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和記黃埔】

春節剛過不久,沈弼、博伊就主動找上門,來到長實集團的董事長辦公室。

比起林志超對和記黃埔的渴望,他們對能獲得美資銀行股份而更急迫。隨着內地政Z的開明,這對英資反而是個‘懸樑之刃’,香港的前途問題也即將擺在檯面上,那麼作爲英資的匯豐,豈有不希望在歐洲、美洲擁有豐厚的資產呢?

辦公室裡,林志超讓林瑞寰一起陪同,畢竟他的長子已經快到接任總經理的時候;預計,將在林志超成爲和記黃埔董事長之後。

沈弼放下茶杯,開門見山的說道:“林先生,如果你幫我們獲得美國海豐51%股權,我們將手中和記黃埔的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你,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林志超笑着說道:“你們打算轉給我多少和記黃埔的股份?”

沈弼說道:“22.5%”

林志超說道:“不夠,至少30%的股權,我可是幫你們能拿到51%海豐股權的!”

如今僅給22.5%,再加上林志超手裡有5%在維港投資名下,也才27.5%的股權。這點股權,只夠林志超擔任董事,還需要從市場吸納和記黃埔的股票。這樣一來,後面成本可就高了。

沈弼思考一番後,說道:“25%的股權。海豐銀行對我們重要,和記黃埔對林先生也非常重要。林先生想將長江實業集團綜合化發展,和記黃埔是最好的選擇。”

博伊在一旁補充道:“我們匯豐手中僅33.5%和記黃埔股票,這家企業我們扶持多年,後續也是希望能獲得收益。而且此時和記黃埔股價低迷,不到6港幣每股(總股本4億股),處於低迷時期;但隨着和記黃埔的財政好轉,它畢竟是一家淨資產60億港幣的企業。”

林志超心想,從股市購買也就幾億港幣,而不宜和匯豐因爲這件事鬧得太僵。

做大生意的人,儘量追求和氣生財。

他便說道:“沒問題,就25%的股權,但我希望不是一次性付清,而是分爲多次付清資金。”

其實,長實集團一直不差錢,但奈何林志超喜歡現金流充足的感覺。

這一次,沈弼爽快的說道:“這個好說,以長實集團的實力,我們不擔心你們的付款能力。”

僅僅是片刻,雙方就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比前世李家成求着要了一年多的時間,情況好了很多。當然,幸虧林志超留了心眼,知道匯豐銀行一定對他這個橫跨多個行業的霸主有防備,並作出針對性的動作。

而如今,匯豐銀行想進入美國,海豐銀行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前二十的美國銀行,機會是不會同時有兩個的。

奧黛麗赫本這步棋,林志超真是很得意,如今她在歐美影響力,比林志超高多了。她本來就是貴族後裔,又曾是好萊塢最佳女主角,如今又有着巨大的商業成就,真是影響力達到巔峰。比如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如果爭取女性羣體的選票,奧黛麗赫本一定是最重要的女性對象。

沈弼和博伊離開後。

林志超對林瑞寰說道:“你知道收購和記黃埔意味着什麼?”

林瑞寰思考一番後,認真的說道:“意味着我們長實集團更加的綜合化,和記黃埔擁有批發零售商業、進出口貿易、交通運輸、船塢、貨倉、貨櫃碼頭等綜合性業務,以及擁有龐大的地皮儲備。”

林志超笑着說道:“你說的是表面上,而內在的是和記黃埔擁有的洋人專才、海外渠道,一旦我們擁有和記黃埔,意味着長實集團要朝着海外發展,致力於發展成一家世界性企業。”

華人做和記黃埔的老闆,最多也就是和洋人高層鬥法,但中低層管理纔不會管你誰是老闆。更何況,洋人亦可以收服,爲自己所用。要想去西方做生意,用洋人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甚至還要多用本地人。

林瑞寰一聽,帶着興奮之色說道:“父親說的對!我們長實集團如今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手中現金流很多,但能投資的項目卻不足。當然這裡面有父親的仁義作風,讓大家都有錢賺。若是拿下和記黃埔,我們既能在香港有更多的投資渠道,又能更容易進入海外市場。”

他說得沒錯,林志超確實給華資地產‘網開一面’,不然長實集團在地產領域的實力,起碼還得增加一倍。

正因爲林志超考慮‘碩大無朋’,所以在發展地產領域只是保持稍微領先,在商業領域只是和英資競爭。比方說,尖東大大小小二十幅商業用地,林志超只取兩幅瀕海地段即可,不是他沒錢,而是他不想吃像難看。

