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

這鄭善果的確是楊隋的大理寺卿沒錯,也的確知道北魏武帝爲什麼滅佛。

可當他被監國王勒令解釋給達摩西多這個天竺僧解釋人家爲什麼要滅佛的時候,他是真的被難住了。

問題是:你要他怎麼說呢?

說北魏武帝是單純的崇信道教而惡佛教,這話可能他自己都不信!

說北魏武帝是貪圖佛教徒的財富,又或者說佛教徒斂財過分,且還囂張跋扈,並且企圖動搖人家的統治根基,妥妥的就是一個禍國殃民的邪教,所以才遭遇了滅教之禍,這個理由貌似充分,但深究起來也是講不通道理的。

再加上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鄭善果如果能說得出以上這些原因,那麼他有如何解釋自己跟達摩西多還有慧能搞在了一起,演出了今日這場要請佛入城的鬧劇,意圖又是什麼呢?

難道是,他鄭善果明知道佛教有如此多的禍國殃民之處,結果自己還躲在後面企圖推波助瀾,這……這豈不是打着燈籠上茅廁,自尋死路麼?

當即,鄭善果越想心越慌,最終自己承擔不了如此巨大的心理壓力,當即撲倒在地,哆哆嗦嗦道:“小……小小人,罪該萬死啊啊!”

一旁的達摩西多看着也是目瞪口呆:這不是人家叫你跟我說說北魏武帝爲何滅佛麼,怎麼你就罪該萬死了呢?

“也罷!”黃小剛瞧着鄭善果汗流滿面的模樣,倒也猜到他是怎麼把自己給嚇着了,當即便搖頭笑道:“反正今日的時間,肯定是要拿來處理這破事了,本王乾脆就把話說明白好了,不過此時還不合適,且等瞧看那慧能是否跑路再說。好了,接下來我與諸位道長商談之事,你且聽着,不管聽懂與否,都不要插嘴便是了。”

聽得監國王如此交代,達摩西多再怎麼蠢也還是聽得懂話的,忙也答應下來。

隨後監國王便就“一城一廟”的新政具體事項與袁守城等人仔細討論了起來,簡單點說也就是大致以下幾點:一是,鳳國治下的城鎮,除年限超過二百年的道教歷史古建築外,原則上以後就不在修建新的建築物,同樣也不準外教修建,這方面要一碗水端平;二是,雖然以後是一城一廟了,但道教活動並不會被影響,因爲那“一廟”也就等同於各教共用的服務機構,不管是什麼教的信徒都可以憑其度牒和告身在城隍廟掛單、借住和辦事等等,也就是說各地城隍廟今後將成爲一個專門的宗教事務服務機構,各教共享共用共管。

至於第三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今後度牒的管理肯定要繼承楊隋的考試製度,並且制度還將更嚴格和細化。

說道這裡,就不能不提鄭善果了,因爲這個制度當初就是他提出之後,得到了楊廣的肯定並執行,且歷史上正兒八經的玄奘法師陳禕就是通過這個考試由鄭善果本人親自發榜並授予的度牒。

(PS: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陳禕(yī),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幼年跟父親學《孝經》等儒家典籍,“備通經典”,“愛古尚賢”,養成了良好的品德。父親去世後,隨二兄陳素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即長捷法師。隋大業八年(612年),玄奘時年十歲,受大理寺卿鄭善果激賞,破格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

細節什麼的就不談了,反正監國王的意思就是:這以後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又或者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這教那教,一個就是不能再隨意的私搭亂建,自以爲尋着個無主之地就敢圈地建寺蓋廟;再一個就是不允許“海清”的存在(指沒有門戶和師承關係的淫祀野僧),各宗教流派必須接受宗教事物管理局的管理,對於建國前就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要嚴格的審查和複覈,而建國後無論是僧人還是道士想要獲得度牒就必須一律參加考試,通過後方可持度牒修行。

至於考試內容,監國王也大致的給圈定了範圍:基礎三科分別是國文、算數和民俗綜合;此外還有專業三科分爲國律(涉及國家基本律法、宗教事務法規和民事條律)、通事(其他宗教相關的常識和禁忌)、通識(本教相關的常識和禁忌)。

