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

第300章 滿酌陶碗俯首退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千里之外的青州平原郡平原城外,正有人十里長亭相送本地縣令劉備劉玄德。

“諸位都回去吧!”今年二十八歲的劉備正在人生中最好的時光,又當了三四年的大縣縣令,所以雖然天生頜下須少,卻自有了一番威儀。“秋收正忙, 何必爲了備如此勞師動衆呢?”

一衆相送之人,從本地屬吏到地方三老,還有些許豪強遊俠子弟,聞言面面相覷、紛紛悵然,卻只是不聽,而且也不多願說什麼, 反而依舊相隨不止。

人家一片心意,劉備也無可奈何,只能又由着這些人送了許久, 最後,約莫到了中午,來到距離城外二十里處的第二座亭舍,眼瞅着都要出平原縣的邊境進入隔壁冀州的清河國了,劉備這纔好說歹說將一羣人給勸着停了下來,然後自己與簡雍帶着幾名隨從繼續往東沿清河而去。

話說,劉玄德這人少年困苦,後來陡然跟着一羣公子哥在洛陽遊學,一時把持不住,多少沾染了很多富貴錢財上的毛病,賽車斗犬、玩牌下棋,卻獨獨不愛學習,所以一直不被人放在眼裡;然而,其人弱冠歸鄉, 以一事無成之身而逢母喪,大受打擊下倒是有了明顯的進益, 開始變得喜怒不形於色,開始漸漸懂得禮賢下士, 盡心盡力去待人;而後,他又以遊俠之身投身軍旅,又做了數年縣令,到底是從體魄到精神,從城府到能耐上,全都得到了充足的鍛鍊與成長。

也正是因爲如此的緣故,此番離任,劉備雖然心中也很是感慨和動情,卻一直面不改色,辭別衆人後更是沒有坐車,反而連着腿腳不方便的簡雍一起不辭辛苦,直接騎馬而走。

又走了數里路,來到一處已經屬於清河國境內的亭舍前,劉玄德這才下馬來稍作安頓,然而其人甫一下馬,卻又不顧身份,居然是親自將簡雍從馬上扶了下來。

“辛苦憲和了。”劉備也是一時有些愧疚。“按照儀制,本該坐車纔對,但是軍務緊急,先要去豫州募兵,然後再去洛中,便又只能騎馬。”

“玄德這話說的,好像我做了三四年縣丞便忘了如何騎馬一樣。”簡雍一時失笑。“再說了,復爲軍旅之事,又怎麼能考慮辛苦不辛苦呢?當日在幽州爲遊俠,在軍中爲騎士,也未嘗要人攙扶。”

簡雍當即再度按劍。

“我知道!”簡雍當即打斷對方。“你小時候就指着自家門前那棵桑樹圖謀不軌之意了,之前數年居於平原這種繁華之地卻不娶妻生子,乃是暗藏心機,如今等到曹孟德舉薦你入洛爲軍司馬,你一言不發便拋棄衛將軍的知遇之恩,直接棄職而去……儼然是不軌之心久矣。”

簡雍當即不耐:“沒這麼正經吧?你只是素來以兄事之,又不是他的私臣,何必如此糾結呢?再說了,這君臣之義終究只是風俗,不是律法。而且雖上不封頂,卻也下不設限……願意守君臣之義的,自然有人稱頌,可大家同爲漢臣,不以君臣之節相對,難道便是悖逆不道了嗎?無外乎是以後儘量避開相對便是,他公孫珣只是一個衛將軍,還是自己先退回幽州的,如何便要人爲他守制稱節?”

劉備正色看向了對方:“憲和,咱們剛纔所言,我此番過清河而避益德……其實正跟我那位文琪兄有關係。”

“然而我也知道,我兄公孫文琪是個我怎麼追都追不上的人,”劉備果然繼續言道。“我也從沒想過與其一較長短。不瞞憲和,當日涿縣家中相會,聽到他滅國而回,見到他配紫綬金印,我心中便隱約想,此生能附其驥尾,也就該知足了……而其人也未嘗虧待於我,若非他,哪裡來的不過三旬便爲千石縣令呢?甚至在平原大縣爲任數載,中間得罪了那麼多人,上下卻依舊給我薄面,何嘗不是因爲我是衛將軍之弟呢?”

