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長城之誓

這支馬隊一路向西。

因爲大雪的緣故,沿途少見人跡,極偶爾能碰見出來打柴的漢人農夫,看到了狂奔而來的軍隊,立刻連滾帶爬地跑到了路邊,避得遠遠的,不過更多的是碰到穿着皮衣、騎着大馬出來打獵的契丹武夫,成羣結隊,呼嘯而過。偶爾有人發現這些騎馬的全是漢人,立刻圍了上來,跟着跑上一段,拔刀在手,不停地呼喝着什麼,最後都被蕭都出面斥退了。

一行人在經過盧龍時,一隊十人的打獵小隊圍了上來,一名光着頭頂、敞着衣懷的契丹漢怒喝了幾句後,突然舉弓向隊伍射了一箭,將一名特種戰士頭上的氈帽給射掉了。

一直斜眼看着這羣人的林楓呼嘯一聲,右手舉到空中,比劃了一個“三”字,然後向下猛壓,依然整齊前奔的隊伍接連響起了三聲短促的呼嘯,隊中三大神射手秦漢升、饒興宇、羅興三人齊齊出手,三箭從不同方向射出,幾乎同時到達,帶飛了大漢脖子上的毛質圍巾,穿透了他飛起的衣角,擊碎了座騎下搖晃的鑾鈴。

大漢一愣,左手一抹脖子,頭上青筋暴起,右手立刻拔刀在手,想要出手。他身後的其他契丹漢子也紛紛擎刀在手,暴喝連連,一副即刻進攻的架勢。

此時,蕭都已經打馬轉了回來,怒聲喝止了這些人。

看着那羣漢子一個個憤憤然摜刀在地,林楓倒是十分佩服這種血勇彪悍之氣。

看樣子,這些人頂多是遼國的鄉丁。

本來,遼國人口總數不過幾百萬人而已,相比漢族少太多了,日常的常備軍總數也就在二十萬至三十萬左右。但是,架不住人家全民皆兵的制度,戰時動員能力太大。

據《遼史•兵衛志》記載:“遼國兵制,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每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谷、守營鋪家丁各一人……”更可怕的是這些人不發軍械,全部自備,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谷騎四出抄掠自供。一旦有戰事,這些人見金魚符而動,全國拼湊出一百萬,甚至達到一百五十萬以上都不稀罕。

怪不得史稱遼國四鄰,“強國以百數,居四戰之區,虎踞其間,莫敢接櫻,制之有術故爾”。有這樣強橫的戰爭實力,也難怪五代時期北方自立的漢人將領爭着做兒皇帝、侄皇帝,這隻老虎太過厲害,爲虎作倀似乎是他們唯一能做的理性選擇!

林楓在心中暗暗驚歎之餘,心中卻豪情頓生,你有強騎,我有科技,只要給我時間發展起來,怕你作甚?林楓再度引頸,揚聲引唱起《精忠報國》來,特種戰士們立刻應和起來。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歌聲慷慨,辭意激盪,一直努力跟在隊伍後尾的**越聽臉色越差,到了最後的“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臉色變得又紅又紫,卻絲毫不敢吭聲。

正月十五日一大早,大雪下得漸漸小了,吃過早飯的林楓沒有立即上路,向蕭都一指北方山峰上若隱若陷的長城身影,帶着一干兄弟們參觀去了。蕭都搖了搖頭,又轉回了驛站休息。

在北面不遠處就有拾步而上的臺階,但林楓卻沒有選擇易走的路,領着兄弟們朝着正對着驛站的陡壁衝了過去。

到了山腳處,兄弟們發一聲喝,各自尋路向上衝去,遊玩變成了一場登山比賽。

到了半山腰,衝在前面的兄弟停下腳步,一面幾乎直上直下的徒壁擋住了去路,有兩個自恃輕功較好的試了兩次,都是因爲腳踩上了雪,一打滑溜了下來,被隊友接住。

兩名來自桂管地區的高手出馬了,將腳上的鞋一脫,向手裡吐了一口唾沫,幾個攀躍蹬爬,人已經翻到了上面,然後將兩根繩子甩了下來。

其他人員立刻緣繩而上,衝向了頂峰。

不到兩刻鐘,一百零五個兄弟全部攀上了巍峨的長城城牆。

高高站到了最近的一個烽燧上面,林楓看着這條蜿蜒巨龍在皚皚白雪覆蓋的山頂上舒展着傳岸的身軀,斷斷續續地消失在遠方峰巒頂上,心中豪情激盪,振臂長嘯。

很明顯,自從石敬瑭時代在落入契丹手中後,這些長城遺蹟完全沒有再經修繕,雖然看起來不如後代的明長城整齊,但殘破卻不頹廢的身軀依然在寒風中保持着自己的尊嚴,訴說着漢民族生存、抗爭的尊嚴和歷史。

待大家的嘯聲停歇,林嘯迎着凜冽的寒風喊道:“兄弟們,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登上了北國的長城,我們是不是好漢?!”

“是!”“我們是最棒的!”一羣兄弟沉醉在長城的宏偉和壯觀當中,振臂迴應道。

雄渾的合聲在羣山之間迴盪,將“最棒的”迴音傳出去很遠。

林楓跺了跺腳下堅實的城磚,大聲吼道:“長城,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抗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最堅強防線。十幾年前,這裡還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領域,不過被兒皇帝石敬塘拱手送給了契丹人!現在有人認爲,丟了萬里長城這道防線,失了燕雲十六州這些屏障,我們就再也打不過遊牧民族了,就再也奪不回漢武盛唐留給我們的廣大國土了?是這樣嗎?真的是這樣嗎?!”

