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相親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拿到了錄取通知書的牟星雲 ,一隻腳跨進了“公家飯”的行列,一夜之間就成爲遠近媒婆、姑娘們追逐的重點。事實上,在升學宴當天,就已經有好幾個人,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提親的意思。

但是,牟星雲對這個並不感興趣。父母和親戚一說到相親,他都紅了臉,急切地拒絕。他對那種看牲口似的相親,非常不適應,非常反感。沒幾天,有人安排了他哥哥去相親(當地叫“看人”)。因爲是暑假,又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他媽就強迫着他一起去,說要“見識見識”,不然以後不知道怎麼相親。

那是一個趕場天,人們擁擠到一條三百米長的街道里,售賣家裡出產的東西,選購各自需要的生活用品。這個街道,其實就是一條公路,兩邊修了房子。

一大早,哥哥牟星光就被喊了起來,母親陳貴貞非要他穿上襯衣,繫上皮帶。而牟星光一直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男孩子,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蝦,甚至山洞裡拉出毒蛇來,更有幾次,把人家的雞捉去,剁了糊着泥巴給燒來吃了。本來,成績好好的,讀到初三下期,突然就不愛去學校了,連畢業考試都不去了,他媽老漢氣得半死。至於穿着打扮,從來都是拖衣拉灑,沒整規矩過。而且,都20出頭了,還整天流着鼻涕。奇怪的是,牟清泉的一個哥哥兩個姐姐的孩子們,一個個都很爭氣,有的考了中專工作了,有的出去打工了,沒有一個遊手好閒的。在獅子山一帶,牟星光也算是出了名的“雜皮”,跟那個魏治成有一比,好多父母都拿他當反面教材。如今,要他穿着襯衣、繫着皮帶去相親,豈不是趕着鴨子上架,要了他的命?雖然牟星光品行不怎麼樣,好在牟清泉夫婦勤耙苦做,牟清泉又是村支書,家景還算不錯,在當地名聲也比較好。

在一番催促中,牟星光終於答應“去看看”。

本來,身爲村幹部,是不愁兒子找不到媳婦的。加上,牟清泉這個村幹部,還真不是一般的讓人口服心服。不過牟星光這個孩子,讀書的時候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對上樹下河倒是上心得很,至於打牌下棋,更是一看便會,所以輟學回家後,三天兩天的,不是打牌就是邀約夥伴東遊西蕩。都說梨樹底下長梨樹桃樹底下長桃樹,不知道,牟清泉怎麼就養了這麼個兒子,好在牟星雲完全不同,幾乎找不出缺點:勤學、禮貌、陽光、大氣,長得又那麼有模有樣。

唉,還是說相親吧。

雖然是鄉鎮,趕場的人還不少,畢竟街道只有七八米寬、三百多米長,賣肉的賣蔬菜的賣日用百貨的賣竹器木器的,都擠在這裡,真可謂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媒婆讓他們一家四個站在一個賣竹筐的攤子前,自己混入人羣,找女方去了。過了差不多半小時,媒婆氣喘吁吁地擠過來,說女方勉強同意了,答應下一個趕場天,帶上其他的親戚,再參考下。

“參考個錘子啊?我都沒看見她啥子樣樣兒。”牟星光氣昂昂地說着,扭頭回家去了。看着兒子離去的背影,牟清泉顯得非常尷尬,一邊給媒婆陪小心,一邊邀請“一起吃個飯嘛,來都來了,親事不成仁義在噻。 ”

儘管牟清泉再三邀請,女方還是婉言謝絕了,說第二場再看。事實上,在這之前,媒人已經瞭解了雙方的基本情況,家庭人口啊,經濟條件啊,男女青年的長相脾氣啊什麼的,都已經跟雙方通氣好多回了。

三天過後,相親的雙方終於見面了。牟清泉夫婦看魏廣斌夫婦都來了,一下就有了好感。他們家那個叫魏秀英的女兒,雖說小時候也見過,瘦瘦的黃毛丫頭。但是她出去打工了好幾年,如今已經高高長長的,雖然有點雀斑,五官還端正,溫順質樸的樣子。尤其是她結實豐滿的屁股,讓牟星光他媽非常中意。她說,那是生兒子的屁股。而牟星光則從頭到尾沒正眼看對方,自顧自的東張西望。至於牟清泉,看在對方是南坡,又是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本來心裡就有一些好感,自然對這門親事沒什麼意見。

