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對李泰來說因爲手上沒有將領,更沒有兵權,所以自己能夠蹭到的局勢有限。

但自己跟其他所有的人不同的是,自己知道這場戰爭是勝利的。

這就好像如果你穿越到抗日時期,你覺得你比當時的人強在什麼地方。

在李泰看來,這問題的答案跟現在一樣,那就是自己一定比所有人都堅信抗戰會勝利。

而現在,自己所需要做得就是表現出自己能竭盡全力的支持北伐就好。

只不過,這件事情要等到李世民真正把這消息公佈出來再說,在李泰看來應該快了。

雖然李泰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北伐突厥,但今年肯定是決定出兵的,自己耐心等着就好。

事實上,正如同李泰所想,李世民的太極殿中基本三四品的官員全部都聚集到這裡對張公瑾送來的奏章議論紛紛,一行人都在商議是不是要北伐突厥。

李世民看着下面的大臣在議論紛紛,尤其是禮部的豆盧寬和民部的戴胄最是反對。

豆盧寬道:“自從渭水之盟以後,我們與突厥之間秋毫無犯。

“阿耶,我能說說嗎?!”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語,不由弱弱道。

就等着李世民宣佈了討伐突厥,然後把醫科學子和自己積攢下來的雞胸肉獻上去而已。

畢竟爲將者上下不合是大忌,這樣又不能夠把唐軍實力發揮到極致。

“這件事我需要知會青雀一聲,你先做好去幽州的準備!”李世民對着竇靜道。

“且說說?”李世民見到了李泰居然沒有馬上答應下來,卻是不由開口說道。

杜如晦點點頭,但卻是再次的解釋道:

但最終派誰打,怎麼打,這些怕都還需要細細商議。

說實話,李世民其實是可以直接答應下來的,但李世民卻想到當初李淵不經過自己同意,便直接拆解自己的天策府下的部將。

還好,李世民有時間去考慮這件事情,所以還是先讓李泰這個混小子過來吧。

所以魏徵也覺得先認真聽完兩人的話語,看看是不是真有理有據再說。

但當這兩個傢伙聯手時,從李密時代開始,自己就沒在這兩個傢伙的手下討到半分好處。

杜如晦開口說道:

“兵家之機,在張公瑾的奏章已經說得清楚,我不必再贅述。

房玄齡見到杜如晦說完,便補充道:

“如果讓突厥選擇戰場,我們想如此運輸糧食就不可能了。

果然,在回答豆盧寬和戴胄兩人的不同意見後,李世民道:

“既如此那諸位便做好與突厥一戰的準備。

“謝聖人恩典,臣遵旨!”竇靜對李世民回答。

“調度李淳風與徭役隊伍前去梳理河道倒是沒問題,不過如果竇司農想要複製李淳風與預備役的模式他是做不到的。”李泰斬釘截鐵的說道。

只要無法打敗突厥,那來年突厥來犯,豈不是徒生兵災!”

二是資源,徭役隊伍雖然說是徭役,但我有支付他們工錢的。

當初漢武與匈奴相爭,打空了文景之治,如今若與突厥交鋒,又如何支撐得起勞師遠征。

“我們關中糧草的確不多,而且就算有想要調度向北也並不容易。

某種程度上來說,若真讓李世民上戰場,那大唐將軍從李靖開始到諸折衝府旅帥爲止都抹脖子算了。

因爲他們清楚,房玄齡與杜如晦兩人幾乎算是李世民絕對的心腹與文膽。

同時桑乾水雖不好走,但卻橫穿幽州朔州,足以把糧草,送到前線而去!”

“竇靜要北上幽州梳理桑乾河,所以想要借調你手下的李淳風與預備役。”李世民看着李泰道,“所以知會你一聲。”

但如果竇司農想要仿照這支徭役隊伍,打造類似的徭役隊伍,一不小心會引發動亂的。

所以李世民還是選擇讓李泰再跑長安一趟吧,說實話,李世民並不覺得李泰會拒絕。

但如果選擇李靖,那像尉遲敬德之類天策府老將怕會居功自傲,縱然是李靖也難以駕馭。

“你且說說!”李世民聽到杜如晦的話眼前一亮不由追問道。

“玄齡,克明你們是什麼意思!”

至少李孝恭一直以來都是他的主帥,李靖的所有謀劃與功勳,李孝恭都是能分潤的。

“聖人,我想請水部郎中調配水部大匠於我,另外徵召高陵縣李淳風與麾下徭役同行!”

