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

第331章 太守半月覆遼東

四月入夏,距離天子離世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洛中早已經是腥風血雨、雲波詭譎了。不過,對於距離洛陽數千裡外的遼東而言,此地卻是絲毫感覺不到風雨欲來的味道。

或者乾脆說,這裡即便是有些許小風雨, 也早就過去了。

大半個月前,浮海而來的右將軍領遼東太守趙苞,幾乎是甫一到任,便馬不停蹄持節徵發了數郡兩萬人馬去圍攻遼東烏桓,不過,卻沒有引起任何波瀾……這是因爲遼東烏桓實在是實力羸弱, 自稱峭王的蘇僕延內線作戰,拼勁全族之力,再加上一些裹挾的雜胡, 也不過就是湊出了五六千騎而已。

而面對着漢軍的泰山壓頂之勢,偏偏醫無閭山西面的丘力居根本就是出爾反爾,援兵半點都無,弄的無論是兵力還是裝備都不成比例的蘇僕延只能是乾脆利索的一敗再敗!

等一路敗到了眼前這光景,其人居然是家園盡失,身邊也只剩下悽悽慘慘七八十人,此時正辛苦穿越遼澤,準備去投奔柳城丘力居,以求苟延殘喘。

“王上!”面對着自稱峭王的蘇僕延,探路回來,這名渾身悽悽慘慘的遼東烏桓殘兵倒是用了一個很別緻的稱呼。“找到路了!順着左邊這個灣叉走,就能一路走到醫無閭山南面,然後直通大淩河的一處渡口……我遠遠看過了,四五條大船, 卻只有十幾個漢軍,都是本地渡口前亭舍原本的人, 專門看管亭舍的,並無戰力。”

一衆殘兵敗將聞言紛紛失態, 蘇僕延更是跌坐在泥淖中長出了一口氣。

話說,這裡必須要重申一遍漢代塞外的地形……遼西不用說,是典型的丘陵地形,遼東也不用說,乃是平原地形,而遼東與遼西之間卻是橫亙着號稱北鎮的著名的醫無閭山,與數片面積極大,而且南北皆有的沼澤地,也是就後世整個消失掉的遼澤了。

至於說主要河流,除了自北向南形成了遼河平原的遼河爲主要河流以外,大淩河、小淩河則也是這片區域不容忽視的兩條河……主要是這兩條河的走向太有意思了。

小淩河不提,大淩河發源於遼西丘陵中,一路向北數百里,走到柳城外側這個地方,卻忽然轉向東面,然後達到醫無閭山,卻又被山脈阻隔,被迫轉向了南面,最後入渤海。

一念至此,再想起此番穿越沼澤的辛苦,更兼身邊還有這七八十勇士的不離不棄,峭王蘇僕延也是一時熱淚盈眶,然後其人居然掏出小刀子在手心裡劃出血來,並當衆立誓:

“諸位,若此番成功渡河,則說明上天不棄我蘇僕延!昔日我祖得天意垂憐,以十餘落而至千餘落,那我蘇僕延將來也一定能再成大事!而今日諸位不棄我,將來我也一定視諸位爲心腹,凡有繳獲,必然均分,凡有厄難,必然同當!”

一衆部屬見狀紛紛不敢怠慢,便各自下跪,然後也劃破手心,立誓相從。

都是漢軍,說不定還有緊要軍情,太史慈當然沒有理由拒絕,於是立即讓人放船過去,引對方渡河。

蘇僕延不敢回頭,卻已經聽得身後哐啷啷響個不停,儼然是絕大多數人都背叛了他。然而,作爲稱王之人,其人多少有些臉面,再念及剛剛大家一起立誓的情形,其人也是悲憤難耐。而這種悲憤,在他用眼角餘光看見那名之前引路的斥候興高采烈繞過自己往對面漢軍武士處走去時,卻是終於達到了頂點!