“買豬都要圖個熟人,何況看人?”陳貴珍心裡想着。

雙方家長表示滿意後,媒婆問兩個年輕人心意如何,女孩子雙手絞着長長黑黑的大辮子,側臉點了點頭,牟星光則說聽媽老漢的。

雙方沒意見,就商量坐下來吃飯。等大家都坐下時,才發現牟星光不見了蹤影。

“這個龜兒,比姑娘家還害羞。”陳貴珍陪着笑臉,半嗔半怪地說。

吃過這頓飯,相親的雙方算是基本同意這門親事了。分手的時候,牟清泉拿出一個袋子交給媒婆。裡面有8條洗臉毛巾,對方每人一條。

順便介紹下那時相親的過程吧。這之後還有兩個環節:出腳、走頭回。

“出腳”就是媒人帶着女孩、女孩的母親,到男方家作客,瞭解男方的實際情況。一般是吃一頓午飯就要回去的。如果女方對男方確實滿意,就會約定“走頭回”的時間。

“走頭回”時,女方帶着母親和直系親屬,在媒婆帶領下,到男方作客,進一步瞭解男方的家景,算是女方第一次正式到男方家裡作客。瞭解男方的房屋是什麼材質修建的,多大,家裡都有些什傢俱財物,物件收拾整理如何,生活習慣怎麼樣,有多少家禽家畜,長得如何,街坊鄰居的關係怎樣,等等等等。這次,如果女方滿意的話,就會住一晚。

第二天吃過早飯,女方一羣人回去時,男方除了要給來客準備毛巾之類的禮物外,還要給女子另外準備禮物,一般是布料、衣服、禮金,同時約定男方去女方“走頭回”的時間。而男方去女方時,就只有媒人作陪了,男方的父母是不能陪同前往的。男方離去時,女方也會贈送禮物,一般是鋼筆、皮帶之類。

男女雙方走過“頭回”之後,一對男女就可以自行來往了。開始,是在端午、中秋、春節、雙方父母生日的時候,相互走動,一般都是男方先到女方作客,再是女方跟着男方登門作客。隨着走動次數的增加和雙方情感的熟稔,男女雙方也可以在平常的日子裡來往了。男女雙方的走動,也是有講究的,男方去女方,必須要準備“人情”(也就是禮物),而女方去 男方,就不一定非要準備“人情”了。

如此三番五次的走動,一兩年之後,男方就會向媒人提出結婚的請求,由媒人轉告給女方,如果女方同意,就約定時間,雙方親戚在男方家裡或者街上的飯館裡,商討結婚的諸多細節。說是細節,其實有很多“大東西”。從是否要新建房屋,到買鏡子臉盆等日用品;從哪些人到女方家迎親,到迎親路上休息幾次,休息的時候給迎親隊伍發什麼牌子的香菸,以及結婚當晚,要舉辦哪些喜慶活動。比較常見的是,大家吃過晚飯,收拾停當後,由男方家族有威望的長者,召集雙方親戚,與新婚夫婦見面,成爲“喝茶”,也叫“宵二道夜”,就是吃第二次晚飯”。不過這個“二道夜”可不是好吃的,儀式上,新婚夫婦會向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當天是不會一起到男方的)、雙方親戚“敬茶”,長輩們喝一杯茶,除了要送上祝福的話語,還得有所“表示”,就是給“紅包”了。根據親疏關係和自己的經濟狀況,紅包也是有大有小,五塊十塊的有,二十三十的有,能夠給五十一百的,就是“土豪”了。

過了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夫婦二人就要帶上最重的禮物回孃家,叫“返門”。“返門”可以在孃家住一晚,也可以吃過午飯就走。“返門”之後,夫妻還要去媒人家作客,也要送上厚禮,叫“謝媒”。

到此,這門婚事就算修成正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