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試攻(上)

漢水再一度被宋軍控制住了,完顏昌第二次攻佔荊襄之戰遭到了慘敗,不僅雙方的攻防回到了原點,更重要是僞齊軍的八萬大軍灰飛煙滅。

襄陽守軍目前還有三萬人左右,指揮權真正歸屬了董先,完顏昌在進攻三峽道失利的消息傳來後不久,便率領三千女真騎兵走房州渡過漢水,離開了襄陽。

襄陽準確兵力還有兩萬八千人,而宋軍兵力則增加到七萬人,光李綱的主力就增加到五萬人,主要是收編降卒,陳慶派人押送給李綱的近萬名三峽道投降士兵全部被李綱收編。

陳慶的兵力也達到了兩萬人,包括他自己統帥的一萬八千軍隊和鄭平統領的兩千水軍,如果加上江陵和巴陵的軍隊,再加上漢陽受傷康復的士兵,他的總兵力達兩萬九千人左右。

這麼多軍隊肯定不行,他自己也養不起,江陵的六千新兵他得交還給李綱。

襄陽城外,宋軍紮下了三座大營,正南面是李綱主營,東面是副將折彥質的兩萬軍大營,而西城外則是都統陳慶的大營。

陳慶大營內光大帳就紮下了三千頂,周圍有粗大的營柵包圍,前面挖了壕溝,並在壕溝外修建了數十座崗哨。

但七萬大軍想奪取襄陽城並不容易,主要是襄陽城太難攻打,城池高大寬闊,護城河寬達十八丈,加上近三萬守軍,當時要不是孔彥舟獻了襄陽投降,僞齊軍也未必能奪取襄陽。

可惜這個罪該萬死的傢伙被完顏昌看上,將他一併帶走了。

主帥大帳內,李綱召集五名高官商議攻打襄陽的策略,這裡麪包括湖廣宣撫副使折彥質、隨州鎮撫使程昌寓、嶽、鄂鎮撫使陳慶、都統制解潛以及都統制劉洪道。

程昌寓道:“襄陽城最大的難點是護城河太寬,卑職建議利用小船連夜修建八座浮橋,東西南北各兩座,然後從四個方向同時發動進攻,以優勢兵力壓倒對方,幾天內就能攻下襄陽城。”

陳慶沒有說話,程昌寓想法是對的,利用自己兵力多的優勢來取勝,但這樣傷亡太大,至少要付出兩到三萬人陣亡的代價,李綱肯定不會同意。

果然,李綱沒有吭聲,一向以嘴臭出名的折彥質冷冷道:“這樣打,我們至少每天要傷亡一到兩萬人,程知事覺得我們的士兵都是螻蟻,死再多也不心疼?”

程昌寓怒道:“打仗怎麼可能不死人?你若不想打不勉強,我率我的一萬軍隊攻打北城,等我奪取了襄陽你休想來搶功!”

李綱當即同意了,“可以,程鎮撫使明天率一萬軍攻打北城!”

程昌寓立刻明白了,這是李綱拿自己當試探進攻呢!剛纔的話說得太滿,他想反悔也來不及了。

程昌寓只得悶悶不樂道:“我沒有船隻搭建浮橋。”

李綱一點機會都不給他,當機立斷道:“搭建船隻的浮橋我下午就撥付給你,你今晚搭建浮橋,明天開始進攻。”

程昌寓和衆人都走了,李綱嘆口氣對陳慶道;“你也看到了,戰爭還沒有開打,就先內鬥了。”

陳慶笑問道:“似乎程昌寓和折彥質之間有矛盾?”

李綱苦笑一聲道:“他們二人矛盾很深,是在剿滅楊幺的過程中發生的,你也知道折彥質爲人比較清高,很看不起程昌寓,又是口直心快那種人,其實今天他已經收斂很多了,要是從前他們會打起來。”

陳慶點點頭,“程昌寓的方案比較中規中矩,就是傷亡太大,得不償失!”

李綱笑道:“我知道你善於用奇謀,你應該成竹在胸,我更想聽聽你的方案。”

李綱對陳慶救援三峽道之戰非常滿意,尤其陳慶沒有殺俘,這一點難能可貴,說明他遵守對自己的承諾,這次大戰結束後,自己得好好向天子表一表他的功勞!

陳慶微微笑道:“我是有一些想法,但我也很希望看一看明天程鎮撫使的攻城,我同樣也需要了解襄陽的防禦情況!”

“那好!明天試探之戰結束後,我再聽聽你的意見!”

............

董先負手站住城頭上,憂心忡忡望着城外的大營,他到現在沒有得到朝廷的任何消息,就彷彿朝廷已經將他們放棄了一般,這才董先心中着實有些後悔,早知道完顏昌撤離後,他就應該緊隨其後跟着撤離襄陽。

襄陽雖然是極其重要的戰略之地,但也要看能不能發揮作用,如果實力拿不下荊襄,那襄陽再重要也毫無意義。

現在他無法撤退了,只能硬着頭皮撐下去,看看西部的戰局能不能影響到荊襄這邊。

這時,一名士兵奔來稟報,“啓稟元帥,漕河上發現了一隊小船。”

這是一個新情況,董先急忙向北城走去,不多時,他來到北城牆向外張望,只見漕河上停泊着數十艘小船,卻不知準備用來做什麼?

