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

第428章 文武同舊患

“李進何在?!讓李氏子來見我!爲何不來陣前見我,不敢嗎?!”

初冬時節,草木凋零,鄴城城東七八里外漳水南岸的一個狹彎畔,夕陽下,新出爐的平原侯、鎮東將軍鞠義負傷多處, 滿身是血,早已經失去了逃生的希望,然而其人依舊率十餘親衛負隅頑抗,拒不投降,而且傲戾之氣依舊如往,居然臨陣厲聲呼喊對面主將, 昔日同僚, 並出言不遜。

其人連喊數遍, 並無人相應,但前方包圍着此人以及極少殘餘的李氏士卒卻多有停滯,並朝身後某處頻頻回顧……很顯然,李進其實就在前線。

“畢竟同僚一場,李將軍何妨去見一見,若是有什麼身後之託,想來也是無妨的。”說話的乃是郭圖,其人就在鞠義左側某個小坡後面的盾陣之內,正朝李進好言相勸。

原來,不要說李進了,沮授、程武,還有此次隨行的主簿郭圖俱在此處,距離鞠義不過百餘步而已,此時後者奮力嘶喊,四人倒是全都聽得清楚。

不過, 明顯是以監軍身份過來郭圖如此和氣,李進卻有些不以爲然:“郭主簿何必開玩笑?鞠義這廝來歷大家都清楚……平原大族出身, 卻因罪被整族發配西涼已經數十年, 儼然是個罪羌做派,董卓亂後他仗着手裡有些亡命之徒,趁機遷移回鄉,半道上卻又跟了韓馥,然後又被咱們袁車騎收納,所以跟誰都不合不來,跟誰也都無交情……此時喊我,能託付什麼後事?無外乎是死前噁心一下我罷了!”

“我聽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郭圖嗤笑以對。“再說了,鞠將軍從河內立下救主大功之後,從徵虎牢,吞併青、兗,收降泰山黃巾,苦戰舊瀆,進軍渤海,兩戰邯鄲,還有之前那一戰……功勞苦勞俱全,若真是有好言語,回去見了主公,也是能交代的。至於說臨死前有惡言,那便惡了就是,反正都是要李將軍你去下殺手的,難帶還怕什麼惡言?”

李進一時搖頭,但看了看殊無姿態的沮授與程武后,卻還是扶着腰中佩刀上坡去了。

另一邊,鞠義既然見到披掛齊整的李進遠遠出現在滿是屍首的小坡之上,卻是拄刀而立,仰頭大笑,笑完之後方纔戲謔相對:“我還以爲你自覺無顏見我呢,竟然敢來?”

“我哪裡會不知道這種事情?”李進原本已經準備轉身,此時聞言卻又回頭凜然相對,厲聲相責。“鞠將軍……我們李氏久在中原腹地,我本人更是在潁川做過一任縣令,如何不知道那些士人表面上客客氣氣,其實心底從未看得起我?但僅僅因爲如此便可以放任自己亂來嗎?亂世之中,我李進區區一武夫,不敢說心懷大志,意圖匡扶秩序;也不敢說平生不負於心,不負於人,求個無私無懼;可局勢已經成這個樣子了,再如何也總不能學你這種人反過來成爲禍亂的源頭吧?士人看不起武人,天下人畏懼兵甲,就是你這種人在作祟!”

而且這還只是目前的情況,別忘了,鞠義的屍首還在旁邊,腳下還是戰場,剛剛就有一場差點讓袁紹差點徹底覆滅的大亂被消除。至於隨着戰敗的消息傳出去,南面中原諸侯會是什麼動向?三州其他地方又會不會出亂子?恐怕都不好說。

“李將軍洞若觀火,通達大義,已經堪稱名將了。”沮授也是一聲感慨。“之前兵敗逃亡之時,才見到典韋,今日一事,才知道足下……想來也是,我軍坐擁三州一十九郡,聚十萬兵,怎麼可能會少英雄豪傑?若早用將軍爲一面統帥,當日也不至於敗成這樣。”

“沮君!”郭圖直接打斷了對方,然後不顧程武在側,正色言道。“鄙人其實不是問這個,而是想以此事向你求一個準話……此處並無外人,請沮君直言與我,樑期一戰如此大敗,人心壞到這個地步,這魏郡到底還能守不能守?”

