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

根據歷史記載,正是在大業三年(607),楊廣正式下旨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

如《舊唐書·薛登傳》曾記載:在唐武則天天授年間任左補闕的薛登,就曾上書請求改革當時“選舉頗濫”的弊病,上書稱:“煬帝嗣興,又變前法,置進士等科。於是後主之徒,復相仿效,因陋就寡,赴速邀時,緝綴小文,名之策學,不以指實爲本,而以浮虛爲貴。”

同樣,《舊唐書·楊綰傳》也記載:“進士科起於隋大業中,煬帝始置進士之科,當時猶試策而已。”

此外,《大唐新語》、《唐摭言》以及《通典》都記載有進士科開始於隋朝大業時期,南宋學者朱熹更加指出進士科創設於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

不過,也有不少學者對此提出質疑,他們的出發點就是抓住科舉制度創立的主要標誌——進士科!

如果隋朝有創建進士科的記載,那麼毫無疑問科舉制度誕生於隋朝,但他們宣稱查《隋書》、《資治通鑑》等史書,沒有找到大業二年設置進士科的記載,反而在唐朝找到了不少證據。

如唐武宗時期的宰相李德裕說:“李唐御統,艱闕制度,立進士之科,正名也;行辭賦之選,從時也。”(夏竦《文莊集》卷二十)

唐宣宗時期的右補闕裴庭裕說:“大中十年,鄭顥知舉後,宣宗索《科名記》,顥表曰:自武德已後,便有進士諸科。”(《涌幢小品》卷七)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黃小剛在這件事上決定做甩手大爺,乾脆就把事情一股腦的全推到黃娜的身上去算了。

不過這也是當初他倆就商量好的,畢竟拋開古代科舉制度的種種弊端不說,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公平性和普適性,爲中小地主乃至平民提供了一個進身的機會,與世卿世祿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選官制度的不同,只要參加考試,任何人都可能憑藉自己的學識取得成功。

科舉制度之所以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家族乃至整個社會所接受可推崇,也正是因爲它給予成功者以崇高的榮譽,又激發全社會奮發向上的道德力量,更使得華夏民族的文脈得以綿延千年,星火相傳,生生不息!

從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近代,所謂的“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舉時代並不是一句空話,而現在黃娜和黃小剛要做的,就是讓天鳳軍治下的東華諸郡直接一步到位,跑步進入科舉時代。

然後,黃小剛的信大概花了六天時間被送到了黎陽,而黃娜的回信也不過用了七天就送回了高密,並且隨信附上了一份十二件套的模擬試卷,以及一份厚達二十餘頁的讀書單。

對於科舉這個事情,黃娜其實早有準備,因此在行軍途中閒來無事之時,她就憑着記憶和學識擬出了幾個等級的模擬試卷,分別是童生卷(初級)、秀才卷(中級)、舉人卷(高級)和進士卷(國考級)。

至於書單所列,什麼四書五經、論語孟子這些肯定都是必修課業,此外經史子集、刑律法典、算術地理,乃至兵書戰策肯定也要涉獵,甚至到了進士卷裡,黃娜更把後世的國考題庫也搬了出來。

然後黃小剛把這些試卷拿到手裡一看,也就發現自己勉勉強強能看懂童生卷裡的題目內容,往上什麼秀才卷、舉人卷就完全看不懂了,至於進士卷裡的題目更是看得一臉懵逼,不得不承認黃娜的雙學位當真沒白修。

而對於這份讀書單還有模擬試卷應該如何擴散傳播出去,黃娜也是順帶給出了辦法,那就是要黃小剛把活字印刷術給發明出來,看看在高密弄份報紙之類的傳媒出來,就把這事順路給辦了!