“都別動。”坐在椅子上張弓的漢軍武士好整以暇,不慌不忙。“誰先動我就射死誰……”

換言之,這是一條柺杖形狀的大河,將遼西整個包裹在內,而遼西烏桓的傳統領地就是這條大淩河的包裹區域內了。而相對應的,漢帝國也建造起了柳城、管子城、盧龍塞,形成了一道既保護了遼西通道,又防禦了鮮卑人,還隔絕了烏桓人的防線。

“這是要殺我嗎?!”蘇僕延被踩在地上,更兼手掌處疼痛難忍,弄的鼻涕眼淚都擠在了地上,卻居然是聽懂了對方的意思。

至於說丘力居和塌頓之前一直擔憂趙苞會突然到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一來,隔着醫無閭山和遼澤,遼東那邊氣候跟遼西截然不同……換言之,遼西在下雨,遼東未必就在下雨,而遼水雖然會因爲支流的緣故水位上漲,但是天色晴朗的情況下,趙苞還是有機會和能力組織渡河的;二來,地形條件太複雜,這年頭的遼東、遼西之間,沼澤、河流、山脈、城市都有,如此情勢真的很難找到一支軍隊的蹤跡。

“不要怕!”殺了遼東烏桓首領後,太史慈依舊不以爲意,其人收起弓矢,又走到那把椅子後面撿起兩個手戟負在背後,卻又對着那名早已經驚嚇失神的烏桓斥候好生安慰了起來。“我太史慈生平從未失信於人……若是死的蘇僕延不能換來賞錢,我便拿我自己的功勞換錢,無論如何,也要將說好的五萬錢給你。不過,若真能贖回家人,以後還是不要再生異心的好……遼東有我們趙公在,你們這些人是翻不起來的!”

一箭射出以後,這武士也是一時搖頭感慨,然後便再度持弓搭箭,並起身走來,邊走邊說:“我都說了,只要扔下武器,抱頭伏地,便可不死,何至於此呢?”

“那邊那個報信的,不要怕。”眼見着這些人老實了下來,這漢軍武士復又朝着對面一名烏桓人頷首示意道。“我這人說話算話,既然許過你要與你五萬錢的賞格,那就一定會與你,答應幫你尋家人,也一定盡力而爲……慢慢走過來,跟我們走。其餘人也是,剃了頭髮,洗乾淨臉,老老實實到安利號尋個工做,至不濟幫安利號放馬也行啊,豈不比跟這個什麼峭王亡命天涯強?咱們按照遼東的規矩,只要扔下武器,各自抱頭蹲下,我絕不會殺你們。”

很顯然,蘇僕延中伏了,窮途末路又逢埋伏,根本沒有轉圜餘地。

“趙公十載前便名震塞外,遼東烏桓千餘落覆於其手,我並無話可說。”蘇僕延忍着疼痛咬牙在地上言道。“只有一事……我最信任的親弟死在你箭下,我最依仗的兩名心腹將領也死在你箭下,如今連我自己也要死在你箭下,卻居然還不知道你的姓名,如何心甘?!”

旁邊有漢軍聽得不好,趕緊提醒:“司馬莫要犯糊塗,咱們趙公的賞格是指活人的……死人便不值錢了。”

周圍人怔了半晌纔看明白,原來,居然是坐在椅子上的那名漢軍武士直接隔着十幾步遠一箭射出,將蘇僕延的右手與那隻長矛釘在一起!

不過,面對這種力道和準度都達到了表演級的箭術,周圍的漢軍甚至是烏桓俘虜,居然沒有一個人表示驚異。

“正是。”那武士一邊腳下微微收力,一邊卻是以弓矢指向了對方脖頸處,卻還是從容相對。“我聽人說,人之將死,雖是胡狗奴隸一般的賤人也應該許他留有遺言,你終究是縱橫遼東十餘載的烏桓貴種……若真有言語,我可代你轉呈我家趙公!”

然而,當太史慈帶着蒐羅來的船隻沿河一路向北行軍的時候,還不過半日,忽然間,河對岸就有數匹騎着白馬的漢軍隔河自南面追來……一問才知道,這幾騎漢軍本想從渡口過河,卻聽說渡船被帶走,這才無奈沿河追索。

“那便讓你死的明白!”持弓漢將一聲輕笑,依舊不慌不忙。“殺你的人,乃是東萊太史慈!蒙右將軍不棄,現爲右將軍府門下司馬!”