鄴城堂堂河北第一重鎮,冀州首府,不也是在一年內被盜匪和敗兵連續劫掠兩次嗎?于軍事大局而言,兩次都迅速奪回,似乎並無嚴重後果,但身爲久居鄴城的本地人,沮公與卻是比誰都清楚,到底有多少無辜士女百姓,在兩次亂中死於刀兵之下!

亂世如此,他一個心存天下自矜有能的士人,又有什麼資格在這裡顧影相憐呢?

旁邊程武當即面露恍然,這纔像是郭圖這廝真正該問的話。

沮授稍作警惕。

李進聞言也是不由嘆氣:“事到如今說這個有什麼意思?鞠將軍,咱們同僚一場,真要是有什麼後事,譬如你在平原的族中幼弱,我一定盡力而爲。”

沮授依舊不語。

李進聽得有些煩躁,也是當即揚聲反問:“我有什麼不敢來的,我們是有舊交還是如何?且今日之事,難道不是你咎由自取嗎?”

“時來天地皆從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沮授一時感慨。“這話是當日田元皓在魏郡居住時,從衛將軍信中學來說與我聽的,今日看來真是精闢……之前明公勢力越滾越大,那兵敗一時也好,稍有失措也好,內外紛爭也罷,萬事皆可容忍,而如今一朝勢頹,卻又處處皆爲險域。但偏偏人在其中,避無可避,我……我倒是羨慕令尊的先見之明,早早抽身於側。”

“鄙人知道沮君的心思,足下愛子喪命,家鄉被劫掠,兄弟相戰於故土,什麼爭權奪利之事在足下看來都不以爲然……但是沮君,既然上了船,就身不由己了,足下一個士人,當日受了主公親自大禮延請出山,難道還仕二主不成?一敗之下,車騎將軍所屬各處什麼問題都難以再遮掩,值此存亡危急之冬,足下難道還能棄主公而走不成?”郭圖依舊從容。“大勢之下,何止是鞠義、李進、于禁這些領兵之人無奈,大家都身不由己。來之前,鄙人與辛仲治懇談過了,他到底是個顧全大局的君子,願意不再與足下相爭;而鄙人是個不修經典,卻善法術的小人,無論如何,鄙人是想繼續做事的,繼續尋些權責的……這個方略,鄙人替足下送過去,而且還會趁機正式推薦足下總攬幕府,統領魏郡大局,想來主公在這個時候看到咱們和解,多少會欣慰的,並依舊信重於我。足下以爲如何?”

但是,沮授終究是沮授,其人很快恢復了清醒,而且也想的清楚,天下離亂,四海皆戰,如他這般有資格參與一手的,到底還是了不得的人物了,真要是如尋常百姓,乃至於閉門不出的士人,恐怕早就全家死在亂兵之中了。

“我並無後事交代,袁紹這人你還不知道嗎?外寬內忌,我這次差點陷他於絕境,他一定恨我至極,便是不恨我,兵敗之勢下,爲了抑制咱們這些領兵之人再行仿效,也一定會嚴厲處置我族人的……”

“黎陽已經來不及了。”聽到對方問及正事,沮授多少也跟着嚴肅了起來。“但內黃是一定要儘快請明公發兵去搶的,不然鄴城便失了南面屏障,廣宗更是不必說,必然要立即對上……”

而就在這時,身後河畔卻又遙遙傳來一聲釋然後的冷笑:“說的好像自己真的乾淨一般,天下紛亂,你不也提刀絞殺其中嗎?你殺的人也少嗎?一邊殺人一邊說什麼天下秩序,我雖自幼生在西涼,未嘗進學,卻也知道一句《孟子》,五十步笑百步不就是說的你嗎?”

