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縣令元好問



這些天,黑鐵膽也在研究西山縣衙的人和事。

其中,西山縣令元好問讓他很感興趣。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爲誰去。”

這是許多人都非常熟悉的經典詞句,出自《摸魚兒》這首詞。但是,它的作者可能許多人都不十分清楚——他就是我國金元時期著名的詩人、西山縣衙的金代縣令元好問。

公元1205年的一天,金代一位16歲的少年赴幷州趕考,途中偶遇一位捕雁人,得知了一件奇事:有位捕雁人設網捕雁,捕獲一隻殺死,另一隻脫網而逃後,卻並不飛走,在空中盤旋哀鳴一陣後,毅然投地而亡。這位少年聽後非常震撼,便從獵人手裡買回那兩隻大雁,埋在汾河岸邊,磊石爲碑,刻下“雁丘”二字,並即興感懷寫下了傳世之作《摸魚兒》。

這位少年就是金末元初的文壇盟主、被後人譽爲“一代文宗”的元好問。元好問是鮮卑族拓跋氏後人,1190年出生于山西忻州韓巖村一個官宦書香之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

元好問的父親元德明隱居不仕,擅長作詩。他幼年出繼給叔父元格,因元格在外做官,所以他小時就隨叔父出遊四方。

元好問天姿聰穎,5歲開始讀書,7歲能夠寫詩,20歲學業有成。21歲到31歲十年間,他先後五次應考殿廷而不中,32歲考中未選,35歲第七次應試,舉進士及第。

元好問一生從政10年,三爲縣令,在西山任職長達5年之久。

公元1227年,元好問調任西山縣令。當時,金元戰爭連年不斷,西山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大批無家可歸的難民涌到西山。元好問到西山任職僅一年時間,關心民事,體察民情,傾力接濟難民,開倉賑濟,在西山縣內劃界安排難民墾荒,建起新的家園,使西山社會秩序得以相對穩定。清代《西山通考》評論說:“元好問勞撫流亡,循吏也,不當徒以詩人目之。”

元好問非常重視農業生產。每遇災害發生,他親率百姓生產自救,期盼來年好收成,如他在歸鄉30年《偶記西山》一詩中寫道“桑條沾潤麥溝青,軋軋溝車鬧曉晴。老眼不隨花柳轉,一犁春事最關情。”從詩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重視農業生產,如何關心百姓的疾苦。

元好問長期居住在山陽地區,他深刻意識到金末社會矛盾的尖銳化,作爲縣令,他主觀上是希望能夠解除百姓的痛苦,緩和社會矛盾。但事實上,當時縣令的首要任務就是催租,如他在《西山縣齋書事》裡就寫出了他的矛盾心情:“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憂薰。催科無政堪書考,出粟何人與佐軍?飢鼠饒牀如欲語,鳥啼月不堪聞。扁舟未得滄浪去,慚愧春陵老使君。”

元好問非常注重體察民情,關心羣衆疾苦。他上任後三個月,對自己沒法施惠於百姓,還要催租徵科而感到內疚。他在下鄉夜宿菊潭時,與百姓交談,勸交“星火急”的軍租,切勿招來鞭樸之苦。在《宿菊潭》一詩中寫道“田父立馬前,來赴長官期。父老切勿往,問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難,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無毫釐。汝鄉之單貧,寧爲毫右欺。聚訟幾何人?健鬥復是誰。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東州長官清,白書下村稀。我雖禁吏出,將無夜扣扉。教汝子若孫,努力逃寒飢。軍租星火急,期會切莫違!期會不可違,鞭撲傷汝肌。傷肌尚可雲,夭閼令人悲。”

在注重體察民情,關心羣衆疾方面,西山至今仍流傳着元好問看對子的故事。有一年春節前,元好問信步走出縣衙,欣賞千家萬戶貼的新春對聯,不覺走出北城門。在三裡橋,他看到一副對子:“是親戚是朋友助我過年,是冤家是對頭登門要錢”。橫批是:“白進紅出”。

這家人住着三間破草房,往屋一看,嚇人一跳,當堂坐一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持刀怒目。元好問叫人到屋裡看個明白,屋裡空蕩蕩,裡間有個年輕婦人正在啼哭,那青年見來一夥生人,連招呼也不打。跟隨元好問的班頭喝道:“大膽刁民,縣太爺到了,還不上前迎接!”,那青年聞聽,立刻扔下鋼刀,“撲通”一聲跪在元好問面前,那婦人也

從裡間出來跪下。

夫婦倆連連叩頭,訴說苦處。原來這青年姓趙名郎,妻子錢氏,他們本有一點家產,只因父母染病一年多,年前雙亡,家產耗盡,眼看年關逼近,衣食全無,可要賬的擠破門。趙郎情急生智,一怒之下寫出這副對子,臘月二十就把對子貼出去,持刀當堂迎門而坐。這招也真有效,要賬人誰還敢登門要賬?

