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狗咬狗

趙桓雖然是一身道士打扮,但趙桓可不是真心向道之人。

原本信佛的趙桓,之所以跑去當了道士,主要是爲了自保。

隨着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在四國城中關得越久,隨着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聽說他們的妻女已經爲李存生兒育女他們被李存綠了個徹底,以及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越來越清楚他們此生已經沒有離開四國城的可能了,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越發的憎恨致使他們落到這般悽慘和屈辱地步的趙桓。

可以說,要不是趙桓機靈,果斷的“棄佛向道”就跑去當了道士,受到了四國城中大部分人都信仰的道觀的保護,趙桓沒準也會被早已經恨死了他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爆走一頓,甚至是會被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活活打死。

對此,趙桓很委屈!

趙桓始終都不承認他與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落到這般田地,是他自己愚蠢、優柔寡斷又剛愎自用,他堅持認爲是大臣誤他。

除此之外,趙桓也憎恨趙構,尤其是後來趙桓聽說,趙構不僅不來救駕,還竊取了他的皇帝寶座了之後。

趙桓心想:“趙老九啊趙老九,枉得我如此信任你,將天下所有兵馬全都交給你指揮,可你卻用我交給你的兵馬,先是擁兵自衛,又擁兵自立奪我皇位,不思勤王救駕,害我至此,他日我若見到你,必手刃了你,以消我這無窮之恨!

!”

其實——

趙桓之所以如此憎恨趙構,

一方面肯定是因爲,趙構對趙桓見死不救,讓趙桓不僅被李存奪去了朱璉、一衆妃嬪和女兒柔嘉公主,還讓趙桓父子全都被囚禁在四國城當中,永遠失去了自由,以及趙構奪取了趙桓的皇帝之位。

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趙桓聽說,趙構跑去川陝地區偏安一隅了之後,又納了不少妃嬪,還生了一個兒子,而且後來還成功跟李存議和了。

這讓趙桓意識到,當初他要是聽趙佶、种師道、唐恪等人的建議,遷都去長安城,至少會趙構一樣在川陝地區建立一個小政權,不用遭現在的罪和受現在的屈辱。

有人可能說會,就算趙桓像趙構一樣在川陝地區偏安一隅,最後也肯定難逃被李存滅掉的結局,趙構的下場不就是最好的說明嗎?

不。

在趙桓看來,他去川陝地區和趙構去川陝地區有着本質的區別。

首先,趙桓覺得,他不像趙構那麼慫、那麼懦弱,不敢抵抗,只想着逃跑,他可是跟李存硬剛過的男人,他比趙構有種多了。

其次,趙桓覺得,他也不像趙構那樣是私自竊取的趙宋王朝的皇帝之位得位不正,他可是名正言順的從趙宋王朝上一任皇帝趙佶手上接過來的趙宋王朝的皇帝之位,別人怎麼會不服他?

因此,趙桓覺得,在川陝地區偏安的人如果是他,肯定不會發生兵變,進而也就不會給李存奪取川陝地區之機。

趙桓甚至樂觀的覺得,他當初如果選擇遷都長安,然後勵精圖治,將來沒準有一天可以收復趙宋王朝的全部失地,成爲趙宋王朝僅次於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帝。

簡而言之。

趙桓覺得,趙構不僅搶走了他的機會害慘了他,還愚蠢的丟掉了這個寶貴的翻身的機會,使得他和其他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徹底沒有了重獲自由的可能。

毫不誇張的說,趙桓比趙楷、趙栩他們那些毆打趙構的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還憎恨趙構!

所以,得知趙構也被押到了四國城,又聽說了趙楷、趙栩等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正在毆打趙構,本來因害怕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而躲進道觀之中不願意再跟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見面的趙桓,還是沒忍住主動走出道觀。

——趙桓想親眼看看趙構到底是怎麼被人活活打死的,好一解他的心頭大恨。

不想,趙構一推六二五,一通狡辯了之後,趙佶竟然就救下了趙構,讓趙構逃得了一命。

趙構的這些託詞,能騙得過別人,可是卻騙不過趙桓。

是。

趙構所說的這些也勉強是實情。

可趙構全都坦白了嗎?

別人或許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趙構隱瞞了什麼,從繼位開始就防着趙佶復辟的趙桓,難道還能反應不過來,趙構之所以不去救援東京汴梁城,那是怕他或者趙佶復辟,奪走趙構的皇位?

