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赫魯曉夫同志的想法

如何來化解蘇聯目前這種危急的局勢呢?

伏羅希洛夫元帥自問自答:“我認爲,我們的遠東軍區和後貝加爾湖軍區首先要頂住,哪怕就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頂住。然後調集西伯利亞軍區從貝加爾湖以西全力的向東攻擊和後貝加爾湖軍區東西對進,打通西伯利亞鐵路。同時中亞軍區在西面對中國新疆和中國新佔據的外蒙古以及圖瓦人民共和國展開全面的攻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中國人在東面打,我們就在西部打,徹底的打亂中國人的部署。最後逼着中國人停火,重新和我們進行談判。”

“伏羅希洛夫元帥,如果當初談判能解決,還能打這仗嗎?現在再談判又能談出什麼結果呢?”安德羅波夫問道:“我們不是始終沒有找出一個更好的辦法來解決中蘇邊界領土糾紛的這個問題嘛,現在我們找到了嗎?拿不出一個能讓中國人滿意的方案,中國人會和我們談嗎?”

“的確,中國人下了這麼大的決心,是不會輕易罷手的。”伏羅希洛夫說“我只是說通過我們蘇聯的反擊逼中國人停火,只要能停火,重新和我們進行談判,不管結果如何,畢竟可以爲我們重新調整部署爭取一些時間。”

“我說伏老,你還是回家養老去吧,你以爲中國人象你這麼傻呀。”年僅40歲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謝列平對伏羅希洛夫這個反對赫魯曉夫的老近衛軍大爲不恭的說道:“中國人這次不整出個結果來,他們決不會停手。你知道不?”

被謝列平搶白了一頓的伏羅希洛夫元帥暴跳如雷的衝謝列平大吼:‘你一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知道個屁,老子從政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兒轉筋呢?”

那些主和派的人都不禁搖着頭,在他們的心中本來能在談判桌前解決的問題,爲什麼要打一仗呢?現在就是想恢復談判都要進行一番努力,這是何苦的呢.......

蘇聯國防部長朱可夫認爲伏羅希洛夫元帥的這個提議在軍事角度上講,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但他對這個方案的實施所能取得的後果卻是一點信心也沒有。

雖然說自己是蘇軍大縱深、高速度、寬正面的大兵團機械化進攻,同時輔以在對方戰線背後空降作戰,配合正面進攻的整體戰役指導思想的制定者之一。但此時的他已經對這種整體戰役思想的有效性產生了懷疑。

在剛剛發生的中蘇戰爭中,絲毫沒有看到這種在條例中寫的明明白白戰術的影子。蘇軍和中國進攻部隊一接觸,一線部隊就已經土崩瓦解了。同時二線部隊也受到了打擊,對二線部隊的人員殺傷高達10-20%之間,尤其是高層的指揮人員的殺傷更高。要想重新形成戰鬥力還要對這些部隊建制進行調整和補充。\\而且完全掌握了制空權的中國空軍能允許蘇軍通過鐵路運輸進行調度嗎?

沒有制空權,地面部隊就是放在餐桌上的一盤菜,人家想吃就吃。還有就是中國快速準確的情扔報是怎麼獲得的?中國遠程打擊火力爲什麼那麼的準確?中隊就像一個巨大的謎團,在這個謎團中還不知有多少未知因素。這些太多未知因素未解開之前,蘇軍的部隊投裡多少就可能裡多少。

可是不扔也不行啊,這個問題不能全從單純的軍事角度去考慮,軍隊要講政治,這是政治的需要。誰能說投降,把蘇聯佔領的中國領土還給中國人呢?政治考量仍然是第一位的。

這種明知不可爲之,而硬要爲之的活,真的是不好乾啊。不管怎麼說,現在能做的也只能是先頂住,再研究停火,然後再爭取談判,是打是和,再根據具體情況定了。還是看看赫魯曉夫同志怎麼安排吧。

經過皮聰達海角海濱的療養,在那古松林中的林蔭小路上,赫魯曉夫對如何處理和中國日益嚴重的緊張關係,還是真的有了一個清晰的想法。

對於中蘇兩國的戰爭不可低估。對蘇聯來說,如果和中國真的發生了戰爭,那絕對是蘇聯的一場噩夢,但又是無法避免的。導致中蘇之間這場邊界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中國龐大人口基數的壓力以及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對尙未開發的西伯利亞的巨大資源有着惡狼一般的需要。

戰爭需要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決心和勇氣,需要全民族的同仇敵愾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和意志。

