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歡樂日(二)

林楓徑直走向了賽道起端的劉澄一行。除了劉澄,共有七名侍衛參加了此場比賽,除了兩個在門口守衛的侍衛外,其餘的全部十四名侍衛全部來到現場爲自己的侍衛長加油。

此時,劉澄穿了一身輕便的勁裝,腰裡還掛着腰刀。而其他幾名參賽侍衛也是身上零零碎碎不少。

林楓倒也不藏私,直接點了出來:“至清兄,長途賽跑重在持久,不比較一時之長短,小弟建議你還是將腰刀卸下爲好,免得成爲累贅。”

“我帶着刀也照樣贏你!”劉澄小聲嘀噥了一句,還是聽話地將腰刀卸下了。此人敢挑戰自己,必然有一定的依仗,自己如果因爲好面子輸了,反而更丟面子。

林楓沒有接下去,直接面向了另外七名馬拉松選手:“各位兄長,遠路無輕裝,我建議大家把身上的佩飾之類都去掉吧。還有你,我建議兄弟一定得換雙軟底結實的鞋。”林楓指向了一位還穿着硬底官鞋的侍衛說。

“謝謝!不用換,我一定能堅持到最後!”這位侍衛五大三粗,嗓子粗如鈍刀。他自幼練武,只不過出身沒有劉澄好,纔沒有成爲侍衛長,有意在今天顯露一下。

“看來,這位兄長是胸有成竹啊,不知兄長如何稱呼?”林楓倒也不惱,有本事的人才牛呢,沒本事的人裝牛,很容易被戳穿的。

“兄弟魏無缺,家中排行老三,人稱魏三。”這名漢子倒也直爽。

“好,快人快語,痛快。等會兒魏兄可要讓上一二啊。哈哈。”林楓又向其他幾個人詢問名字,得知高高瘦瘦的爲陳力,矮而胖的爲韓語,面色陰厲的爲趙贊挺,面色紅潤的爲陳愷,兩名面帶儒生相的分別是趙天霸和黃一山,都是從禁衛六軍中選拔出來的武功高手。

林楓也是有意交好這些敢於出賽的人。於是,他向大家一拱手:“長跑比賽是對身體整體素質、持久力的一個大考驗,我們的身體必須熱起來,喚醒身體的活力,纔可能不在比賽中受傷,纔可能取得好成績,我學過一套熱身操。希望大家可以跟着我學一下,讓我們一起熱身吧。”

說完,林楓開始一板一眼地做起日常長跑前的熱身活動來,前後壓腿、原地跳躍、拉伸、往返跑,這一下子,圍觀的人就更加熱鬧啦,大傢什麼時候見過這樣的賽前熱身啊,幾個半大的孩子也嘻笑着跟着做起來。

幾個侍衛有些猶豫,魏三倒不拿捏,直接跟着做起來。有人開始,就有人跟隨,幾個侍衛也開始做了起來,不過到底是非常陌生的“套路”,幾個人的動作看起來非常笨拙。只有面色陰厲的趙贊挺冷哼一聲,走到一邊,開始做起自己練功的熱身套路。劉澄也是一樣,自顧自地隨便甩了甩手腳。

作了仲裁者,李從謙還不滿足,非要從李煜手中搶過開賽的發號令——短促而有力的鼓聲一停止,比賽就將開始。李煜無奈地笑了笑,把鼓錘交給了自己的弟弟。

“殿下,辰時已到。”有觀察漏刻者上前稟告李煜。此人叫李福,是鄭王府管家,四十餘歲左右,林楓來府中兩天,也見過他兩次,平常似乎看不見他,但只要李煜一喊,必定會瞬間出現在面前。

在中國古代,百刻計時法發明最早,使用時間也最長。大約西周之前(公元前十一世紀),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爲一百刻(一刻等於14.4分)。漢代除使用百刻制外,還應用以太陽方位計時的方法,到隋唐時,太陽方位計時衍生爲十二時辰計時,百刻制與十二時辰計時法並用。此前,古人先後採以圭表、日晷、漏刻、香篆、沙鍾、油燈鍾、蠟燭鍾等計時方式,在鐘錶之前,漏刻則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直到明末清初(十七世紀),西方機械鐘錶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每個時辰兩小時。

十二時辰其實也正結合了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古人們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十二時辰以“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子時爲夜半十一時至一時,辰時也即是每天的七時至九時,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飯)之時,也稱食時、早食、宴食、蚤食。