基本上,不管是本土道教還是外來的其他宗教人員,都必須要考過六科以後才能獲得度牒,持有度牒也才能進行傳教和相關的宗教事務。

此外,各教必須要有民事主體和財務制度,宗教人員的收入薪俸和宗教機構的收入支出必須要明細並接受國家稅務機關的審計。

當然了,雖然新朝不再賦予宗教人士任何特權,但卻鼓勵宗教人士投身參與工農和商業發展,對於能夠推進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宗教界人士,國家不但不吝嘉獎,其所在的宗教也將會大有受益。

這監國王和袁守城他們談了大概有半個多時辰的樣子,裡面涉及的東西雖然也就是區區這幾個點,卻是讓在場的衆人都大有獲益,便是達摩西多和鄭善果也在聽得目瞪口呆的同時還有些抓耳撓腮,尤其是鄭善果他更是沒想到宗教事務居然還可以這麼玩,想他以前可是楊隋的正牌大理寺卿,可除了安排點難度不高的考試和發發度牒之外,他之前的工作根本就是一無是處,錯漏百出。

很快,就聽得親衛回報說在城西的客棧裡把慧能尋到了,可帶上來一瞧卻發現慧能何其弟子四人一個個都面色紅潤,精神氣質皆佳,監國王不由冷笑着對達摩西多道:“哦嚯!你可瞧見了,當初本王要再打你二十鞭,你服是不服?”

達摩西多瞧着慧能師徒的精神表情,怎還不知道什麼“偶感風寒”、“臥病在牀”完全是託詞,是用來誆騙他這傻僧出頭頂雷的,直接就是願賭服輸,低頭拜服後嘆道:“賢王料事如神,小僧服了!”

監國王當即哈哈一笑,便道:“好!服了就免打!來人,把慧能等僧人拖出去打上二十藤鞭再說!”

慧能等人見一上來就要被打,也是滿臉的迷惑不解,不過倒也見得慧能忙也與弟子使了眼色,然後都是老老實實一聲不吭的捱了藤條。

打完之後,待得親衛把慧能等五人架回來之後,也才聽得慧能主動開口道:“阿彌陀佛!大興善寺慧能見過監國賢王,不知賢王招貧僧等人至此,有何賜教之處?”

監國王聽了,頓時咧嘴笑了起來:“呵呵!還賜教?本王看你是見了棺材都不落淚,找打呢?來!達摩西多,你說該怎麼罰?”

第六百四十章 一場好戲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七百十六章 江山第四章 難民卷一 稚鳳初鳴 第一章 雙魚玉佩第六百零五章 一步到位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五百八三章 妥善安排第一百二十章 瑞雪兆豐年第二百八九章 出擊奢卑城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一百二十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一百零十六章 寶庫第四百九八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五九章 回航沛縣第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七十章 詐供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一百零十一章 曹豹認主第一百三九章 按部就班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三百三十章 高歌猛進第二百二七章 軍務第十六章 決死之策第一百五八章 待發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三百三五章 乘勝追擊第四百八四章 各個擊破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五百三八章 戰術調整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四十二章 新章程第六百五二章 敢不從命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二百二十章 市稅第十章 制弓第四百二八章 創刊發行第四百六六章 從善如流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七百七十章 消停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二百五五章 開打第五百五六章 兩院內閣第六百零六章 精準課稅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三百七八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四章 誓約第七百三三章 人間第一百三一章 化工之母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七十七章 慘勝第五百三七章 備戰黎陽第四百八十章 水軍臨邳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第十一章 時空定位第二百七九章 妙算第四百零一章 金剛大蟲第五百零八章 李二南下第二百零四章 收穫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三百七三章 賺奪長安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六百九二章 過年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一百二三章 所在蜂起第二百二一章 商榷第六百十七章 追之不及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五百二八章 錯綜複雜第五百二六章 齊頭並進第一百六三章 約法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五十四章 平生僅見第三百二四章 士信娶親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六百十二章 雁門關前第一百七十章 詐供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五百九八章 古人智慧第二十一章 絕境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四百七四章 千金馬骨第九十四章 誓約第四百六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零八章 軍議第二百五一章 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