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閻行之思

閻行坐在張掖太守府中的庭院裡,望着一棵樹,望得出神。

十月到了,肅殺的秋季也到了,蕭瑟的秋風讓碧綠的楊樹葉漸漸泛黃變枯,彷彿秋風吹拂一陣,樹葉便黃一分、枯一分。在秋風的搖曳下,泛黃的樹葉漸漸隨風凋零。秋風凋碧樹,歲月好殺人。

閻行的心裡忽而覺得,自己就如同這棵樹一般,在風中漸漸凋零,成爲死物。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棵樹比他的處境好多了,因爲當春風十里、春雨綿綿時,樹會再次抽出嫩芽,生生不息。

而閻行自覺自己就不可能再次萌發了。

韓遂率領敗兵進入河西后,殺掉了以前的太守,順利地佔據了方圓千里的河西。雖然在張掖郡的刪丹得到了數萬良馬,麾下的鐵騎補充了充足的戰馬。後來又得到了河西的糧秣,因河西承平較久,糧秣還算充足,足以韓遂的兩萬人馬食用很久。

但除了戰馬和糧秣之外,韓遂就什麼也得不到了。河西之人太久安定,都不願意接納韓遂這個遠道而來的闖入者,屢屢發生河西百姓暗中反抗之事。在過了段時間後,馬氏在其他郡縣實施仁政的消息又隨商旅傳播進來,河西百姓更加牴觸韓遂。

面對民心不附,韓遂選擇了殘酷地鎮壓。兩萬精騎對於承平日久的河西百姓來說,已經是滅頂之災。很快,反對的聲音就消退了下去。

讓閻行更鄙夷的是,韓遂佔據河西並不是視爲自己的地盤,而是視爲反攻馬氏、重回涼州的後備基地。爲了快速恢復實力,韓遂大肆抓壯丁,把六萬多人硬塞進他的河西軍去。

除此之外,韓遂爲了廣積錢糧,大肆增加了賦稅,搜刮了河西百姓大半的財富。衆多百姓因交不完韓遂的賦稅,有的被迫賣兒賣女,有的被縣吏把牛馬全拉走,有的因抗拒交稅,甚至被放火燒掉房屋,有的甚至直接被罰沒入官,成爲官奴。

這一切,都落在閻行眼裡。閻行本就看過了韓遂搜刮剝削涼州百姓,今又看到了相似的一幕,心中憤憤不平。

與此同時,閻行又聽說了馬氏實施的仁政,不僅大幅降低賦稅,還興修水利,甚至直接將田地授予百姓耕種,還提供低廉的耕牛、農具和種子。百姓幾乎一無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馬氏配發的。在如此仁政之下,閻行料定涼州的復甦看來只是快慢的問題了,而閻行相信復甦的速度必然是快的。對比起生活在韓遂的陰影下的河西百姓,閻行更爲羨慕馬氏治下的百姓。

韓遂自己坐鎮於酒泉郡的祿福城,派最得力的閻行率兵三萬,駐守於張掖郡。儘管三萬騎已然十分可觀,但閻行卻知道,這三萬騎不過都是抓來的壯丁。壯丁們不僅訓練不精,紀律不明,根本只是支弱旅;而且更嚴重的是其心不在韓遂,都巴不得錦馬超發兵來攻。

韓遂把這三萬新兵蛋子交給閻行,讓閻行駐守在擋在酒泉郡之前的張掖郡,閻行很清楚,這並非是出於信任,所以才讓他駐守在酒泉郡的門戶;而是韓遂希望拿他和三萬騎作爲擋箭牌,先行擋在錦馬超的進攻。他和他的部曲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但韓遂卻得到了寶貴的應對時間。對於韓遂和成公英來說,用一個忠心值得懷疑、立場不明的人,來換取反應時間,和錦馬超部曲的一些傷亡、挫傷錦馬超部曲的銳氣,這是一舉多得的明智選擇。

閻行不禁想起臨派到張掖郡前,韓遂和成公英前來送他。韓遂拍了拍他的肩膀,熱切地說:“張掖老夫就交給你了,老夫之成敗榮辱也交給你了。你可不要讓老夫失望啊。”

閻行當時滿口答應,又提出請求,希望讓妻子跟隨他一起赴任。但韓遂卻遲遲不答應,還用眼神示意成公英來拒絕他。成公英的口舌,閻行如何能相比?成公英只是推說,“夫人在將軍身旁,恐會讓將軍分心”,就讓閻行無話可說。

閻行心裡卻清楚,經過阿陽之戰,成公英已經十分懷疑他了。他的妻子也就是韓遂的女兒,應該會在他死在錦馬超手中後,改嫁給別人。而閻行根本無能爲力,只能順從地駐守在張掖郡,等着錦馬超在不久後的全力進攻,完成炮灰的使命。

