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從此背上了賊頭的鍋;他們究竟爲什

尤其是太上老君的兜率宮,那可是在三十三重天之上的離恨天

而他的齊天府,則是同諸多神仙們的府邸都建在九重天這可不是用醉酒之後,不小心走錯路就能解釋得清的。

故而當他把金丹吃了個飽,解了酒氣之後,卻是猛然驚醒,知道自己闖下了大禍,這才幹脆又反下天去。

相對比起來,只是在蟠桃園偷吃蟠桃的事情,到是算不得什麼大事兒了.甚至還成爲了大家茶餘飯後的一樁談資。

也正是從此之後,大聖就成了三界之中有名的“賊頭兒”。

如今大聖拜三藏法師門下,專心正道修行,但此事傳揚出去之後,卻還引動了另外一場風波.那就是大唐的盜門衆人,開始祭拜大聖的排位神像了.並且還想要供奉大聖成爲盜門的又一位始祖。

以往他們拜的是盜跖與東方朔.

盜跖又名柳下跖,乃是在春秋時期一位豪雄,據記載,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但其又奉行盜亦有道的行事準則,說是名爲大盜,其實是一位帶領奴隸們反抗壓迫的義軍首領。

而他的兄長,則是當年的魯國賢臣柳下惠。

至於東方朔,以凡人之軀,跑去天庭蟠桃園偷桃,還當真讓他偷下兩枚來,由此可見他的技藝之高超要知道他可不是如大聖一般的“監守自盜”。

盜跖已經死去多年,東方朔久在蓬萊,更是不應這個盜祖的名頭大聖就不一樣,在得知是這些小偷兒在拜自己的時候,便直接順着香火之力處處顯靈,將那些賊盜抓了個現行,該教育的教育,該送官府的送官府.

總之,他們被大聖一番教化之後,一個個算是從此改邪歸正了,這也是大聖不負師父的教導,自是一樁功德事。

也就是他們做些偷盜之事,並非謀財害命,否則把大聖招來可不見得還有改邪歸正的機會。

當然,也有些冥頑不靈的不聽大聖勸善.大聖不得已之下,便稍微唸了幾句經文,那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

盜賊們一個個痛哭流涕,表示自己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大聖對此十分滿意,並且同意了他們在一心向善的情況下,可以繼續供奉自己的牌位。

因此有些盜賊小心詢問:“祖師,我們以後能不能劫富濟貧?不是我們手癢,主要是這手藝如果就此失傳,也太可惜了.”

大聖思索一陣,才道:“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們要記着,只能劫那些爲富不仁的,若是讓俺老孫知道你們對良善之輩下手.哼哼,你們知道後果。”

“這個簡單!”有一個小子開口笑道:“我們去偷那些強盜的民間的富商其中或許有良善之人,但那些打家劫舍的強盜,絕對不在此列。”

大聖一聽,倒也覺着不錯當年他們師徒西行時的財貨,正也是得自那些佔山爲王的山匪遺留。

這些偷兒們若是以自己爲祖師的話,也是算是一樁傳承。

而後的江湖上,便多出了一批劫富濟貧的“俠盜”來,他們一個個全都帶着猴兒面具自稱是大聖門弟子。

大聖:.

這賊頭的鍋,大聖也就因此而背得死死的,輕易摘不下來的那種。

只是後來同師父提起這事兒的時候,師父對此事可是持了肯定的態度的,唯獨只有一點.大聖門弟子的所作所爲,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綱領爲引導,如果只是口頭約定,行事毫無顧忌那麼日後大聖門若是爲有心人所用,恐怕也會好事變壞事兒。

三界人間,此類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演了。

用師父的話來說,這是因果大聖門之興起,完全是因自己而起,那麼這個責任就得自己來承擔,而大聖自然也不會推卸。

並且還特意拜託了六耳獼猴,讓這位後入門的師弟,時不時就幫忙聽聽看大聖門中的情況,若他們有什麼出格的時候,便直接通知到自己。

並且留下了以自己猴毛製成的通訊法器。

此等法術,六耳獼猴也只是向大聖瞭解一下其中的原理,便輕而易舉的學會了.這也爲真君神殿辦事提升效率,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原本一直用來跑腿傳信的哮天犬,也因此空餘出了許多閒暇時光.嗯,能更加專心的陪伴小楊公子了。