至於程武,可能是因爲年紀較小,身份也低,不好學另外兩位那般姿態,故此,欲言又止之餘卻是俯首一禮,以作表示。

沮授蹙眉相對:“郭主簿到底想說什麼?”

李進在小坡這一邊停住腳步,回過頭來,已然面目猙獰……而他這麼一回頭,周圍士卒不敢怠慢,卻是立即發箭。

既然略有所得所思,程武也不多言,而是在拱手一禮後,同樣匆匆而去,卻是準備趁着鄴城收復,道路暫時通暢,趕緊往蒼亭寫信求教親爹去了。

“那你喊我幹什麼?”李進愈發不耐。

“在下以爲,若能傾力而爲,一冬一春,總還是可以的!”沮授也是毫不遲疑給出了答案。“首先,魏郡雖然一馬平川,可卻有滏水、漳水、蕩水、黃澤、雞澤等河流湖泊稍作遮蔽與延遲;其次,不僅鄴城本身高大,兼有數個支城環繞,更遠的地方,南有內黃,北有樑期,東面更有魏城、葛城、斥丘、元城、館陶等諸多城池……說一句城池密佈,相互連結以成犄角,總非是虛言;非只如此,衛將軍兵馬野戰無敵在於北地突騎,可北地突騎焉能攻城?最後,還要考慮時節,馬上要入冬了,冬日攻城有多辛苦,衛將軍捨得嗎?而開春後,以衛將軍那種顧慮長遠的性格,要不要分心安排春耕,以防萬一遭遇饑荒呢?而一旦身後大面積春耕,他的後勤保障是不是就會受限?所以,在下說一冬一春,便是有城池損失,可保住鄴城本身來控制魏郡核心之處,總還是可行的!唯獨明年春後夏至,那就真不好說了……”

一時間,不敢說萬箭齊發,卻也是千矢橫飛,那一邊悶哼之聲連起,卻是瞬間再無動靜了。

當然,程武倒是依舊小心如前:“小子年輕,如此大事如何敢輕易置喙?只是來之前家父有所言,說讓我小心保全自己之餘,大事盡從陳長史,而如今長史既亡,我也只是不知何去何從了……沮君,你是個君子,如今誠心問我,我只有一言,那便是不管讓我從辛仲治也好,從沮君也好,亦或是讓我從李退之呢,你們這些真正的人物總得有人站出來讓我們去從才行,而不是這麼亂下去!”

平心而論,若非他自己心存大志,又自矜才能,想要於亂世中龍鳴於九天,否則何至於今日至親一分爲三呢?稍有自責也是尋常心。

一時間,初冬落日,竟然只有沮授一人孤身立在漳水之畔,殘肢斷臂之間,蕭瑟無助……恍惚間,其人再度想起了自家胞弟與愛子,不由一時黯然。

說白了,以沮授的智計和眼光,心裡始終是信不過郭圖那種小人的,也不信此人會如此坦誠與老實,但是這種局面下,沮授又能如何呢?他的上位是必然和唯一之解,而且哪裡沒有麻煩?

鞠義一時愕然。

“什麼生產?什麼人心?那是他們不夠強!”鞠義面目猙獰。“強如公孫珣,不就可以爲所欲爲嗎?還有那個袁車騎,爲什麼他之前許我侯爵我會信,還不是因爲他有十萬大軍?!亂世當中,大家都是一樣!而你,本該趁着這個時機自立,便是擔心大局不敢自立,也可以與袁紹討價還價一番纔對,如何反助他殺我?”

