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

第497章 千里連舸斷龍背

“你好像有恃無恐?”

臧艾離開後的當天晚上,與郭嘉一起同榻而臥卻無心睡眠的徐庶終於忍不住問出了自己心底的那個疑惑。“說到底,臧宣高才是此地真正主人吧?你又是兼併他的下屬,又是脅迫他的兒子,還指桑罵槐羞辱他本人,就不怕真激怒了他?河對岸四萬大軍, 真過來了,這一營兵不就是個笑話?”

“你說對了,我還真是有恃無恐。”躺在榻上另一頭的郭嘉從帳外蟬鳴聲中回過神來,不禁失笑。

“你所恃的是什麼?”

“是臧宣高本人!”郭嘉坦然以對。

“……”徐庶沉默了許久,終於還是艱難的開了口。“我……我不懂。”

“你不懂是正常的,不像我之前久在青州, 對臧宣高其人實在是太熟悉了。”郭嘉倒是沒有賣弄的意思, 而是做了簡單而又直接的解釋。“其實不瞞你, 我來之前便覺得臧宣高不會反,來之後見到他本人便更加確定,此人不會反!”

“爲什麼?”

“反了對他有什麼益處嗎?”郭嘉不慌不忙。“他這個人你也見到了,能力是有的,但格局就擺在這裡……其人固然對名利權位皆有所求,卻都不過分;有着一個軍閥、盜匪多年來養成的自私性情,卻絕不至於過線。這麼一個人,是沒有理由也不敢在這個關鍵之時背叛河北的。而且更要命的是,若他真反了,事情能不能成且不提,反而會毀掉他臧宣高在青徐多少年來的立身根本,也就是信諾與義氣,你說他憑什麼反?不過以他的性情,十之八九會替那些勾結周瑜的人做遮掩,而且對上週公瑾這種風流人物時肯定也有些自以爲是的默契, 如此而已。”

“不錯!”郭嘉攤手以對。“孫將軍所言正中其的!諸位都已經到了開陽,何妨繼續順着沂水南下郯城呢?而且諸位一旦到了前線,與南軍開戰,我們河北的疑慮自然盡消,將來諸位立足的軍功也自然不必多言……須知道,當此大戰,一戰之功,勝過之前八載相持!”

都來不及回去救的,人怎麼能追上這種風帆船隻呢?

“臧府君以公問還是以私問?”郭嘉正襟危坐,凜然相顧。

坐定以後,自有甲士突然出現,關上了官寺大門,到此爲止,雙方的話題不可避免的從昨晚上的突襲斬殺開始。

不過,唯獨孫觀反過來精神一振:“我懂足下的意思了!足下的意思是要我們主動出兵東海,建功立業,這樣不但可以讓河北放下心來,將來有此功績,也可以依仗着軍功立足河北,或富或貴?!”

“你不該佩服人家處心積慮和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嗎?還有這份砸上家底的決斷?”徐庶愈發冷笑以對。“海船細長,唯獨吃水極深,所以只有秋後汛期可堪入內河,而想要此時水軍出現在此處,那便只能是之前汛期開始時他就已經做出決斷,將水軍偷偷從淮河轉運進來了,然後一直藏於身後,而那時也正是青州流言出現之時……其人儼然專等你此時說服臧霸南下!哦,還有小陽春將至,東南風忽起……辛苦多日,自以爲握盡大局,其實被更高明的人全盤玩弄於股掌之中,這滋味不好受吧?”

“不過,我等的意思也很簡單。”孫觀繼續緩緩言道。“也請郭副使不要再裝糊塗。你忽然到琅琊來,又是要臧兄聚兵於此,又是突襲殺掉老昌……無外乎是河北疑了我們。其實,當此大戰,河北對我們這種人生疑也不能說不對,可是你們這樣肆意無度,連老昌這種人都說殺就殺,弄得人人自危,又算是什麼道理呢?真把我們當做羔羊一般嗎?”

這和當年被陶謙攆走,流落到廣陵、吳郡、九江三郡交叉口混日子的彭城相薛禮倒是如出一轍了!而薛禮如今也恰好在被劉備擊敗後投降當了一個守江口的都尉……所謂舊社會把官變成賊,新社會把賊變成官,這些年翻來覆去,絕不是什麼新鮮事。

“非是此意。”郭嘉回過頭來平靜的看了眼徐庶。“這點我早有猜度,只是感慨海軍在內陸之壯觀罷了!”