就像當初,趙佶將皇位傳給趙桓,趙桓卻將趙佶軟禁起來,連趙佶卑躬屈膝敬趙桓的一杯酒,趙桓都沒有喝一樣,趙桓也是當時趙佶的心情,也就是對趙構失望透頂。

老實說,趙桓是憎恨趙構見死不救、憎恨趙構搶走了他的皇位、憎恨趙構辜負他的信任害他落到這般田地,但趙構要是真能顧念兄弟之情把他給救出去,讓他免除這無盡的囚徒生涯,他也會捏着鼻子認了趙構這個皇帝。

可趙構拿到了趙桓的皇帝之位以後,不僅淨幹忘恩負義的事,還昏招不斷,徹底斷送了趙宋王朝,也徹底斷送了他趙桓重獲自由的希望。

如今,趙構也被捉進了四國城,被李存給打回了原形。

這種情況下,趙桓如何能再忍?!

報仇雪恨的時候到了!

見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要放過趙構,趙桓皮笑肉不笑的拱火道:“九弟好口才,三言兩語就叫大家信了,你擁兵自衛,謀朝篡位,又不來救援大家,乃迫不得已,非是九弟你薄情寡義、自私自利、害怕大家搶了你名不正言不順的皇位,而故意不來救大家。”

剛剛纔死裡逃生的趙構,見趙桓想要借刀殺人,立即就強打精神坐了起來,然後虛弱地說:“皇兄安能如此看九弟,這皇位本就是皇兄的,若九弟能將皇兄救出,必然要將這皇位雙手奉上,而後伏地謝罪,任皇兄打罰,豈會窺視皇兄的皇位?”

趙桓冷冷一笑:“九弟原來不只口才好,臉皮竟也得天獨厚,我就不信,我大宋任地多臣子,就沒有懂禮法之人提議,九弟宜用晉武陵王故事,稱制行事,不改元?!”

趙桓此言一出,趙構頓時語塞。

當初,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等人勸趙構登基稱帝時,宗室成員趙仲琮等人確實認爲,趙構不應當即位。

當時,趙仲琮明確指出:“昔日晉安帝蒙塵西土,大將軍、武陵王遵制行事。今二帝南遷,大王不當即位,只宜用晉武陵王故事,稱制行事,不改元。”

很顯然,當時,以趙仲琮爲代表的一些宗室成員以及一些趙宋王朝的大臣,贊成趙構代趙桓主持朝政,但反對趙構即位稱帝,認爲這樣做缺乏合法性。

後來,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等人七嘴八舌紛紛批評責難趙仲琮等反對趙構登基稱帝的人。

而以趙仲琮爲代表的反對趙構登基稱帝的人勢弱,根本就鬥不過當時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府的重臣耿南仲、汪伯彥、黃潛善等人。

再加上,以宗澤爲代表的軍方勢力後來也支持趙構登基稱帝。

以趙仲琮爲代表的反對趙構登基稱帝的人的提議被否定,趙構很快就在長安登基稱帝。

趙構當然不想成認這件事。

可奈何趙仲琮現在也在這四國城中,趙構根本就否認不了。

沒辦法,趙構只能硬着頭皮將責任全都推諉給大臣:

“九弟原本不想即位的,奈何,大臣皆言,昔日唐明皇帝遭安祿山之難,車駕入蜀,詔皇太子爲天下兵馬大元帥,拜裴冕爲御史中丞副之。裴冕與杜鴻漸、崔漪等,請皇太子即帝位。其主要理由是,主上狩蜀,宗社神器要有所歸,宜正位號。如若逡巡,失億兆心,則大事去矣。皇太子始即帝位於靈武,卒能克復兩京,迎上皇大駕於蜀。

且當日之禍,父皇與皇兄南遷,大乾皇帝佔據都城,天下惶惶,有甚於天寶時。九弟以父皇之子、皇兄之弟,入繼大統,大臣皆以爲宜。

大臣皆勸九弟,矧皇帝命九弟以兵馬大元帥,睿意可見矣。

又且當時天下兵馬會合,不於那時早正位號,將恐奸雄乘隙,搖毒紛紛。

大臣皆勸九弟,宜用唐肅宗故事,推戴九弟即尊位以定天下,實宗廟社稷之福,羣黎百姓之幸。

大臣又皆言,何且稱制,徒取法晉武陵王?實無以利國家,而安祖宗在天之靈,慰父皇、皇兄北望之心也。”

害怕這樣的說辭說服不了趙桓以及其他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趙構又趕緊補充道:“另父皇有密旨,雲:可告九弟即大位,爲宗廟社稷計。”

看了一眼並沒有駁斥他之意的趙佶,趙構有底氣不少的總結道:“故而,九弟才即位也。”

當着趙佶的面,趙桓總不能說:“我趙桓纔是趙宋王朝名正言順的皇帝,只有我趙桓將皇位傳給你趙構,你趙構的皇位才符合法理,趙佶早已不是皇帝了,趙佶告訴你趙構可即大位,難道你趙構的皇位就符合法理了嗎?後世皇帝如果皆以此行事,那法理何在,皇權還有甚麼神聖可言?”

