。”

李泰心中還是有數的,別的不說,就憑父皇對弟弟李治的看重,以及皇叔三藏法師的支持,雉奴這大唐儲君的位置,基本上是難以撼動了。

如今他們開闊了眼界,自然不會只盯着大唐帝位這一個位置,面對如此廣闊的三界.在明知前程的情況下,不論是困於這長安城,亦或是未來就藩.都絕非上佳之選。

他們是天可汗的兒子,自當有一番作爲。

“既然青雀有如此自信.朕,便成全你了吧。”

李世民也沒有拒絕,畢竟相比於骨肉相殘,他還是更希望看到如今這樣的局面.至於承干與青雀會不會因爲修道有成之後,便膽敢捲土重來,對雉奴下手.他以爲暫時也不必爲此憂心。

他自己身爲一國之君,已經對帝王紫薇之氣的諸多運用,頗有心得.適才又因爲得知兕子陽壽將盡一事,又另有感悟,只等將之消化之後,便也能化爲自身之底蘊。

也是李治的身子骨多少有些薄弱了,在人族武道之上,並沒有太多的天賦也只能在天子帝氣上,多加修行了。

金光仙不是什麼矯情的性子,魏王李泰更是乾脆果決,兩人也不用什麼特殊儀式,魏王李泰向着金光仙磕了幾個響頭,便是成功拜入了金光仙門下。

畢竟是帝王血脈,李泰的天賦即便是放在修行界,也絕對是不差的.可惜,因爲身懷帝氣,便註定了他在修仙一途上絕不會順暢。

至於三位聖皇在修行人族血脈之力之餘,還能分心修行那屬實是天賦異稟,氣運過人了

何況以他們幾位的性子,若是天劫真要劈他們,他們也絕不會坐以待斃,恐怕會先一步衝入劫雲之中,先要試試能不能把那劫雲攪碎。

這邊兒拜師成功,金光仙才向三藏法師好奇詢問道:“聖僧,這大殿之中怎不見一尊佛像?”

這慈恩寺唯識宗的宗門大殿之中,竟然無一尊佛像.這放眼整個三界都是相當炸裂的事情。

尤其三藏法師還是佛門聖佛,這難免讓金光仙感到好奇。

而對於這件事情,菩薩並不覺着奇怪,李世民與三位皇子,也已經習以爲常。

菩薩不覺着奇怪,是因爲她最清楚三藏的性子,與其做那些形式上的拜佛之禮,倒不如認真誦唸幾遍佛經.哦,悟空只在心裡默唸就行了,不必出聲。

而李世民父子這是因爲三藏法師入主慈恩寺的第一日,就下令衆僧,讓他們把寺中的佛像全都搬空。

若是石像雕刻,便留存下來可若是黃金鑄就,那就直接融了,救濟貧苦百姓。

慈恩寺畢竟是皇家敕建,其中的各種珍寶,不在少數.但三藏法師除了留下一些孤本典籍之外,那些身外之物更是一件不留。

更是發出了慈恩寺不收百姓香火錢的公告

當時慈恩寺的大動作,讓整個長安的佛門都始料未及.他們一時竟然不知道該不該效仿。

即便是三藏法師出面言明,讓長安諸寺不必學慈恩寺的寺規但私下裡,依舊是鬧出了不小的風波。

畢竟百姓們的思維很簡單:三藏法師是聖佛,是靈山佛祖承認的大乘“大乘天”、小乘“解脫天”以及整個佛門的“正遍知”.人家堂堂聖佛能做錯事?

況且不收百姓的香火錢就算了,反而是將寺中的珍寶拿出來接濟貧苦百姓.

那麼反觀別家佛寺是怎麼做的呢?

兩相對比之下,百姓們自然對三藏法師所在的慈恩寺更加信服。

凡事都怕有對比,對於那些就在人間的尋常佛寺來說,三藏法師這一手.無異於釜底抽薪。

雖然也有一些佛宗以“沒有佛像,不敬香火,佛祖便不能保佑”的話術,籠絡了一批百姓.但面對此刻個人魅力達到的最巔峰的三藏法師,顯然還是不太夠看。

甚至他們在大張旗鼓,準備來慈恩寺“鬧事”的時候,忽然有個路人說了一句:“你們是不是傻?三藏法師我大唐的聖佛,你們不信在人間行善的三藏法師,反而信那些石頭像.嘁嘁嘁——”

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便幾乎策反了一半人畢竟他們大多數人拜佛,就只是求心安,虔誠之心當然也是有的三藏法師亦是聖佛啊。

拜一個活生生的聖佛,難道不比拜那些石像金身有用?

與其說這慈恩寺,是一座寺廟。

倒不如說是一座學堂,區別是這座學堂傳授的不是儒學,而是佛學。

廣開山門,將學問傳授於弟子.這是法海當日在火雲洞中與孔聖人論道之後,而得到的感悟。

面對金光仙疑問,法海也並沒有多說什麼別的話,反而是向着金光仙請教了一句:“不知菩薩的南海落伽山中,可有哪位仙佛之像供奉?”

唔.