元好問聽後深表同情,令趙郎拿出文房四寶,提筆寫了一副對子:“冤有頭債有主欠賬應還,素不識交朋友登門送錢”,橫批是:“苦盡甘來”。寫罷贈給趙郎十兩銀子。趙郎千恩萬謝,感激不盡。

元好問對西山百姓懷有深厚的感情,在西山任職五年間,他廉明善政、體恤民情、扶民渡難、勞扶流亡,不負皇命,樂於助民。他的詩句“當官避視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就是他爲官的真實寫照。所以,在他離任時,西山百姓們攀轅臥轍、挽留不捨。多年後,他仍難以忘懷,在《九日•讀書山》中寫道:一別半山亭,回頭十餘年,江山不可越,目斷西南天。

由於戰亂,天興二年(1233年),元好問被元軍俘虜,從此開始了遺民生活,他先後被元軍羈押于山東聊城、冠縣。於第二年夏秋之間回到闊別二十餘年的故鄉忻州。此後二十餘年,他築於家,專事著述,成爲我國散曲的創始人、金元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

他一生詩作達1000多首,他的詩被稱爲“金元之冠”,大多收集在《遺山集》。他也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社會活動家。金亡以後,中原文明遭到破壞,他以文壇領袖的地位,廣泛結交社會各界人士,爲振興文化教育事業奔走四方。爲保護中原人才,弘揚傳統文化,三次上書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兩次覲見忽必烈等,爲促進元初政權漢化進程起到了積極而又重要的作用。

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採摭金源君臣遺言往行,至百餘萬言,元人編修《金史》多本其著。纂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有金一代詩詞多賴以存。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今屬河北)寓舍,年六十八。

黑鐵膽感到這個元好問身上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

(本章完)

第179章 鳳凰集團第601章 朝秦暮楚第587章 旗魚、獵豹與劉翔第235章 攻心爲上第365章 易學大師第628章 臨危受命第373章 我的心裡只有你第68章 重大發現第337章 自知之明第122章 世界真奇妙第455章 貪腥的貓第346章 紅與黑第623章 王顧左右而言它第642章 爲錢瘋狂第197章 金髮女郎第131章 驚歎第85章 拿下首長第232章 好爲人師第234章 面授機宜第684章 滿地找牙第527章 高官殺手第130章 雪白的饅頭第399章 出乎意料第640章 哪個不眼紅第97章 組織部長第716章 非你莫屬第147章 提鞋第151章 機不可失第114章 待時而動第731章 三千歲第620章 天機變第464章 無知少女第339章 滅火隊長第537章 四張王牌第503章 突破口第544章 主腦與爪牙第539章 露一手第241章 共用情人第96章 殺手鐗第587章 旗魚、獵豹與劉翔第547章 西山縣衙第368章 江陰,江陰第530章 軍中之花第618章 八大金剛與十朵金花第323章 龍霸天第359章 任明霞第636章 興奮第430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679章 南方有佳木第563章 好男兒王天悅第315章 老謀深算第745章 官場黑洞第534章 兄弟交心第638章 老將出馬第534章 兄弟交心第541章 大師馬瞭然第183章 性動力第382章 藍色風暴第739章 是偶然還是必然第383章 臨淵羨魚第338章 釣魚臺第471章 神機妙算第115章 高談闊論第411章 鳳凰傳奇第516章 饕餮第518章 乖乖虎第376章 三字經第657章 一羣喜劇演員第638章 老將出馬第168章 虛情假意第70章 千年古井第730章 我的女王第302章 又見花莎莎第731章 三千歲第110章 未雨綢繆第526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579章 提前介入第110章 未雨綢繆第648章 否定之否定第398章 質與量的碰撞第309章 鐵三角與金三角第42章 舍利子第373章 我的心裡只有你第43章 鑽石第123章 姊妹花第549章 縣令元好問第15章 察言觀色第188章 100桌宴席第31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5章 中國酒王第481章 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第706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開宰150萬字第123章 姊妹花第641章 臺上臺下第447章 模棱兩可的歷史第583章 禍從天降第425章 轉圈推磨第674章 肉身菩薩第296章 全民皆兵