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了次日上朝,有人報稱契丹使者已至都下,亟待重開此事原已商定由樞密院主掌,是以羣臣並無異議。

接下來便是樑士傑出班,奏稱燕雲既復,自當政令一統,遂啓請將中國諸法度在燕雲一一施行。當然作爲一個飽學儒士,上奏時勢必要引經據典,上引六經下據故事,同一樣事情能翻出幾種不同的表達方法,類似於孔乙己研究回字的四種寫法一樣,總之就是不好好說話。幸好高強當大臣的時候也不短了,好歹能夠分辨其中的關鍵詞,前後拼湊一下,理解大意總還是能辦到的。

“看來就是燕青所說的那三件事了……”高強暗叫僥倖,他既已事先得知,早已做好了功課,象牙笏板寫滿了小抄,對於應付這場考試是成繡在胸。

不過他現在關心的並不是這件事的是非問題,要知道政治的決策很多時候是不問是非,只看你能擁有多少人的支持,具體在這個環境中,那就是誰是你的盟友,誰是你的敵人?畢竟樑士傑所上奏的這三樁法度,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必要性上,都能站得住腳,唯一不對頭的就是對於燕雲的實際情況不瞭解。

除了燕青之外,他並沒有從時任執政的鄭居中和葉夢得那裡得到同樣的消息。固然這倆人最近也是忙的可以,但大家畢竟只是盟友關係,高強也沒有囑咐他們要將都堂三省的大事小情悉數報備,他們之所以沒有及時通知高強。大約是出於對此事地嚴重性估計不足,認爲不需要告知高強罷了。

剩下的那位張克公,高強和他並不算太熟,此人是從御史中丞升任執政,素來是矯矯獨立狀,不大黨附他人,好在爲人尚還識大體,只消高強佔了理字,他倒也都會贊成。

不過呢。現今是敏感時期,一方面這左相之位人人覬覦,不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在野人士也有蠢蠢欲動的。比如之前遭貶的張商英,聽說最近就在活動。相反,重新起用蔡京的聲音卻並不多,想來是樑士傑自己想要上位。對於把年近八十、體弱眼花的老泰山再次捧起來也就不那麼熱心了。

“看樣子,最需要打倒的就是樑士傑,此人覬覦左相之位,今日必不肯被我駁倒。否則其顏面何在?可惜啊,若是能事先溝通一下,本衙內捧你上位又有何妨?”想是這麼想。只是現今他表面上已經和蔡黨掰夥了。樑士傑又是想要進位左相的。哪裡會象以前那樣對高強推心置腹?政治麼,就是這麼回事了。城頭變幻大王旗,應屬尋常。

說話間,樑士傑已經一本奏罷,將書面奏本交由黃門呈進御覽。趙放過一邊,便向下面諸臣問道:“衆卿家,樑相公所奏三事,不知可有堪議處?”

昨天才得到消息,高強自然不可能有時間從容佈置,他只是來得及自己作一下功課,同時知會了兩個確定會在這件事上站在自己一邊之人。如現在,他只是向下丟了一個眼色,登時便有一人出班道:“臣左企弓有本進奏!”

樑士傑眉頭一皺,心說此事難道走漏了消息?爲何左企弓竟似早有準備一般?眼光不由得便向鄭居中和葉夢得兩個人溜了過去,他可不是笨蛋,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左企弓一介新附降人,朝中別無朋黨,除非是一手招降他們地高強纔會通風報信給他們,至於消息來源則多半不出這兩員高強的死黨了。殊不知這還真是冤枉了鄭葉二人。

趙一見是降人,沒來由地一皺眉頭。何故?只因左企弓雖然也是燕京世家,書香門第,但這遼國的生活水平比大宋差了一些,奢侈程度更加沒法比,左企弓從小過慣了寒酸日子,做派言行都和趙這樣錦衣玉食的精細富貴相去甚遠,猶如二十世紀末中國地城鄉差別一般,都市貴公子的趙看到鄉下土財主的左企弓,他能有什麼好臉色?