“大家請準備,比賽馬上開始。”李從謙走了過來,對林楓他們說。

馬拉松跑是孤獨的競賽,是自己與自己作鬥爭。林楓開始前,突然想起這樣一句話。

林楓一直自豪於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愛國憤青,可是,大學畢業後四年工作的磨礪和經歷,讓他深深知道,一個人想改變一個世界,特別是像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文化濃厚積澱成大海或者說是偌大醬缸時,靠一個人的力量就像一掬清水想讓大海變淡,想讓醬缸變清一樣,何其難也。所以,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讓更多的人真正動起來,讓更多的人心聚起來,集合衆人之力去帶動改變這個世界。

前途漫漫,就讓我以這次的馬拉松作爲起點吧。林楓在心裡想着,當鼓聲響起又停止時,他不緊不慢地開始了穿越後的馬拉松表演賽。

鼓聲一停,劉澄立刻就像箭一般地躥了出去。他不僅要贏,還要大勝特勝,讓鄭王和王府所有的人,以後看自己的眼光更多一份尊重和敬仰。

林楓搖搖頭,這種馬拉松的凱子,難道不知道“堅不可久,猛不可持”嗎?正好,可以藉着身體持續疲憊時的腦海空靈狀態,集中精力對今後的路子進行一下梳理。

就這樣,一個着眼於人前顯擺,一個着眼於打持久戰,林楓和劉澄的距離慢慢地越拉越遠。第一圈下來,林楓已經落後了50米左右。

第五十九章 學會尊重即可第二章 海戰論第五十二章 聖旨到第二十章 七字院訓第二十六章 求婚第八章 馬陷泥淖第九十一章 靠什麼留住人才第四十九章 正宗鐵公雞第四十五章 渡河攻擊第九十五章 小咼口之戰第五十六章 搶錢搶美人(三)第三十七章 佳人歸第八十六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六)第九十八章 老而不死第八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六十九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九十七章 官二代對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屍山血海(二)第七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六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零五章 一擊即潰第三十二章 朽木不可雕也(一)第五十四章 大內應第七十五章 手令拿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恩蔭和貳臣第九十六章 爲什麼變革第四十八章 內聖外王(二)第九十三章 噩夢之初(三)第五十四章 天下客商大會(一)第九十七章 官二代對戰(一)第十九章 別給臉不要臉!第一百章 快樂總被悲傷誤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尊重第九章 白鱘效應第四十四章 小設一局第五十八章 北漢的未來第五十章 都是文化人第七十二章 只誅首惡第三十章 青蛙們的參觀第一百零三章 村子的未來第五十九章 學會尊重即可第六十六章 穿越敵境第九十八章 獵殺第七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四十九章 先打了再說第九十六章 太監將軍第十三章 你改行吧第十章 夜悲泣第九章 原版黃袍加身第五十四章 大內應第七十五章 野外勘測作業(二)第七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五)第一百零一章 庶民之碑(一)第九十三章 伏兵處處第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一)第七十章 衝動的懲罰第二十七章 興奮號大朝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外力!外力!(二)第六十二章 聲南擊北第一章 舉賢不避仇第十七章 我要娥皇第一百零五章 據理力爭第四十六章 到底是誰黑誰啊?第一百零三章 我要的是上隱第一百零九章 都是有心思的人第八十章 君子與小人第七十二章 千奇百怪的訓練(三)第五十八章 謝謝兄弟們!第一百零一章 感情難題第六十五章 亂初起第六十四章 戰前序曲第九十一章 靠什麼留住人才第五十四章 政治作業第十四章 一朝爲兄弟第四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六十六章 鬩牆恨(一)第九章 軍事變革大討論(四)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賢歸(二)第六十七章 這裡也有城管?第一百零七章 送別第三十六章 廖居素人才疏(一)第九章 我有重要軍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工不巧第一百一十六章 萬騎大戰第十七章 拜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影響歷史的會唔(二)第二十六章 擊掌爲盟(一)第六章 大動員(二)第八十八章 苛政猛於虎第四十八章 無錫城下第八十二章 南方困境(三)第六章 大動員(二)第一章 勝戰論第十六章 山河同悲第十三章 你改行吧第十一章 只願長醉不願醒第十六章 讓我們先做刺客第三十九章 新奇連連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膽大包天第十九章 大生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