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捷克獨立宣言

埃裡克總統在紐倫堡的考察工作、因爲托馬斯?馬薩里克代表捷克民族委員會在柏林的獨立宣言而中斷,帶着一部份隨行人員星夜兼程返回首都柏林。但他並沒有迅速作出表態,也沒對外界透露自己的看法,更沒有立即承認一個嶄新的捷克。

國安部長漢斯?克盧格非常瞭解埃裡克總統此時爲何噤聲,因爲前不久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的六國會議上,總統幕僚長利赫諾夫斯基曾連嗆美國副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和英國首相相勞合?喬治,還因爲能源問題與上述兩國代表鬧得有點不愉快,因此,他想讓這兩個自以爲是的人先開口,然後再跟進,給他們挽回一點面子。

其實早在幾年前,埃裡克就敏銳地發現奧匈帝國這根大柱石已經腐爛,隨時都有崩蹋的危險,他曾隱晦地告誡過卡爾一世,理由很簡單,作爲當時的盟友,極不忍心看到它會如此不堪重負地快速解體。後來,國安部漢斯部長曾經不止一次將有關情報向埃裡克總統彙報,但埃裡克十分冷靜,因爲他早就發現了奧匈帝國醞釀的動盪不是一朝一夕,幾年前就在暗潮洶涌,這不是救貧救難,而是國家分裂,德國出面干涉也無濟於事,因爲這個國家的根出了問題。

實際上,受德國的影響,奧匈帝國並未因一戰的結束而迅速導致解體,但他的問題是從內部產生的,同時也沒有抵擋住英、法兩國從旁的催枯拉朽。英國自然不願意看到一個強有力的奧匈帝國永遠站在德國的後面,法國更是如此,這就是這個國家的命運,也是它極度悲哀的地方。一個不團結、或一個非常弱小的帝國是不堪一擊的,根本不必須炮火硝煙,也不須要兵臨城下,他甚至只需要別的國家一聲鼓譟,便立即分崩離析。英、法兩國的作法埃裡克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既給不了奧匈以經濟上的支持,也沒有強大的武力進行威懾,雖不想如此,也沒有奈何。

托馬斯?馬薩里克之所以會選擇柏林發表宣言,理由很簡單,當年,德軍逼近烏克蘭北部城鎮巴赫馬奇,捷克軍團的部分單位最後與德軍談判並達成停火,軍團得以乘火車向東撤往車里雅賓斯克,從那時候起,捷克軍人覺得德國是值得信任的,尤其是現在的德意志聯邦現在正需要朋友,所以,柏林就成了他的首選。

戰爭的結束也是奧匈帝國的終結,對於協約國來說,他們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本賬,威爾遜宣佈的十四點計劃無疑就是結束奧匈在歐洲大陸稱霸的必然產物。當然,埃裡克知道,但是他沒有能力反對,只能兩眼一眯,最後當作什麼都不知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埃裡克也在縱容這種事情的發生,甚至一些捷克起義軍領導人需要借道德國的時候,都會得到很多方便,當然,這些都是在國安部的授意下悄悄安排的,除了埃裡克?艾德里安總統,整個德國政府竟然被國安部瞞天過海,包括內閣總理施德雷澤曼也渾然不知,可見漢斯?克盧格所領導的聯情局的保密性到了何種程度。

美、英、法等三國相繼發表文告,並第一時間承認捷克建國,埃裡克總統也立即在柏林向全世界發聲,承認捷克的正常國家地位,並宣佈與之建交,同一天,派出代表前往奧匈和捷克兩國。

8月8日托馬斯?馬薩里克的獨立宣言將卡爾一世從帝國酣夢中驚醒,原本還想借助德國幫助的他,卻怎麼也沒想到,德國大使貝特曼?霍爾維格來到維也納的目的只是爲了轉告了英、法、德、美四國對捷克保持支持和同情的態度。

卡爾一世幾乎暈倒,暴跳如雷的他果斷的拒絕了四國提議。

如果說捷克的獨立只是給卡爾一世提了一個醒,那麼,緊下來的天崩地裂卻讓這位正值壯年的皇帝無法承受。

第二天上午,這將是奧匈帝國皇朝史上最黑色的一天,卡爾一世陸陸續續接到了匈牙利、特蘭西瓦尼亞、南部斯拉夫等地區的獨立宣言。無獨有偶,如果這些都還不足以壓垮曾經風光無限的卡爾一世,那麼接下來奧地利境內的社會民主黨右翼領袖卡爾?倫納的政變,就徹底宣佈了卡爾一世統治時代的完全終結。在連續半個月的混亂中,霍爾維格特使聯合英、法、美等幾國特使極力阻止地區內內布爾什維克勢力浸透,但仍然還是有許多不可預知的狀況發生了,同時,國安部聯情局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動亂中損失了不少人手。不過,既然是埃裡克親自派出的特使,肯定就有他的過人之處,沒多久,霍爾維格便發現聯情局的這批人手好像是有人故意讓他們去送死,不但不加隱晦,還有點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味道,這與平時的特工工作特性完全不相符。他將這一疑問悄悄地告訴了施特雷澤曼,然而,施特雷澤曼也是一頭霧水。