但是,當這一衆聒噪至極的烏桓人在峭王蘇僕延的帶領下呼啦啦闖入亭舍院中以後,卻如同被扼住喉嚨的鴨子一般,瞬間失聲。

“敢問這位袍澤官職,要往何處去?”等到對方來到河水這邊,本就該問候一下,更何況對面這漢軍爲首之人身長八尺,容貌不凡,而且太史慈還一眼便注意到這此人居然還掛着黒綬銅印,儼然最少也是一名曲軍侯,便不由大奇。

周圍漢軍也是無語。

原來,亭舍院中正堂前,正對着大門的方位,居然擺着一把遼西常見的簡化版太尉椅,也就是沒有扶手的那種,而椅子上,居然端坐着一名漢軍武士。只見此人身材高大,面色俊朗,身着鐵甲,腳踩硬靴,盔上還立着白翎,端是威風凜凜。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此人雖然是坐在那裡不動,手中卻持有一張格外顯眼的牛角硬弓,而且箭矢已經搭上,弓弦也已經張開,正對着門口方位引而未發呢!

“原來如此,”此人聞言也是不慌不忙。“見過太史司馬,在下常山趙雲,蒙衛將軍不棄,現爲曲軍侯,奉我家將軍命往謁遼東公孫老夫人……”

反倒是蘇僕延,只是恰好遇到了投誠的斥候,然後順手而爲罷了。

要知道,按照之前的情報,此時的河對岸大部分地方都應該被遼西烏桓叛軍所佔據,軍官也大部分戰死,也就是陽樂城和昌黎城這兩座大城尚爲漢土,但其中六百石以上的朝廷命官也都是有數的……如何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個軍官?

“正要問足下呢,身居何職,居然在此?”這人也自然注意到了太史慈的官階與這麼一隊兵馬,也是好奇不止。

而同樣的道理,已經狼狽到極致的蘇僕延聽說大淩河某個渡口在前,也自然是欣喜難耐……畢竟嘛,此時大淩河流域已經放晴,他們七八十人,突襲拿下一個渡口,然後從容渡河,豈不是就逃出生天了?

地形這麼複雜,漢軍來不及追索了吧?

而太史慈成功解決了遼東烏桓最後的隱患之後,也是直接與此處渡口的亭長告辭,並直言會報上對方功勞,然後便帶着俘虜與蘇僕延的首級,還有那四五條渡船,一路沿着大淩河向北去了……原來,其人此行還有蒐羅船隻,供遼東漢軍渡河所用的任務。

這斥候張口欲言,卻居然說不出話來,只能跪地叩首……其實,不管是這些地上的烏桓人還是站着的漢軍軍士,所有人都已經醒悟過來,所謂延續百年的遼東烏桓,隨着剛剛太史子義的這一箭,也算是到此爲止了。

而就是在這些人口乾舌燥,一時驚嚇之際,只見亭舍內外一陣騷動,舍內涌出數十持刀漢軍士卒不說,院外更是傳來馬蹄聲與烏桓人的慘叫聲。

此言一出,蘇僕延以下,衆人愈發驚恐難耐。

“哦!”太史慈不以爲意,當即昂首再言。“東萊太史慈,現爲右將軍領遼東太守趙公門下將軍府司馬,趙公已平遼東烏桓,正要渡河,所以在此。”

“衛將軍……遼西五百里俱爲敵佔,趙曲長既然是從衛將軍處來,如何行五百里至此?”太史慈愈發疑惑。“不該是浮海而來嗎?”

果然,眼見着此人來到自己身前,蘇僕延不再猶豫,直接一咬牙便握住長矛,試圖殺此人泄恨。然而,說時遲那時快,蘇僕延剛一擡手,便覺得自己手心一麻……然後便是鑽心徹骨之痛!其人登時涕淚交加,懷抱長矛翻滾在地。

言迄,太史慈手中弓矢卻是應聲而射,一支白色羽箭自蘇僕延後頸處而入,幾乎整個穿過了對方的脖子,然後又入地三分,儼然又是如剛纔那一箭一般力道十足,居然是將蘇僕延的脖子整個釘死在了地面上。

這武士聞言愈發搖頭,其人一腳踩在依舊疼痛掙扎的蘇僕延肩膀上,壓得對方不能動彈,這纔回頭解釋了一句:“非是此言,人無信則不立,我既然剛剛已經說了,誰先動我就射死誰……蘇僕延先動,就必然要射死他,否則將來天下人怎麼看我?”