三人望着此人背影,一時沉默,而等到李退之遠去,郭圖方纔回過神來,負手失笑而言:“此時看來,何止是小看了李將軍,便是死了的鞠將軍也有他一番道理的……這天下一亂,所謂武夫到底是趁勢而起爬到我們頭上了。不過倒也正常,畢竟亂世當中嘛,兵強馬壯方能鎮壓天下,衛將軍也好,咱們明公也罷,雖然各有各的道理,卻都還是要靠刀槍來說理的。”

“沮君。”郭圖見狀也不在意,倒是乾脆露了底。“我直言吧……主公麾下,派系繁雜,但歸根到底無外乎是本土派與外來派,外來者多有資歷,而本土者卻不願意外來者居於其土還在其上,這是天然競爭之勢,躲不過的。而本來咱們主公起勢太快,不得不多倚重於本土三州人士,以作安撫,這就有了陳公臺之前宛如副君一般執掌三州大權。而如今兵敗,陳公臺也去了,主公看似是用了逢元圖這個元從之人,可大敗之下,卻只會更加依仗你們這些三州本土之人,絕不會稍有削弱的,用逢元圖更只像是不得已下展示主君權威罷了。實際上,有陳公臺死前遺言擺在那裡,辛仲治無能爲事,那能接手幕府實權的,人盡皆知,就只有你沮公與一人罷了……”

譬如說,袁紹身爲主公,一敗之下看似志氣仍在,而且屢有振作之意外顯,可其實真正有眼光的人早就看出來他內心畏懼失態,至今未沒走出那日大敗陰影,多日間殊無謀劃決斷,只是被辛仲治、許子遠推着走而已……那麼主公如此,你讓下面的人怎麼辦?

然後是軍事上的麻煩,公孫珣的大包抄策略已經來不及阻止,接下來何去何從?關雲長三萬大軍繞後,審正南東出漳水進取廣宗,雖然說沮授認爲可以守,但真守起來是那麼簡單的嗎?沒有一敗塗地的風險?

李退之長呼一口氣,也懶得多看,只是緩步回到了已經解散的盾陣之處。而此時,等在此處的沮授、郭圖、程武等人再看向這個中原第一豪強家族中的‘打手’時,目光早已經不同。

李進徹底沒了耐心:“我來此是念在同僚之份,聽你有無臨終之語的,不是聽你來胡扯的……無人說武力無用,但衛將軍也好,車騎將軍也罷,哪裡是隻靠着什麼武力?而且若只是論什麼強弱,我們李氏一開始便能割據東兗三郡了,何須等你一個什麼平原侯才動手?”

“如何是我咎由自取?”鞠義立即收笑厲聲反問。“你的兵馬雖然特殊,能夠約束得當,但同樣是領兵之人,你難道真不知道我的難處?兵敗之後,部曲死傷慘重,哪裡能約束的住?當時敗成那樣……于禁爲了活命只能投降,我爲了活命也只能讓他們去搶,可一旦搶了鄴城,還能如何?!”

言罷,郭圖也扶着腰中佩刀,如之前李進那般自顧自昂然而去了。

“亂箭射死。”李進回頭轉身扶刀緩步下坡,同時口中下令。“殺掉之後梟其首,掛在鄴城城門上,讓鄴城百姓知道,爲亂者已死!”

那麼與這些事情相比,陳宮之死與其遺言引發的派系鬥爭,固然嚴肅,固然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最多隻是諸多嚴重的麻煩之一罷了!

“無他,只是感慨我軍人才衆多罷了……”郭圖一聲輕笑,旋即肅然。“然後還想順便問一問沮君,如今固然是一舉奪回鄴城,使我軍稍有迴轉,可關羽進軍神速,已經速取了涉縣不說,還在急切南下,儼然是要走林慮回朝歌,再去黎陽,斷我軍從官渡南下之路,更有審正南東出廣宗,隱隱有交割於東郡,包抄整個魏郡的意思……沮君是魏郡本地人,能不能教教我,如今該怎麼應對纔好?是不是該急切分兵南下,去搶內黃、黎陽呢?然後要不要發兵向東,在廣宗處稍作應對?”

