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秦國軍制

張仲激靈靈打了個寒戰,只覺得蜀中的天氣,似乎更冷了些,他緊了緊身上的冬衣,看向面前的老人。

他神情仍有些不自然,帶着些恐懼和噁心。

張仲能理解這樣的感受,因爲他也有點犯惡心。

以前看長平之戰的故事時,那一句“士卒互相殘殺以食”,張仲其實是不太信的,但自老者講述以後,他才知道,這確實是真的。

並且,還遠遠不止那一句話那麼簡單。

互肉以烹,互相交換自己的肉,用來煮了吃。

這是何等的殘忍,又是何等的堅毅?

張仲想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意志,纔會讓這些士兵,寧願割肉互食,也要與秦交戰?

換做後世,別說宋朝,就是唐朝的部隊,恐怕也崩潰了吧!

這還僅僅只是張仲這個局外人的感受。

而對於參加過那場戰役的老人來說,他的感受,他所受到的衝擊,更遠不止於此。

對於他來說,見到自己同袍的屍首,被人煮來吃掉,所留下的,是一輩子的恐懼,和無法丈量的心理陰影。

過了許久,老者才緩過勁來,他的臉色仍舊有些蒼白,但身軀卻已經不在顫抖。

他繼續往下講到。

“如此,又有得三四日,見得旌旗招展,車馬連綿,有大軍自河內來。”

“一問方知,昭王已盡徵河內少壯男子以爲援軍。”

“足二十萬人。”

張仲知道,這是秦昭王賞爵盡起河內之兵,上至60歲,下至十五歲,盡徵之,這是秦國到目前爲止,最大規模的一次徵兵。

而這,也代表着秦趙兩國,投入了上百萬兵力的長平之戰,即將進入尾聲。

“吾等傷重之士,被人替換,隨車騎將回營修養。”

“至營中,轅門,圍牆,拒馬,皆爲趙軍所破。”

“軍中待命之卒,盡席地而坐。”

“較場之上,數名都尉盡赤上身,被軍法官以軍棍打得鮮血淋漓。”

“一問方知,今日晌午,趙將親率車騎衝陣,八萬銳卒竟不能擋,被其攻入大軍營壘,險與武安君親兵接戰。”

“軍法官乃因此大怒,行軍法於較場。”

說到這裡,老者笑了笑,拍着張仲的肩膀說到。“若說軍中有免戰免死之兵,則非將軍親兵莫屬。”

“哦?”張仲不太瞭解秦時的兵制,畢竟,歷史書上不寫這個。“願聞其詳。”

“至昭王即位,改軍制以來,五人爲伍,設伍長,十人爲什,設什長,五十人爲屯,設屯長。”

“再往上,二屯爲百,設有百將,五百設五百主,至此,可有親兵,爲五十人。”

“二五百主,設親兵一百人,即至都尉,親兵則千人之數,而武安君親兵,更足萬人。”

這可以算得上是是十分有價值的信息了,張仲默默記下,以備不時之需。

“親兵護持主將左右,以保將之安危,無論是五百主,還是都尉,乃至於將軍,其親兵若盡死,便已是覆軍殺將,全軍盡沒之時。”

也就是說,親兵,幾乎是最後才上戰場的咯?

張仲眼珠轉了轉,暗暗記下了這點。

“原來如此。”

老者看了看張仲的身材,猶豫了一下,又接着說道。“若是如騎都尉漪那等勇將,親兵卻是死得最快的。”

“汝切不可以入。”

不是,你看我做什麼?

還這麼強調?

我連騎馬都不會好嗎?

但與老人爭論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對方還在爲你考慮的時候,張仲也只得答道。

“唯。”

老人還是不太放心,再次強調到。“夫勇將,臨敵者前,撤退者後,破陣斬將,衝軍奪營。”

“此皆百死之責也。”

“將有破軍潰圍之勇,親兵奈何?”

張仲想了想,確實是這麼個道理,他能殺出去,小兵能嗎?

“叔公良言,仲謹記於心。”

回答完了之後,張仲卻猛然間想起一件事,如果主將被猛將陣戰了咋辦?

就像騎都尉被更猛的猛將幹掉了那種。

想到就問,自己的叔公,也沒必要客氣。“若主將死,而親兵存者?”