好在自幼訓練嚴格,金殿之上趙還能自持,便即作出一副寬宏仁主的姿態,笑道:“卿家久居燕地,知彼民情風俗,所奏必是好地。”

左企弓連忙稱謝,遂將本子奏上。要說這位燕京降臣到底也是從小讀聖賢書的,雖然行文方式和引用經典的習慣和中原儒士稍有差別,不過居然也是讓高強一般兒聽不入耳,照樣是靠着關鍵詞加以拼湊,當然他那副燕京口音就沒法改了。

左企弓倒是一片赤誠,這幾件事關係到燕京無數世家大族的身家性命,由不得他不據理力爭。其所述理由也大致妥當,只說樑士傑所論有據,只是燕地粗定,民心稍安,不可於此時大動,只能擇其要者先行,次者緩行。具體而言,則田畝可清丈,田賦須釐定,但授田則須緩,待黃冊造就,三年以後燕地開始徵

時,再量授民田纔好;鹽茶法則必須緩行,原因很簡沒錢,不但老百姓沒錢,世家大族手裡也沒錢,要知道前年燕地才大旱,以至於到了要吃人地地步,現在去哪裡找錢出來買鹽茶!

至於一體授官,那就問題不大,不過左企弓還是強調燕地受北虜(身爲宋臣,遼國又當衰弱,左企弓當然也就毫不客氣地管遼國叫北虜了)統治二百年,人情風俗與中國殊異,當參用燕地土官與內地流官,最好是燕地的官員來到汴京參見選之後,能再返回燕地去做官,那就上上大吉。

高強聽罷,心裡還在感嘆,你瞧人家左企弓多麼識得大體,我還擔心他們燕人窮,擔負不起往返汴京選官的費用,人家乾脆就忍了,提也不提。不過似他這樣想法地人顯然不是全部,至少樑士傑就不作如是想。

左企弓目下是封爲權禮部左侍郎。只因他未曾經兩省及侍從官,故不得爲正任侍郎,不過也是從三品地大官了,依例賜穿紫衣。這當然是看在他是降人地份上,特旨加恩所致。只是在樑士傑看來,你一介降人便有這樣大官作,好應對本相感激涕零,惟命是從,見本相說及燕地政事。趕着出來搖旗吶喊還差不多,怎敢獨持異議?

不滿歸不滿,他卻不能自己衝鋒陷陣,好在爲相數年。手下自有一幫黨羽,登即便有人跳出來加以反駁,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左企弓也不是不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不過他世居燕地。拉家帶口地一大陀,現在的面折廷爭就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了,一時哪裡肯讓?於是雙方脣槍舌劍,你來我往。金殿上頓時吵的不可開交。

趙聽了一會,幾乎要打哈欠,心說這等議事。哪有昨夜的唱曲聽起來爽利?一想到昨夜的唱曲。頓時就想起高強來。他是平燕首功,對於燕地政事諒來亦有發言權。便即點將:“高小卿家,語涉燕雲,何以不聞卿家出言?”

高強聞言,忙出班道:“陛下,臣職司兵事,政事殊非所長,兼諸位臣工所言皆有是處,方傾耳聽之,故未有以言。”橫豎沒到見分曉地時候,他還是先裝裝樣子的好。

趙點了點頭,正要再說,忽聽有人在下面道:“故事,兩府各有所司,問計則可,決事則不可僭越,高樞相所言,深合己身之分。”

叉叉的,這是哪個混蛋戳本衙內的脊樑骨?分明是想要擡我上架麼!高強心頭火起,轉身去看時,卻見是一個不大相熟地殿中侍御史,心說你一個從七品的小官,換以前你敢說我一句不是?定是有人想要試試本衙內的水深水淺,要是就這麼中了你的招,往後可不知要被人欺負到哪裡去了!

不爽歸不爽,他可不能公然和監察御史放對。一來是雙方身份不合,對方明顯是炮灰一個;二來監察御史地位超然,職司彈劾糾偏,縱使是對着皇帝大放厥詞,皇帝也得聽着拉倒,不能不許他說話。

好在自有人出來替他撐腰,鄭居中見高強面色不善,當即出班道:“陛下,固然兩府各有職司,然而事涉新定之地,雖武臣亦可爲邊帥守臣,獨樞相不得參政事耶?此臣所以不解。”

好幫手!高強大是讚賞,畢竟是讀書人,叉叉地正着說也是有理,反着說還是有理!