想到這裡,閻行更覺得自己連一棵樹都不如。樹尚且有再次生髮的機會,而他呢,卻只能困守愁城,坐等錦馬超的到來。

突然,一個大膽的想法,沒來由地出現在閻行的腦中:若是錦馬超來攻時,他順勢投降的話,就能讓在酒泉郡的韓遂毫無屏障,並失去足足三萬的有生力量。那麼,錦馬超消滅起韓遂來就容易許多了,河西百姓也能從韓遂的魔爪中活下來,並活得更好。

想到這,閻行一改方纔的頹唐,興奮地站了起來。

在阿陽之戰時,韓遂對待閻行那如驅使犬馬的態度,閻行已經看得分明;之所以那時沒有背韓遂而就馬超,是疑慮曾經與他單挑的馬超會對他有提防。但事已至此,閻行心想,與其爲韓遂守張掖至死,還不如降了錦馬超。就算在錦馬超之下不受重用,那也要比在韓遂之下時刻等死好多了。

想到這裡,閻行嘴角不禁上揚,在庭院裡徘徊,激動得腳步不停。

………………………………………………………

擋在馬超面前的,首當其衝就是張掖郡。張掖郡有驪靬、番和、日勒、氐池、刪丹、屋蘭、觝得、昭武八座城。

馬超率騎兵出了武威郡,面前就是驪靬城。

在距離驪靬城二十里處,馬超命令大軍暫時蟄伏起來休整。馬超則拿出一面羊皮地圖,看看眼前的驪靬城,坐落在一大片平坦青翠的草原之上,城池高聳,周圍沒有河流、沒有樹林,心中略有些憂慮。

賈詡馳馬靠近,說:“少主,據潛龍打探到的消息,韓遂派閻行駐守張掖郡,其他七城各自有數千守軍,唯有這驪靬城駐紮有萬人,閻行也在此城中。”

馬超道:“這驪靬城城牆雖爲土夯成,但城牆還算堅固高大。周圍又無河流,難以用水沖垮城牆;無樹林,我軍又無法打造出攻城機械。出於閃擊之目的,這次又沒帶來任何攻城器械。這仗很難打。”

第五十章 叔侄第二百零一章 反夜襲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九十五章 西園密謀(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退往河南地第六十四章 追擊之中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一百零一章 軍中伙食第一百八十章 閻行之思第一百七十三章 蒲元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阜(中)第四十七章 寨門之失第一百四十七章 議事(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變故第三百零三章 犒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暫時圍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謀鮮卑第二百四十九章 覆盤第十章 街亭南山第一百四十二章 婼羌第六十六章 蛇谷奇謀第七十四章 父子相見第二百零五章 楊彪的試探第二百九十一章 降卒和降將第三百零一章 遲疑不定第四百零四章 首次上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的威脅第四百一十七章 戲弄第三百一十九章 白波郭太第四百零六章 貢物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擊士氣第一百零二章 三軍統帥的一天第八十三章 來信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寸和目標第二百八十五章 劫掠三輔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一百零六章 先登初生第三百一十章 意圖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向散關第四百零三章 機鋒交談第三百三十五章 焉知非福第三百六十八章 多方震動第一百八十六章 消息走漏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相如和黃衍第九十六章 何進的決斷第五十四章 得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陣前投降第二百二十六章 追擊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涼州初安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戰終止第二百零八章 休屠人的老巢第三百四十八章 讀書會第一百四十六章 議事(上)第一百零二章 三軍統帥的一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計又告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威懾第二百一十一章 佯撤之策第二百零一章 反夜襲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右翼被圍第三百四十章 陽謀第七十六章 劫得信使第一百零七章 施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討伐的理由第二十二章 山與林第三百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二十九章 賈詡的到來第八十六章 噩耗第六章 推敲第二百四十一章 拖延第二計第一百九十二章 會水之戰(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徐晃第二十五章 揮軍衝殺第三百六十六章 賞琴第七十一章 包圍和包圍第三百八十三章 美名傳揚第四百一十八章 西園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訪第四百零七章 反將一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董卓第二百五十章 幷州文士第三百三十四章 湯餅第一百八十六章 消息走漏第三百二十五章 賈詡設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個儒士第九十三章 父子官爵第四百二十章 “西園世界”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約談 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楊阜(上)第二百二十章 三部大混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補充兵力第一百一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二十七章 駱駝長城第四十二章 成公英第三百八十三章 美名傳揚第二百一十七章 惡戰取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境平定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會水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