“願聞其詳。”臧霸也嚴肅起來。

堂中氣氛反過來一凝。

琅琊諸將,包括公認的青徐名將臧宣高在內,心中全都冰涼一片。

等到九月初一,以開陽爲後勤大本營,以沂水爲補給線的琅琊大軍便輕易來到郯城,將周瑜和他匆匆聚集起來的一萬兵馬團團圍在城中。

“此事簡單……”郭奉孝歪着身子倚在椅背之上,一手托腮,一手指天,腳指頭還在椅子上亂撓,所謂指手畫腳,真的是貼切至極。“其實,我昨日殺昌豨,與諸君昔日逐於毒一般,都是自家事!說白了,便是我郭嘉也算是青徐一帶知名的豪傑,偏偏覺得昌豨是個廢物,存了歹心火併於他,想奪他地盤而已!然後承蒙東莞諸位兄弟看顧,如今自然由我來做這東莞之主!算是我們東莞內部更迭,不關諸位的事情……你們說是不是如此啊?”

徐庶微微一怔,旋即再笑:“死鴨子嘴硬!你且安心,真到了全軍崩潰那一日,我雖只有一劍,卻也要拼盡全力保你平安!”

孫觀等人相顧蹙眉,便是臧霸也有些粗氣。

郭嘉眯眼看了下孫觀,卻是緩緩搖頭:“這些都不用……只是想反問諸位一句,諸位想過以後的事情嗎?大戰之後,你們何以自處?”

“但是,如今天下大勢又有所不同了。”郭嘉轉身離開位中,扶劍來到堂中,繼續揚聲言道。“或者說,天下的局勢其實已經很明朗了,那就是我家燕公併吞天下的氣勢已經不可阻擋,而中原諸侯也多有整合之意……一句話,以前的時候,天下人想的是如何在亂中求安,而這個時候天下人想的是如何從亂到治;以前的大義在於定一方平安,今日的大義在於合天下一統;以前諸般法度、人情、道理,若是不能與安定一方相合,便是悖逆的假道理;而如今也一樣,若是有人自恃諸般人情、道理、義氣,卻不能與重定天下相合,那無論此人德行如何,才具如何,也只是一個悖逆之人罷了!臧府君,今日你可以助河北向南,也可以助中原向北,這些都只是立場而已,無論如何我都不怪你,但你若自恃捏住南北要害,按兵不動,心存觀望,那無論將來如何,足下都註定只是一個悖逆天下的小人逆賊而已!辛苦半生,難道要名節俱喪於一朝嗎?”

臧霸畢竟是青徐地區一等一的名將,其人既然下定決心,便出兵神速,八月廿二日被郭嘉說服,八月廿三日便誓師祭旗,賞賜全軍,八月廿五日全軍就已經越過沂水向南進發。

“可足下是靖安臺副使……”蕭建嗤笑以對。

“我們是體諒郭副使的,老昌那種自生禍端的性格也不是不清楚。”孫觀繼續言道。“更明白以我們區區一郡之力,是沒資格在兩軍之間左右搖擺的……不然也不至於請足下到此相商。但也請足下今日給我們一個準話,河北到底要如何才能信得過我們?交納質子?還是讓河北派遣軍司馬監管後勤?總得有個明晃晃的道子劃下來吧?”

就這樣,等了不知道多久,臧霸方纔緩緩起身離開座位,以避席之禮,朝着身前背對自己的郭嘉俯首大禮以對:“今日承蒙郭副使點撥,方纔豁然開朗!我意已決,即刻盡開府庫,大賞三軍,然後合全軍向東海,以助燕公重定天下!”

“請講。”

“我估計有他!”郭嘉坦誠以對。“此人在陶謙那裡做了多年人質, 幾乎算是在郯城與下邳長大的, 若說跟南面沒有聯絡反而顯得一廂情願……但也無所謂了。”

但臧宣高一時猶疑。

若在尋常,臧霸早被對方的胡攪蠻纏給氣笑了,唯獨昨日臧艾迴來傳的那些話言猶在耳,不免讓他笑不出來而已。

“若私問,諸位兄弟喚我奉孝便可。”郭嘉一邊說着,一邊眉開眼笑,順便擡手將自己頭上代表着地位和讀書人身份的進賢冠髮箍取下,並隨手扔在身前几案上,而接着其人連皮履也脫下,直接就赤腳踩着太尉椅,歪倒在了座中。“你們早說是私問嘛!若是私問,我便私答,以咱們多年青徐共事的交情,我有什麼可對諸位兄弟隱瞞的?”