“那你爲何還要走?”簡雍忍不住直指其心質問道。

甚至說句誅心點的話,就是論個人,上學的時候,公孫珣都比劉備努力那麼一點點。

劉備見對方氣度非凡,更兼身手敏捷,原本有心想問一問此人姓名,還想挽留一二,卻也來不及了。

劉備正在燈火下寫信,聞言倒是面上微微一笑而筆下不停:“非是避開城池,而是要避開益德。”

劉備和簡雍各自扶劍起身,然而舍門被推開後,卻是一名身着亭舍公衣打扮之人捧着一壺酒立在門前,儼然是來送東西的。

簡雍幾乎是本能想勸一勸,卻見劉備微微搖頭示意:“備本以爲自己無德無能,沒資格讓人割瓶贈酒,卻不料有如此義士壯我志氣,這酒不能不喝。”

燈下的劉備再度忍不住笑了出來:“憲和莫要說那些了,你這一說我忍不住一笑,就跟着寫錯了字。”

當然了,更主要的一個原因,乃是聽到對方說復爲軍旅這話,劉備倒是由衷歡喜……畢竟嘛,說到底,劉玄德骨子裡還是帶着一股子幽州遊俠風氣的。

劉備趕緊要去扶起對方,卻不料,此人居然主動起身,復又後退數步,然後拱手坦誠相對:“不瞞玄德君,我非是此地亭中吏員,乃是刺客……平原縣中豪強劉氏劉平、公孫氏公孫犢,二人以百金求劉君性命!”

“玄德,你這是故意避開城池嗎?”

“因爲我那位兄長忽然不動了,而我卻等不及了!”劉備正襟危坐,面色坦然。“憲和,你我在平原數載,眼看着那些閹宦與高門子弟擅行威福、肆無忌憚;眼看着那些士人只知道皓首窮經、坐而空談;眼看着那些豪右遍身羅綺、奢華無度……而與此同時,百姓們辛苦終日卻難得飽餐;負劍報國者不避生死卻依舊爲人歧視;精忠爲任者卻死無葬身之地!你能忍嗎?!”

二人見狀,不由鬆了一口氣,劉備更是有些尷尬:“些許肺腑之言,讓足下見笑了。”

“心有一言。”劉備轉身朝着簡雍,以手指心,面色肅然。“若是不與憲和說,我便說不出來了……”

燭火搖曳了一下,而劉備苦笑一聲,先是再度提筆,卻又再度放下。

更不要說,都是死了父親,都是寡母經商養子,可劉備家中如此窮困以至於要織蓆販履來維生,而公孫大娘卻早早讓自己兒子終身不爲金錢所患了。

“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見到對方言語有些過分,劉備趕緊制止道。“只是清河都尉乃是審配審正南,這個人素來在意這些事情,今日我走了且不說,要是益德也跟我走了,那下次相見說不定審正南便要拔刀相對,說我們是忘恩負義之人了……益德心中無私,如何能受得了這個?”

“我明白。”簡雍不由嗤笑答道。“你這人心存大志,不願意早早成婚,以免陷在溫柔鄉里,便是成婚也想學你那兩位複姓公孫的兄長,求一個好婚姻,得以助力前途。”

而稍傾片刻後,劉玄德長嘆一聲,便轉過身來,坐回到原處,然後面色如常的舉起了那碗酒。

而從這年頭真正能共享政治資源的宗族、家庭角度來說,劉備卻又沒什麼可說了……都是死了官位不高的爹,但遼西公孫氏畢竟是世宦兩千石的邊郡世族,涿縣郊外大桑樹下的劉氏算什麼呢?真以爲那棵大桑樹有神異的嗎?