金光仙一時語頓.因爲菩薩的落伽山道場之中,確實也是乾乾淨淨。

按說菩薩出身闡教,供奉三清道祖是理所應當的,但她卻“叛”出玄門,加入了佛門;

而原本西方教的兩位聖人,小乘佛教的兩位佛祖,菩薩與他們也並沒有什麼香火情;

再加上如今的大乘佛教,教主雖然是如來佛祖,但這其中更有菩薩之心血這一來二去之下,南海落伽山道場,還真就沒有個供奉之物。

第350章 兩儀陣,你們攔不住貧僧第472章 還是不見的好,否則徒增煩惱;老道第488章 請御弟哥哥聽我肺腑;你藏得可真緊第616章 我只負責抓捕;出現變故第187章 如今又輪到你們吹捧我大師兄了?第698章 傳言不可信;都不是什麼善茬第284章 爲什麼不讓蛟魔王率軍下界?第237章 寡人在行宮外的小湖涼亭等你第218章 二師兄,金兜山乃是妖山第86章 是誰錯了?(爲700首訂加一更)第243章 娘娘三思!第646章 實在是本家兄弟盛情難卻;很可能還第491章 既是人王,當號令人間;最多也是表第681章 謀士以身入局;壞!第219章 這金兜山的妖王,恐害人無數第257章 細說第357章 來自師門的背刺;保管陛下藥到病除第472章 還是不見的好,否則徒增煩惱;老道第13章 菩薩,這跟您說得不一樣啊第200章 八戒如今愈發放肆了第421章 大唐聖僧,唐玄奘到了;我佛慈悲,第221章 孤已發誓,絕不叫再被迷了心智第437章 大日如來挖牆腳,三藏海慧明王第636章 是讓我知道根從何處來;還要什麼別第15章 全是我沒本事,不能保護你和孩子第549章 諸聖:你小子,沒安好心啊;悟空,第168章 你可認得他?第546章 還是生了一些波折;不可不知魔第327章 孫大聖揭皇榜,唐三藏施妙手第496章 恐失其靈性,墮爲兇兵;也不是第一第359章 妖道,還不顯形!第536章 天道輪迴,皆是因果;那潑猴在玄都第361章 轉世爲人,便是人;西洲離大亂不遠第647章 天池神女;如果事不可爲,便也只能第86章 是誰錯了?(爲700首訂加一更)第618章 無獨有偶;這是宗門召集令!第431章 出家人不打誑語;成唯識論第416章 管家連夜出城去了;大聖憋了一路第326章 七絕嶺除污穢,朱紫國換關文第75章 這個豬腦袋的自然算不得人第8章 你且瞧好了,爲師只教你這一次第516章 天庭沒好人啊;小丑可不就是自己一第172章 速速將爾等謀劃講來第96章 貧僧要你助我這徒兒修行第671章 “南無三藏聖如來”;“師父可要出第202章 你怎麼也下凡來了?第80章 正該是你斬了那些貧僧渡不盡的罪孽第688章 不公平!總有刁民想害朕第266章 摸到了一隻金箍第216章 不甘的心與荒廢的洞府第748章 誰讓他來晚了一步呢;羅剎好鬥嗜殺第672章 俺也一樣;只有敢想,才能敢做第266章 摸到了一隻金箍第210章 看老孫道法!第404章 被遺忘的玉兔;朕的御弟走到何處了第270章 仗劍行三界,斬盡不平事第420章 凌雲渡 獨木橋,脫卻胎胞骨肉身?第118章 你們都去辦正事了?第578章 大日佛焰實爲渡人神通;確實是小僧第437章 大日如來挖牆腳,三藏海慧明王第793章 前輩,弟子求一碗孟婆湯;還請聖佛第300章 究竟何處纔是家?第484章 人族之中竟有如此高手;公主殿下,第67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217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309章 讓你巡山,你在這兒睡大覺啊?第209章 孫悟空何在?第255章 而小白龍這時候險些慌了神第172章 速速將爾等謀劃講來第158章 大聖:師父,菩薩急了——第56章 瞧那齊天大聖,也不過浪得虛名第177章 師父,咱們繞路吧第275章 這不是巧合!第263章 一日萬劍第534章 說一個不留,就一個不留;還留存着第351章 不是一合之敵,大聖的天羅地網第487章 爲了三界安定;別這纔是弟子佛劫的第642章 這不就連起來了麼;“釣魚”這種事第682章 封神榜的真正用法;重點是要讓大唐第792章 還不到四百歲,當然年輕了;還是要第235章 爲師疏忽了第476章 朕狠狠的羨慕了;能得孔聖指點,乃第139章 記得巡山守崗時,小心孫悟空第66章 能成不成,方爲大德第571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小李第276章 又失算了?第677章 用最快的速度散去神通;諦聽說他有第514章 神仙的責任;向着佛珠的方向爬過去第94章 白骨夫人:這是我的造化!第377章 南山大王;八戒,前方帶路第507章 天子乃紫薇,陛下是人;皇叔皇叔不第92章 難道吃了蟠桃成仙了道的,都是假長生第622章 花錦樓中有妖氣;它們的心思也壞不第571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小李第300章 究竟何處纔是家?第579章 如果你不信,自己可以試試;小僧這第395章 母子平安;那猴頭說的不錯,朕的心第373章 吾之過,你師徒亦可引以爲戒;這也第360章 血肉人心;持劍斬昏君第294章 無恥妖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