倒是房玄齡與杜如晦兩人,一直在小聲議論,並沒站出來說的意思,不由開口道:

就政治的考慮上來說,李孝恭作爲宗室第一將,如果可以李世民希望儘量不要動用他。

所以很快,李泰在高陵還沒待上幾天,就又被李世民又叫回了太極殿。

當初李泰開放了讓人蔘觀李泰是怎麼樣安置流民的,竇靜肯定是去捧場了。

將心比心,曾經李淵犯過的錯誤李世民不想要犯,這種越過李泰直接給李泰的手下下命令的事情,李世民不想要做。

這一次會議完畢,武將們自然摩拳擦掌,就算沒有成爲統帥,但也想要加入北伐的軍隊。

今年冬天突厥人肯定過得相當艱苦,如果這個機會錯過了,那肯定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當然,對武將方面的人來說,他們真的是非常想要打這一場的。

就這一點上來說,李世民想要選統帥,還真的是不好選擇。

但李世民是皇帝,不真到萬不得已,又哪裡有讓李世民上戰場的道理。

不說打輸打贏,如果別人不跟你打,那我們就被動了。

若是這時候想要從長安調度糧草前往北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甚至他們每日做工都獎勵他們雞腿鴨腿,從而保證他們的營養與體魄。

房玄齡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意思讓杜如晦出來說,而杜如晦也當仁不讓,出來道:

“臣以爲此戰當打!”

“嗯?!”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語氣,不由皺起了眉頭,“青雀,就你行?”

聽到房玄齡與杜如晦都這麼的說,在場文臣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話勸誡。

所以與其讓突厥掌握主動,還不如我等主動進攻,更能自由的抉擇戰場!”

“阿耶,我不是這意思,我還是從頭講一下這一支徭役隊伍好了!”

朕給你三個月時間,爲北伐突厥做好準備。”

讓他手下的李淳風跟着竇靜去幹活纔是正事,至於到底選擇李靖,還是李孝恭自己要好好想想再說。

誰都知道這是李世民登基後第一次主動討伐突厥,這次戰爭結果很有肯能會決定雙方的國運,這不得不讓李世民感覺到猶豫與遲疑。

李世民看看遞上了這份奏章的李靖還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李靖主動遞上這份奏章,這本身就代表了李靖的態度。

還是先休養生息幾年,等到我們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再言討伐突厥之事。”

我讀北魏隋的史書,觀之每當北方草原遭災,那臨近年末他們必然會南下入侵。

當然,衆人多少也都能夠估摸得出來,有資格統領這一次戰爭的,要麼是滅掉蕭銑的宗室領袖李孝恭,要麼是滅蕭銑的實際執行人,兼近些年來屢立戰功的李靖。

只要是他們兩人決定的事情,李世民絕對會選擇支持。

而隨着這次會議結束,衆人也都知道了李世民要打的心思,讓竇靜去疏通河道調度糧食,這些都只是戰爭開始的前奏而已。

因爲在李世民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本身就是天下第一的將領。

畢竟張公瑾已經把理由都說了清楚,這次八月份突厥便承受了一波暴風雪,直接讓突厥牛羊死傷無數。

但還請諸位莫要忘記我們有京杭運河,積蓄在洛陽的糧草可以直達幽州。

而其他將領彷彿如同羣星圍繞着明月般,雖然閃耀但比較起李世民也不過是差一檔次。

“見過阿耶?這次叫青雀過來,所謂何事?”李泰滿臉疑惑的看着李世民。

李泰無奈,這一件事真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體系的問題,李泰說道,

“這支徭役隊伍的高效率,並不是無端端的產生的,它需要兩個重要的支撐。

退一萬步如果突厥退往大漠,我等是追還是不追。

竇靜負責的是屯田所以清楚知道想大規模的安排人事到底多麼困難,更不要說要調度流民的積極性,硬生生讓他們本應該厭惡的勞動變得積極了起來。

因爲如果李孝恭都敗了,那怕不是自己要登場了。

魏徵聽到杜如晦的話微微皺眉,卻也沒出來打斷,而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杜如晦。

一則消耗人口,二則劫掠物資,從而讓本族渡過冬天!

但李靖至少在滅掉突厥前所展露出來的才能,還不能說高過其他唐軍將領一線。

至於文臣們聽到了消息之後,開始準備了起來,因爲前去討伐突厥是已經確定的事,現在唯一不確定的就是讓誰去討伐而已。

只不過竇靜注意到的不是統籌全局的馬周,而是兢兢業業靠數學有序完成任務的李淳風。

簡單的說,豆盧寬認爲既然都這麼多年突厥都沒找我們麻煩,我們就安穩的把日子過下去,何必去惹突厥。

如果竇司農只是要調用他們,那我自然贊成。

至於侯君集李道宗這樣的後起之秀,雖然有潛力,但在資格上來說還是差一些。

所以縱然是李世民也有些頭疼,畢竟李靖所表現出來的才能的確是名將。

在選將這一點上,縱然是杜如晦與房玄齡也都沒有打擾李世民。

一是想要徭役人員,不最起碼基層徭役管理人員必須要懂得數學。

畢竟李泰這些天乖乖待在高陵高陵,那是真沒打算惹事。

我真正的理由是,我們需得先發制人!

