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中華軍制

第五十三章:中華軍制

陳拓這幾天卻有些不順,儘管楊攀、楊林兩路大軍成功的攻下了會川府和降郝城,但是甫卜和風寒的征伐羅殿國的那八千蠻兵卻全軍覆沒,就連甫卜都差點命喪酒泉,要不是風寒帶領着親衛拼死救護,恐怕陳拓就此要損失一員大將了。看來這個在大理和大宋夾縫中生存了許多年的羅殿國也不是一塊好捏的軟柿子。陳拓決定這個羅殿國還是徐圖緩進,再說跟大宋南方几路有個緩衝地也未嘗不是好事。待甫卜和風寒狼狽不堪的回到建長城請罪,陳拓並沒有治罪,反而好言安慰了幾句,隨後就在建昌城東郊擺好了三牲,遙祭了在羅殿國犧牲的士兵,並對這些蠻兵的家人發放了體恤錢,這樣一來,儘管拓邊行動失敗,但是中華軍在黎州和敘州的聲望不降反升,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另一件不順的事情就是“忠義大炮”的事情了,前面說過,忠義大炮威力固然威猛,然而卻由於安全性和運輸難的問題很難用於實戰,後來的改進過程中,有三名士兵因爲試炮被炸死,盧俊忠也在一次試炮中被炸斷了左腿,成了殘疾人,讓陳拓愧疚不已,無奈之下,陳拓終止了“忠義大炮”的研發,轉而專注起火槍的研製起來。

還好火槍這方面由於萬里徵和陳振兩人大量的秘密輸入人才,連大宋神機營的匠戶都被秘密遣送了過來,據說這些匠戶都是因爲某些事情犯了事,被陳振用各種方法移交給萬里徵,萬里徵又一路護送到建昌城的,有了有經驗的匠戶,再加上陳拓超時代的理念,金屬槍管的前裝式燧發槍終於被研製了出來,原來大宋早已經出現了鐵管的製造技術,這點倒是讓陳拓非常詫異。

原來宋朝時候的匠戶都是世代相傳的,而且是傳內不傳外,傳子不傳女,進而導致技術流通受到限制,一般一項新的技術被開發出來,都只是在小範圍你得到運用。有鑑於此,陳拓對來到建昌城的匠戶都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技術公開,這些匠戶有義務將自己的技術公開並由楊過的理民司(主要由一些大商人組成,也有地方上由影響力的地主和儒生)進行傳播,對匠戶的補償就是不菲的佣金以及可以改變匠戶身份的承諾。

填裝式火槍是研發出來了,但是量產還存在一定難度,主要是缺乏鐵,招募了很多漢蠻百姓在城西建了一座槍械場,卻由於缺乏原料停開了幾十天了,大家將廢舊的武器鐵甲甚至從百姓手中買來生鐵進行鍛造生產火槍,再配以木料做**,也就總共生產了兩千來杆槍,出去尋礦的鍊金院道士們(如今也有很多人還了俗,領着中華軍的俸祿過日子)遲遲沒有發現鐵礦的消息,陳拓無奈之下,只得先行列裝了原來已有的一千火槍隊和新招募的一千新兵,並親自進行訓練,由於先前的火槍隊已經有過相關訓練,通過老帶新的一對一形式,訓練進行得還是相當順利,陳拓將這兩千火槍隊改名稱爲火器營,稱爲當時世界上唯二的兩隻火器部隊之一(另一支是大宋的神機營)。

再一個就是中華軍的改制了,現在的中華軍,各兵種包括在北部軍屯田的後備軍總數已經超過了十五萬,正規作戰的有十二萬左右。建議一套完整的軍制迫在眉睫,爲此,陳拓在跟楊奉,方道齡,辜祗,周珺珉,沈劍,甫卜,風寒等人商討過之後,擬定了《中華軍制改》。