程武看着後半程根本未說話的沮授,欲言又止,而沮授卻是終於不由尷尬一笑:“程將軍怎麼看?”

“之前實在是沒想到,軍中竟然藏着李將軍這樣的人物。”郭圖捻鬚而笑。“倒是在下失敬在先了。”

言罷,其人理都不理這三人,竟然是直接扶刀而走了。

“這就足夠了!”郭圖不由輕笑接口。“明年夏至,咱們也能緩過氣來的,彼時說不定就是咱們去找他了……”

沮授不置可否。

“自然是想當面質問於你……同爲武人,你爲何要助他們殺我?”鞠義終於憤然問出了心底之怨。“程武是因爲我奪了他鄉人薛房兵丁;沮授是因爲我部劫殺了他同城親友;便是袁紹要滅我族我都不恨,因爲我終究叛了他;至於郭圖、許攸那些出謀劃策之人我更不在意,因爲因爲道不同不相爲謀……可你呢?殺了我與你有什麼好處?!我若做成了平原侯,以你們李家的威勢豈不是能堂而皇之割據半個兗州?今日死便死了,我只是不甘死於你手……天下人皆可殺我,獨你不該!”

沮授定定看着對方,既不言語,也沒有任何表情流露。

將軍一言非是客套,而是此番前來臨陣招攬鄉人舊兵之前,袁紹已經正式給了程武一箇中郎將的身份。

“原來如此!”鞠義仰天而嘆。“我實在是沒想到,你這人竟然蠢到看不清自己,明明是個武夫之輩,卻妄自學什麼大義、人心,然後自以爲那些人能看得起你,將你視爲同類……可你真不知道嗎,這些人之所以用你,敬你,畏你,不過是看中你手中兵馬而已,哪裡真把你當人了?可笑我竟然要跟你這種愚蠢之輩講道理……”

左右密密麻麻的李氏族兵不敢怠慢,紛紛準備箭矢。

“此時方做姿態,有何益處?”李進面對三人的恭維,面色卻陰沉至極。“鞠義已然伏誅,三位自爲吧……我且查驗傷亡,稍作打掃,便準備按明公之前吩咐往東面平陽小城屯駐去了,諸位不必管我。”

“我知道,足下看不起鄙人,看不起鄙人如此局勢下還想着保全自己的權位,但足下真要爲此事便趕盡殺絕嗎?我們潁川人就該爲了當日驅除韓馥一事死無葬身之地?”郭圖還是不以爲意。“這樣好了,鄙人就這麼去做……足下真要是不耐,可以上書主公,將鄙人的陰私心思直接說出來,看看主公會不會將鄙人逐出幕府?其實,如此局勢,若非一日爲主,終身從之的道理擺在這裡,鄙人倒還真想跳到衛將軍那裡求個位置呢!”

話語中途改意,程武卻是已經心下恍然。

“沮君啊。”郭圖稍作遲疑,忽然向前一步,逼近了對方。“得你一言,稍作心安,可還有件事情……不知鄙人能否將剛纔你說的這個魏郡防禦策略稍作整理,以你我共同的名義呈送給咱們主公?”

“鞠將軍,你把在下當成什麼人?”李進聽的簡直好笑。“武人?割據?天下如今亂成這個樣子,到處都死人,到處打仗,不就是因爲仗着手中有些兵馬便肆意妄爲的人太多嗎?可從董卓開始,到那些哄據郡縣的盜匪,哪個不事生產不懂人心的武夫有好下場?”