作爲內閣總理的施特雷澤曼,他當然不會知道其中的奧妙,但施特雷澤曼是個非常好奇的人,他放下手上的工作,急急忙忙地趕到了漢薩菲爾特宮。

埃裡克總統正在辦公,手上拿着一份“洛林事件的處理方案”在苦苦思索。他正想找施特雷澤曼總理談這個事情,沒想到施特雷澤曼竟然自己找上門來了:“總理閣下莫非知道漢薩菲爾特宮有事相求?怎麼來得這麼及時?”

施特雷澤曼兩隻手一齊上下襬動,非常生氣地說:“尊敬的總統閣下,您真是好心情啊,維也納傳來消息,說您的手下正在流血犧牲,我相信這樣的壞消息一定不會讓您無動於衷。”

埃裡克故意很驚訝地問到:“總理閣下向來誠實厚道,可不能隨便開這種玩笑,貝特曼?霍爾維格先生剛纔還跟我通了電話,不可能在幾分鐘之內遭到不測,總理閣下的話有點危言聳聽了。”

施特雷澤曼神密地看了看門外,低聲說道:“維也納城內布爾什維克等激進團體聚衆鬧事,英、美、法等國都有人員牽連在內,您聯情局的好幾名得力干將爲了平息事態,在清天白日之下挺身而出,現在已遭不測,這個消息非常可靠,您不會不知道的。”

埃裡克放下“洛林事件的處理方案”文件,驚奇地問道:“總理閣下如何知道這事?”

施特雷澤曼一時語塞,眼珠子一轉,然後說:“奧匈之事已沒有什麼秘密,總統先生何必相瞞?”

埃裡克知道是霍爾維格將維也納的事透露給了施特雷澤曼,於是說:“閣下所言的確屬實,不過,此事到此爲止,不要再談論了,再說,當務之急還是國內經濟建設,域外之事越少知道越好,明白了嗎總理閣下,這很重要。”

施特雷澤曼似乎明白了什麼,埃裡克不願意說出來的秘密,誰也問不出來了,內閣總理也是如此,便只好作罷。猛然想起埃裡克剛纔要問的事,便說:“總統閣下,您剛纔不是有事要問我嗎?什麼事?”

埃裡克揚了揚手上的“洛林事件的處理方案”說:“哦,就這個事,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大體情況是這樣的,因爲洛林撞入人員中有不少法國政客,按說這個性質已經發生變化,說明法國政府在操縱鬧事,如果要追究的話,我擔心法國政府會鋌而走險,但如果不追究,那又會是個什麼結果呢?你說說看。”

洛林事件一直是德、法兩國都感到頭痛的事,施特雷澤曼想了想說:“這件事已經在國際社會挑明瞭,如果我們反覆提出來,似乎顯得德國小氣,死拿着不放,換一個思路,要是我們把這事平息,也話法國應該會覺得我們有誠意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平息法國民衆的怨氣。我個人認爲,這事最好不要讓美、英兩國插手,從很多事例可以看出,他們巴不得德、法鬧僵,如果我們繞過這兩個國家,由德、法兩國關起門來商量,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總統認爲如何?”

埃裡克很高興,他沒想到施特雷澤曼果然跟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維也納的事他也不想完全再瞞着施特雷澤曼了:“總理閣下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洛林這件事情,過兩天我們再商討一個萬全之策,畢竟德、法兩國不能永遠結成生死冤家。對於維也納的事,我只能說牽扯甚廣,如果繼續深究下去,德國有可能會跟美、德、法三國翻臉,所以,這是不得已而爲之的事情,也是想給我們德國自己一個臺階下,這件事到此爲止,不宜重提。記好嘍施特雷澤曼,維也納事件只有你,我,還有國安局的漢斯部長知道,至於霍爾維格,其實他還矇在鼓裡,好了,這個事已經過去了,你去忙吧。”

洛林危機還未解除,德國實在不宜挑起更多爭端,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爲什麼埃裡克總統會把維也納事件說得那麼嚴重呢,這就得從卡爾?倫納這個人開始說起了。

卡爾?倫納出生於摩拉維亞的一個小村莊,1896年從維亞納大學畢業後加入社會民主黨,成爲律師,又在1907年任下議院議員,是堅定的聯邦制奧地利代表人物。埃裡克?艾德里安建立德意志聯邦國時,他就一直鼓吹奧地利應該加入到其中,而非被擠出德意志地區,並說這是德裔民族該有的覺悟。