聽到此言,劉備乾脆停下筆來,一時感慨:“說起來,前面鄃城不正是文琪兄的岳家故里所在嗎?”

倒是一直到了傍晚,衆人用了飯、餵了馬,又用熱水泡了腳,簡雍卻是忍不住光着腳、捧着熱湯在堂中質問起了好友來:

“我少有大志……”劉備緩緩言道。

簡雍也難得認真了起來。

其實,作爲鄉人兼摯友,他哪裡不知道劉備的難處呢?

幾百年的姓氏,誰認呢?

“玄德君何必過謙?”這人再度一聲嘆氣,便捧酒而入。“大丈夫生於世,不計個人名譽,迎艱難而上,這番氣度真是讓人心折!”

“這是何意?”簡雍是真不耐了。

“什麼圖謀不軌?”劉備幽幽嘆氣道。“憲和,我不是與你說笑……小時候那番言語,無外乎是家道中落,父親早死,母親常常以漢室宗親言語勉勵於我,這才惶惶大言不慚。不過,自此積攢了志氣倒是真的,便是稍微長大,曉得漢室宗親四個字毫無用處也未嘗變化。”

“我也不能忍。”劉備握拳道。“可我在平原數載,到底做了什麼?不過仗着一個衛將軍之弟的名頭縫縫補補,豪右未曾屠過幾家,貪官污吏未曾殺過幾個……如何還要繼續忍下去?憲和,今日鄉老相送,說我有德於平原,我心中卻只想速速逃走,因爲實在是苟且數年,無顏相對!至於此去洛中能如何,不瞞憲和,我其實也不知道,但我絕不會留在平原,做觀這天下繼續污濁下去,無論局勢是好是壞,我都要去洛中親臨其境,拔刀相對!備年近三旬,不求立德立功,但求立身!”

劉備聞言繼續一笑:“是啊,平原是個繁華之地,若以成家立業來論,雖然與家鄉風俗不同,卻未必是個壞地方……甚至是個好地方。”

“我從來都不能忍!”簡雍昂然作答。

“這是何意啊?”箕坐在几案一側的簡雍原本只是隨口一問,此時卻是真的疑惑起來。“避他作甚?要我說,本就該問問他,要不要隨你一起去洛陽的……莫非是覺得此番你也只是個軍司馬的職司,安頓不下他?”

“這倒是實話了。”簡雍一時感慨。“之前未到平原來,如何能想到平原是這種風氣?有錢的豪強商賈一定行爲奢侈,能穿絲的絕不穿麻的;而士人又偏偏個個矜持高傲,見面只問你讀不讀經?所治何典?想當初咱們剛到平原,縣中吏員居然盡數掛印歸家,等着你去請……剛開始咱們還以爲他們是看不見玄德你,差點拔刀一個個砍過去,後來才知道,這居然是本地風俗。”

二人下的馬來,說笑了兩聲,旁邊自然有心腹伴當迎上前去與本地亭長交涉,此地與平原相鄰,這亭長自然聽過劉備的名聲,自然也不會刁難,反而奉迎得當。不過,饒是如此,當這亭長聽說對方要留宿時也不免有些疑惑……須知道,此時天色尚早,而劉備一行人又全都騎馬,真要是趕路,完全可以再走些許路程,直接去前面鄃城落腳的,何必非要留宿在亭舍內呢?