今年長實集團的現金就更多了,一旦將遮打站、金鐘站的物業出售,僅地皮費就可以回籠資金6億,再加上利潤,那就是8億的現金流。

匯豐銀行。

沈弼對博伊說道:“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海豐銀行就是林志超針對我們匯豐銀行的一步棋。奧黛麗投資收購海豐銀行發生在1977年,重要的是這家企業完全沒有必要斥巨資收購一家低迷的美國銀行,僅僅是作爲投資的話,硬生生的從12美元不到,最終以高出一倍的價格拿下,完全違反商業理論。”

博伊點點頭,說道:“這種情況,只有我們匯豐銀行希望進入美國銀行業,纔會如此放下低姿態。而以奧黛麗赫本的影響力,完全不會這樣做的。”

博伊說完,隨即震驚起來,說道:“這麼說,這一切都是林志超佈局。他算到我們匯豐銀行會尋求海外發展,便想抓住我們需要的東西,以此將來交換和記黃埔?這不對啊,按理來說,以他和我們匯豐銀行合作多年,且他又是和記黃埔最好的人選,難道他還能想到這些?”

他太震驚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對手,將事情做得天衣無縫。

沈弼低沉的說道:“他非常聰明,以前在和匯豐合作時,便不是處於下風的一角。而他也明白,香港最大的財團早已經是他自己,那麼我們匯豐銀行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將和記黃埔交給他?”

自他擔任匯豐銀行大班以來,沈弼就覺得林志超打造的財團,早已經超過匯豐銀行。故此,那麼匯豐銀行爲什麼還要扶持這樣的強大財團呢?

合作可以,但卻不是扶持。

博伊說道:“不管怎麼說,和記黃埔本來就是我們要逐步退出的,反倒是海豐銀行對我們至關重要。”

沈弼點點頭,說道:“好,那就儘快轉給長實25%和記黃浦股權吧!”

博伊擔憂的說道:“他該不會.”

沈弼笑着說道:“這一點儘管放心,林志超還是非常講信譽的。更何況,也只能如此操作。”

先給和記黃埔,再談海豐銀行,匯豐銀行沒得選。

1978年3月6日,星期一。

夜晚,長江實業集團的總部會議室,聚集着全港主要媒體的記者,等待着長實集團發佈重要新聞。

在2月份時,長實集團公佈年報時,便已經讓各家媒體嚐到甜頭,年利潤3.12億港幣震驚了整個香港業界,僅次於匯豐銀行(4.8億)、怡和洋行(3.3億),位居香港上市公司第三名。

七點,林志超等長實集團高層走進會議室,在主席臺坐下。

簡單的和記者客套後,一向穩重的林志超,用興奮的語氣說道:“在不影響長江實業集團原有業務基礎上,本公司已經有了更大的突破—長江實業集團以每股6.1元的價格,購買匯豐銀行手中持佔 25%的1億普通股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

哄,現場一片鬧騰騰的!

所有人都非常意外!

在拿下九龍倉集團三個月時間後,林志超再次從匯豐銀行手中拿下和記黃埔股權,從而一舉成爲大股東。

這是英資的沒落嘛?

在場的大部分記者禁不住鼓起掌來。

隨後,有記者發問:“爲什麼長江實業集團只購入匯豐銀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購入其優先股?”

這個問題有着更深層次的意思——長江實業集團收購25%和記黃埔股票,一舉成爲大股東,是投資性質,還是控股性質。

林志超答道:“以資產的角度看,和黃的確是一間極具發展潛力的公司,其地產部分和本公司的業務完全一致。我們認爲和黃的遠景非常好,由於優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虧與其無關,又沒有投票權,因此我們沒有考慮。”

現場大部分記者再次鼓掌,唯有洋人記者面露傷悲。

不到半年時間,英資痛失兩大企業,而且還是被同一個人擊敗。

接下來的幾天。

香港傳媒紛紛連續報道重大事件:《工商晚報》稱長江實業收購和記黃埔,“有如投下炸彈”,“股市今晨狂升”。

《信報》在評論中指出:“長江實業集團以如此低價(暫時只付20%)便可控制如此龐大的公司,擁有如此龐大的資產,這次交易可算是林志超先生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星島日報》如此評價道:“購得這1億股和記黃埔股票,是長江實業集團上市後,最成功的一次收購。較三個月前,林志超先生收購九龍倉集團計劃更出色——動用較少的金錢,控制更多的資產。林志超先生不僅僅是工業界、航運界、地產界的‘經營之神’,亦成爲股市炙手可熱的人物。”

林志超連續斬獲兩家英資大企業,還引起國際傳媒界的關注。

美國《新聞週刊》在一篇新聞述評中說:

“華人首富林志超先生,成爲和記黃埔最大股東,這是華人收購香港一間英資洋行的第一位,正如香港的投資者所說,他不會是惟一的一個.”