這什麼活字印刷術對於黃小剛來說倒也不是難事,以現在天鳳軍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搞出成熟的銅活字和雙排版印刷,另外紙張和油墨也不是難題,甚至髮型渠道可以直接用天鳳軍已經逐漸成熟並向關中延伸的軍驛,而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這份報紙的新聞採訪和編輯人員了,可黃小剛手上哪有什麼文人,如今這東華各郡願意投效天鳳軍的文人本就寥寥無幾,而且大部分還叫黃娜給帶出去打仗了。

思來想去,乾脆一事不煩二主,黃小剛便派人去歷城,把當初歷城的謝、王、顏、司徒四家領頭來跟他談崔氏流放遼東之事的人給找了來,直接在高密城內找了一座大宅,掛上一面“東華時報”籌備處的牌子,便把幾人給弄了進去,先期什麼工作都不用幹,只需要整理黃小剛命人從各處收集來的各種藏書就成了。

然後,在此同時黃小剛又從何春手底下調了幾個已經出師的銅匠,以及花重金招募來好幾個專業給人打造墓碑刻制銘文的師傅開始動手製造銅活字,並且又設法參股了歷城一家造紙的作坊,讓工匠開始研製一種適用於油墨印刷的紙張。

不過,想要等到紙坊造出合格的報紙用紙張,以及打造出可靠耐用的銅活字,並最終印刷出一份合格像樣的報紙成品,想來就算不要三年五載,一年半載也是沒跑的,而黃小剛誇下的海口可是明年春天就開春闈,所以這就不得不先想出應急的辦法出來才行。

不過還好,黃小剛當然有辦法,而且他的辦法不但非常簡單,而且還很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他直接張榜從各地招了二百多名抄書先生,直接採用人工手抄的方式趕在天鳳二年的五月初一這天,將整整一萬份新鮮出爐的《東華時報》創刊號,隨着軍驛從高密發往了山東各地的天鳳軍控制區。

而這《東華時報》創刊號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平平整整就四個版面,頭版頭條是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在江都弒殺了隋帝楊廣的消息,頭條的下面是天鳳軍元帥黃天風的簡短聲明,代表天鳳軍強烈譴責宇文兄弟弒殺在位皇帝,並虐殺皇室成員的不人道行爲;以及天鳳軍和平進駐了黎陽,各地郡縣主動打開城門喜迎天鳳軍入駐和決定在天鳳三年的三月舉行春闈開科舉取士的好消息。

第六百十一章 防守反擊第二百七九章 妙算第三百三四章 乏善可陳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七百零六章 質詢第一百四四章 器成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七百六五章 騎陣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七百六二章 熱戰第一百八三章 水軍第五百六七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九五章 陣前約誓第四十四章 地圖第四十八章 什麼鬼操作?第二百八一章 圖讖第四百七二章 黃泉再見第五百六六章 弄巧成拙第一百九九章 奈何第五百九三章 煮茶問對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一百零二章 拜服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二百七十章 助人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五百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七百三一章 上路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三百二四章 士信娶親第七百六四章 時機第六十四章 掘洞爲牢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四百零三章 大義凜然第七百二十章 齊至第六百六三章 所圖第六百二三章 危機四伏第四百四九章 組建空軍第五百零一章 去國之人第四百二九章 東華初音第四百五三章 紅鯉綠鯉第三百九三章 兩面夾擊第六百三十章 一對眼間第三百章 壓寨夫人第六百十七章 追之不及第四百七十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九九章 奈何第七十一章 換俘第三百七二章 虛與委蛇第三百三十章 高歌猛進第六百八三章 窮鬼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六百六三章 所圖第二百六三章 妖法第三百九四章 與國無疆第二百十五章 彎路第六百七八章 雛鷹第四百四九章 組建空軍第二十七章 轉進第二百章 束手第六百十八章 置之死地第七百二七章 早晚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十二章 軍議第五百二四章 弄舞娛情第一百七二章 突襲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六十七章 反殺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七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三七章 唯向東行第五百三七章 備戰黎陽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三十九章 渣男第六百三一章 破關邀戰第三百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六十九章 開拔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四百四九章 組建空軍第四百四一章 新朝政體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四百五六章 彭城告急第七十三章 邀鬥第二百零三章 狂勝第二百五三章 招安第三百七三章 賺奪長安第七百十一章 軍改第七百七三章 不拘第三百十八章 李唐起兵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四百九三章 近衛無敵第四百十九章 退無可退第五百九一章 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