楊府之中最緊張小楊公子也不是旁人,正是哮天犬.雖然小楊公子自能開口說話之後,便一直稱呼哮天犬爲叔叔,但哮天犬始終還是把自己放在狗的位置上,將小楊公子當成是自己的少主。

即便是楊戩說話,也不管用。

這也正是哮天犬的忠心之處當年梅山兄弟還奇怪,明明能夠跟二爺當兄弟,可哮天犬偏偏心甘情願只當二爺的狗.後來知道他們主寵有過一段共患難的經歷,甚至二爺爲了哮天犬甚至能放棄自己的性命,才明白哮天犬對二爺爲何如此忠心。

同時也讓他們對二爺更加敬佩,甘願拜在二爺麾下。

法海收了蟠桃,蟠桃在特殊的花籃之中盛放,是能夠長時間保存的.不似那人蔘果,取下若不及時享用,便就失去效力。

衆人稍微盤算了,心說王母娘娘算的是準三藏法師門下正巧是有八位弟子,算上三藏法師本人一共九人,一個一顆正好把這九隻蟠桃分完。

旁人也不用多惦記了。

八妹與杏仙下了祭臺,卻見姐姐龍吉公主向自己招手.杏仙表示自己就不過去了,八妹便同杏仙耳邊輕言了幾句,一個人走到了龍吉公主身旁。

“姐姐,姐夫。”

龍吉公主看着自己這個幼妹,笑道:“在真君神殿辦差可還習慣?”

“二郎表哥待我極好,我在真君神殿學到了不少東西。”

見小妹在下界還算如意,龍吉公主稍稍點頭,然後又說道:“此番我下界來,參加唯識宗的開宗大典只是一節,另還有一樁要事在身上,需要往真君神殿跑一趟.等大典結束之後,咱們正好順路一同過去。”

“好啊。”八妹當即笑道:“那這些時日,小妹可就要纏着姐姐了.”

說着,八妹瞄向了一旁的洪錦,故意說道:“姐夫,且把姐姐借我幾日。”

洪錦眉梢微抖了兩下,別以爲我不知道,你們姐妹兩個以往壓根就沒怎麼見過,這會兒倒是一派姐妹情深的樣子。

早知道這位八公主精靈古怪,如今也算是見識了。

但不論如何,洪錦在這件事情是不會提什麼反對意見的正好也趁這個機會,讓她們姐妹兩個好好熟絡一下,聯絡一下感情。

她們姐妹在人間待的時間越長,洪錦自己也能多在人間放鬆些時日,對於他們這些身在封神榜的正神來說,想要有個正當的理由下界,那還真是不太容易。

龍吉公主執掌姻緣殿.她之所以忽然叫住了這個基本沒怎麼見過面的八妹,自然是從這小妮子的身上,看出了一些什麼端倪。

其實在場衆人身上的姻緣之氣,也全都在龍吉公主的探查之內.大多數人身上姻緣之氣,還是比較簡單明瞭的。

少數有些糾纏成一團,剪不斷理還亂的.但這也都不算什麼。

唯獨龍吉把目光望向大唐皇族那邊兒的時候,纔是真正的大開眼界可沒幾個善茬!

“南無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而正此時,寺中上下齊齊念動了菩薩的聖號.這是菩薩上了祭臺。

“阿彌陀佛。”

菩薩與法海相互一禮,口中同時唸了一聲佛號,而後相視一笑。

“距貧僧上次來長安,選取經人前去西天靈山大雷音寺,纔不過十五年.卻不曾想,當年凡僧唐三藏,已然證道聖佛.如今更是在這慈恩寺中開宗立派,當真是佛門之幸事,三界之幸事,衆生之幸事,可喜可賀。”

面對菩薩的誇讚,即便是法海完全有資格照單全收,但還是謙虛了幾句,並且表態道:“小僧一日是凡僧,終身是凡僧,聖佛之號加身,誠惶誠恐,但渡化三界衆生之志,始終不改;斬妖除魔之心,更不會變。”

“三藏,你且看——”

菩薩也不跟三藏過多拉扯,卻直接飛身雲上,而後以楊柳枝一指,卻見這慈恩寺內,劃出一道青光來,直奔寺院後園。

衆人的目光連忙追隨那青光而去,卻見那青光直接在慈恩寺後園假山之中,打了一道泉眼出來。

咦?

