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塵埃落定

離了董家寨十幾里路,就進入峽谷之中,河岸再行不得人。一衆契丹人看着岸邊道路折向山樑,聚在一起商議:“若是沿着河面而行,不說前邊水流湍急,冰面上着實危險,就說河上無糧無柴,又能夠走多遠?不如上岸,沿着道路北行,我們只要繞開宋軍堡寨即可。”

衆人紛紛同意,離了冰面向山樑爬去。約一里多路,將到山頂,就看見前面一座新的寨堡,不由一起叫苦。杜中宵重建偏頭寨後,立即在後方建驛鋪,二十里一鋪,這裡恰好新建起來。

站在寨前的宋軍將領高聲道:“你等侵入我大宋疆土,不行討伐已是天恩,還敢衝我堡寨,不是作死麼?再敢上前半步,便亂箭射死!”

契丹人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回答。此處離偏頭寨還有幾十裡遠,已經深入大宋,怎麼詭辨都是沒用的。但實在前途渺茫,一衆人你推我我推前,緩緩向前蠕動。

山樑上的宋軍得了軍令,沿途絕不許契丹人上岸,哪裡還客氣?弓矢劈頭蓋臉地射下來。

此時的契丹人已經是筋疲力盡,又是向山樑仰攻,哪裡還打得了仗?被射死幾個人,其他人一鬨而散,又到了河面上。就連幾個受傷的契丹人扔在路上,也沒有人去管。

宋軍在山樑上看着,並不追趕,只是緊緊把守住道路。過了此處,再向北去黃河兩岸就都是懸崖峭壁,契丹人想上岸也不可能了。命大的,可以沿着黃河一路走回寧邊州去。

石家奴已經沿着山裡道路走了兩天,糧草早已耗盡,馬匹凡是受傷得病的,全部宰殺,咬着牙向北去。後面的宋軍依然不遠不近地跟着,絲毫沒有放棄的樣子。

到了這個地步,沿路扔下的傷員,屬下受不了逃亡的已經有幾十人,石家奴憂心忡忡。

看着前面越來越荒涼,樹木草場開始稀疏,沙地開始境多,廠家奴更加焦急。正在這時,一騎快馬到了石家奴面前停住,馬上騎士叉手高聲道:“郎君,前面有個小蕃部,頗有些牛羊!”

石家奴聽了大喜,急忙吩咐親兵,調集所有的精銳,準備前去搶掠。有牛羊,這個小蕃部想來也會有儲存的糧草,搶上一次,說不定就能支撐着走到寧邊州。

契丹人還沒有準備完畢,就聽見身後響起低沉的號角聲。號角聲未停,便有馬蹄聲傳來,如同驟雨一般。石家奴轉過身,就看見一百多宋軍騎兵,呼嘯着從不遠處的山坡上掠過,飛一般的向前去了。

契丹人怔怔地看着疾馳而過的宋軍,不明白怎麼一回事。跟了這麼久,莫不是宋軍要進攻了?

石家奴一樣愣了一會,突然明白過來,一拍大腿,恨恨地道:“不好,宋軍是衝着蕃部去的!”

身邊的契丹這才明白過來,一起看着石家奴。親兵焦急地問道:“郎君,這可如何是好?”

石家奴看着前方一兩百步外,五六十個宋軍騎兵迴轉身來,列陣擋住了前方的去路,只覺得萬念俱灰。宋軍的態度很明顯,就是契丹人走可以,但不許搶掠沿途的蕃部。這個時候,自己的手下怎麼能夠與宋軍作戰?他們兵精糧足,自己的人卻都是殘兵敗將,石家奴不會自己去尋死。

深入敵境搶掠,沒有抵抗的時候爽得很,但一旦被敵人拖住,便是這種局面,成了必死之局。宋軍根本就不需要與契丹人交戰,只要徹底斷絕他們的糧草補給,就已經足矣。

偏頭寨裡,杜中宵坐在寨廳,聽着手下報告契丹人的行蹤,聽完點了點頭,道:“派熟悉本地地理的精幹兵士,沿河看着契丹人,只要他們不上岸,就不要管他們。其餘兵士,加緊修茸寨堡。契丹人吃了這樣一次虧,難保年後不會報復,我們早做準備。”