但九月初三日,讓人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周公瑾手中的真正精銳,也就是那一萬餘素來在海上作戰,理論上此時應該屯在朐縣(後世連雲港)以備青州水軍的徐州水軍,居然以不可思議的姿態出現在了沂水之上!

徐州水軍耀武揚威,數百舟船前後相連,鼓起風帆,遮天蔽日,理都不理岸上的琅琊大營,反而直接在小陽春將至的東南風協助下輕易逆流而上!

等到八月廿八日,前鋒孫觀來到郯城與開陽中間唯一一座城池即丘後,卻是趁着徐州兵馬猝不及防,直接攻下,算是師出大吉。

“那孫將軍以爲我該如何呢?”郭嘉包好髮髻,戴上進賢冠,重新正襟危坐。

蕭建等人越想越覺得對頭,卻是催促連連,孫觀更是扶刀起身:“宣高大兄!你須明白,今日這個局面,從大處來講,要麼從河北,要麼中原,並無他路;便是從開陽這裡的局勢而言,郭副使也不會給我們機會猶疑的,昨夜他能以五百人殺了昌豨並了七千東莞兵,明日便能殺了我們中任意一位……事到如今,並無猶疑之所在!”

“這就好像不管昌豨有沒有勾結南軍,我們都要殺他來立威一樣,臧艾有沒有勾結南軍,我們都沒必要也不能殺他。”郭嘉緩緩答道。“其實誰是內奸並無意義,大勢之下昌豨不是內奸,威脅也是最大的一個,所以必然要殺;而臧艾哪怕確實是內奸,只要其父不會反,他勾連誰又有什麼意義呢?反而是強行追究,殺他定罪,纔有可能真正逼反臧霸,毀掉大局。”

郭嘉打了個哈欠以作迴應。

“諸位兄弟不必耿耿於懷,郭副使也不必胡攪蠻纏。”就在這時,素來在琅琊威望僅次於臧霸的孫氏兄弟中的孫觀忽然開口。“咱們關起門來,有什麼不可說的?其實,郭副使意思已經很簡單了……論名分,昌豨一事輪不到我們置喙;論實際,他已經殺了昌豨,握住了七千東莞兵,咱們也拿他無可奈何。”

“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郭奉孝繼續從容言道。“你們今日在這裡只求苟且安樂,將來大局已定之時憑什麼立足於河北呢?真到了那一日,我們又憑什麼不能將諸位如殺昌豨一般輕易殺掉呢?”

“怎麼說?”

蕭建登時無言以對。

臧霸長長吸了一口氣,瞥了眼自己右手側的那幾位快要按捺不住的‘兄弟加同僚’,只好繼續肅容相對:“那敢問郭副使,私問又如何呢?”

雙方於官寺外見禮,然後便入堂落座,臧霸自然落坐在主位上,吳敦、尹禮、蕭建、孫觀、孫康等將則紛紛在右面一排高腳几案之後的太尉椅中坐下,唯獨左面一排卻是空置,所以郭嘉便與徐庶還有幾名東莞將領直接坐定。

“郭副使要入夥?”尹禮忍不住開口相對。

“非是此意。”郭嘉再度搖頭。“我也與諸位相知相識多年,諸位的心思我也一清二楚,雖然諸位心中也明白,天下遲早要一統,而無論河北還是中原,無論哪家得勢,你們都不可能久存,但割據地方肆意妄爲,這種樂子,不到萬不得已,誰又願意輕易放下呢?”

堂中衆人大多頷首。

當然會冰涼,因爲任何一個人都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他們的糧道斷了!他們已經空虛的老巢開陽,包括其餘諸將在沂水兩岸的根基,在如此水軍面前,也是門洞大開!說不得身後的退路即丘也不保!

“你這個人講義氣,守信諾,所以才能夠成爲琅琊共主,所以才能在亂世中立足至今。但義氣這個東西,是隨着天下大局不停變動的。”郭奉孝懇切相對。“今日之義氣拿到往日未必有用,往日的義氣到了今日反而說不定是禍害。”

“之前尚未見到臧艾,你便說除了昌豨外你心裡已經有了兩個懷疑……又是何意?”徐元直愈發警惕起來。“你此番謀劃不止於此是不是?”

言罷,郭嘉直接背對臧霸,面朝大堂門外方向負手而立,靜待答覆,而堂中卻早已經寂靜無聲,便是徐庶也屢屢張口,屢屢無言以對。

衆人紛紛醒悟,繼而又和郭嘉一起看向了許久未曾開口的臧霸臧宣高……說到底,琅琊軍閥再怎麼混亂,臧霸共主的威信和他本人的軍事能力都擺在這裡,再加上素來不服氣臧霸的昌豨已死,反而讓臧霸的地位無可動搖。

堂中琅琊諸將不免紛紛長出了一口氣。

“足下也曾是琅琊太守!”郭嘉戲謔以對。“不也入了夥嗎?”