有人發出了一聲輕咦之聲。

原本他們以爲是在這慈恩寺中藏了一處仙泉,但細細感應了一番,發現這泉也尋常,並不算什麼仙靈之水。

正當他們不明所以的時候,卻又見雲中的菩薩,直接將自己的羊脂玉淨瓶橫過來,藏於其中的“三光神水”,便好似不要錢一般,被菩薩倒入了那泉眼之中。

轟!

一時間,周遭的靈氣向着那泉眼處瘋狂匯聚。

而菩薩這時候已經恢復了原狀,一手託着玉淨瓶,一手捏着瓶口處的楊柳枝,緩緩落下雲頭,嘴角隱含笑意。

菩薩表示:不是仙泉不要緊,造一口出來就是了。

旁人想要造仙泉,那是有心無力,但對於菩薩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而且,這其中可是傾注了小半瓶的三光神水.君不見那些龍族們一個個眼光放亮,他們甚至想要來這處假山仙泉之中,做個泉龍王。

菩薩出手就是大手筆,但衆人也知道菩薩與三藏法師的關係,便也不會覺着此事有什麼不妥。

但是還沒完。

菩薩在祭臺之上站定之後,卻是從袖口之中取出一物來,只是她將此物握在手中,衆人只能看到那物件的佛光,竟能透過菩薩的手,向四方透射出來卻始終未能看到被菩薩握在手裡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菩薩不是喜歡賣關子的人,但有些事情確實得往後壓一壓,只聽菩薩開口說道:“我佛如來坐鎮靈山,不能親至慈恩寺爲唯識教開宗賀,故而委託貧僧送上這一顆舍利子,爲開宗之賀禮。”

舍利子!

“這是靈山前任教主優婆羅陀佛坐化之後所留。”菩薩將手攤開,任憑佛光在人前輝耀,“我佛如來言說,三界得小乘教法大乘者,唯三藏一人耳,此舍利子何當歸於小乘解脫天處。”

嘶——

在場衆人聽了這話,就沒有一個還能保持淡定的,即便是鎮元大仙與黎山老姆這兩位,也多多少少是有些意外的。

沒想到如來竟然如此大的魄力。

要知道優婆羅陀佛留下的舍利子,絕非尋常舍利子可比。

那祭賽國金光寺原本供奉的那一顆舍利子,與這一顆比起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雲泥之差。

同時當年的一樁懸案,也算是在今日有了結果。

當年靈山前任佛祖坐化之後,可並沒傳出佛祖舍利子的下落畢竟是佛祖坐化,怎麼可能不留下舍利子呢?

其中如來佛祖自然就是“嫌疑人”之一,另外便是“接引佛祖”,“彌勒佛”等,甚至還有人懷疑是太清聖人收走了。

但是今日實錘到了如來佛祖的身上,解開了這個疑團。

可這個燙手山芋,卻落在了三藏法師的手裡。

沒錯,在衆人的眼中,無疑認爲這一刻舍利子是燙手山芋.甚至有些喜歡腦補的,已經開始構思出一部靈山大雷音寺與慈恩寺唯識宗的恩怨情仇。

尤其是原本作爲師徒的如來佛祖與金蟬子,爲什麼一個自立門戶,脫離靈山創建唯識宗;另一個爲什麼打着送賀禮的名號,實際上卻是做禍水東引之事?

他們究竟爲什麼要反目成仇?

而最讓他們想不通的就是,明明菩薩與三藏法師關係匪淺,爲什麼還會答應佛祖,來送上這一顆前任佛祖優婆羅陀佛的舍利子?

“多謝佛祖賜寶。”

法海並沒有拒絕,他還向着西方靈山的方向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

“有勞菩薩了。”