將士一起應諾,告辭出去,各自安排。

杜中宵靜靜坐案几後面,盤算着此次戰事。契丹人落到這步田地,主要還是因爲他們前幾年實在太順,一到冬天,四處劫掠,無人可擋。周圍的小蕃部被搶得慘了,不少便歸附到他們那裡去,又增強了他們的實力。自契丹人進入這裡之後,蕃部要想平安,要麼去依託党項人,要麼歸附契丹人,這裡原來的主人宋朝反被忽略了。宋軍不過黃河,除了貿易的時候,蕃部也忘記了宋軍的存在。

今年宋軍突然前出,初時大家還不當一回事。直到契丹攻唐龍鎮失敗,這一帶的蕃部突然發現,曾經的主人回來了,紛紛主動向宋軍寨堡靠攏。這個時候,契丹人搶也搶不到了,偏偏又深入宋境一兩百里之遠,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回也回不去了。

要打,契丹人離開唐龍鎮的時候便可圍而殲之,但宋軍偏偏不打。這是杜中宵、王凱和張岊在火山軍時商量定的,不到萬不得已,不主動向契丹人開戰,慢慢磨死他們。不主動進攻,到了後面善後的時候就對契丹人有話可說,挑起戰端的是契丹人,宋軍則處處剋制,盡力維持盟約。還有一個作用,杜中宵認爲更加重要,就是讓這一帶的蕃部看一看,契丹人不過如此。

要想佔住周圍的數百里之地,沒有人是不行的,不能只靠軍隊。這是宋朝的劣勢,沒有足夠的遊牧人口,像契丹和党項一樣,把這裡的人口遷走,遷本族人過來,只能盡力拉攏依靠本地蕃戶。蕃人畏威而不懷德,那就讓他們看一看,最強的契丹人前來進攻,是個什麼後果。

寧邊州的契丹人已經徹底完了,接下來主要考慮的,該是怎麼跟契丹談判。不管大宋還是契丹,這個時候都不可能徹底撕破臉,最後還是要坐下來談。

站起身來,杜中宵踱了幾步,沒有頭緒。談判不是自己能主導的,只能依經略司的主意。鄭戩會是什麼態度,杜中宵拿不準。這個時候,杜中宵覺得還不如夏辣繼續在這裡做經略使呢,他正需功勞東山再起的時候,絕不可能對契丹人讓步。

幷州經略司衙門,鄭戩看着王凱送來的唐龍鎮一戰的戰報,沉吟不語。

唐龍鎮、火山軍和偏頭寨呈三角形,如果緊緊佔住,能夠控制數百里之地,這一點鄭戩還是清楚明白的。以前不重視,是因爲唐龍鎮面對党項進攻,宋軍不欲多開戰場。再一個,那一帶地廣人稀,佔了之後徒耗錢糧,朝廷也沒有興趣。現在與黨項議和,戰事平息,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此次是契丹主動進入宋境劫掠,而且自始至終,宋軍都沒有主動進攻,已經掌握了主動權。鄭戩現在惟一擔心的,就是佔住這片地方,怎麼也要兩三千兵馬,錢糧從哪裡來。離火山軍最近的是府州,那裡可沒有多餘的錢糧,其他地方太遠,交通又不方便。

想了又想,鄭戩對站在一旁的吏人道:“行文火山軍,讓知軍杜中宵到幷州議事!”

事情因杜中宵到火山軍任職而起,還是要從他身上想辦法。到火山軍後,杜中宵建了營田務,聽說極是紅火,看看那一帶營田到底有多少收益。

第98章 必死之局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67章 猴戲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23章 割韭菜第223章 早做準備第52章 若即若離第87章 大同來使第57章 靜候時機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2章 入宮第87章 先利其器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40章 派兵第162章 發展不易第33章 泄秘第86章 多學多煉第124章 密商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78章 期貨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55章 降了第212章 通車了第51章 大敗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75章 進擊第97章 重任第81章 靈州城下第24章 劫富濟貧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3章 同年重逢第230章 大勢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08章 勸降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75章 進擊第195章 使節第35章 古之龍泉第246章 議事第21章 練兵第25章 地斤澤第162章 佈置第148章 西進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6章 圍點打援第85章 物是人非第91章 沒有出路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160章 新生活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11章 攤派差役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39章 順化渡第1章 驚天大案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8章 遊騎第20章 官哪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46章 工業種子第28章 醉仙釀第95章 經銷商第46章 遊學第103章 爭議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63章 過蒲昌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62章 新奇第260章 內亂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95章 經銷商第37章 熟人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06章 自來火第59章 巧遇第69章 南線出兵第7章 一拍即合第78章 党項來人第31章 競爭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65章 生事第78章 党項來人第75章 制刀第20章 見世面第147章 前路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