趙桓也看了一眼沒有駁斥趙構之意的趙佶,只能說:“巧舌如黃!若九弟你真乃重情重義之人,你與大乾皇帝陛下議和時,爲何不趁機迎回父母?”

很顯然,趙桓在離間趙佶和趙構之間的關係。

趙桓想得很清楚,只要趙佶不保護趙構,以趙構過後不是人的所作所爲,肯定十死無生。

趙桓這一擊,可以說是精準打擊,一下子就戳到了趙構的軟肋上。

這也是現在需要趙佶保護的趙構所最擔心的。

事實上,當初乾宋議和時,就有人提醒過趙構提出迎回趙佶和韋氏的條件,哪怕李存不答應,也正明他爲盡孝做出過努力。

可趙構考慮,韋氏已經被李存收入後宮,並且給李存生了兒子,他跟李存要韋氏,沒準會惹怒李存,壞了那個難得的議和的機會。

而趙構之所以不要趙佶,當然是因爲,跟趙桓一樣,趙構也怕趙佶復辟,奪去了他的皇位。

思前想後這後,害怕節外生枝的趙構,選擇忽略那些提醒他可以趁議和的機會要回趙佶和韋氏的大臣的建議。

說穿了,趙桓說得沒錯,趙構就是自私自利、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的人。

用眼角的餘光看了一眼臉色很不好看的趙佶,趙構心中一緊,隨即忙拉趙桓一塊下水:

“皇兄有何資格教訓九弟?父皇當初將皇位傳給皇兄,皇兄卻將父皇軟禁於龍德宮,皇兄又擔憂皇室及宗室竊取皇位,而將皇室及宗氏皆扣在都城,才致使我趙氏盡數被大乾皇帝陛下一網打盡,現今皇兄卻要將皇兄所做之事諉責於我,是何道理?”

趙構此言一出,不少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都怨毒的看向趙桓,趙佶的臉下也是面沉似水。

見此,趙桓暗道不好,連忙解釋道:“我當時做此抉擇,乃受大臣蠱惑,且我以爲以都城之堅,城中百萬軍民,糧草軍械又充足,定當能守住都城,又且城外有上百萬勤王之師正在集結,焉有敗給區區一二十萬乾軍之理?不想,不僅大臣誤我,我還所託非人,若我早知九弟狼子野心,而將兵馬大元帥之職交給宗澤,我趙氏如何會落到今日這般下場?”

是。

趙桓是死不承認是他的愚蠢、優柔寡斷又剛愎自用才導致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被李存一網打盡的,但他在四國城這幾年也是對當年那改變他的命運的一敗有一定的思考的,並找到了取勝之機。

不得不說,哪怕趙宋王朝當時不遷都長安,如果真按照趙桓這個事後諸葛亮所想的,他不任命趙構爲兵馬大元帥而是任命一直積極救援東京汴梁城的宗澤爲兵馬大元帥,那麼趙宋王朝的結局有可能真的不一樣,至少他不會輸得這麼窩囊。

趙桓都要弄死趙構了,向來最貪生怕死的趙構,哪能再留情,他冷冷地說:“皇兄在位之時,中原之地盡在,兩河之地也還未徹底落入大乾之手,舉國之力仍不敵大乾百戰雄師。我接手大宋時,已山河破碎,偌大大宋,只剩川陝之地,安能是大乾百戰雄師之敵?故而,我只有退守川陝地區,徐徐而圖之,方有一線復興我大宋之機。若當時我也如宗澤一般衝動蠻幹,只怕我大宋早亡多時矣!”

趙構連消帶打,巧妙的化解了趙桓的發難,同時就差直說趙桓這個敗軍之將也配指點江山?

趙桓立即反擊道:“我若有劉錡、李彥仙,焉能節節敗退?”

趙桓寸步不讓的揭開了趙構的短處,讓趙構一時之間無言以對。

——趙構總不能說:“任何忠臣良將,都將被我繩之以法!”吧?

趙構心想:“行,你捨得死,我就捨得埋!”

念及至此,趙構皮笑肉不笑地說:“皇兄在位僅一年多時間,卻走馬燈似地拜罷了二十六名宰執大臣。其中對危局產生關鍵性影響者,如耿南仲、种師道、唐恪等人。他等所主張得一些重要的救國之策全都不被皇兄採納,而一些重要誤國之謀卻又全都被皇兄所採納。以皇兄之能,豈會擢劉錡、李彥仙兩個微末之將?”

