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

而目前新朝的貨幣體系,主要是由糧票和新幣構成,是一個在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經濟系統。

先說糧票,這是在幽幽谷時期就根據需要搞出來的代幣,等於憑空造出的一種內部使用消費憑證。

在當時,糧票主要用來給部隊的士兵發軍餉,允許直接拿來進行內部消費和在以華夏商社爲基礎的內部商業平臺間流通,並不與外界進行價值交換。

而到了中後期,也就是眼下,糧票的髮型即將進入第五期(天鳳四年期),通過強制性的新老糧票換期(每年一換),目前內部統計的結果是往期(天鳳二年及之前冗餘)未結餘糧票尚有十餘萬石(估計少部分是憑證滅失了),而當期(天鳳三年)糧票的結餘也就在五十餘萬石。

如此,黃小剛計劃將明年的第五期糧票作爲最後一期來發型,到了天鳳五年以後將會對所有的糧票進行強制兌換,全部兌換成新幣,而這些新幣將會成爲帝國經濟發展和起飛的基礎。

因爲這些新幣所構成的價值基礎,是以天鳳新朝的國家信用來作爲質押物,不需要實物或金銀這等重金屬來作爲貨幣儲備,等於是憑空造錢。

有了這麼一個條件支持,新朝就可以把這些年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金銀等重金屬直接拿去進行外部置換,用來換取各種生產資料和基礎原料,並將之引入實際的規模生產,然後再把衍生品和商品用來支持新幣體系下的經濟內循環。

當然了,在這麼一個條件下,國朝只會設法尋找渠道將手中的金銀銅對外花銷,而不會拿出新幣去兌換金銀銅,目的就是爲了斷絕地主老財們拿出地窖存貨來擾亂新朝的金融系統穩定。

而對於新幣的幣值,把單位設定得如此的“大”,當然也是有目的性的。

想當初舅侄倆穿越不久,黃娜跑去文登採購物資時,探得的糧價是粗麥(新糧)要開皇錢三十五文一斛(原糧),舊麥(陳糧)二十五文一斛、雜糧(黍粟豆)二十文一斛。

食鹽的價格也算不高,官鹽要老錢八十文一石,品相稍好一些的私鹽要價差不多百文。

不過這裡多說一句,一個是此時的“斛”爲十鬥,每斛約一百二十隋大斤(每斤計六百餘克)。

另外就是這三十五文一斛的糧價,是專指用的開皇錢,所謂開皇錢也即是隋朝在隋文帝開皇年間鑄造發行的五銖銅錢,這種開皇錢含銅量高,錢幣的品相極好,但進入大業年間以後,楊廣這傢伙因爲發現通過造幣可以大量的聚斂民間的錢財,於是搞出了含鉛量極高的新錢,甚至後期直接用鐵來鑄錢,因此新錢的幣值比起開皇錢十不當一,商家販賣商品往往設定兩種價格。

而經過了最近幾年的這一場動亂之後,如今單是天鳳軍治下各地的平均糧價,波動範圍就在很大程度上顯得參差不齊。

先說這平度新城及周邊地區,如今上下一體使用的全是糧票(有華夏商行掌盤)也就不提,而如核心區周邊的高密、歷城、臨淄、即墨的糧價,差不多也就是開皇錢五、六十文、鐵錢五、六百文可換一斛新糧。

而更遠一些的非直控區,如北海、聊城、清河、魯縣、下邳這些地方,糧價基本上就在百多文開皇錢和千多文鐵錢之間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新朝用鐵錢爲錨定物,搞一個允許大業鐵錢和新朝鐵錢置換,讓百姓可以拿手中的大業錢換新錢,目的自然是爲了減少百姓的損失,起到扶貧、助貧的效果。

