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不同心思

勝州官廳,韓琦把公文拍在案几上,對一邊的富弼道:“狄太尉終是攻下了靈州城!自從破了興慶府,天下便就看着靈州,有的人都快急出病來了!”

富弼拿起公文仔細看過,道:“好,攻下了靈州,許多事情就好做了!沒有靈州,党項只剩下橫山一帶蕃部,幾個月時間,應該就可以掃蕩一空。”

韓琦站起身來,踱了幾步,道:“現在破靈州,不是小事,許多事情相當於提前了一年。橫山可用不了二十萬大軍,狄太尉所部的兵馬,可以調一部分到河東路,幫助那裡。”

富弼想了想,道:“昨日樞府公文,說鑑於這幾年戰事太多,不與契丹大打。只要能夠乘着機會拿下關鍵一兩州,如朔州,就算大功。若是如此,也用不着狄太尉的兵馬相助。”

韓琦搖了搖頭:“現在這個時候,正是契丹最弱之時,不乘機大規模作戰,更待何時!”

富弼道:“奈何朝廷準備不足,滅了党項,實在無力大戰了。勝州這裡,數年積蓄,都在去年進攻西域時,消耗一空。前幾日度支司發文來,說是從京東路運些糧草過來,支撐接下來對契丹作戰。更多的糧草,實在是沒有了。只能等上幾年,有了積蓄,才能與契丹大戰,恢復燕雲。”

韓琦心有不甘地嘆了口氣:“契丹內亂,難得的良機,如何錯失,豈不可惜!”

富弼道:“說起來其實沒有什麼,滅了党項,朝廷可以集中兵馬對契丹。而且從滅党項一戰可以看出來,狄太尉的二十餘萬大軍,戰力也實在成問題。我不知道靈州如何,從劉幾所部來看,他們與河曲路大軍實在還差得多。若是有幾年時間重新整訓,也是好事。”

聽了這話,韓琦一時不語。自己帶着趙滋,從星星峽一路三千餘里,還趕在狄青前頭,打進了興慶府。雖然這個結果有運氣,但不得不說,狄青所部的軍隊是有問題的。自己帶過的,劉幾五萬人,與趙滋的三萬人就非常明顯。趙滋的軍隊,自己基本不用操心,只要定下了大的方略,他們自己就能完成。劉幾所部則不同,下面的將領各種各樣的事情,幾乎從沒停歇。

可以說,劉幾所部是趙滋所部的不完全形態,還需要大規模整訓。自與狄青分兵,劉幾已經對軍隊進行了很多改變,猶是如此,可以想見狄青部隊的樣子。

嘆了口氣,韓琦重新坐下,對富弼道:“既然不與契丹大打,那就只能依樞府之意,先取朔州。朔州與代州隔山相望,本來從那裡進攻最是便捷。只是契丹與本朝多年防備,那裡的守衛森嚴,從代州進攻並不可取。樞密院的意思,是讓河曲路進軍,攻其側後。”

富弼道:“這一天的時間,我都在想樞密院所說的可行性。河曲路攻朔州,一是穿過羣山,從勝州出發,約有六百里路。再一個是從唐龍鎮出發,經偏頭寨,到朔州約有二百里。唐龍鎮有鐵路,離着偏頭寨並不太遠,從那裡走好像容易一些。不過,我看樞密院的意思,有意讓我們兩路出兵。”

韓琦道:“樞密院的意思,是既然不與契丹大打,那就先收復中間的蕃部。勝州出發六百里,中間路過的山裡,多是小蕃部。當日得河曲路時,杜太尉曾搬遷一些蕃部,在附近聚爲村落。但大山裡面,蕃部從來不缺。樞密院的意思,是大軍先把這些小蕃部佔住,從容出兵。”

富弼點了點頭:“樞府的意思,可能是怕佔住朔州之後,這些小蕃部在後方鬧事吧。慢慢就要到春天了,我們可以派兵進山,讓這些小蕃部聽命朝廷。不過到底怎麼打朔州,還需要謹慎行事。樞府讓我們詳議方略,看來對此事非常慎重。”