老者正了臉色,嚴肅的說道。“軍法有言,主將死而親兵存者,盡殺之。”

“汝要記住。”

“國辱,則死將,將辱,則死兵,此爲兵之道也。”

張仲微微一愣,他倒是沒有想到,這時候的秦國,都已經開始對小兵宣揚愛國思想了。

“唯。”

老者看着張仲的臉色,想了想,還是再次強調到。“若汝爲親兵,主將必死於汝之後,如此,汝家人尚有爵位賞賜。”

“若主將先死,則汝死,並削爵,家人亦不得安。”

這軍法,夠可以啊!

從根源處斷絕了親兵不用命死戰的心。

張仲想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想到漏洞,這種做法,幾乎只要是有家庭的,便不可能不怕。

眼見老者雙目愈發凌厲,張仲急忙掐斷腦海中找bug的念頭,正色答道。“唯。”

老人臉色緩和了下來,他看着張仲的臉,嘆息一聲說道。“吾秦國,沒有覆軍死將的傳統,便是戰敗,主將與親兵也少有死者。”

“聽南郡之兵言,南面的楚國,若覆軍,則將自刎於戰場。”

“親衛,儘自戮之。”

張仲:..........

不過念頭一動,張仲就想起了某個身經大小七十餘戰,從未敗北,而一旦敗了,就烏江自刎的猛人。

張仲原以爲,他是因爲覺得對不起江東父老,方纔自刎於烏江的。

沒想到,還不僅僅如此。

聽老者所言,這自刎,在楚國,貌似還是一種傳統。

所以問題來了,那個猛人自刎的最大原因,是因爲覺得對不起江東父老,還是因爲面子?

拋開腦海中有的沒的,張仲說道。“竟有如此?”

老者點了點頭,接着說道。“兵戰之事,豈有常勝不敗之理,便是王齕將軍........”

說到這裡,老者突然停下了,好一會兒,都不曾再開口。

張仲其實知道他想說什麼,長平之戰後,王齕再擊趙國,爲趙魏聯軍所敗。

喪師辱國。

但讓一個老兵去說自己老領導的敗績,也確實有些爲難。

ps:今天加班晚了些,抱歉哦。

感謝每天投票的大大,也感謝十位將每個月只有三次的投資機會,給我的大大。

比心。

24,你再捏,就憋死了159,撲朔迷離7,一刀9999962,夜訪賊曹84,論功行賞27,長矛也不簡單150,可配張君否?150,可配張君否?154,陪葬94,特殊案件4,監工也不好做127,戰畢124,遇刺110,疑點愈多33,王欲興師?142,殺虎124,鏖戰48,triple kill155,秦蠻交鋒100,服之以力22,當頭棒喝75,箭出即中109,質子以售22,當頭棒喝163,蠻王援軍142,殺虎21,以力服人73,好大的口氣50,搶功78,找茬57,秦國連坐法118,僞證始末8,聞雞起武11,逞強的人都死了170,殺士卒三分之一110,疑點愈多55,反誣起點抽風,81章已經修改142,搏虎87,隱山亭42,盾前窺豹88,年輕法吏169,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150,可配張君否?8,聞雞起武118,僞證始末29,弓與弩150,可配張君否?126,死戰可乎?37,出發39,算了,私鬥犯法95,突破口75,箭出即中130,事畢123,125,援軍98,宣之以法135,臘祭90,呵,十人敵27,長矛也不簡單102,關中刑徒13,恃勇者,死於陣戰52,縣賊曹6,家有二子,出長168,其下攻城43,張擒豹21,以力服人35,九年義務不敵腰間盤突出147,回城75,箭出即中43,張擒豹146,任務(大章)92,秦長劍80,同行54,賊曹掾16,功敗垂成77,所謂傳聞。126,死戰可乎?12,長平舊事103,鄭國反間,李斯諫逐(不訂不影響後續)51,騎虎難下143,蠻王之子166,其次伐交17,你想多了41,夜半雞鳴91,隱官113,契卷15,秦國軍制112,無話可說124,鏖戰129169,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6,家有二子,出長65,棄市16,功敗垂成15,秦國軍制1.蜀中民夫13,恃勇者,死於陣戰38,白石亭長37,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