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

第142章 嶺南地區的小計劃

“這高陵是越王一手創造的,三年前,也不過只是一片荒地而已!”馮智戴感嘆道。

“越王?”聽到這名字,馮盎感嘆道,“三年如此成就,不愧是聖人之子!”

聽到馮盎的讚揚,馮智戴也沒反駁.

畢竟李泰的能力,幾乎所有長安的人都清楚,但能在這樣的年齡施展這樣的才華,最重要的,還是他是李世民的兒子.

如果是其他的人,那李泰就算是再有能力,別人也不可能給李泰施展能力的機會。

“阿耶,先回府邸吧,休息一段時日,擇日便要接受聖人的召見了!”馮智戴道。

“好!”馮盎對馮智戴點頭,說道,“你熟悉此地,由你來安排!”

馮智戴點頭,馬上送上早就已經安排好的馬匹,讓是馮盎騎馬而行。

馮盎雖是老者卻也是干將,此刻一躍上馬,便是上馬,一行人便是向着長安城而去。

這幕,倒被正在上街體察民情的李泰見到了。

李泰對杜楚客道,“這些人看起來好像是軍人,模樣看起來是漢人,但身上服飾又與我們不同,還有人居然在臉上塗顏料!”

杜楚客聽到李泰的話,看看後道,“那青年人好像是衛尉少卿馮智戴,那老者與他有幾分相似,又見馮智戴如此恭敬,想來是鎮守嶺南的上柱國馮盎!”

也許是人間太苦,所以糖這種東西,在被髮明出來後,就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所推崇。

不過他們倒也不純粹爲了看馬球比賽,更重要得是要看各種戰部天賦在馬球場上展現出來的效果,以及自己麾下的默契配合與組織度

當然,原本還是有幾分基本規則的馬球比賽畫風也慢慢走偏了,各種戰部天賦在馬球選手手中展現,讓馬球比賽慢慢向無限制長柄兵器格鬥的方向跑了,打起來那是相當的熱血。

“正是荒蕪之地,卻纔有開發的價值啊!”李泰點頭道,

“剩下來的可真就沒有多少了!”呂才搖搖頭說道,“未必有百名,若越王您缺少人手,怕是要等到明年新生畢業才行。”

“這倒是小事,楚客自然會去安排!”杜楚客對李泰道,

而李泰繼續道,“我並不騙你,也不想要欺騙那些學生,因爲沒有足夠的覺悟,的確很難在雷州崖州這些與我長安千里之遠的地方堅持下來。

李泰來到農業學府找上呂才,開門見山的問道,“農業學府的學子今年畢業了多少?”

“諾!”杜楚客倒是對着李泰回答。

呂才欣慰的回答道,“剩下來的人,除了實在是家裡獨子需要回家繼承家業,其餘部分大多都安置在鄭白渠區域了。

“馮少卿偶爾也有參加馬球比賽,若將其約來,倒也不是什麼難事!”杜楚客道。

這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所無法理解的事。

“上柱國馮盎啊,原來是他!”李泰看到馮盎帶着麾下精銳士卒經過若有所思。

李泰看了杜楚客一樣,需要你來說實話扎我的心嗎!

李泰卻是果斷轉移話題:“你先幫我去把人約起來,我去找呂才問一問!”

那那些地方纔會被朝廷所接受,接納跟中原緊密相連!”

李泰也就笑笑,卻也並沒有多說什麼。

“開發南方,想得這麼遠嗎?!”杜楚客的嘴角抽搐了一下道,

但現在馮盎既然來長安了,若能與之達成協議,李泰還是相當期待的。

“只是怕要苦了數代的學員了!”呂才嘆息道。

“但這一件事情,我卻是必然要推行的!”李泰對呂才道,

“沒辦法,因爲只有在那些地方纔能生產甘蔗,才能生產蔗糖。

即使如此,卻也必須要有人過去,作爲第一批人去紮下根基!

