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風車磨坊

第157章 風車磨坊

北部高原區首府,卡拉圖。

一座高大的風車開始了工作,隨着輕風吹動,碩大的風車葉片開始緩慢轉動,木製的葉片和傳動軸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

調試人員從旋梯上走了下來,巨大的木製齒輪被固定在風車內部的半空中,隨着外部風車葉片的轉動,風車內部的齒輪等零件也開始轉動,巨大木製齒輪運行軌跡清晰可見。

“好了,從今天開始,這個風車磨坊就可以開始運作了!”技術人員在風車運行了一段時間後對着卡拉圖的居民們說道。

這個風車磨坊正是當初要引入的荷蘭風車中的一個縮影,目前東非新建了不少風車,但大部分都是用於引水灌溉,想這種用來給磨坊提供動力的還是頭一個。

“看到這個風車,感覺東非殖民地就和巴伐利亞的老家差不多了呀!”一位巴伐利亞移民說道。

在他的老家,也有一個風車磨坊,就建在村口,村裡人磨面都去那裡,所以印象深刻。

不過他拿巴伐利亞的農村和東非大區的首府相比較實在讓人忍俊不禁,充分展現了東非作爲一個大農村的事實。

東非殖民地當前也就沿海地區那幾個港口城市和第一鎮能和歐洲的一些小城市相比。

“先把小麥加進去看看效果怎麼樣?”技術人員說道。

兩個人將半麻袋小麥倒入磨盤上方的斗子裡,技術人員操縱着控制風車磨盤的繩索,磨坊開始運作。

磨盤隨着曲軸開始轉起來,研磨着小麥顆粒,小麥向着磨盤中間匯聚,漸漸的小麥被磨盤吞沒。

隨着石磨的研磨,原本顆粒狀的小麥開始變成粉末,連着麩皮變成發黃的粗製麪粉。

“工作正常,這處風車磨坊基本可以解決當地的麪粉加工工作。”技術人員說道。

“就這麼簡單,就變成麪粉了?”一個華人移民問道。

“那是當然,我們那裡的麪粉都是這麼做出來的,只不過這些年城裡都用上蒸汽機了,建的麪粉廠,規模還很大,可以大量加工,而且質量比這個好的多,所以城裡人大多都是買工廠生產的麪粉,但是我們農村還是用風車的比較多。”來自巴伐利亞地區的移民說道。

華人移民大多數用的是石磨,靠人力和畜力驅動,所以對風車磨坊比較好奇。

“之前在河邊,我還以爲這個東西能用來提水就夠厲害了,沒想到它還能這麼用。”華人移民說道。

因爲東非德裔人口的增加和成人教育的推進,現在東非許多華人,已經能用簡單的德語和歐洲移民交流。

“我也就見過風車磨坊,實際上在德意志很少能看見用來灌溉的風車。”巴伐利亞移民說道。

技術人員這時插嘴道:“要真看風車的用途,那我們荷蘭絕對是世界一流的,在荷蘭以前風車是最重要的動力來源。

我們用風車引排水,造紙,加工食品,帶動機器……

甚至我們許多土地都是用風車從大海里搶過來的。

也就是現在蒸汽機大量使用,風車的地位大不如前了。”

“用風車從大海里搶土地?”

“不錯,荷蘭是個低地國家,連接着大海,曾經我們的許多土地是被大海和沼澤覆蓋的,我們壘起堤壩,然後用風車將堤壩內的水抽乾,這樣就多出了許多土地用來耕種和居住。”荷蘭的技術人員洋洋自得的介紹着自己風車和荷蘭的故事。

這對於居住在內陸的華人和巴伐利亞移民是很難想象的,他們唯一見到大海,還是乘坐移民船隻前往東非的時候,甚至在來到東非之前,他們都沒有出過自己所在的村子。

“我一輩子就見過一次大海,還是在海上漂泊的那段日子,不過大海那麼大,你們荷蘭人還能從大海手裡搶到土地,真厲害!”巴伐利亞移民由衷佩服道。

荷蘭來的技術人員聽到這話很受用,畢竟聽到別人誇讚自己的國家是一件自豪的事。

實際上,荷蘭技術人員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只不過靠着會建風車這麼手藝才被東非殖民地聘請過來。

但是和沒有見過世面的華人和德意志土包子一比,優越感立刻就上來了。

東非其實也建有自己的麪粉廠,就在巴加莫約,不過那個工廠生產的麪粉主要用來出口到歐洲地區,並不是爲了解決東非移民磨粉需求的。

所以東非殖民地每個村子和市鎮,還是要自己解決小麥等口糧的加工。

之前一直是依賴人力完成,甚至初期連石磨都不夠用,後來吞併了桑給巴爾蘇丹國的一些石料加工作坊,重新組織人員生產石磨才解決問題。

至於畜力拉磨,東非也沒有條件辦到,畢竟普及畜力需要時間,畜力也要繁殖和生長,而東非有數的畜力,許多還要用來拉車,或者供軍隊使用。

所以東非各地只能用土著當畜力使,用土著來拉磨。

但是土著也是畢竟重要的勞動力,修橋鋪路,挖溝修渠都用的到,加上東非有意控制土著規模,所以土著作爲勞動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富裕。

現在東非殖民地大建風車,至少可以節省出更多的土著,投入到其他工程裡。

而且風車建好後,可以用很長時間,只要即使更換零件,加以保養,用個十幾年都不成問題。

更先進的蒸汽機就別想了,那玩意價格太高,想普及開來很困難,而風車的材料東非都可以自己製作和提供。

就比如風車上的帆布,東非那些滯銷的劍麻布就能派上用場,石頭和木材更是無限量供應。

而且風車也並不算落後,歐洲和美國都還在大量使用風車,畢竟蒸汽機的成本放在哪裡。

其中美國現在進行的西部開發,爲了解決人畜用水問題,就修建了不少風車,也就是前世美國有名的農場風車。

美國的風車和東非殖民地風車不一樣,財大氣粗美國的風車採用了許多金屬零件,甚至用上了金屬葉片,畢竟美國的鋼鐵產量高,而現在東非還辦不到。

(本章完)

第287章 西逃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29章 艱苦行軍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676章 摩托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556章 氣吐血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369章 送別第24章 籌措資金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444章 到家第633章 “故”人第154章 發“貨”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494章 假情報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207章 換牌第556章 氣吐血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446章 災情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389章 易手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736章 第九旅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752章 軟柿子第10章 各國反應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298章 香蕉園第736章 第九旅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572章 停火線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672章 危與機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89章 佔領第80章 農業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94章 迎接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96章 鐵路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426章 回歐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29章 艱苦行軍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505章 提速第162章 打魚第194章 迎接第119章 農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