董先沉思片刻,忽然醒悟,這分明用來架設浮橋的小船啊!

宋軍要準備攻城了,他當即對當值將領令道:“給我嚴密監視,尤其是夜間,一旦敵軍搭建浮橋,立刻向我彙報!”

..........

當天晚上,陳慶也得到了消息,程昌寓開始在東城外搭建浮橋,之所以選擇在東城而不在北城,實在是因爲襄陽城的一些特殊構造導致。

襄陽城牆距離護城河還有一丈遠,工匠就在緊靠護城河的岸邊砌了一道牆,這並不是軍事用途,而是防止漲水後漫上岸,以避免城牆根長期泡在水中。

這道防水牆在整個護城河岸邊修建了一圈,其中北城牆外的防水牆修建得最高,高達八尺,其他三面城牆高度只有三尺左右。

而如果浮橋搭在北城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進攻士兵還要從八尺高的防水堤上跳下去,這可肯定會摔傷的,但東城的防水堤只有三尺高,跳下去就容易多了。

陳慶帶着百餘親兵騎馬向東城而去,路過北城時,他望着高高的防水堤,確實修建得很高,如果所有的城池在外圍岸邊都修建這麼一座高牆,那麼進攻城池的難度就大了,但襄陽城卻想到了,以後完全可以借鑑,

這時,陳慶又看到了水門,就在正門旁邊,相對於城牆,他其實更關心這座水門。

蔣彥先給陳慶建議的奪取襄陽之策,指的就是水門,這是襄陽城的一處防禦弱點,裡面有內外兩座鐵柵欄,在兩座鐵柵欄中間的門洞內有一條狹窄的通道,直通城頭,平時守城士兵就會沿着通道下來,在門洞內檢查船隻。

蔣彥先告訴陳慶,這兩座鐵柵欄至少有五十年沒有更換了,早已被水腐蝕,表面看起來很粗,實際上和朽木沒有區別,用鋒利的利斧便可以斬斷。

這時,後來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一名軍士追了上來,向陳慶抱拳道:“啓稟都統,從巴陵過來的船隻到了,就停泊在大營北面的江面上。”

陳慶暫時放棄了去城東查看浮橋的計劃,轉而前往漢水西面,很快他便來到自己大營北面的漢水邊,這裡停泊着二十幾艘三千石大船,都是從巴陵縣過來的特殊船隻。

這時,有人站在一艘大船船舷邊對陳慶揮手,“陳都統!”

陳慶認出了來人,是他軍中的首席大匠謝長治。

陳慶走上大船笑問道:“我要求做的東西做好了嗎?”

謝長治笑着點點頭,“回稟都統,已經做好了,都統請隨我來!”

第910章 變化第四百四十章 暴亂第1116章 江夏第五百七十四章 腹黑第四百四十九章 攤牌第890章 商談第1516章 雍南第1284章 追查第二百二十一章 抓捕第1354章 青山第1494章 防疫第1366章 扼喉第1392章 團滅第1054章 狙擊第929章 強硬第四百三十七章 往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激化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麗第三百七十章 態度第944章 泄密第953章 方案第四百六十一章 坍塌第1392章 團滅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推恩第三百八十四章 互助第1363章 未盡第1059章 滅梟第六百三十三章 作秀第四百八十七章 村落第1065章 闖關第五十七章 風波第836章 嚴懲第900章 党項第1250章 遠客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小聚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截第1482章 遭遇第770章 霍邑第779章 合兵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籌備第三百八十八章 備戰第一百一十章 泄憤第1498章 瑞兆第三百零八章 新將第821章 趙鼎第六百二十八章 效呂第1227章 妥協第960章 防爆第五百二十章 來信第三百九十章 試攻第1504章 告發第1096章 南瓜第五百五十二章 春困第二百三十三章 漢中第五百七十八章 入蜀第833章 夜動第1478章 教誨第六百三十三章 作秀第二百一十七章 初攻第六百九十九章 決戰(二)第1339章 房產第六百八十二章 遭遇第三百章 承諾第四百零六章 築城第七百四十七章 貨郎第七百一十五章 告狀第二百七十章 出遊第1432章 報復第1286章 解釋第1056章 突來第943章 吹風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海戰第783章 地氣第三百三十六章 水門第五百六十四章 妥協第1060章 秋遊第三百七十九章 小別第三百五十三章 交換第七百四十四章 偷襲第1227章 妥協第1187章 運籌第1005章 原因第一章 求生第七百一十六章 夜報第五十九章 任務第1072章 鼓動第六百六十五章 短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降服第1108章 集合第六百零八章 陷阱第七十章 獎懲第一百九十八章 斬首第1519章 遼探第二百九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密道第1437章 殺雞第四百四十九章 攤牌第十二章 分歧第948章 遇險(下)第1193章 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