那監察御史當然可以再度反駁,不過鄭居中官居尚書左丞,正經的行政集團頂層官僚,指責他的話就得提着烏紗帽上本彈劾了,他雖然是炮灰,卻也不能盲目亂轟一氣,當下也就閉上嘴巴不說話了。

趙見國舅出來說話,自然要給幾分面子,欣然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況且高卿家文武皆能?自不妨直言,三省亦可擇其可採者損益之。”

得了金口,高強先行謝過了,次後道:“陛下,臣先聽樑相公陳詞,深覺有理;嗣後聞左侍郎言事,又覺有理。顧二者之間歧見之處,乃緩急不同耳,樑相公謂須速定,左侍郎則堅持宜緩。然臣之所以事陛下者,首曰理財,次謂兵事,政事殊非所長,今勉強爲言者,不得不出於理財計耳。”

高強號稱理財聖手,人所共知,即便是有意與他作對如蔡京者,亦不得不對此服膺,而他的晉身之階亦是由此而出。當話題來到這個領域,朝中能與他掰手腕地人就一個都數不出來了:“燕地畢竟如何?人鹹謂燕地土地富庶,農桑極盛,然臣計其田土,豐腴處未必過於河北,而況北地連年災荒歲凶,百姓艱食,燕地百姓易子而食者,五年中有二年如此。昔日熙豐行新法,上下有錢荒之嘆,直至本朝官家登大寶,始得錢引之用,上下通行無滯澀之弊。如今燕地經遼苛政民生疲敝,聞市井中銅錢皆無,

爲市,此所謂困極之時,若驟行鹽茶等法,臣恐百姓而有司惟有出自強行抑配之法,是乃促民鋌而走險,豈盛世所當有?”

說到這裡,君臣都已瞭然,高衙內顯然是反對樑士傑的主張地了,這一點與之前幾年中。兩府之間配合默契地情形,真有天壤之別!只見樑士傑不動聲色道:“高樞相雅善理財,人所共知,今燕地欲行諸法,本相亦憂錢荒之生,卻好有燕起居入朝,說道可將大通錢莊在燕地各州開設,行錢引之法,俾可令泉貨流轉。市井復甦。”所謂泉貨者,就是指錢,換個說法而已,讀書人地習慣。

高強肚裡暗笑。燕青這是挖個坑等你跳下去呢,虧你還在這裡說嘴!面上卻現出不豫之色,冷笑道:“大通錢莊是本相一手所建,燕起居守成而已。本相豈會不知其理?須知錢引之行,全仗信用,而此物惟有本朝有之,如燕民素爲遼臣。如何識得!倘若期以數年,俾燕地與中原商旅流通,貨物週轉。錢引漸漸爲燕民行用。自然可解錢荒之患。如今卻不可行。再者,燕地百姓無錢買鹽茶。樑相公卻說可用錢引,莫非是想要每戶百姓先發給錢引若干,而後再行收取?”

這最後一句話顯然是出於揶揄了,樑士傑就算再不懂金融,也不會犯這樣地低級錯誤。他心中亦是惱怒,大家相交十年,對於高強的能力他已是充分高估了,卻沒料到在這件事上,高強竟會如此和他針鋒相對!

按照樑士傑地想法,如今高強乃是衆目所向,行事應當處處低調纔是,這正是他在權力之路上更進一步的大好機會,這燕政三條便是由此而發。一旦這幾條得以通過,而且並非出於高強之手,他樑士傑的影響力勢必益發大增,更可趁着這個機會帶自己的黨羽們從燕地大撈一把,藉以收買人心,爲他進位左相造勢。

此際高強言辭犀利,咄咄逼人,樑士傑自然不能輕易言敗,相反爲了觸手可及地左相之位,更要加一把力,當即道:“高相公所稱理財事,自是道理,卻無非是涉及鹽茶而已。鹽茶乃是民生所需,不可一日無之,高相公既然說燕地不可如中國一般行鹽茶法,且說百姓無錢買鹽茶,莫非是要朝廷在今後數年將鹽茶盡數白白髮放給百姓不成?”這一句卻是反脣相譏,取的便是高強的語意。