赫魯曉夫知道自己這一點決心和勇氣還是有的,通過強大的“政治思想”工作,讓全國的同仇敵愾與中國血戰到底的決心和意志也是可以做到的,最起碼短時期內是沒問題的。

可是除此而外戰爭還需要一個良好的國際同盟關係和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國際關係上,由於自己在蘇聯20大的秘密報告中,揭露和抨擊斯大林所謂大清洗的錯誤,把斯大林妖魔化。自己的這一行動不管對與錯,實際上動搖了蘇聯國內和東歐各國在斯大林時代已定型了的體制和意識形態的合法性。這種反斯大林運動使人們喪失了信仰,造成了意識形態領域的混亂,東歐乃至蘇聯本身的動盪徵兆越益明顯。徹底否定斯大林,使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出現了嚴重的裂痕,東歐的事態發展更是超出自己的想象和控制的範圍。儘管自己已經剎車可是惡果已經形成了。在這一點上還真虧中國力挺自己纔算穩住了陣腳。而波匈事件的‘圓滿解決‘則有賴於領導人的出面鼎力相助,否則匈牙利事件就會向多米諾骨牌一樣造成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崩潰,同時也極大提高了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地位。

還有以美國爲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虎視眈眈,雖說美國已表示了不介入中蘇之間的爭鬥,可是那明顯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的話。他們不動手的可能性沒有。這不是美國的哪個領導人個人的性格問題,這是由帝國主義的本性所決定的。正如朱可夫說的那樣,只要中蘇雙方有一方露出了敗象,他們就會象惡狼一樣的撲向失敗的一方,這一點是毫無疑議的。

而反觀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成爲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通過美英等國變相的戰爭賠款和對日本第二產業的拆遷,加上30多萬日本成熟的工程技術人員這些侵華的戰爭索賠,還有那不知怎麼整出來的無數個專利,爲中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中國經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爲中國奠定了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工業基礎,第二個5年計劃在高科技的電子信息產業的帶動下實現全面的騰飛。所有的這一切都極大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舉足輕重的地位。

至於蘇聯的國民經濟總產值和中國差不多,僅是美國的一半弱,可是蘇聯每年的軍費開支接近美國的水平,工農業,輕重工業比例嚴重失調,每年要靠大量的進口糧食來維持國內的最基本的需求,一但戰爭打起來怎麼來維持這種本來就舉步維艱的困境呢?這和二戰時不一樣,二戰時有着廣袤的亞洲地區作爲戰略後方,如果要是真的和中國開戰,那可是歐亞兩面受敵。歐洲是絕對不能丟的。歐洲要是丟了,就連老窩都沒有了。

在軍隊方面,雖然蘇軍規模絕對是世界第一。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都奉行數量優勢,這是蘇軍從二戰得來的經驗,也是受制與自身科技實力的現實選擇。蘇軍在二戰以來一直保持着460萬左右的軍隊。中隊規模在從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從600萬一下裁剪到250萬,開始了軍隊現代化的建設,他們分期分批的把一些身經百戰的年輕戰士送到各種軍校進行專業學習。

這些年他們象一隻好鬥的公雞一直打來打去,可是軍隊始終保持在250萬-300萬左右。戰鬥力確實強悍無比,裝備雖然不多,但比美軍都先進很多。氫彈,導彈,火箭,人造衛星,更爲可怕的是他們還有多少不爲人知的武器沒拿出來,還有什麼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戰法......這一切都是模糊的。

和這樣的軍隊怎麼打?這種質量上的差別能用數量彌補上嗎?在原子彈面前,雙方軍隊的數目對真正力量的對比和戰爭的結果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誰的軍隊越多,他的炮灰也越多原子彈的陰影下,軍隊只是一堆肉,一堆灰,核戰爭肯定是不能打的。就是常規戰爭蘇軍又能佔多大的便宜呢?看看印度60多萬對中隊10萬,一個星期就徹底的完蛋了。蘇聯又能比印度強大多少呢,總不能達到6比1這個水平吧。

與中國的這場戰爭,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蘇聯都將以失敗告終。如果和中國硬掐到底的話,自己的智囊們曾推算過,將使蘇聯失去6000多萬人口,而且都是最優秀的人口;這場戰爭的後果可能會導致蘇聯將不復存在。

那麼如何化解這次事關蘇聯生死存亡的危機呢?只有向蘇斯洛夫說的那樣,“就其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資源配置上來講,也應該把沙俄政府和斯大林以及其不光彩的手段獲取的中國領土還給中國人民。蘇聯領土已經夠大了,有二千多萬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一億多。而中國人口有近五億,這對我們來說,是不成問題的,應當還給他們。”

可是那些佔多數的主戰派能答應嗎?蘇聯人民能理解嗎?