一番折騰以後,這七八十殘兵多少打起了一些精神,然後便強行順着沼澤內的灣叉繼續行軍,等跟着那領路的斥候一路來到渡口的亭舍前,更是喜不自勝……原來,那斥候所言並無半點虛妄,這亭舍渡口處果然只有十幾個漢軍,還沒有防備,偏偏渡口那裡卻拴着四五條大船!

一羣烏桓逃兵,因爲之前的狼狽早已經遺失了戰馬和弓弩,此時一聲大吼,卻是跟在蘇僕延身後持矛裸足衝刺,宛如野人一般。而十幾名漢軍見到來人,則是紛紛驚嚇失色,立即拔腿往渡口前的亭舍院中而逃。蘇僕延見狀更是大喜,反而連番呼喊要留這些漢軍性命……因爲他還要這些漢軍幫他們划船呢。

自蘇僕延以下,一衆涌入院中的烏桓逃兵見到此人後紛紛驚嚇失聲,甚至僵立不敢擅動,儼然是早就認識此人。

“不瞞太史司馬,五日前,也就是天晴前一日,我家君候已復柳城,殺塌頓,俘丘力居,斬首過萬,俘虜過萬,遼西百族首領俱白衣往謁……遼西之亂已然平定。”趙雲從容答道。“而云此行正是奉我家君候命,請老夫人過柳城一行,商議如何善後。”

太史慈欲言又止。

—————我是要善後的分割線—————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少好學,仕郡奏曹吏……中平末,因州郡事,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逢右將軍領遼東太守趙苞浮海至遼,將有事於烏桓,以其知名當世,乃闢爲司馬。”——《新燕書》.卷六十.列傳第十

PS:感謝新盟主黎塞留大主教……第二十三個盟主……真心感激不盡……尷尬死了,居然沒發現多了個新盟主

(本章完)

第264章 志氣方自得(上)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關於完本與完本活動第2章 盧龍塞第416章 單騎偏能復十城第19章 大案第271章 豐年好大雪第488章 握手相別去(續)第401章 去留皆灑然第340章 關東起羣雄(上)第535章 山形依舊枕江流第468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第194章 只見舊人哭(下)第491章 枕膝堪入眠(下)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第415章 舊渡仍許借歸船第240章 赴前連赴後第16章 存問風俗感謝白銀盟阿蕾格格巫,順便說幾句話第224章 呼喝而死第103章 麥飯第145章 盛意(中)第274章 陌上顯大德第418章 毫端千黜是春秋第304章 聊持寶劍動星文第232章 虛言復東阿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258章 孝衣白肥衝南風第437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第56章 路遇第369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316章 翩翩河邊走(上)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307章第248章 城門口公孫仗勢欺太守第223章 卷旗而出第36章 潁川論士第345章 單于在山西(上)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499章 何如沂水舞雩人(繼續大章提前還債第364章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204章 誰問道左人(2合1)第364章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36章 潁川論士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第45章 莫須有第218章 歲在甲子這次是正經請假第86章 霜降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207章 喜怒形於色(上)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46章 世間魚鳥各飛沉第336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第516章 屈指南行冬更好第320章附錄2:動物牌補全計劃——榴彈怕水、寒門、第396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第477章 宛城龍盤雖可貴第426章 思故才知心第112章 洶洶第402章 更覺歸可喜(7k勉強2合1)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142章 雷雨第487章 握手相別去第313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353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續)第210章 順逆藏於心(上)第98章 處置(下)第285章 萬事俱可忘第321章第272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上)第275章 門前立故友(上)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72章 宦遊(5.3k二合一)第375章 雄心如君莫可擬第374章 被驅無異犬與雞(二合一)附錄4:《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第406章 力障孤城勢轉窮第363章 臨河卻聞定國策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44章 醫無閭第149章 清楚第454章 藥方只販古時丹第360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第159章 定策(下)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第403章 人生分合常相伴(7.9k勉強2合1)第79章 遠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