“嘴皮子倒是厲害,樑士傑畢竟還是有些本事的。不過呢,現今本衙內是風口浪尖,好歹你們文官們正忙着搶左相這個香餑餑,暫時顧不上我,而趙卻又被本衙內摸順了毛,一時半會也不會來和我爲難,不趁此時立威,更待何時?怨你自己運氣不佳罷!”高強冷笑一聲,應聲道:“樑相公,燕地鹽價僅爲河北之半,甚或更低,諒來相公當深知之。非但是鹽價,即便是糧價茶價絹價,燕地無不低於中國甚多,此乃是宋遼之間二百年隔絕所致,彼北虜之人,食貨之道安及中原?一旦通行無阻,民間商賈往來,以燕地之低價,驟然易以中國之高價,未知百姓何以爲生?”

這並不是個別現象,譬如現代兩德統一,東德地經濟較爲落後,於是雖然西德在統一之後極力援助東德,其地百姓的生活仍然是先來了個大倒退,經歷了十幾年才漸漸轉了過來。在現代發達的金融和物流等條件下,要彌合兩地間的經濟差距,尚且花費如許之久,何況是在古代?無奈這現成地例子沒法舉出來,害得高衙內要多費多少口舌功夫。

高強尚且苦於說理,樑士傑就更加不知如何應付,相比起一般的官僚來,他起碼有一點好,那就是從政多年,對於政事甚爲嫺熟,也曉得百姓在朝廷法度下的反應究竟如何,因此高強這般說法,他倒也能夠理解。無奈現今是有進無退,當年張商英剛一上任,新官的三把火統統被高強滅了一個遍,於是從此無所作爲。這等前車之鑑,如何不教他忌憚?

當和高強一個陣營地時候,他唯恐高強不厲害,然而現今大家公開放對,才曉得這位年輕衙內肚裡的料子。眼見得趙聽得連連點頭,好似意有所動,而手下黨羽們一個也幫不上腔,此種問題專業性太強,那是涉及到整體經濟規模和通貨膨脹結構的,這些讀慣儒家經典地大臣哪裡應付得來?

樑士傑苦於應對,便想要找援兵,眼睛一溜之間,不禁一亮,何不教此人去和高強打對臺?“陛下,臣敢請燕起居演說理財之要,俾可收攻玉之效!”

燕青?羣臣地眼光齊刷刷地轉向了這位當初高強地鐵桿手下。

第28章 迎宗澤(下)第二十七章第29章 談兵(上)第33章 再見宋江第二十六章第13章 夜探(上)第1章 醒覺第8章 奪權(上)第五章 上第17章 洞燭第6章 奸計第70章 蕭讓第18章 唐猊第15章 拒戰(下)第11章 出使(下)第十一章 上第3章 豪奪第2章 下第11章 計賺第66章 岱嶽第四十八章第9章 弄權第72章 談判第九十三章第39章 脫困(上)第1章 上第34章 藏兵(下)第8章 收服(下)第6章 奸計第十一章 上第18章 抽薪(上)第11章 計賺第四十三章第27章 心痛(上)第8章 收服(下)第六章第3章 籠絡(上)第15章 拒戰(上)第2章 下第五十五章第33章 董平(下)第五十九章第27章 水軍第二十三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35章 動員(下)第五十六章第四章 下第4章 述職(上)第六章第44章 暗戰第十二章第十九章第六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八十三章第19章 殺巧第五十八章第62章 生死第32章 釘子戶(下)第27章 淵源(下)第23章 翻覆第20章 起航第16章 試軍(上)第十章 下第七章 上第6章 先發第65章 招安第25章 指點第80章 殺宋第21章 招降(下)第23章 混沌第9章 餘波第12章 算計(下)第24章 鹽務(上)第4章 賊星第3章 林沖第25章 憔悴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1章 上第7章 射殺(下)第12章 夜話第17章 降服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二)第四章第8章 上壽第九章 下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18章 盤妻第二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18章 東坡第44章 暗戰第67章 相撲第17章 難爲(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2章 冤案(下)第9章 傑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