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軍事改革

康斯坦丁只在第三鎮待了半天就選擇回去,第三鎮距離第一鎮很近,所以當天晚上康斯坦丁就回到第一鎮市,沒有浪費多少時間。

這個時候,恩斯特也已經從內羅畢回到第一鎮,在美洲小賺了一筆,使得恩斯特打算給東非陸軍小小提升一番。

首先就是在軍隊裡淘汰掉德萊塞步槍,德萊塞步槍已經在普法戰爭中被證明性能全面落後,普魯士在戰後就開始物色新槍。

和歷史上相差不多,這次毛瑟步槍也參與了競標,毛瑟1871步槍提供的樣槍和槍彈系統在與巴伐利亞的M1869沃德步槍、瑞士馬蒂尼步槍和維特利步槍的對比試驗選型中獲勝。

1871年12月2日,普魯士訂購了2500支試用。1872年3月22日,威廉一世批准開始 M1871型步槍的大量生產。但訂單沒有交給毛瑟公司,而是交給了設備能力好的其它廠家。

雖然沒有拿到大單,但是也不用着急,剛好可以在東非建立全新生產線,首先滿足東非陸軍需求。

其次是裁軍問題,這次恩斯特打算把軍隊人數繼續壓縮一下,目前恩斯特沒有繼續對外用兵的想法,也就用不着保留之前那麼多軍隊。

東非陸軍目前超過二十萬人,在經過恩斯特和國防部的討論下,認爲當前東非王國陸上受到的軍事威脅不大,只需要維持在十五萬左右即可,既能隨時應對各個方向突然爆發的戰爭,也能在王國內部迅速完成軍事調動,防止各地黑人暴動。

在恩斯特到東非之前,東非陸軍已經完成過一次擴軍,主要是安置當時的黑興根軍事學院畢業生,當時順手改了一下軍制。

因爲東非擴張過快,所以舊有的軍區不再適應東非,在吞併掉津巴布韋地區後,東非就按照區域把東非分成新的五大軍區,以應對陸地上不同方向可能潛在的敵人。

前世坦桑尼亞境內爲中央軍區;原肯尼亞以及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地區爲北方軍區;原南蘇丹和中非共和國境內爲尼羅河軍區;坦噶尼喀湖以西包括剛果,贊比亞,安哥拉,納米比亞爲西部軍區;最後是津巴布韋的南方軍區。因爲東非佔領南非大片土地的原因,南方軍區需要擴大範圍,其他軍區不變。

裁軍後東非陸軍人數如下:

▼中央軍區:

101近衛師:3萬(駐地在中央省,師部設立在第一鎮市)

111師:1萬2(師部設立在姆貝亞市)

112師:1萬2(部署在魯伏馬河一線,以應對莫桑比克的葡萄牙人,師部設立在鬆蓋阿市。)

121騎兵師:5000(師部設立在第一鎮市)

122騎兵師:5000(師部設立在多多馬市)

123騎兵師:5000(師部設立在姆貝亞)

其中三個騎兵師和111師屬於機動和野戰部隊。

▼北方軍區:

211師:1萬2(圖爾卡納省,防範阿比西尼亞帝國,以及阿比西尼亞帝國東南部的意大利人)

212師:1萬2(北方省,主要應對曼德海峽的英法意殖民地)

▼尼羅河軍區:

311師:8000(尼羅河盆地,主要應對埃及的蘇丹地區)

331山地師:1萬2(阿贊德高原,控制西非通往東非的門戶,防止西非土著勢力和殖民者進入東非)

▼西部軍區:

411師:5000(黑森和米通巴省)

412師:5000(贊比亞地區)413師:8000(剛果盆地南部,防範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以及剛果王國)

414師:8000(安哥拉東部,防範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

415師:5000(奧卡萬戈河流域,即前世納米比亞東北國土)

▼南方軍區:

511師:8000(德蘭士瓦共和國,防範奧蘭治自由邦,開普敦殖民地,萊索托王國。)

512師:8000(祖魯王國,防範納英屬塔爾殖民地,萊索托王國)

513師:5000(津巴布韋地區)

514師:5000(前世英屬貝專納殖民地,防範奧蘭治自由邦,開普敦殖民地)

總計17萬人。

……

東非陸軍的師被分爲三級,近衛師依舊是獨一檔的存在,拱衛京畿重地,滿員三萬人。

一級師滿員一萬二,主要部署在國防壓力比較大的地區,或者坦桑尼亞境內,就比如北方軍區的兩個師都是一級師以應對阿比西尼亞帝國,英法意等國在紅海的勢力。

二級師滿員八千人,一般部署在邊境地區爲主,面對敵人稍弱,就比如南非的開普敦,就被東非評定爲戰爭實力比較弱。

三級師滿員五千人,一般部署在不太重要,或者軍事壓力較小的區域,。

不過騎兵師人數也是五千人,但是騎兵師作爲特殊兵種,同樣屬於一級師,目前東非的三個騎兵師都位於坦噶尼喀地區。111師也比較特殊,他的位置上並無太大國防壓力,主要作爲機動部隊,和騎兵師一樣隨時可以及時支援其他區域。

以上部隊經過整編後,東非陸軍人數將降低到總人口(不包括土著)的百分之二左右。

百分之二並不是很低,就比如德國目前常備軍數量維持在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六左右,所以理論上東非王國比普魯士更加窮兵黷武。

經過裁軍後,恩斯特同時打算補齊東非陸軍的裝備,像各種火炮,機槍等……實現軍隊裝備層面徹底的普魯士化。

除了裝備,軍隊方面的變化,恩斯特打算進一步加強東非國防工業,保障軍事後勤上能夠自產自銷。

首先是從德國,奧匈帝國甚至其他國家挖人,用高薪聘請一批專家,不斷改進提升東非現有兵工廠製作工藝。其次是整合東非王國兵工廠,擴充其規模,進一步提升產能,最後實現武器裝備自主化,甚至可以出口。

至於即將被淘汰的德萊塞步槍生產線,恩斯特打算只保留一小部分,剩下的尋找買家接手,畢竟都沒用幾年時間,直接廢棄太可惜了。

恩斯特的第一打算是賣給遠東,因爲遠東目前沒有自主生產能力,主要還是靠買,剛好淮海經濟區內有東非投資的鐵廠和煤礦,有一定基礎,用來支持這套生產線問題不大。

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446章 災情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499章 建交熱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73章 消化第336章 東非菜?第255章 五五開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08章 滲透第488章 情報戰第137章 補丁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98章 新年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42章 移民熱潮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618章 良知第78章 奧匈帝國第354章 電報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2章 戰場間隙第487章 太特城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472章 備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35章 休整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47章 登陸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61章 k001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451章 人口(續)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566章 比較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609章 提升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72章 菸草種植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54章 發“貨”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8章 遠洋貿易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2章 戰場間隙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8章 遊歷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629章 教育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438章 倒計時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4章 一日政治第367章 鐵甲艦第351章 過往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82章 麪粉廠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章 接觸戰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744章 心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