郭嘉說到最後,根本就是扭頭朝着自己一側那幾名隨行的東莞軍官去問的,而幾名軍官自然是紛紛硬着頭皮附和起來,連不迭的說着一些胡話,聽得徐庶面色抽搐不止。

左右諸將不敢怠慢,紛紛肅然起立稱是,倒是徐庶,頗顯尷尬,勉強起身,卻不知道該向誰說話了。

臧霸心中動搖,便不禁再度看向了郭嘉。

郭嘉見狀也不客氣,而是直接扶劍起身:“臧府君,我一直想與你說一句私人的言語。”

話說,蕭建與他人不同。當年陶謙握有徐州,逼得原來的琅琊太守陰德不得不黯然辭官歸鄉,之後,董卓從洛陽委任的一個正經的琅琊太守,便是蕭建了。而這位到任後,卻發現琅琊被臧霸等人分割完畢,連個立足之處都無……反而是臧霸素來是萬事不願做絕,又見他可憐,便將海曲(日照)一縣給了此人。而此人在海曲落腳後,發現天下烽煙四起,家鄉難保、中樞也難保,倒是臧霸這裡安生一些,便乾脆將家人從東海接來,就在海曲吃起了海鮮,還一吃就是六七年,以至於漸漸成爲了琅琊根基最深厚的羣豪之一。

“這你也料到了?”抱劍立在營中觀望此幅景象的徐元直忍不住出言嘲諷了一下身側的郭嘉,後者同樣被這幅景象震動到失語的地步。

徐庶再度沉默了一陣子,方纔繼續詢問:“如此說來, 勾連周瑜的那個人果然是臧艾嗎?”

回過神來的郭嘉嗤笑一聲,卻不由搖了搖頭:“水軍縱橫內河,如此壯觀,我是真沒想到!”

“公問便無須問。”郭嘉揚聲答道。“靖安臺辦事,有青州牧審公的文書在此,臧府君還有諸同僚若是有疑問,按法度、按規矩,可以發函給關鎮東、審青州詢問,或者乾脆上書尚書省。如果覺得我行事有不對的地方,還可以上書御史臺檢舉,或者乾脆給燕公上疏求公道……但無論如何,今日臧府君在此相詢,卻請恕在下職責在身,不能答,也不願答。”

“足下的意思是,要我們即刻交出兵馬,往河北賦閒嗎?”交換了一陣眼神之後,吳敦忍不住開口相對。

徐庶再度頓了一頓:“如此說來,你一開始就沒想查內奸?”

臧霸和幾位琅琊軍頭,怔了半晌方纔回過神來,卻又目瞪口呆。

對此,周公瑾閉門不出,嚴防死守。

一夜自不必多言,翌日一早,郭嘉將五百下屬分散於大營中,控制了大部分要害之處後,卻是與徐庶一起從容帶着原本昌豨部中那些高級軍官,也就是所謂東莞一帶有頭有臉之人,兀自輕鬆度過了浮橋,進入了開陽城內,並見到了早就侯在此處的臧霸和其餘幾名將領,倒是唯獨沒看到臧艾。

郭奉孝鼾聲漸起。

言至此處,郭嘉忽然想起一事,便復又拍案相對臧霸:“臧府君,我想起來了,我在琅琊立足是有說法的!前琅琊太守陰德公的南陽陰氏,是我們潁川郭氏的恩主所在!當年陰德公同族兄弟陰修公,曾做過潁川太守,我族兄郭圖便是他所提拔的,我也曾在陰修公所辦的公學中讀過書,算是陰氏門生……論淵源,琅琊合該有我一份基業!”

“當然是公問!”臧宣高蹙眉而對。

郭嘉不由失笑,卻是放下赤腳,然後開始整理髮冠。

徐元直忍不住投來了鄙夷的目光。

“我不行嗎?”郭嘉拍案以對。“我從袁紹滅亡以後,便一直在青徐泰山一帶縱橫,也算是青徐知名的奢遮人物,區區東莞,昌豨佔得,我佔不得?我是本事不如他,還是名頭不如他?又或是與你們沒交情往來?當日於毒被我攆到此處,其人喪家之犬,你們不也給他一處立足之地了嗎?我自殺了昌豨取而代之,都不用你們分割地盤,如何不行?!”

