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九章 總動員令

所謂的貓膩,倒也不難叫人察覺出來,因爲衆所周知坐鎮洛陽的越王楊桐手下,不單單有一個原先代王楊侑的家將,他手下的名將還有屈突通、王世充(納言、左翊衛大將軍、代理吏部尚書)、皇甫無逸(兵部尚書、右武衛大將軍)、元文都(內史令、左驍衛大將軍)、段達(納言、右翊衛大將軍)……另外不在一線品級之內的各種大將軍、將軍也有十好幾位,可爲什麼偏偏是一個原先代王楊侑的家將來擔任主將領軍出戰呢?

顯然這裡面肯定有PY交易,雖然細節不得而知,但光看這支隊伍三萬精銳、十二萬炮灰的構成也能明白,楊桐方面對於僅憑一紙詔書就投靠朝廷的李密也不完全信任,派出一個無關緊要的楊春,未必不是試探。

而且,三萬精銳或許不是問題的關鍵,十二萬青壯纔是!

要知道此時的洛陽雖然是大城,人口據說有上百萬,而且城中還有城外更有數個巨型糧倉,就算因爲江都叛亂,運河上的漕運已經實質上斷絕,但短期內應該是不缺糧的。

可不缺糧歸不缺糧,城中上百萬人口裡按比例來說,青壯至少得占上三分之一,這些人長期圈在城中,一個控制不好就得出大問題,所以把這些人摘出來送出城去打仗,倒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減負手段。

再來就是,李密這邊派出的七萬大軍,據說主將是他自己,副將一個王勇(王伯當)、一個程咬金、一個徐世勣,都可以算是李密的人,而翟讓的麾下一個都沒有,從這其中也能看出問題來。

按照黃小剛的記憶,翟讓被李密弄死應該就是今年的事情,但隨着瓦崗軍改變了歷史的軌跡偷取了長安以後,翟讓到底死不死、什麼時候死、怎麼死這些問題也就成爲了不可預期,雖然按照歷史所知,大致可以預料翟讓和李密肯定有着內部鬥爭,但事態到底將會如何發展,這就不能再用原本的歷史軌跡來推測可能性了。

反正不管怎麼說,洛陽的越王楊桐以朝廷的名義,派遣了共計二十二萬人的大軍,於九月十六在洛陽誓師,然後兵發黎陽而來。

然後有點搞笑的事情是,九月十六發的兵,二十二萬人用了十天才走出洛陽近畿,然後距離不過區區五百里的路程,竟讓他們足足走了差不多二十天才走到距離黎陽五十里的衛縣腳下。

然後三天紮營的期間之內,楊春的十五萬人便跑掉了近萬人,還是他大開殺戒一口氣殺掉了五千多人,才止住了潰逃的事態,再算上半路上開溜的,最終十五萬大軍也就剩下了十二萬左右。

比較起來,瓦崗軍這邊就靠譜多了,七萬人從長安走到衛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多了。在走出洛陽近畿後,河南各地的小股義軍,以及留在韋城、瓦崗寨各地打游擊的瓦崗軍紛紛來投,最終的人數據說超過了十萬人。

所以搞來搞去,最終從洛陽出發的時候是二十二萬人,抵達衛縣的總人數也是二十二萬,但雙方的戰力比卻發生了變化……本來戰力差別就很大了,如今自然是強弱立判。

然後呢!

而天鳳軍這邊,黎陽一期集訓的三萬八千人不說,二期計劃是集訓三萬人,實訓是兩萬九千,加上黎陽衛城自己又募集了四千民勇,還有黎陽倉的三千倉卒,此外留在聊城的天鳳軍也在訓結了兩期新兵後,派來了援軍十二營六千人,所以這個時候黎陽大營的總兵力也達到了八萬人。

然後,高密在九月二十六得到李密領軍進入洛陽會師並誓師出征討伐天鳳軍的消息後,便連夜組織了萬人規模的輜重輸送隊伍,通過水陸並進的方式,向黎陽加急送去八萬箱神機箭、三百萬發神機備箭、十五萬枚手榴彈、三萬套梨花槍、五萬斤火藥和大小雷王、雷神的組件(火藥分裝運輸,戰時再現場組裝)等等,以及一萬五千套近戰甲冑和一萬八千套弩手甲冑,此外還有全部庫存的被服、鞋襪、冬裝等等物資。

送出這些物資等於是清空了全部的庫存,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楊春雖然不算什麼,可李密不是善茬啊!