韓琦笑道:“此次是杜太尉主持此事,他的性子,經略應該也知道,不會獨斷專行。依我看,杜太尉的意思,佔住朔州瞅準機會,一擊必中。再一個就是提前料理好後方,不要前線佔了朔州,後方蕃部生事。如此就簡單了。一路兵馬從河濱縣南下,只說是清理地方,不必說去攻朔州,把山中蕃部清理了。真正攻朔州的部隊,而從偏頭關西行,最好一兩日時間就到朔州城下。”

富弼點了點頭:“這樣安排是不錯。不過,樞府對此事如此重視,我們還是召集將領,大家一起議一議。河曲路做事的辦法,就是在事前最好讓下屬知情,一起出主意。”

這是杜中宵在河曲路時的習慣,只要有條件,都事情讓參與的將領官員議事,把困難想在前面。這是記憶中的習慣,事前有計劃,事後要總結。每做一件事情,不只是看結果,也看過程,要讓參與的人總結經驗教訓。富弼在河曲路多年,對此已經習慣了。

樞密院,杜中宵看了狄青的奏章,輕輕嘆了口氣:“可算是攻下了靈州。這些日子,朝中不知多少官員在指責狄青,久攻靈州不下,想來他的日子非常不好受。”

說完,拿着公文,去樞密使賈昌朝官廳商議。

見了賈昌朝,杜中宵道:“太尉,剛剛得到消息,狄青所部破了靈州。依奏報所說,他們正在集結兵馬,準備去攻鹽州。同時行文鄜延路夏安期,讓他立即發兵,合攻橫山党項軍。”

賈昌朝連連點頭:“好,好,狄青圍靈州一月餘,終於下了!本來朝廷還認爲,他在冬天之前攻不下靈州呢。下了靈州,党項的事情就好辦了。”

說完,吩咐杜中宵落座。道:“我看可以命令夏安期,立即派兵從綏德軍北上,延無定河去攻党項銀州。銀州是党項根本之地,只要下了,可算大勝。”

杜中宵道:“銀州、夏州是党項興起之地,自然非其他地方可比。不過,現在諒祚已在京城,王公大臣大多歸降,那裡的党項人有多少戰心,可是難說的很。”

賈昌朝擺了擺手:“靈州一戰打得如此艱難,現在哪裡還管党項人怎麼想!只要不歸順朝廷,那便大軍進剿,所當者盡爲齏粉!狄青所部二十餘萬大軍,豈是他們擋得住的!”

杜中宵道:“我想的正是此事。狄青所部在阻在靈州一月餘,將領軍兵皆有怨氣。只怕他們在進軍的時候,恣意發泄,多做殺戮。攻下橫山後,那裡就是朝廷地方,殺戳過多,以後不好治理。”

賈昌朝道:“兩軍作戰,哪裡能夠想到那麼多!此次進攻党項,朝廷花費不少,早早結束戰事,是最重要的事。命令夏安期,立即北上。同時命令狄青,立即帶大軍東進,一起進剿橫山之敵!”

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03章 杖斃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57章 掛麪第6章 糟民第36章 集議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91章 集議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5章 往何處去?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55章 販魚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68章 安撫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23章 可曾讀書?第181章 開店第84章 兄弟相見第72章 一路向西第31章 競爭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0章 工廠傳聞第24章 追與逃第67章 無法可想第113章 虧了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74章 壓力第121章 家事第44章 債券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18章 普通人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87章 大同來使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34章 青臺鎮第25章 欽差試炮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91章 攜手致富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3章 官制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55章 傳頌天下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40章 模範村莊第133章 軍隊要專業化第139章 沒有道理第83章 晴天霹靂第113章 虧了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155章 兩難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186章 刺刀戰第25章 地斤澤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20章 見世面第68章 入城閱兵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81章 新知州第7章 審案第116章 好時機第64章 寶地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33章 回鄉第32章 世交第34章 人心惶惶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50章 困難第78章 党項來人第26章 圍點打援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60章 實戰第一第83章 千里投奔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91章 沒有出路第248章 北上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49章 草棉第172章 擔憂第196章 尉遲三郎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54章 爭端第155章 販魚第199章 打虎隊第115章 國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