陳拓超越時代的軍制理念在《中華軍制改》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首先就是三三制原則的運用:最高軍事單位爲軍,滿編制三萬。設一名軍將爲長官,兩名參軍爲副官,另設軍師一名,統轄若干參謀(一般從軍中提拔);軍下設三個師,滿編制一萬,設一名師使爲長官,兩名參使爲副官,參謀若干。師下設三營及一守備隊,營滿便三千,設一名營統爲長官,兩名參統爲副官,次參謀若干。營下設三隊,滿編制一千,設隊長一人爲長官,兩名副隊長,指導一名。隊下爲三行,滿編制三百,設行長一人,副行長兩人;行下設三佰,每佰滿編制一百人,設佰長一人,副佰長一人,其他什長伍長各設一人爲長,一人副之。

陳拓並沒有在根基未定之時設定軍銜的制度,只是暫定了軍制,並且徹底將各軍的指揮權下放。按照現在的規模,正好可以編制爲三個軍。第一軍:駐守在建昌,軍將爲周珺珉,以甫卜和風寒爲參軍副之,辜祗爲軍師。第二軍:駐守在會川,軍將爲楊攀,黃文秀和鄭爽爲參軍副之,軍師阮成峰暫代,在阮成峰迴來之前,此爲暫空。第三軍:駐守在降郝城,軍將爲楊林,熊梟和李梓爲參軍副之,軍師爲蘇軾。另外軍屯的部隊和萬里徵手下的軍隊統編爲警備軍,軍將爲萬里徵,宇夜冰爲參軍,不管是編制還是行事,都跟其他軍不一樣。

蘇軾這個軍師銜也算是強加上去的,本來蘇軾是說什麼都不願意當這個軍師的,但是楊過的一番話讓蘇軾決定暫且接受這個職務。原來,楊過是知道蘇軾心裡打的什麼算盤的,那天晚上,蘇軾看完陳拓寫給他的兩首詞之後,覺得後一首跟自己的詞風很像,但自己完全沒有寫過這首詞,(那時候蘇軾還沒有去黃州赤壁呢)但肯定也不是出自陳拓之手,前一首倒很像是陳拓寫的,裡面無非是說自己的王霸之志。追問之下,才知道這首詞是楊過寫的(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楊過“被寫”的),再加上先前對楊過也深有好感,蘇軾便跟楊過有了經常的往來,兩人幾乎已經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蘇軾是個豁達的人,面對楊過,陳拓,還有方道齡的屢次勸降,他終於對楊過交出了答覆:一、絕不降賊;二、不殺則間(不殺了他,他就替大宋當間諜);三、盼早歸正(希望中華軍早日改邪歸正)。照他的意思,就是希望陳拓能率軍北上跟西夏作戰,收復漢人江山。

這個陳拓當然不能答應,於是蘇軾加入中華軍的事情也就擱置了起來,但這次均置改革正好缺一名軍師,只有把蘇軾強推上去了,這樣,一來,可以用蘇軾的名望來拉攏大理當地的士紳,二來,建昌的天工院確實有不少機密,再加上萬裡徵的身份,也不得不將蘇軾調離建昌,往更南的降郝城送過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蘇軾見識見識真正的中華軍,在前線感化蘇軾。因此,陳拓對楊林的第三軍提出了更高的軍紀方面的要求。

這一年,陳拓還“別出心裁”地給中華軍編了軍歌,並且招募了不少當地的伶人在中華軍進行教習,歌曲來自陳拓那個時代的屠洪綱的精忠報國,只是歌詞稍稍做了修改。

狼煙起 江山北望

龍起卷 馬長嘶 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幾十年 縱橫間 誰能相抗

恨欲狂 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嘆惜 更無語 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黃 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中華要讓四方

來賀

這首歌已經傳唱就深受中華軍上下的歡迎,很快,一股新的凝聚力就此形成。就連蘇軾也稱讚這首歌“詞風剛烈,曲震山崗”,倒也讓蘇軾更加確定了中華軍“北望”的野心。不少民間的人也經常學着哼上兩句。