法海又向菩薩一禮。

二人對視一處,菩薩見法海心志毫無動搖之色,心中更是讚歎不已要知道當自己得了佛祖所託時,一時之間都是有些難以平靜的。

第171章 小鼉龍辯白第621章 問世間情爲何物第638章 以師父的威名而行便利;想想辦法,第242章 我可不是那嬌滴滴的女王第703章 都是人族的柱石;是有什麼不妥的地第300章 究竟何處纔是家?第619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你這不是欺負老實第585章 太過乾淨,反而是疑點;既然是無主第676章 看看你教的幾個好徒弟;“大日佛焰第357章 來自師門的背刺;保管陛下藥到病除第330章 什麼時候我師父的西行路,成了你們第168章 你可認得他?第214章 這話究竟是誰傳出來的?第90章 昨夜確實不該讓你等將那人蔘果全都送第172章 速速將爾等謀劃講來第370章 震天箭;靈山外見血光第724章 聽得出他罵的確實挺髒;貧僧這裡還第435章 路見不平,斬業護生;金鵬涅槃化生第441章 三藏,你與吾有緣;三界唯心,萬法第301章 朕乃天帝,卻非天第671章 “南無三藏聖如來”;“師父可要出第56章 瞧那齊天大聖,也不過浪得虛名第71章 這九世取經人的怨念,可有化解之法?第458章 便是師父趕,弟子也不走;還請聖佛第392章 結盟;若貧僧那時還在靈山...第586章 不必,就寫李二;災難始終慢我一步第472章 還是不見的好,否則徒增煩惱;老道第626章 腰間仗劍斬凡夫;洛陽綠竹巷第743章 有兩位師伯的化身在;佛法比道法更第686章 它可沒有時光倒流的本事;無異於自第563章 李世民不爭一時之意氣;紫微化身就第320章 本爲一體,不分彼此第149章 爾何方之鬼,不去輪迴第131章 大聖動了殺心第392章 結盟;若貧僧那時還在靈山...第397章 落荒而逃;只有一條路第57章 調虎離山?將計就計!第378章 這妖精,竟然還懂兵法;別處的和尚第782章 靈寶,有德者居之;真把握不住第184章 你們怎麼還吹捧起我師父來了?!第630章 扼殺在搖籃中;但請神容易送神難第723章 來自靈魂深處的驚悸;他的笑聲戛然第783章 此寶與吾有緣;出家人早斷了紅塵因第576章 劍鋒向外,生人勿近;師尊,弟子到第212章 這哪裡是我的災禍凶煞?第674章 功德法寶的共性;三師兄的路子竟然第496章 恐失其靈性,墮爲兇兵;也不是第一第756章 他從頭到尾就沒出過力;大聖就不一第557章 本着見御弟最後一面的打算;不如就第191章 勞煩大師兄下河除妖第238章 不去取經行不行?第543章 四猴齊聚會發生什麼事情?多寶究竟第284章 爲什麼不讓蛟魔王率軍下界?第668章 打斷“施術”;你上當了第536章 天道輪迴,皆是因果;那潑猴在玄都第115章 大聖欲下九幽第782章 靈寶,有德者居之;真把握不住第633章 五大仙家;妖怪!第394章 事在人爲;似乎還有些公道第305章 此等佛門敗類,何須跟他言語糾纏?第156章 我怎怕他一個唐朝僧人?第728章 別看套路老,但始終管用;投之以桃第24章 爲師要你伏於半路第322章 你說老師見過‘佛’麼?第335章 麒麟鎮菩薩化身,盤絲嶺觸景生情第698章 傳言不可信;都不是什麼善茬第1章 星君,這跟您說的不一樣啊?第19章 佛祖一張嘴,菩薩跑斷腿第413章 想想自己根在哪裡;佛光普照,普渡第400章 坦白從寬;貧僧都想要把那緊箍套在第571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小李第263章 一日萬劍第174章 精明用在正道上第402章 魔界大聖與白衣僧人;這寺中還有一第634章 正是貧僧;盟書是用來撕毀的第774章 他們在大呼不公平;究竟誰纔是黑衣第241章 欲傷身,情傷心第572章 借酒對月而高歌劍舞;唯一的隱患是第82章 上架感言第752章 吾劍不利乎?請菩薩出面,阻止大唐第557章 本着見御弟最後一面的打算;不如就第244章 可此刻卻爲何...這般心痛?第171章 小鼉龍辯白第281章 天奴欲告狀,玉帝唸佛號第746章 吃了敗仗,怎能不付出代價;不要面第724章 聽得出他罵的確實挺髒;貧僧這裡還第638章 以師父的威名而行便利;想想辦法,第87章 仙童託好,可別摔了第293章 怎麼可能?!第351章 不是一合之敵,大聖的天羅地網第182章 五百僧衆,竟沒有一個無辜之人第417章 請務必帶上我;再哭,豬爺爺就吃了第156章 我怎怕他一個唐朝僧人?第263章 一日萬劍第412章 原來是誤會啊;這緊箍咒是什麼名堂第24章 爲師要你伏於半路第158章 大聖:師父,菩薩急了——第281章 天奴欲告狀,玉帝唸佛號第156章 我怎怕他一個唐朝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