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玄術 墓聞錄 目標 吳哥窟(11)
一些學者認爲,吳哥窟是蘇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據有三:一:與吳哥大多數其他寺廟朝東,面對朝陽不同,吳哥窟正門朝西,面向日暮;根據荷蘭考古學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殯葬風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廟則朝東。二:畫廊浮雕反時針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禮時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吳哥窟畫廊中蘇耶跋摩二世與毗溼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後昇天成毗溼奴長駐毗溼奴神殿之意。元代航海家汪大淵在1330年-1339年間曾遊歷吳哥,他稱吳哥窟爲“桑香佛舍”,這表明在十四世紀中葉,吳哥窟已經改爲佛寺。汪大淵還報告吳哥窟有“裹金石橋四十餘丈”,十分華麗,有“富貴真臘”之語。
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次年,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森林逐漸覆蓋漫無人煙的吳哥。後來有些高棉人獵戶進入森林打獵,無意中發現宏偉的廟宇,也有一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廟旁邊搭蓋屋寮居住,以便到廟宇中朝拜,但吳哥遺蹟多不爲世人所知。
1586年,方濟各會修士和旅行家安東尼奧-達-馬格達連那(AnoniodaMagdalna)遊歷吳哥,並向葡萄牙歷史學家蒂歐格-都-科託報告其遊歷吳哥的見聞:“城爲方形,有四門有護城河環繞……建築之獨特無以倫比,其超絕非凡,筆墨難以形容”。但達-馬格達連那的報告,被世人目爲天外奇談,一笑置之。
1857年,駐馬德望的法國傳教士夏爾-艾米爾-布意孚神父(CharlsEmilBouivaux,1823年—1913年)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記,安南與柬埔寨》,報告吳哥狀況,但未引人注意。
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HnriMouho)爲尋找熱帶動物,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蹟,並著書《暹羅柬埔寨老撾諸王國旅行記》,大肆渲染,他說“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希臘、羅馬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這才使世人對吳哥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