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能源問題

第603章 能源問題

恩斯特說的是大概發展路徑,後續肯定會根據東非的情況變更,實際上有關汽車產業發展,那就避不開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公路建設。

現在汽車出現了,那東非的公路建設就必須提上日程了,過去東非建設了許多道路,尤其是東部,道路密度已經可以和歐洲一些國家相比。

但是這些道路的標準很低,有沙石路,土路,還有煤渣鋪的道路,亦或者是磚石路,又或者是水泥路。

東非的曠野和鄉村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土路,部分路面經過夯實,工業區附近的鄉村會有煤渣路,也有少量的沙石路面。

城市內多以磚石路爲主,包括石板路,工業區內部一般有水泥路,而在經濟水平一般的城市也存在土路,尤其是西部的一些城市,基礎設施很是匱乏。

不過東部未必好到哪去,雖說東部道路水平超過歐洲平均水平,可歐洲當前的路況也是一言難盡,大家都是半斤八兩。

而現在汽車出現了,那全世界的道路格局也要發生變動,來滿足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

要恩斯特自己來說,硬化路面和橡膠輪胎之間的高度契合,也是公路發展的一大動力,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要是古典的木製輪胎或者鐵質輪胎,壓在硬化路面上,光是噪音恩斯特想想就受不了。

雖然硬化路面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恩斯特並不着急馬上在東非實行,一方面是東非現在工程量太大,很多水利設施建設正在用人階段,另一方面是需要時間來籌備。

而且除了公路,那東非最應該解決的就是燃油問題,東非本土的石油工業也應該提上日程。

不管怎麼說,本土的石油資源都應該開發一點出來,用於壓制進口石油價格,仔細想了想前世非洲的石油產區。

恩斯特打算先對圖爾卡納湖的油氣資源進行探索和開發,這屬於照着答案思考解題過程。

圖爾卡納湖的石油資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至少幾億桶儲量還是有的,這點石油放在後世肯定不夠看,但是在這個時代絕對夠東非前期使用。

在一,二戰期間羅馬尼亞石油產量也就每年七百到一千萬噸之間,這還是戰爭之下產能爆發的情況,所以圖爾卡納湖的石油配合進口石油,至少夠東非前期四五十年使用。

現在石油生產國就那麼幾個,而且產量少的可憐,所以東非也沒有必要直接拿出烏干達或者南蘇丹的石油進行開發。

實際上東非在美國和洛克菲勒等石油巨頭已經簽訂了不少供貨協議,在羅馬尼亞,奧匈帝國,沙俄境內更是直接佈局了歐洲的石油產業用來培養東非所需的專業工人和技術人員。

但這些舉措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東非整體石油資源算不上匱乏,但是也不充裕,想保證東非的能源安全,安哥拉未來肯定要想辦法全部拿下,尤其是剛果河北部的羅安達地區。

能拿下羅安達地區的話,那東非的石油儲量即使到了21世紀都算比較可觀,東非東部的石油資源潛力也很大,用作前期發展也是足夠的。

非洲的石油儲量,在各大洲裡水平中等偏上,整體還是主要分佈在北方區域,尤其是北非和西非,而這對如今東非境內就不算友好。東非的石油資源同樣集中在北部地帶,包括尼羅河盆地和東部,至於安哥拉北部現在暫時控制在葡萄牙人手裡。

除了以上這些東非觸手可及的石油資源,還有一個阿拉斯加算是王室產業,而阿拉斯加地區孤懸海外,恩斯特並不想讓其發育太早,如果阿拉斯加的金礦和石油資源被發現,那就很有可能引來日本,沙俄,加拿大(英國),美國四國的覬覦。

說句不好聽的,也就是現在遠東帝國實力不濟,不然也會被算在其中,整個北太平洋地區除掉東南亞就沒有多少小國。

所以在東非可以給阿拉斯加提供武力安全支持以前,阿拉斯加地區還是繼續低調發展比較好。

而想開發圖爾卡納湖石油資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雖然恩斯特肯定圖爾卡納湖存在石油資源,但是技術上能不能做到,恐怕不好說。

不過按照恩斯特的想法,難度應該不是特別高,羅馬尼亞石油是在黑海沿岸,而圖爾卡納湖雖然只是個鹹水湖,但是面積也不算小,二者應該還是有相似性的。

所以現在就可以對圖爾卡納湖進行資源探索了,這方面肯定要請頂級專家來實施,而且最好能和東非的國防安全緊密結合。

同時恩斯特也想到了二戰時期德國的煤轉油技術,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思路,東非的煤炭資源還算豐富,尤其是南非,津巴布韋,博茨瓦納三個國家煤礦都很豐富,後兩者雖然達不到南非的層次,卻也相當可觀。

畢竟前世南非的煤礦資源是可以和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在國際市場上一較高下的。

還有後世的生物燃油,東非的玉米產量雖然遠不及美國,但是種植面積也不小,所以在這兩個方向都可以有所考慮。

想到這裡,恩斯特同時想到了東非境內豐富得天然氣資源,天然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石油資源,而且天然氣資源東非相當豐富,在東非國內並不稀缺,包括東部都有大量的天然氣資源分佈。

根據前世經驗,天然氣尤其側重家庭燃料和工業生產這兩個領域,在交通領域發揮作用和石油相比雖然不大,但是很好的補充了石油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最主要的是天然氣是清潔能源,對環境保護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東非應該重視起來,越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也越受到重視。

最後就是核能,現在談核能利用可能爲時尚早,甚至恩斯特都不敢確定自己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

但是東非在這方面優勢明顯,恩斯特甚至已經對未來東非核能產業佈局有了大概思路。

那就是放在西南非洲,其一是西南非洲地廣人稀,即便發生事故也不會對東非造成太大影響,大不了把廢棄物學習英國直接排進大西洋,東非主要依賴印度洋,所以這麼幹可以和後世英美日三個無賴學習,其二是西南非洲本來就是世界重要的鈾礦產區,一些河流甚至帶有從上游山體侵蝕的放射性元素,其三就是西南非洲有利於國防安全局佈局,隱秘性強,像二戰時德國核工廠被炸的情況很難發生在東非。

 

第694章 訛詐第367章 鐵甲艦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33章 “故”人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484章 訓練第343章 屯田第249章 熱度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80章 農業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30章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320章 雙標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318章 朱壩鎮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615章 交流電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367章 鐵甲艦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67章 大臣路線第382章 渡河第600章 嘗試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95章 拜訪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1章 坦噶港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300章 掠奪第525章 血清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492章 靜坐戰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83章 到達第184章 談判第633章 “故”人第524章 幸福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81章 國禮第700章 龍騎兵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726章 深入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460章 衝突第18章 遠洋貿易第287章 西逃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364章 燃燒第388章 換師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594章 矛盾第606章 後悔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97章 日常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606章 後悔第647章 準備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42章 移民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