這些改制,中華軍用了將近年來完成,一直從建昌之戰結束後的大宋熙寧二年二月到大宋熙寧二年臘月完成。這期間,中華軍沒有對外擴張,大理軍的剿匪大軍在平寇將軍龔如清的率領下,也只是在善巨城、謀統城、統矢城三城擺開了防禦態勢,兩軍都完全沒有開戰的意思。儘管高升泰一再催促,龔如清也一直以各種理由搪塞進去。

這時高智升和高升泰才知道,他們的計謀被識破。這年冬天,高智升忽然身染重病,高升泰終於決定,自己再想對策,來對付中華軍和龔如清的隱性聯盟。

然而,在大宋熙寧三年正月初一,一個壞消息再次從北方傳來:中華軍佈告天下,無意篡奪社稷,卻要剪除逆臣,清滅朝黨,恢復江山,長奉段氏爲天子,還大理國清平天下!——署名爲:大理國中華軍將軍楊過,大理國中華軍督帥陳拓。這個佈告被稱爲新年佈告。

佈告很快傳到大理都城陽笡咩城,朝野震動。不少朝中大臣一改視中華軍爲逆賊的看法,轉而傾向於招安,代表人物就是國師趙方卓,國老董羅什,以及一些儒官,就連平寇將軍龔如清也上表請求免開戰端。但這些都被高升泰一一壓制下去。

一個由高升泰炮製的聖諭很快也公佈了出來,說中華軍來歷不明,又攻城略地,還跟楊氏逆黨勾結,妄圖篡奪大理江山,發佈新年佈告想要混淆視聽,禍亂朝綱。又催促龔如清速速進軍,否則以勾結亂黨處置。

這時候的中華軍和高升泰都需要一個軍事上的勝利來贏得輿論的主導權,陳拓知道龔如清頂不了多久,高升泰也知道龔如清根本無意進攻中華軍。

一場新的較量在新的一年再次展開……

第十一章:山賊進城第二十一章:路遇綁匪第十三章:入夥山賊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十一章:山賊進城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三十五章:建昌對峙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二十七章:汴京風雲(一)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八章:牢獄之災第四十三章:魔熊大戰第六章:太湖縣城第六章:太湖縣城第四十五章:建昌解圍第十二章:李氏兄弟第四十五章:建昌解圍第二十四章:武隆練兵第十五章:巫山大捷(一)第四十八章:陳拓的詞第二十一章:路遇綁匪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第十二章:李氏兄弟第二十五章:黎寨之戰第六章:太湖縣城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十二章:李氏兄弟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十一章:山賊進城第二十五章:黎寨之戰第五十七章:新火器營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三十五章:建昌對峙第四十二章:辜周之義第四十六章:東坡先生第十二章:李氏兄弟第五章:水泊梁山?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五十六章:烏蒙之敗第二十五章:黎寨之戰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二十四章:武隆練兵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五十六章:烏蒙之敗第四十三章:魔熊大戰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三十一章:大理僧帝第四十四章:步騎交鋒第二十章:臨時分兵第五十三章:中華軍制第七章:官匪勾結第二十二章:大理行商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四十章:圓滑將軍第四十七章:蘇軾試炮第五十二章:公主失蹤第二十六章:誓師南征第四十三章:魔熊大戰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三十一章:大理僧帝第三十六章:城下之約(一)第四十九章:段氏困境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二十八章:汴京風雲(二)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三章:驚現異世第十七章:喜得良將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十九章:計劃有變第十六章:巫山大捷(二)第三十章:建昌會盟第四十三章:魔熊大戰第十四章:謀劃埋伏第五十一章:大理公主第十章:押司上任第九章:扣押人質第三十八章:撞上地雷第十四章:謀劃埋伏第七章:官匪勾結第四十六章:東坡先生第五十章:敕化節度第三十四章:武隆水戰第七章:官匪勾結第三章:驚現異世第二十四章:武隆練兵第三十九章:虛張聲勢第四十八章:陳拓的詞第十八章:再收楊林第六章:太湖縣城第六章:太湖縣城第十八章:再收楊林第二十九章:汴京風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