英國《泰晤士報》分析道:

“最近半年,林志超先生在香港商界重大兼併改組中,連連得分,使得香港的英資公司感到緊張。衆所周知,香江是英國的殖民地,然而,佔香港人口絕大多數的仍是華人,掌握香江政權和經濟命脈的英國人卻是少數民族。二戰以來,尤其是六七十年代,華人的經濟勢力增長很快。

林志超先生早已經是世界船王、工業大亨、地產大亨,但一直表現頗爲低調,但最近半年卻連連出擊,拿下九龍倉集團、和記黃埔。這是因爲務實派上臺,讓香港華人有強大的國家做靠山,華商如虎添翼,他們敢公然在商場與英商較量,以獲取原屬英商的更大的經濟利益,這使得香港的英商分外不安。連世界聞名的怡和財團的大班大股東,都有一種踏進雷區的感覺。英商莫不感嘆世道的變化,同時,也不能不承認林志超已經成爲能與英國商界的頂級分子相提並論。”

這篇文章,試圖以時代背景探討林志超等華商得勢的原因。文章的某些提法偏頗,並含有‘大英帝國’的口氣,總的來說還是較全面、較客觀。

林志超繼續成功地收購了英資大型企業,徹底扭轉英資在香港佔絕對優勢的局面。

盛譽鋪天蓋地!

長實集團的會議室。

一衆高層臉上的表情非常興奮,長實集團收購和記黃埔之後,便是超越了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財團。

唯有林志超非常冷靜,因爲他知道,距離他掌管和記黃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他平靜的說道:“長實集團除了按部就班的增持和記黃埔股票之外,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我們依舊要專注自己的業務,不能受到此次收購的影響。”

衆人隨即平靜下來。

黃昌宏也說道:“確實,目前和記黃埔還是韋理在主導,尚且不知道他會不會發起反收購。不過我們長江實業現金流充沛,增持股份的事情,還是很難被動搖。”

林志超說道:“所以,按部就班收購普通股就是,爭取一年後,我們的持股達到40%。而當前,我們所有人的任務,依舊是繼續擴大在地產上的突破。”

他其實已經有完整的控制和記黃埔方案,不出意外,月底他將正式成爲和記黃埔的董事。這個時候,他不會干涉和記黃埔的事情,繼續由韋理主導和記黃埔的一些列商業行爲。

一年後,他的持股增持至40%以上,屆時他將順理其章成爲董事局主席;與此同時,他將向和記黃埔派遣兩名董事,人選已經好了,那便是林志超的‘謀士’李業廣,以及即將加盟長實的麥裡思。

到這個程度,林志超便可以在和記黃埔擁有較大的權利,但他依舊不會選擇急着掌握大權;這是因爲,和記黃埔幾乎全是洋人管理層,一不注意容易鬧出大變。

所以在成爲董事局主席後,林志超的重點工作是,拿下和記黃埔的地產開發權;這是他的長項,也讓洋人高層無話可說。

在這之後,自然就是滲透、熟悉和記黃埔業務,最終順利掌權。

大家平復好心情之後,‘新生代’高層周淮安說道:“老闆,淘化大同的黃篤修死亡之後,聽說淘大有意出售旗下位於九龍灣的22.6萬平方尺地皮。”

林志超詢問道:“這幅地皮市價大概多少?”

周淮安說道:“目前工業用地也不便宜,預計得2億港幣。但這幅地皮如果更改成住宅用地,保守可以修建成4000個以上的住宅單元,有望獲利不菲。”

林志超點點頭,現在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相差不大,而且非常容易更改成住宅用地。這是因爲人口增長太快,住宅稀缺導致。好比淘大這幅地如果價值2億,那麼更改成住宅用地,估計也就1億多。

“那你帶着律師和淘大談,儘量拿下!不過若是拿下,我打算將這個項目拿出和九龍倉集團共同投資。”

“好的”

林志超心裡預估了一下,這個項目總計投資得八九億港幣,當然實際上不需要提前支出那麼多,三分之一的資金差不多可以了;接下來,當然是用售樓花的方式回籠資金。

不管怎麼說,香港是不允許‘修個大門,就能銷售住宅’的,若是動作快,淘大這幅地皮明年下半年就可以開始銷售,能在1981年底銷售完畢。

卻說,韋理得知匯豐銀行將和記黃埔25%的股份,出售給林志超之後,頓時感受到一種‘羞辱’,也感受到一個高級打工者的悲哀。

他嘗試尋求澳洲財團來進行反收購,不過別人聽說是林志超之後,完全沒有想談的意思。開什麼玩笑,能在香港戰勝林志超的,怕是世界首富來了也無濟於事。

更何況,匯豐銀行已經站在林志超一方,就代表着雙方至少擁有35%的股權。

韋理無奈,只能按照規矩,邀請林志超擔任和記黃埔的執行董事。

月底。

林志超正式以‘和記黃埔’執行董事身份,參加了高層會議。

“林先生,這位是我的副手李察信,英國人。”