幽雲十六州,是指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人的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嬀、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個州,包括今天的京津塘地區和河北、山西兩省的北部。因爲幽州背靠燕山山脈,俗稱“燕京”,所以也叫“燕雲十六州”。

兄弟們全部肅穆起來,靜靜地感受着林楓話語中的憤怒。

林楓將胸膛捶得嗵嗵作響,怒吼道:“最強的防線永遠不在長城,不在山峰,不在堅城,不在深壕,而在我們心中!只要我們心中永不退卻,敵人永遠不能將我們打垮。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今天,在長城之巔,我希望大家跟着我一齊發誓,今生一定不懼艱難,不怕犧牲,親手將所有遊離的中國故土收歸大唐!”

“我發誓!”

“我發誓!”

……

一羣兄弟們依次大聲吼出。

等吼聲停歇,林楓沉聲問道:“現在,誰能告訴我,我們跑這麼遠來遼國幹什麼?”

一干兄弟互相看了看,盯着林楓沒有說話。出行前,林楓跟大家講過,此行要想辦法跟遼國聯盟,拖住後周南下進攻的步伐,但誰都可以猜到,林楓的本意不在此。

只有段瑞童言無忌,直接喊出了“與遼國結盟”,惹起了大家的一陣輕笑。

林楓沒有笑,大聲說道:“對,不過那是對外的官方說法,其實,我們作爲一名武人來到這裡,是爲了尊嚴!

昨天一下船,大家都已經看到,也已經親身體會到,這大遼國、那些驕傲的契丹人對我大唐,對我們漢族武士是如何地輕視!我們到這裡來,就是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我們不是來求他們的,我們是來與他們合作的,大唐也有我們國家的高貴和尊嚴,我們更有一個軍人的尊嚴和榮譽!”

林楓逐一看看一個個繃緊的面孔,最後怒吼道:“最後告誡大家,在這遼國地界上,在今後的所有歲月裡,不管何時何地,記得我們一名特種軍人的驕傲,寧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寧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一羣兄弟扯嗓子齊聲喊出,彷彿要將胸中的鬱悶、眼前的寒冷全部驅散開去。

第四十六章 到底是誰黑誰啊?第十一章 真理越辯越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招賢面試(七)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五十一章 我保證你們賺錢,你們呢第八十一章 想不想掙個勳爵?第三十一章 刺殺日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尊重第六卷 爲政 第六章 泉州商會第二十六章 求婚第七十章 千奇百怪的訓練(一)第四十九章 打老虎第一百一十六章 招賢面試(六)第一百零五章 十月圍城第七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十四章 一朝爲兄弟第十九章 大隱患第十七章 希望(二)第九十五章 小咼口之戰第四十二章 暢想未來第八十一章 閉門會議第六十三章 妖,太他媽的妖了第十五章 強烈地震第五章 連鎖反應第四十章 耍橫?我陪你!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賢歸(二)第五十六章 力阻其議第四十七章 鶴裘藜杖第十五章 大招聘(一)第六十二章 陷馬陣第八十六章 菜市場論第六十四章 戰前序曲第五十二章 刀之盟約(二)第九十七章 敢一戰否?第九十七章 皇家家宴(一)第九十四章 咱就下一盤大棋第三十章 樂聲起第四十章 打出自己的戰爭節奏第一百章 皇家家宴(四)第九十四章 解州騎戰第五十六章 搶錢搶美人(三)第六十四章 從簡單到複雜的作業(一)第十九章 驚豔第二十九章 我的兄弟就在這裡!第七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五)第十六章 大招聘(二)第六十九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五十五章 剪徑大盜第六十五章 第三課(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發衝冠(二)第二十九章 商人的未來第三十九章 聰明的和尚第三十四章 道家信徒第八十四章 子時突襲第十二章 玄武門之變第六十章 權利論第三十一章 特別選拔第三十九章 雷霆一擊(一)第二十二章 你的方式錯了!第二十六章 厚積方能勃發第八十七章 潛伏計劃第一百零六章 一日三賢歸(二)第十八章 林大人要走了第二十一章 質而疑之第七十一章 鄉兵之歌第四十六章 劍指潭州第二十八章 勳爵天下(二)第八十三章 舌戰(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招賢面試(四)第五十九章 你們太讓我失望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都是棋子(二)第四十三章 貴族精神第七十章 千奇百怪的訓練(一)第八十三章 梅開二度入城記第九十四章 爲富之道第九十三章 《大唐見聞錄•掄才大典》第一百零一章 福州大戰(三)第四十四章 超級市場(一)第四十四章 小設一局第二十四章 桃花劫第五十七章 風光一小把第五章 血盟之誓(一)第三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二)第二章 一朝反目第二十九章 有些人就是屬狗的第一百零二章 禁軍比武(四)第七十五章 野外勘測作業(二)第八十七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十七)第六十一章 圈套第八十三章 佳人如玉愛如蜜第一百一十四章 都是棋子(一)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有的開業慶典(一)第四十九章 打老虎第五十五章 黃府密談第一百章 福州大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桂州大戰(五)第八十五章 攪水之手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渡河攻擊(四)第二十一章 搶劫是個技術活兒第四十二章 你選錯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