通常情況下,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可趙構這番話,卻是將趙桓的不堪之處扒得一乾二淨,半點情面都沒給趙桓留。

而這還沒完,趙構又說:“皇兄在位之時,中原之地盡在,兩河之地也還未徹底落入大乾之手,亦有百萬勤王之師,仍舉國之力割地、嫁帝姬求和,我接手大宋時,已山河破碎,偌大大宋,只剩川陝之地,且乾軍那時已然打進陝西,直逼興元府,我大宋生死存亡只在一線之間,任地時,我送兩個將領給大乾求和,乃無奈之舉,且與皇兄所作所爲相比,實乃小巫見大巫。”

趙桓實在是沒想到趙構這麼難纏,並且半點面子都不給他留,而且死也要拉他當墊背的,他不禁被趙構給逼得有些口不擇言。

趙桓惱羞成怒道:“別總拿山河破碎言事,我接手大宋時,大宋也只剩半壁江山,且當時乾軍已然大舉南下,也眼見着就打到京畿地區了,不比你的處境好多少。”

話一出口,趙桓就知道,他說錯話了。

趙桓忙向趙佶看去。

與此同時,包括趙構在內的其他趙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也都向趙佶看去。

此時,趙佶的臉色已經變得鐵青,他冷冷的看着他的兩個好兒子——趙桓和趙構!

無疑,趙佶這個始作俑者,也被捲入到了這場狗咬狗之爭當中……

……

查找資料時,無意間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RAP,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廣寒宮裡的可愛兔,九九八十一難的小尤物,抗金路上的南宋九公主,打斷岳飛哥哥的復興路,怎麼可以打術術,怎麼可以吃兔兔!

第二百一十章 趙佶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存對趙構的報復(求月票!)第三百零七章 全都千刀萬剮(求月票!)第二百二十五章 哭昏過去的新皇帝第一百二十章 李存的兵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李存:我屠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交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存安敢如此欺我?第三百五十九章 女婿不錯,就是有點費丈母孃第四百零一章 完顏仙兒:官家還真老實不客氣啊第一百二十六章 初心未改第九十一章 功績碑第四十四章 解渴纔是最重要的第八十一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二百三十五章 李師師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一統第二百三十三章 潤第二百九十九章 兒子多到氾濫成災(求月票!)第二百七十三章 改朝換代感謝大佬們大力支持!第二百八十四章 孤勇者第二百五十三章 他的孩子你不配養第二百四十三章 得勝班師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存:朕就是心軟啊(求月票!)第四十四章 解渴纔是最重要的第二百八十三章 趙明誠:小丑竟是我自己第二百一十四章 割地賠款嫁帝姬還有用嗎?第一百三十八章 神器?!第三百三十二章 秦檜:你腹中的孽種是誰的?!(求月票!)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古第一反間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哭昏過去的新皇帝第二百零三章 怨婦李清照第八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勝負第三百六十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顏仙兒:李存,你如何征服我?第四章 大勢已成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存:朕就是心軟啊(求月票!)第八十二章 我幫你插個隊第七章 君無戲言第三百八十八章 牛嚼牡丹第四百一十章 拆長城第三十八章 二害相權取其輕第二百四十四章 趙桓的妃嬪全處第四章 大勢已成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變樣的東京汴梁城(求月票!)第三百二十四章 這個真正能幫上李存的女人(求月票!)第二百九十七章 以另一種方式壯大的金國(求月票!)第二百四十二章 趙佶頭上的又一道綠光第二百章 趙佶:我大宋不是軟柿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定都國號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郭藥師的下場第三百八十五章 兩個想要刺殺李存的癡情女人第三十章 大將趙憨兒第二十五章 大勝第三十四章 整軍和監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送六個帝姬求和第三十四章 整軍和監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潤第二百四十四章 趙桓的妃嬪全處第一百四十章 天日照我不照宋第三百五十三章 吳皇后第六章 心生嫌隙第一百六十一章 吳國公真風流也第五十二章 今晚我要打十個第二百一十二章 徹底撕破臉第五十五章 羣雄並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存回來了第五十章 嬪妃第二百四十七章 名聲大噪的岳飛第三百三十九章 滅掉西宋!(求月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我家大都督比你家皇帝如何?第一百三十九章 坑爹第五十二章 今晚我要打十個第二百八十四章 孤勇者第二百四十二章 趙佶頭上的又一道綠光第三百四十六章 猛將如雲也沒用第八十六章 童貫來了第九十九章 暗潮涌動第二百六十四章 東京汴梁城破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構改名爲“李構”(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存:我狐假虎威?第一百二十五章 糧食的戰爭第四十八章 可惡至極第四百零五章 李存的女人政治第七十五章 大材小用第二百七十七章 陛下真壞第三百八十六章 李存的後宮生活多姿多彩第三百八十五章 兩個想要刺殺李存的癡情女人第六章 心生嫌隙第二百一十六章 登科後第三百九十七章 用王后換苟安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存:ban掉劉錡和李彥仙好了(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一章 五年!第一百六十八章 李朝亡第一百二十一章 种師道:仗,是這麼打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李清照:求官家見趙明誠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須有(求月票!)第三百五十章 李存與趙構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