不答應,不理解那也好辦。自己把戰爭的規模控制在亞洲部分,先讓那些主戰派的人去折騰吧,等到軍事上失敗以後,人民嚐到了苦頭,把整個戰爭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他們的頭上,然後順理成章的把他們幹掉。之後再和中國人去談,按列寧同志說的那樣辦,一切就都會順風順水,順理成章了。人民也會理解和支持了。那樣我赫魯曉夫就是具有偉大的無產階級家的胸懷,就會成爲世界和平的使者,蘇聯人民的救星。

只是這一切在適當的時候要和中國同志通個氣,別把這戲演砸了。

軍事會議以後,蘇軍主辦的紅星報發表了告蘇聯人民書:“在莫斯科時間19分,中隊以數百萬裝甲部隊、成萬輛坦克、數千架飛機從東到西在幾千公里長的中蘇,中蒙邊界線上,在同一秒鐘向蘇聯發動了猛烈的全面進攻.......

蘇聯的領土主權絕不允許任何人侵犯,中國這種明目張膽的侵略行爲理所當然的受到了強大無比的光榮的蘇聯紅軍的英勇反擊,使中國侵略者受到嚴厲的懲罰。現在戰鬥仍在繼續進行之中.......”

爲了向中國表示蘇聯魚死網破的決心,炫耀蘇聯核武器的戰略威懾力量,以到達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蘇軍紅星報把核大棒揮舞的呼呼作響:“我們嚴厲的警告,中國的那些“現代冒險家們”趁現在還來的及,立即停止這種無恥的戰爭行爲。否則必將受到最嚴厲的反擊。擁有最現代化的技術、有效的致命武器和發射這些武器的現代化手段的偉大的蘇聯紅軍,將對中國的核基地、中國的政治中心,工業中心進行摧毀性的核打擊,以堅決、徹底的制止中國的這種侵略行徑。”

接着蘇聯國防部長朱可夫元帥和第一副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以及伏羅希洛夫元帥這夥人,也半真半假的在一些“場合”中,揚言動用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實施核打擊,消除中國對蘇聯的領土野心,解除中國對蘇聯的威脅等等。

第341章 “喬治·華盛頓”號意外沉沒第106章 接收琉球羣島第317章 591工程第352章 中國的“純爺們”第341章 “喬治·華盛頓”號意外沉沒第327 南朝鮮導彈危機第290章 國威遠播 萬國來朝第312章 二駿回家第81章 遭襲第329章 先聲奪人第136章 基地戀情一第29章 敵情.友情第260章 停火第121章 解放澎湖列島2第101章 "以權謀私"第64章 中國聯大代表團第280章 特殊的教育改造第189章 新的任務第354章 外交是國家內政的延續第67章 破冰之旅一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27章 戰前會二第85章 百業待舉二第75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三第280章 特殊的教育改造三十八章 隘口血戰二第34章 搗巢行動-襲擊水原第125章 飛兵突襲明陽山第41章 隘口血戰(五)第277章 戰俘改造第180章 南亞人民共和國第239章 雪中送炭第194章 蓄勢待發第267章 中國的建議第27章 戰前會二第一百一十六章第72章 中美備忘錄二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358章 核壟斷第243章 進軍伯力第301章 破落帝國第127章 臺北動亂2第237章 無敵戰士第97章 雷霆行動第42章 隘口血戰(六)第99章 雷霆的炸點二第153章 大起義第302章 山南模式第140章 斯大林死了第104章 空中擒敵二第234章 打進海蘭泡第63章 金日成密訪北京第222章 燕子是這樣孵化的第一百三十三章第367章 朝鮮黨內的問題第150章 珠峰下的暗流第188章 盛世華章第347章 海底下的較量第78章 關鍵是船一第62章 對日索賠第10章 窮人的武器第183章 中緬邊界問題徹底解決第45章 震驚世界(一)第80章 戰友情第219章 不解之謎第一百一十七章第96章 雷霆行動計劃第197章 夜色行動第200章 千里突襲第35章 搗巢行動之轟炸金浦機場第290章 國威遠播 萬國來朝第104章 空中擒敵二第190章 外蒙問題第255章 “ 箭”指何方第294章 中國能源戰略部署第224章 撒網第93章 雛鷹展翅二第274章 蘇聯游擊隊第333章 查你沒商量第一百一十七章第136章 基地戀情一第100章 一鳴驚人第55章 總理視察三第62章 對日索賠第164章 與赫魯曉夫的會談第259章 制裁蘇聯第193章 山雨欲來第39章 隘口血戰(三)第265章 和平的代價第一百一十七章第238章 “摧毀者”PK“蘇T55”第261章 “封疆大吏”第345章 “人若犯我,我不犯人”第307章 海外追索第2章 衛國軍演二第101章 "以權謀私"第325章 杜漸防萌第199章 接收烏市機場第289章 傲視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