而也不怕地主老財們鑽了空子,因爲大多數地主老財喜歡囤積的是價值更高的金銀乃至銅錢,怕只有瘋子纔會囤積鐵錢。

而且鐵錢雖然材料來源豐富,鑄造工藝也是不難,但絕對不會有地主老財通過私鑄鐵錢來換新幣,因爲這麼幹很不划算,就算材料不要錢,人工費用也是極高。

此外,雖然國家銀行的建立已經早就提上日程,但目前新朝仍舊在利用“華夏商行”的營銷體系在替代銀行職能。

並由此確立了“糧票+新幣”的髮型方式,只能是軍隊內部代幣和商行間實物兌換,也就從源頭處控制了貨幣總量。

而金銀還有銅錢雖然目前也在流通環節之中,但經過刻意控制結果是大額的金銀銅並不能直接在華夏商行的店面裡直接消費(僅允許百姓小額交易),大額交易需要通過外部(民間)中間商先將金銀銅兌換成商品貨物,然後跟商行兌換成糧票,拿糧票完成交易後想換回金銀也需要找中間商,這就讓華夏商行這個代理金融系統規避了風險。

總之一句話,就是針對新朝的貨幣政策,黃小剛和黃娜搞了那麼多的騷操作,都是有目的性的,就目前說別管地主老財們看得懂得有多少,怕是商行內部的掌櫃和經理們能看明白的也不多,這裡面門門道道極少有人看得明白就是了。

總而言之,新朝這套明着不坑人,暗着坑人的貨幣政策,此時已經是準備妥當了,就等看會不會有不怕死不知死的地主老財自己撞上門來。

那麼言歸正傳,對於這次發餉採用糧票和新幣並行的方式,天鳳軍的官兵們基本沒有出現什麼牴觸的情緒,基本上都按照建議選取了對自己有利的折兌方式。

得到假期的官兵們基本上都選擇了糧票,畢竟糧票不但用得熟悉,可以直接拿去華夏商行所屬的商鋪購買物資帶回家中,就算回了鄉也可以直接拿着去各地鄉鎮已經網點密佈的“國儲糧站”直接足額兌換糧食。

至於說沒有假期的官兵還有中高級軍官,也多選擇了領取新幣,因爲比起面值也就是幾石、十幾石的糧票而言,折算成新幣後動輒就是幾千上萬文的新幣錢票拿在手裡可就有面兒多了。

當然了,多多少少也還是有一部分人,覺得這新朝的幣值多少有那麼一點不得勁兒,但他們隱隱間只是覺得新幣將一石糧食的價值錨定爲一貫錢感覺確實有些低了,不如前朝的開皇錢花銷起來爽利,但具體不爽利在什麼地方,可就真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了。

第四百零二章 敗如沙潰第五百三三章 登陸日本第二百六十章 破城第六百七八章 雛鷹第七十二章 開打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三百九二章 興亡亦苦第七百五三章 青黴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八十六章 瞎忙第三百零七章 第一陣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五百六七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三三章 登陸日本第六百五八章 新法試行第六章 搏命第五百五二章 經典由頭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體系第三百零六章 再戰第三十六章 賣弄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七十七章 慘勝第二百五九章 諸城第二百九五章 劉霸道南下第六百五一章 傳國玉璽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五十八章 訓練進階第五百六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五百五七章 鄉縣自治第四百三七章 唯向東行第三百五二章 咄咄逼人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一百九八章 追擊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二十章 混亂第六百六一章 政俠第三十九章 渣男第三百九九章 王者近衛第四百二二章 合作共贏第三百三二章 蹬鼻上臉第七百零五章 南征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五百四十章 三思而行第四百八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八三章 曹豹送書第一百零十四章 孫思邈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七百十三章 踏青第四百七六章 禍水西引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四百八一章 水鬼出擊第三百四三章 試探攻擊第一百零十七章 呂氏春秋第六百十三章 小肚雞腸第七百三七章 家宴第五百八八章 通過考覈第一百五五章 官威第四百三一章 天子門生第五百八五章 千里馳援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第六百九四章 官制第四百九四章 火力溢出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四十章 主線展開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七百四五章 考題第五百六六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六百六八章 模型第七百二六章 平等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二百二七章 軍務第八十九章 分則無益第四百二三章 三期規劃第二百六六章 震驚第三百十七章 土崩瓦解第五章 賊兵來了第六百十三章 小肚雞腸第一百零十五章 三憾事第一百八一章 萬金第一百七四章 大勝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三百十八章 李唐起兵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一百九二章 對陣第八章 蘆山第五百一十章 土包李柴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零六章 質詢第七百三九章 公案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第二百四三章 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