近些年來,突厥本身叛亂叢生且頡利可汗敗仗連連,如今暴雪突降,更打亂了突厥生活。

所以我必須要把這一點說明白!”

他們兩人都是李世民麾下,對其他將領不能說不熟悉,但卻也沒到達能做出決斷的地步。

如今若我方主動打破平衡,且不說是否能夠打贏。

所以想要複製這支徭役隊伍,真不是隨便拉着其他的徭役隊伍就能夠模仿複製的。

而說戴胄則從另外一個角度道:“近些年來天災頻繁,朝廷沒有存糧。

畢竟突厥對大唐來說,那就是匈奴之於大漢,想要對付它既需要霍去病之勇,又需要衛青之穩,而這天下能同時擁有這兩者之能的,就目前來說只有李世民展現出來。

“高陵縣?”李世民聽到竇靜的話一愣,道,“何必獨找高陵縣?”

說實話,單獨的杜如晦或者單獨的房玄齡魏徵表示都不怕。

他們並沒有誰真正脫穎而出能,讓李世民判斷對上突厥能有必勝把握。

竇靜倒是理所當然的向着李世民進行申請:

“李淳風擅長術數,尤其是他規定時間做工,麾下徭役都能按時完成。

否則縱然是李淳風等天才也沒辦法把他的意志貫徹,雞同鴨講是不可能有什麼結果的。

他們只需要派遣一支軍隊騷擾關中,我軍怕就會疲於應付了。”

“臣遵旨!”竇靜站出來,對李世民道,

竇司農你先行前往幽州,徵召幽州徭役修繕桑乾河河道,並把洛陽之糧調往幽州。

關中十萬流民融入其中都能夠安排得井井有條,有此人隨行定然能事半功倍!”

“杜尚書說得輕鬆!”戴胄站出來道,“大唐連年遭災,可謂糧草短缺,百姓疲憊。

杜如晦與房玄齡聽到了李世民叫自己,相互對視了一眼。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話語若有若思,道:

“第一點我懂,就是你這支徭役隊伍需要會算術的人來管理才行。

但第二點呢,我一直以來就挺好奇的,你到底哪裡來得那麼多錢?

現在居然多到給徭役發錢了?到底是我聽錯了,還是這世道變了?!”

李世民看着李泰的目光充滿了好奇,畢竟自己兒子的錢到底哪裡來的,他想不明白啊!

尤其現在要跟突厥打,自己很缺錢啊,而兒子好像能無中生有,這不果斷搜刮一波!

(本章完)

第60章 意外的麻煩第35章 行刺第275章 杜楚客到來第430章 重開絲綢之路第526章 高延壽的掙扎第485章 分封第26章 建設商鋪第15章 冬日將近第546章 軍議結束第196章 吃火鍋第414章 武侯八卦陣第281章 閻家第412章 天地精氣上升中(今天依舊一更)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494章 面見玄奘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340章 李泰的快樂第185章 與李德謇的碰面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專業畫大餅第362章 爆發的鬆州之戰第183章 見遣唐使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374章 武媚努力中第40章 旱災將臨第291章 風雪中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100章 心黑第27章 曲轅犁第515章 登陸平壤沿岸第216章 求教戰部天賦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囑託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156章 冬日第496章 抵達幽州第256章 李靖的碾壓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133章 意外的收穫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509章 反向伏擊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297章 解讀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194章 證道法第126章 李世民的獎勵第148章 樂譜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212章 學子們的安排第296章 偶遇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469章 田長耕入薩珊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429章 卑路斯再臨第317章 稱心第40章 旱災將臨第86章 心黑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85章 渭水工程開始了第149章 新的計劃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546章 軍議結束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531章 遼難運河第433章 三個天賦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398章 征討高昌第42章 什麼是錢,我沒見過錢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141章 馮盎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49章 孔雀的嘗試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390章 世家的底蘊第428章 受傷的人第285章 你說了,我便相信第44章 好好學習,做好筆記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24章 學府內的會議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45章 難民出現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73章 李承乾的鋒芒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319章 南市第427章 看不懂局勢了第139章 意外的人口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務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127章 長樂來訪第502章 軍隊伙食第20章 呂才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449章 考成法第393章 李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