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應對

定州得到消息,立即派一千騎兵前來迎接,把人接到了定州城裡。

一進城,高敏便就被帶到了劉兼濟官廳。

看着高敏,劉兼濟沉聲道:“不過一天時間,你就丟了曲陽城!縱來敵再多,怎會如此?”

高敏叉手道:“太尉,非是末將不拼力死守城池。只是前方戰得正酣,知縣潘越卻私開城門,被契丹人抓住了機會。末將見契丹人已經入城,沒奈何,只能帶兵馬逃了出來。”

劉兼濟看着高敏,沉默一會,才道:“潘越呢?既是他私開城門,想來是逃出來了。”

高敏道:“末將如何知道?潘越私開南城門,沒有多長時間,就有契丹人從那裡衝進城來。末將沒有辦法,只好整好部伍,從西城門出來。”

劉兼濟道:“你縣罷職,在定州城裡聽審!等到一切清楚再說。丟了曲陽,罪責不小!”

高敏叉手唱諾,心中暗道晦氣。自己本來守得好好的,誰知道知縣竟然自己把城門開了。潘越手下的那些軍兵,戰力可是不行,想來很可能已經落入了契丹人手中。昨夜拼掉了半條命,卻把城丟了,沒有半分功勞,還可能受到懲罰,實不在值。

吩咐人把高敏帶下去,劉兼濟道:“本以爲曲陽是被契丹人強攻破的,卻不想,是有人偷開城門放進來的。如此看來,我們的佈置,契丹人想打破並不容易。”

祝貴道:“太尉,現在潘越下落不明,也不知高敏說的是不是真的。”

劉兼濟搖了搖頭道:“曲陽的人又不是死光了,高敏如何敢說這種假話?”

楊遂道:“既是如此,太尉又如何讓他待罪?是潘越開城,高敏並沒有罪責。”

劉兼濟道:“一是沒有確證,再者丟了城池本就大罪,讓高敏待罪,讓其他將領看一看。好了,現在不是討論這些的時候。知會各城之後,必須立即整點兵馬,準備與契丹人大戰一場。我們到曲陽去的越早,契丹人就越不容易出兵四掠。”

說到這裡,劉兼濟低頭覺思了一會,道:“我欲以祝貴、方浩兩軍,前去曲陽。孫譚守定州,同時也是我們的預備隊。除去防守各城的兵馬,還有三萬人去攻曲陽。你們以爲如何?”

幾人沉默了一會,楊遂道:“現在還不知有多少契丹人在曲陽,冒然去攻,是不是太過草率?”

劉兼濟道:“契丹人是從飛狐來的,最多幾萬人。如果來十萬大軍,後邊如何運糧?不迅速把契丹人堵在山口,讓他們散入各地,那裡就麻煩了。定州與保州和雄州不一樣,只有幾縣堅壁清野,大多地方還是如同往常。契丹人一旦深入內地,可以到處獲得糧草,追捕也難。”

這纔是劉兼濟擔心的事情。失一座曲陽城沒什麼,只要防線不崩潰,奪回來不難。可如果讓契丹人以曲陽爲基地,繞過堅城,攻到內地州縣去,引起什麼後果可說不準。契丹全是騎兵,作戰本來就有流寇習性,如果從定州和真定府的中間穿過去,南下趙州,就鑿穿了宋朝的邊境防線。後方沒有大軍,要與契丹騎作戰可不容易。一個不好,兵臨大名府城下,就朝野震動。

以劉兼濟和真定府竇舜卿的十萬兵力,不管契丹來多少人,都足以圍殲。怕的是行動遲緩,契丹人迅速南下,來不及反應。劉兼濟必須立即率大軍去攻曲陽,把契丹人堵住。

衆將商量一會,只能同意劉兼濟意見。

劉兼濟道:“軍中本就有預案,一會發給你們就是。祝貴、方浩,你們立即回去點齊兵馬,明日一早便就出發。不管曲陽有多少敵軍,要把城奪回來!”

祝貴和方浩叉手唱諾。離了官廳,急急命屬下召集兵馬,準備出發。

定州不在前線,並沒有建新城。各部的兵馬,除了一部分分守周邊縣城,都駐紮在定州周圍。作爲後方,真定府、定州與保州、雄州不同,不求處處把守,而是一直保證足夠的機動兵力。一旦有契丹人過來,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優勢兵力把敵人消滅掉。

此次意外,是契丹人來得太快,兵力太多,攻勢太猛,宋軍根本來不及做反應。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契丹人進攻山中堡寨時,宋軍就應該得到消息。劉兼濟可以及時組織兵馬,在曲陽堵住契丹大軍。

命衆將去準備,官廳裡只剩劉兼濟和楊遂。

命人上茶,劉兼濟道:“明日我親自帶軍去曲陽,定州一切,就交給你了。”

楊遂叉手道:“太尉只管去。某在定州,一定守得四周萬無一失!”

劉兼濟點了點頭:“此次契丹人來得太快,我們以前的佈置,均無用處。只要把他們堵在曲陽三五天的時間,一切都好辦了。現在最怕的,是契丹人南下攻新樂。新樂一失,契丹人就突破了鐵路線,可以南下趙州。到了那時,他們在數州間縱橫來回,短時間沒有辦法。”

常說開封府無險可守,便就是這個意思。北方的遊牧民族,不需要攻破河北路的每座城池,廣袤的平原足夠騎兵縱橫。由於宋軍缺少機動兵力,身後有沒有攻破的城池也不怕,無非是糧草不從城池來,而是從城外百姓搶掠就是。現在河北路,宋軍有足夠機動兵力,契丹人南下並不是太大威脅,甚至可以說是自殺行爲。但朝中的官員可未必能看得清楚,一旦人心動搖,事情就難說了。

喝了口茶,劉兼濟道:“現在最要緊的,就是要把契丹人堵在曲陽縣。你這裡兵馬,隨時注意新樂動向。最好是備好火車,一有異動,立刻出兵救援。只要守住新樂,縱然契丹兵馬再多,也無非是在曲陽與我決戰而已。三萬兵馬,即使面對十萬契丹人,我也能堅持上些日子。”

楊遂叉手:“太尉且安心,我一定不負所托!”

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1章 攤派差役第75章 一潰千里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53章 升遷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90章 別有任用第189章 被圍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97章 各取所需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69章 左右爲難第26章 文還是武?第21章 逃出生天第135章 事發第258章 出首第107章 商機第194章 要強硬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60章 全軍出擊第134章 不原諒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0章 馬大官人第27章 善後第52章 分岐第153章 外戚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18章 遊騎第63章 陰錯陽差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108章 賞功第176章 錢荒第27章 冤家路窄第91章 同年閒談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42章 聚飲第50章 烈酒如火第117章 襄洛鐵路第51章 猜題第102章 坐車第102章 投降第9章 鑄門炮吧第183章 專業化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29章 取朔州第104章 和氣生財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114章 富弼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0章 模範部落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78章 党項來人第53章 升遷第28章 當要大變第222章 觀軍第33章 舊人重逢第100章 入城難第68章 稀罕物第142章 旅遊團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44章 債券第101章 慶功宴第34章 人心惶惶第86章 多學多煉第22章 大勝?第79章 有進有出第5章 往何處去?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134章 表功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6章 佈置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117章 大主顧第60章 無商不富第58章 鐵監第74章 鄰居登門第55章 內附第84章 生活問題第4章 三項任務第2章 夜襲第264章 大勝第235章 突破口第10章 攻守易勢第6章 御史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