奧地利的聯邦制不但爲奧匈帝國劃上了句號,也讓周邊國家受到了啓發。德國聯邦政府不止讓卡爾?倫納看到了一種新的途徑,其戰後重建工作也對托馬斯?馬薩里克的影響非常深遠。作爲捷克斯洛伐克獨立運動的主要倡導人、建立人之一的愛德華?貝奈斯同樣也深受埃裡克?艾德里安的影響,自然而然的,捷克斯洛伐克與奧地利的政治傾向直接偏向了德國一方,包含匈牙利在內,雖然自稱王國,卻也同時在境內實行邦制。

在歐洲,同樣的政體是兩國交往的一種加分項,卡爾?倫納擔任總理後迅速與德國抱團,而霍爾維格也理所當然地成爲了德國駐奧大使,當然,這個任命由施特雷澤曼推薦後,得到了埃裡克總統的首肯。

捷克斯洛伐克的首任總統托馬斯?馬薩里克不久就委任愛德華?貝奈斯前往柏林商討兩國的合作事宜。

相比英、法兩國的暴力支持,德國的援助顯得溫和許多,也更加擁有智慧。如果國家還未獨立,或許簡單的軍事支持更容易獲得好感,但是一旦國家不再需要暴力支撐整個政府的時候,溫和的行事作風就會顯得更加重要。

無疑,德國在歐洲的政治地位逐漸穩固,經濟地位逐漸好轉,社會影響力也同時開始逐漸提升。

感謝大家的支持,上架後竟然沒掉收藏,真的讓我沒想到。其實上架很倉促是我需要道歉的,先給大家說聲對不起。但是,這也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決定的。回到書中,埃裡克的對外策略準備開啓了,爲何要寫奧匈帝國在此時被西方大國們攪亂分裂就是爲了讓德國吞併他們獲得機會。就像作品介紹裡一樣,先禮後兵纔是大國手段,且看德國在下次大戰前會成爲一個怎樣的龐然大物吧!

第427章 陸軍要權第452章 華沙爭奪戰(八)第453章 華沙爭奪戰(九)第19章 布袋口行動第87章 平息內閣風波第434章 正面衝突!第367章 四號坦克加經費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411章 蘇德決裂第86章 巴黎情報站第92章 和平曙光第259章 英德海軍條約修正第207章 2165高地(四)第223章 識別碼惹禍第289章 挖英國人第316章 填補空白第85章 軍情局第219章 蘇聯大單第293章 加大合作力度第95章 停戰會談第201章 跨越式發展的弊端(爲打賞加更)第8章 煽動翅膀的惡果第162章 海軍造艦計劃第307章 鐵樹開花第20章 佈列斯特第282章 工業新方向第216章 賺錢的戰爭第320章 擴張無止境(感謝小刀子123的打賞)第362章 海軍挺直腰桿第172章 萊茵翻身仗第368章 用大炮來招待第161章 國防開支第180章 壓死算我的第163章 採購計劃(補發)第112章 德國失業率第337章 營救第440章 奪佔比亞維斯托克第457章 華沙爭奪戰(十三)第144章 威廉·勒布歸隊第188章 AFW990第374章 坐鎮工業園(我沒有!TJ···意不意外!?)第16章 艾德里安下課第324章 透支資本第395章 紅得發紫(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54章 德美危機第410章 日本動手第77章 救生艙第200章 漢莎1號的發動機第231章 第13號物理研究所第435章 襲擊英倫三島?第342章 廓清環宇(四)第260章 德國勢力圈(感謝開心雄軍的打賞)第175章 德奧本一家第459章 華沙爭奪戰(十五)第460章 華沙爭奪戰(十六)第361章 厚積薄發第354章 德美危機第40章 暴動第254章 Z-21型驅逐艦第200章 漢莎1號的發動機第295章 瘸腿海軍第33章 軍購大會第64章 內戰(四)第446章 華沙爭奪戰(二)第149章 老舊戰艦第120章 白宮第250章 地中海艦隊(祝大家元旦快樂!事業有成!旺旺旺!)第155章 班貝格(一)第324章 透支資本第387章 黃金組合(二)第15章 位極人臣第329章 分贓第119章 埃爾哈特·米爾希第118章 橡膠來路第380章 第10集團軍組建(求推薦票、月票)第84章 橋樑爭奪戰第440章 奪佔比亞維斯托克第349章 送托特上天(4000字,不分了)第267章 第1航空軍第69章 施萊謝爾被捕第400章 死貴的德國貨(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44章 內戰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298章 巴巴羅薩計劃第239章 反托拉斯(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155章 班貝格(一)第78章 巴黎行動第218章 反坦克炮第85章 軍情局第103章 和會第388章 鷹派上位第196章 合併大浪潮第319章 比皇室財團更有錢第76章 山雨欲來第14章 羣策羣力第212章 蘇聯那種第330章 陸海不合第418章 豪賭第353章 德地中海三軍演習第56章 埃裡克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