韋理介紹手下時,故意強調‘英國人’,這樣下來,和記黃埔高層六成是英國人,剩下的四成也是洋人,一個華人高層都無。

好像就在說,林先生,你是一隻獨狼闖進了獅羣。

林志超風度翩翩的一一打招呼,態度很自然、平和,給人一種謙虛的態度。

一時間,這些洋人也只能禮貌迴應,畢竟林志超的身份,不允許他們冷落。就算心裡不爽,也只能私下裡互相抱怨。

林志超特意觀察了李察信,他認爲這個人能被利用一陣時間,畢竟韋理要儘快離開,他在和記黃埔的影響力較大,不利於林志超掌握這家公司。

一場會議下來,林志超不發表任何意見,算是和平結束。

待林志超離開後,一羣高層聊了起來。

“大家放心吧,和記黃埔絕不是華人可以掌控的,林志超最多能成爲和匯豐一樣的大股東,管理權依舊會在我們手裡。”韋理笑着說道。

“就是,和記黃埔的八成高級職員都是我們西人,難道林志超還指望大家都相信他嗎?”李察信附和道。

“嗯,林志超雖然在商界影響力頗大,但和記黃埔畢竟不是他自己創立的公司,他的天才商業手段,完全派不上用場。”

大家很快放輕鬆起來。

人的名,樹的影,林志超一開始給他們很大的壓力。特別是九龍倉一役,他們深知林志超的財大氣粗和魄力。

第402章 【浪裡個浪】第264章 【不歡而散】第109章 【抄底機會】第356章 【大時代來了】第418章 【難忘的經】第569章 【2000萬的賭注】第78章 【不計前嫌】第580章 【千億賣橙】第264章 【不歡而散】第301章 【有錢纔有尊嚴】第435章 【底牌很大】第89章 【強勢反擊】(第八更!求全訂!)第261章 【專利費吃飽】第101章 【年輕夢想】第300章 【表哥表妹的故事】第44章 【全部售罄】第247章 【他在做夢!】第488章 【港元危機】第56章 【籌備入場】第138章 【社會名望】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52章 【籌備炒金】第274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309章 【利益交換】第397章 【沒有規矩】第540章 【樓利滾滾來】第39章 【魅力男人】第195章 【林家的城】第143章 【林氏有人】(求月票!)第21章 【陰謀詭計】第236章 【試探收購】第212章 【林生真會玩!】第52章 【籌備炒金】第31章 【滿載而歸】第320章 【東方之珠】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36章 【壟斷市場】第575章 【退居幕後】第470章 【豪門生活】第489章 【進軍銀行】第191章 【恰逢其時】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214章 【對錢不感興趣】第13章 【一家之主】第278章 【1961年】第21章 【陰謀詭計】第213章 【超人偶像】第429章 【自以爲是】第358章 【成熟起來】第359章 【揚眉吐氣】第164章 【一張大網】第214章 【對錢不感興趣】第37章 【現金奶牛】第198章 【石礦產業】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524章 【二代縱橫】第401章 【合作共贏】第448章 【商界縱橫】第417章 【洛克菲勒家族】第316章 【香格里拉酒店】第532章 【四大屋邨】第236章 【試探收購】第27章 【鄰居姐妹】第75章 【黃金大跌】第344章 【天助我也】第259章 【有一套】第5章 【結束工作】第527章 【大家要小心】第136章 【船隊大增】(求月票!)第546章 【佛山大學】第142章 【震驚匯豐】第130章 【分散投資】(加更!)第385章 【角色飾演】第359章 【揚眉吐氣】第166章 【削弱對手】第378章 【青澀的白娘子】第458章 【扶持造船工業】第573章 【內河碼頭】第316章 【香格里拉酒店】第176章 【開放門戶】第114章 【都是命數】第419章 【再購黃金】第249章 【又一個賺錢項目】第508章 【霸氣言論】第338章 【哈佛演講】第99章 【大賺特賺】(加更5000!求月票!)第20章 【拓展事業】第490章 【目標置地】第22章 【金融盛地】第287章 【博大精深的中文】第561章 【兩線作戰】第253章 【順德四人組】第396章 【酒店偶遇】第147章 【算賬清賬】第370章 【重要與不重要】第106章 【逼上梁山】第198章 【石礦產業】第402章 【浪裡個浪】第31章 【滿載而歸】第196章 【地產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