當然了,這話亭長是不會問出口的。

劉備聞言也是難得失笑……畢竟,簡憲和是他鄉人、摯友,之前履任平原令,也是少有跟在他身邊的心腹之人,更兼此人本就生性詼諧多話而又不拘禮節,若當着此人的面還喜怒不形於色,那便反而有些裝模作樣了。

“說的好!”話音剛落,便傳來一聲感嘆,卻是來自於門外。

“你且說。”簡雍哭笑不得,只能一口喝下溫湯,然後放下手中盛湯的陶碗,勉強收腿,正身相對。

劉備繼續寫信,卻當即搖頭:“不是這樣的,益德心中無私,兼有義氣,怎麼會在意職務?真要喚他去他一定會棄官隨我去的。但是憲和,你也隨我在平原做了許久的官,應該知道風俗與風俗不同,事到如今,不能以昔日遊俠遊俠風氣相對這天下所有事……”

而劉備卻是一聲苦笑:“別人倒也罷了,這二人如何要殺我?那劉平也跟我一般是漢室宗親,公孫犢更是公孫氏支族,二人都是安利號下線,素來對我還算敷衍……”

“然也。”簡雍也乾脆答道。“趙公正是此地人。”

“這倒也是。”簡雍一時搖頭。“我也不與你多說了,你趕緊寫信吧!是給你那位文琪兄寫信明心吧?”

“能不說嗎?”簡雍不以爲然。“之前數載,咱們可是將心思全都放在了此處,就差在此處成家立業了。”

“什麼原因我不知道。”這刺客退到門前,卻又失笑作答。“但也無所謂了,僅憑今日玄德君這番剖心之語,我是絕不會再行此事的……白日間平原父老相送數十里,一直未曾近身,只能於此時借一碗酒水相贈,願玄德君此去洛陽,能得償立身之志!告辭!”

言罷,此人轉身而走,居然停都不停。

“那是因爲二人看在衛將軍面上不得不敷衍。”旁邊簡雍不由冷笑道。“想來玄德你在平原數年,行政素來重民,早就引得他們不滿了……此番你‘背離’衛將軍,從了曹孟德的舉薦,他們自然覺得可以下手除‘害’。”

言到此處,此人抱着酒壺上前,藉着之前簡雍放下的陶碗,恭恭敬敬的爲劉備滿上了一碗酒。然後居然又放下酒壺在舍內後退數步,恭敬大禮相拜:““僕……見過玄德君!””

言罷,其人便一飲而盡,復又將几案上的書信一把抓起,扔到地上,卻是不準備再做什麼解釋了。

簡雍全程都沒有阻攔,只是一時苦笑。

————我是不做解釋的分割線————

“中平末,曹操爲西園典軍校尉,舉備爲軍司馬,備時爲平原令,聞之,棄職竟從。郡中或爲太祖者,以備棄公孫氏,乃使客刺之。客潛入亭舍,聞備嘆天下之事,不忍刺,語之而去。”——《新燕書》.世家第三

皇叔啊皇叔,真難寫!

(本章完)

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512章 出不入兮往不反(續)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26章 緱氏縣中第289章 故將直筆記春秋(上)第102章 大事(下)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154章 張儉第163章 岔口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2章 盧龍塞第277章 緩聲慢語迎春社第257章 盡道亡人在無極第329章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71章 大饗(下)第121章 崩壞(下)請來領獎!第278章 鼙鼓病氣紛紛來第349章 西北功名奮發冬第524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第378章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350章 南轅咄咄欲何求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87章 表文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32章 道明理徹(二妞生日快樂)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206章 人從河中來第386章 人生有新舊(繼續2合1還債)第92章 進退第326章 揮刀斷虛繁第209章 喜怒形於色(續)第445章 赤伏真人正天位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321章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29章 魚困自見水第317章 翩翩河邊走(下)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356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第485章 南箕北有鬥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296章 脫粟在傍書在前第79章 遠迎第505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這次是正經請假第81章 雞湯(上)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128章 爺們第56章 路遇第37章 汝南買士第140章 慷慨(上)第307章第315章 白馬獵長原第221章 雕蟲小技第473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109章 道旁第59章 問策第116章 驚動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124章 待死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108章 中臺第517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續)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297章 白雲迷路合復開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452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下)第215章 論於樊輿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533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第398章 莫將生死較疏親第43章 僞書盜印第282章 區區計生死第91章 疾趨第6章 夜襲第16章 存問風俗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12章 請賞第126章 速殺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44章 盛意(上)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