而黃娜和黃小剛也分別對高密和黎陽、下邳和彭城下達了最高級別的天鳳軍總動員令,雖不至於說此戰是天鳳軍的生死之戰,但這一戰要是打好了,說不定就是楊隋的生死戰,只要能一戰打掉這支代表了隋朝最後戰力的聯軍,楊隋的統治也就差不多可以畫上句號了。

而在總動員的基礎之上,黃小剛也沒忘記了剛剛組建的空軍部隊,雖然這次南下彭城、下邳的支援行動,空軍戰術小分隊並沒有起到出奇制勝的功效,但效果多少還是有一些的。

而且經驗教訓也總結了一大堆,也展開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因此黃小剛乾脆就把目前全部的二十四個飛行員全都派去了黎陽,並讓老公輸帶着公輸蓋領着一般的研發隊伍跟着去了黎陽,就看這支新生的天鳳空軍能不能在這場黎陽戰役當中立下蓋世奇功了!

然後,截止十月,天鳳軍實控區和託管區的秋收和兩稅也全部完畢,各地解來的糧食、材料、油料、布匹、五金、錢財等物不可計數,經過初步的造冊預算,共計結餘糧食(含粗細糧秣)約十八萬擔(二十萬石左右)、銅錢約七萬貫(開皇錢)左右。

而順帶着,華夏商行也做了一個年中小結,結果是商行下屬設糧商鋪共計結餘糧食二十四萬石、商行整體結餘銅錢十五萬貫並還有至少價值十萬貫的各類物料囤積在倉庫,利潤率卻是比整體的稅收還多了不少。

當然了,可別忘記天鳳軍自打佔據高密建政開始,就處在極度缺糧的狀態,這個情況也是直到黃娜領軍展開秋季攻勢以後才慢慢得到環節,並在打下了黎陽倉後才完全解決了缺糧的危機,所以如今實控區和託管區不但不需要倒貼糧食還能解來這麼多的糧食,這倒也說明天鳳軍的施政還算是初步獲得了成功。

最後還有兩個好消息,就是旅順港那邊建港和築城的工作還算一切順利,報表已經在統計很快會報來,然後就是旅順港送來消息稱已經從陸路得到了赴日船隊即將回航的消息。

第二百八三章 登陸第七百二八章 不可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三百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四百三四章 挖角背叛第一百零六章 天作之合第六百十五章 箭定勝局第三百三八章 客自東萊第二百六九章 贊助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一百七四章 大勝第一百六八章 戰術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四百二九章 東華初音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四百八七章 司馬炸了第三百五四章 公正女帝第七百五二章 秘法第一百零十七章 呂氏春秋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二百六五章 收官第一百七三章 巧了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一百六三章 約法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第七百五九章 探視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七百五四章 班長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五百七五章 去留自便第五百四二章 抗凍救災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五百零八章 李二南下第六百五十章 又生一計第四百七一章 去留兩難第五百七二章 鳳臨東都第三十二章 製陶第一百五一章 口號第二百九九章 出陣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四百八一章 水鬼出擊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七百四五章 考題第二百十二章 軍議第七百五三章 青黴第三百二一章 高密軍議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一百九七章 鋼板第六章 搏命第八十二章 五禽戲第二百三八章 陷阱第三百十九章 開關入寇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一百三七章 東華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三百八九章 武力展示第七百十二章 不公第二百五三章 招安第六十二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五六章 編戶湊丁第二百章 束手第五十一章 高光時刻第三百三四章 乏善可陳第三十四章 真本事第四百五十章 搭架選兵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四百七二章 黃泉再見第七百四五章 考題第二百八六章 新年禮物第五百零二章 無跡可尋第五百五十章 汝願助否第六百零五章 一步到位第六百二五章 繼續勝飲第三百四一章 喜憂參半第四十九章 去心魔第二百十七章 毒丸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六百六二章 偏頗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六百八十章 百家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四百五六章 彭城告急第四百九八章 大勢已去第五百二七章 老牛嫩草第三百八二章 田單故計第六十章 搞他一下第七百三七章 家宴第六百二七章 輕裝上路第四十四章 地圖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四百七三章 得國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