一念至此,沮授也是握緊腰中佩刀,搶在落日之前昂然而去了……夕陽西下,只有被剝去衣甲的殘肢血屍漸漸凍僵於河畔。

——————我是演義模式被袁紹打敗的分割線——————

“建安初年,冬中,珣既破袁紹十萬衆於樑期,威震華夏。前,紹破泰山黃巾數十萬,編制齊略,以作屯田,然秋日得糧,多索爲軍用,屯民不得果腹,又有主屯田事曰公孫犢者,貪鄙無度,壓迫過甚,動輒刑殺屯民。及聞袁紹敗,犢所屬屯中有曰管亥者,黃巾舊將也,乃召舊屬泣曰:‘昔日降者,以紹爲安天下者也,今觀之,喧囂小人也!且冬日凍餓,犢亦暴虐,謂安亦死,亂亦死,則何棄黃天之志?’遂以黃天殺犢爲號,起而復亂,聚衆十萬,攻略郡縣,出入泰山內外,而紹不得治。”——《漢末英雄志》.王粲

PS:感謝換家之王大佬的第三萌,拜謝。然後爲沉迷遊戲道歉,並請諸位看在我這個月應該不會少於十五萬字的姿態上稍作原諒。

最後繼續推書獻祭……其一,《漫威世界的替身使者》,韓娛老作者無面大手子的新書,說起來韓娛作者轉型好像都很成功,除了姬叉……他是特別成功;其二,屋外風吹大佬的新書,《大王令我來巡山》,這位大佬不用說了,歷史大神,這才架空山賊開局,值得期待。

(本章完)

第307章第503章 寒聲一夜傳刁斗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520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第48章 務實第233章 帳中言三策第44章 醫無閭第165章 霧氣第24章 緱氏山下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422章 智士見事遲第456章 獨往人間不獨還(繼續感謝白銀大萌江第513章 誠既勇兮又以武第361章 虎狼從中也立身(續)第425章 解衣方見血(4合一大章還債)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352章 龍眠老子識馬意第42章 請和第521章 正與此意同一塗(續)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166章 漁夫第219章 天下大吉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68章 大人(下)(5.6k2合1)第136章 急轉第338章 丈夫功業本相依第408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上)第421章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519章 大雪照映如冰壺第147章 意外第325章 萬里望河源第450章 大江東去老諸侯第242章 釋懷難釋意第53章 中流擊水第22章 借刀第208章 喜怒形於色(下)第337章 白首漢廷刀筆吏(續)附錄8:女頻寫手日記(上)——sduyiyi第198章 摒除萬般事(上)第22章 借刀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119章 崩壞(上)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牙疼的受不了,請假去急診第161章 秋獵(下)第36章 潁川論士第493章 變化紛紛入靜觀第533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第157章 親厚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第164章 亮旗(還債了)第104章 折返第170章 失控第324章 忽進忽退忽渡河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102章 大事(下)第394章 寸心自許尚如丹第197章 不聞新人來(下)(熬夜8k補償)第38章 呂郎固窮!(8k)第3章 請戰第405章 羽書無路達深宮第351章 從今吹笛大軍起第92章 進退第303章 試拂鐵衣如雪色第438章 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第199章 摒除萬般事(下)第203章 皆憐宮闕土第441章 雲臺千尺盡功臣第30章 花明柳暗第391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續)第268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第196章 不聞新人來(中)第388章 一棹每隨潮上下第202章 一意起高樓(下)(四合一還債)第395章 塞上長城空自許(2合1)第236章 鐵騎橫百里(上)第44章 醫無閭第327章 戰歿尤思過往事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400章 河北風清人自知(7k勉強2合1)第180章 樹下索流年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478章 鄴下書味亦何偏第458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第455章 白雲出處從無例(感謝白銀大盟江南附錄6:舊燕書.太祖武皇帝本紀.卷一.卷二—第430章 鳥飛似得林第142章 雷雨第435章 君臣不易逢第453章 何敢自矜醫國手第444章 南陽龍虎方爭鬥(續)第528章 銅雀遊客恨來遲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419章 誠知匹夫勇(跪謝若冰大佬的白銀盟第147章 意外第434章 三面終成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