因爲他們的意義並不只是去當地交流溝通,甚至傳播知識這麼的簡單。

如果到了益州,那自己就大力開發茶葉,用茶葉鋪出一條自己回長安的路。

畢竟一直坐在縣衙工作是做不完的,只有時不時出來走走,才能知道百姓真正需要什麼,這是李泰把杜楚客忽悠出來的話語。

李泰道,“但終究有人要成爲先行者,開發南方地方,單靠百姓自發開發是不現實的。

說實話,中國人是最不怕犧牲的民族,甚至中國人甚至願意用死亡去做籌碼,就是爲了求一個值得。

看着強拉着自己去做什麼白龍魚服的李泰自己先跑了,杜楚客倒也無奈的笑笑,自顧自的繼續體察民情了起來。

“所以,我們要先行者在那裡紮下根基來。”李泰道,“甚至建立分校傳播技術。”

“還好!”李泰從容道,“一開始的確會很辛苦,但只要高句麗的問題解決了,那這批人倒能夠很快就解放出來,至少不需要老死在嶺南,再也回不得長安。”

呂才聽到了李泰的話,微微一愣,因爲這點是呂才所從沒想到過的。

“這……”呂才聽到李泰的話,也不由遲疑了起來。

“這怕是真的不容易啊!”杜楚客聽到了李泰的話語感嘆道,“願意去的學員怕是不多。”

“我知道!”李泰點頭說道,“而且不僅是農科,而且墨科、醫科等學科都需要安排一批人過去,大約二三十人,直接在嶺南建立一個小學府,需要他們去那裡做長期的研究!”

“爲了吃糖,爲了讓天下人都能夠吃到糖!”李泰對着呂才道,“甘蔗這種東西,只有在南方能夠種植,而在北方是種植不了的,所以我們需要派人南方去研究。”

比如說,如果自己被安排在了杭州,自己原本就準備大力開發蔗糖,然後用糖促成甜黨的崛起,讓自己回到長安。

“我不僅希望能跟他達成交易,更重要的是,我打算安排一批農官和醫者過去收集當地的作物資料,針對研究南方的各種疾病,算完成技術積累,爲將來開發南方做準備吧!”

對李泰來說,自然非常想把糖掌握在手中,因爲絲綢之路的第一代代表產品是絲綢,那麼絲綢之路的第二代代表產品就是糖了。所以糖的價值與潛力,可謂非同小可。

“杭州以南的區域,就算是想要開發,怕也非常的困難吧。

“高句麗?”呂才聽到李泰的話,倒有些沒有反應過來,這兩地根本就國家的兩極啊!

“肯定這麼走啊,走陸路運輸蔗糖,這糖是能給普通百姓吃的嗎?怕王侯之家吃一口都覺得有些奢侈吧!”李泰理所當然道。

“這是自然的!”李泰倒也贊同杜楚客的判斷,畢竟這年代嶺南可就是流放的代名詞。

“還有能這麼走?”聽到李泰的話,呂才倒有幾分愕然,他倒真沒想到過。

而且就本身來說,也是唯一令人上癮,但又不算是非常有害的物質。

“但越王您不是決定向着幽州發展嗎?爲何又要與馮盎有所牽扯。

“這怕是很難!”杜楚客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感嘆了一句。

馮盎此次雖選擇來長安,但過一段時間朝廷還是會選擇讓他回嶺南做嶺南王的。”

畢竟這一座學府的祭酒是個三天兩頭向着外面跑的傢伙,根本就沒有管多少的事,最終處理整個學府大大小小事務的還只是自己啊!

也許這麼說不公平,但大唐真的需要他們以自身爲紐帶,連接嶺南與中原!”

對於這一點,杜楚客倒看得聽透徹的,當然也是因爲這時代廣州那邊卻是一片荒蕪,毒瘴瀰漫,人們別說在那裡生活,能生存下去就相當不容易了。

更不要說,很可能需要他們爲了一株植物,一塊蔗糖堅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輩子!”

“嶺南?!”呂才聽到這話,臉色不由變了變,說道,“這怕是不容易!”

“嗯!”李泰點頭道:

到時從雷州崖州去往長安的陸路不好走,但走水路先去杭州,然後再通過京杭運河進入到內陸,就會簡單的多了!”

他們也發現這些年輕人比較起進士明經什麼的年輕人要更加的好用!”

要知道李泰喝茶喜歡加蜂蜜或者蔗糖,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這東西還提供能量,只要不怕蛀牙糖尿病什麼的,甚至能當飯吃。

“高句麗的問題解決,就能讓艦船軍用轉民用,然後整個海岸線都能夠用來行船之用。

李泰道,“我知道雷州崖州那些地方比我從書上看來的更加險惡,他們過去生活比我想象的要更加艱苦。

而現在,李泰給出的這個理由,已經足以說服呂才了。

不得不說,我們農業學府的人才,還是相當受到各方歡迎的。”