“願聞其詳。”

“譬如,天下昏亂的時候,官府之中和所謂正經世道之中,其實並沒有道理可言,這個時候你上山爲寇,聚衆保安,讓那些活不下去的人能活下來,這便是天下最大的義氣!”郭嘉侃侃而談。“而等到董卓禍國,天下羣雄四起,一時割據者四十有餘,堪稱無處不爭、無處不佔,而手中有兵馬的賊首、將領,反覆無常,今日歸左,明日屬右,今日興起,明日消亡,這個時候,以足下擁兵數萬的立場來說,能夠守信重諾,不負上下前後,這就是亂世最貴重的東西,也是你立足至此的又一根本!”

“昨日事我已經盡知,別的倒也罷了,只有一問請郭副使務必說清楚……昌都尉何罪?”坐在大堂主位上的臧霸沉聲發問。

郭嘉再度看了對方許久,卻終於是連連點頭,又感慨一時:“不管如何,燕公看人是真的準!周公瑾用兵,天時地利人心俱在,又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果然有淮陰侯幾分風采!”

—————我是好壯觀的分割線—————

“臣鬆之案,周瑜生長江、淮,諳識險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濤,熟籌彼我,兼雅量高致,風流智策。太祖遙戲爲淮南三傑,屬淮陰之輩,劉備謂爲本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者,倚爲方面,豈皆虛語哉?”——《典略》.燕.裴松之注

PS:爲日常拖更道歉……

昨晚上又讀了一遍臧霸的傳記,發現這廝除了前期割據青徐外,主要的戰功和名聲居然是在呂範和韓當頭上刷的……真有意思。

(本章完)

第201章 一意起高樓(中)第500章 一朝斬龍落田埂(繼續大章還債)第479章 秦嬴謾作東遊計第142章 雷雨第234章 堂中闢一人第165章 霧氣第439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第54章 見識第407章 空期戎馬收河北第195章 不聞新人來(上)第279章 舊俗疲庸主第465章 送君十里往鄴城(萬字還債)第470章 時亦猶其未央第412章 關塞蕭條行路難第295章 讀書萬卷不謀食第29章 峰迴路轉附錄11:《舊燕書》孝莊文皇后本紀——sduyi第78章 撤屯(終)第367章 堯舜桀紂皆腐骨第384章 西宮東闕何所罪?第11章 遠方的訊息第381章 長驅白馬向西殿第451章 白雪紛紛落庭中(上)第1章 楔子第341章 關東起羣雄(下)第277章 緩聲慢語迎春社第169章 獻策第172章 直入第270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下)第460章 漢室諸公鳴玉佩第95章 當走第145章 盛意(中)第255章 時時鬥戰欲何須第459章 舊恩如言亦難收(續)第323章 且行且思且得訊第13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329章第16章 存問風俗第84章 檻車第145章 盛意(中)第433章 一鼓難做氣第87章 表文第237章 鐵騎橫百里(下)第191章 天意憐孤草第474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第135章 何從第423章 赴陣猶遮面第146章 盛意(下)第362章 馬上相逢無紙筆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448章 愛嘆非爲婚姻故第392章 達官非自有生來第58章 驚變第529章 空看花開滿臺日第290章 故將直筆作春秋(下)第409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第90章 出塞第245章 傅南容乘夜拭白珪第146章 盛意(下)第348章 降虜西擊胡第387章 貴賤不相逾第23章 不疑(6.6k)第225章 不負天下第253章 思故明來意第466章 榆中西門逢故人(8k爲白銀盟加更)第273章 豪傑如土士如鐵(下)第129章 牌戲第306章第193章 只見舊人哭(上)第480章 秦嬴謾作東遊記(續)附錄3:漢燕演義標題集——燎原火第347章 初冬登塞山第165章 霧氣第75章 撤屯(上)第146章 盛意(下)第515章 誰道天涯知己少第76章 撤屯(中)第522章 但見悲鳥號古木第357章 大河封凍亂武興(上)第393章 早歲那知世事艱第145章 盛意(中)第420章 難奪三軍志第81章 雞湯(上)第291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第59章 問策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189章 深居俯夾城第259章 鐵刃瘦黑立北營第378章第73章 辭行(6k二合一)第437章 舊怨平兮新怨長(繼續小小2合1)第151章 不甘第371章 一騎如熊虎第231章 杯酒祭黃河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6章 夜襲第379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7k勉強二合一)附錄1:《喏,相公》——本初林登萬第14章 有故人久候第299章 浮名尚值一杯水(二合一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