哪怕犧牲幾代人都沒關係,只要讓嶺南與中原的聯繫加強,這本身就是最值得的事情。

除了達官顯貴以外,基本上沒老百姓有享受機會。

而李泰見到杜楚客答應了下來,倒也沒有再拉着杜楚客去體察民情,而是坐上盧安壽叫來的牛車,直接向農業學府而去,畢竟這件事還挺重要的。

“算是吧,我想要跟他做筆生意,希望他能多生產甘蔗,多產些蔗糖!”李泰道。

最重要得是,從全局來說,只有那些地方能夠與大唐形成緊密的經濟聯繫。

而自己以前便吃過但馮盎進貢的蔗糖,只不過自己實在沒機會與對方有任何聯繫。

只不過,呂才聽到了李泰的話,倒也不說話,只是這麼沉默的看着李泰。

“這倒沒什麼關係,我們直接收購,相信他們會賣的!”李泰道,“只是我直接去拜見有幾分太顯眼了,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與他們搭上線來?”

而這就李泰強的地方,李泰的格局總是讓人感覺大到匪夷所思,但方案卻又腳踏實地。

因爲這句話從他的嘴巴里面說出來,好像真的很沒說服力啊。

經過半年時間,馬球比賽這項運動雖然還沒在百姓中掀起狂潮,但對於很多軍隊將領來說,基本上都喜歡上了這一場相當熱血激情的運動。

所以,一般上在長安當差的將校,等到空閒日子,便會過來看馬球,這已經成了常事。

“我明白了!”呂才聽到李泰的話,不由肅然起敬。

“越王……”呂才聽到李泰的話,卻是想要對李泰進行勸說。

“那你安排一下,給個邀請吧!”李泰對杜楚客道。

“蔗糖珍貴,就算想多生產,怕也並不容易吧!”杜楚客苦笑道。

“第一批大約千人,不過其中至少有五百人已經被漕運、司農寺,太僕寺等等勢力要走。

說實話,李泰當初跟杜如晦說的幾個州縣,李泰也都想到去各自州縣後的拳頭產品。

交通不便,瘴氣橫生,甚至未必有多少的人敢過去啊!”

而是他們需要開發出一種拳頭產品,使得這些看似飛地的地方與中原建立聯繫形成樞紐。

“人手這麼緊張了嗎?!”李泰聽到這話,不由皺起眉頭,道,“我想要安排一批人前往嶺南道,甚至去雷州崖州等地,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看着自己工作了這麼久的時間,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學府出貨了,呂才還是相當自豪的。

所以上層需要做一定程度的詳細規劃,引導百姓向南開發,使得整個大唐富裕起來!”

“越王您找上柱國有事?”杜楚客看着李泰此刻的姿態疑惑問道。

“我能知道爲了什麼嗎?”呂才聽到李泰的話,不由說道。

在古代沒形成甜黨跟鹹黨之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古代甜的東西都十分珍貴。

“那我們現在手中還未就業的學員還有多少!”李泰對着呂才詢問道。

而現在自己選擇了幽州,那能操作東西就更多了,更不要說自己還要到了食鹽的權利。

總之,只要自己富可敵國,甚至能一定程度影響國家的經濟,那朝廷肯定是會把自己給調度回長安的,這是一個大統一政府的本能反應。

只不過,因爲自己既不是國家制定政策的,也沒有前往江南,所以操控不到嶺南地區。

但事先在嶺南地區埋下一些伏筆,積累一些技術,強化一些商業溝通還是能做到的。

(本章完)

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173章 封燕王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207章 計劃書第67章 李泰的提議第386章 刺殺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61章 李靖的僞裝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35章 行刺第141章 馮盎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76章 流外官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195章 火之法則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410章 張玄素被刺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179章 我就選你了第455章 復仇VS團結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152章 平定嶺南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77章 與顏勤禮的對話第38章 高陵的目標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328章 大唐的道門第493章 雙贏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萬戶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166章 巴掌第336章 博彩第449章 考成法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185章 與李德謇的碰面第482章 平靜的高句麗(今天一更)第121章 書局的意外發展第261章 軍隊的默契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機會第200章 杜如晦的觀察第43章 開會中第173章 封燕王第316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509章 反向伏擊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112章 馬週迴來了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322章 薩珊來客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501章 降維打擊的後勤體系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120章 失敗的蒸汽機第160章 託付第425章 李泰擺爛中第333章 吐蕃的到來第122章 馬球場的見聞第21章 儒家的問題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341章 賭狗拯救計劃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34章 逐漸繁榮的高陵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401章 嚇死了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237章 勝之不武第544章 兵議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457章 橫推(今天一更)第544章 兵議第278章 真正好處第214章 與劉仁軌的商議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264章 機會第121章 書局的意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